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驱暗复明曙光论 >

第3章

驱暗复明曙光论-第3章

小说: 驱暗复明曙光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笆ハ汀保鸬亩际潜康埃
  在《古兰经》的讲堂里,不可能听到“中国圣贤”的声音;
  在道教的经典中佛陀也只是一个被老子教化过的野蛮的“胡人”;
  马列主义的宣传媒介只许讲“无神论”,不许讲别的圣贤的理论;
  基督教电台全天讲的是《圣经》,也不讲佛经。
  您为什么不问一问:“只有你们的圣贤是圣贤,别的圣贤就不是圣贤了吗?”您对这些问题不至于无知到如此程度吧?
  我的书是为那些爱好和信仰佛教的人写的佛教理论知识,不是给教外之人看的,我不是“调味的厨师”,从来没有想过如何适应教外之人的口味。
  我抨击一些不正之风,也非无的放矢,您觉得我的说法有问题,您为什么不看看那些佛不像佛、道不像道、马不像马、驴不像驴,冒充通家而把三教九流搅做一团当“佛理”宣扬的书刊?
  您为什么不问问,您们究竟在讲什么?您为什么不了解了解那类乌七八糟的东西在学佛的信众中造成了多大的不良影响?
  我说的信仰不专,将遭到恶报——护法的惩罚的这句话,无信仰的人可以当做“信口胡说”,对具信的佛徒来说,是不可忽视的警告,并非无稽之谈。

  汉地弥勒菩萨化身傅大士,净土宗的慧远,禅宗的大慧杲,药山惟俨,天台宗的梁肃……,数不胜数,皆是常在说法时引用儒道说法,现代人常读的《大乘起信论裂纲疏》《竹窗随笔》的作者——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还著有关于易经卦辞,爻词以及《论语》的专门书籍,另一高僧憨山(德清)还常注疏解释《大学》、《中庸》、《老子》、《庄子》,近代著名法师圆瑛及净土宗大师印光均常以儒理佛,深入人心。
  以上种种,并非是信仰不专一的证明啊!如果在说法时常谈这些便是信仰不专一,那么上述大师均应“遭到护法的惩罚”,反过来,您在书中既谈马列的唯物思想,又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谈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请问,这又证明了什么呢?

  在您的这段话中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佛法和世间法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是解经说法时引用世间学问的问题;
  三、佛教人士的个人行为和佛教行为问题等。

  一、佛法和世间诸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汉传佛教慧远将佛教划为“内道”,儒道等划为“外道”,并说(儒道周易老子)“这都是世俗世界,不能和佛教的出世领域相比”(见《佛教史》),这完全符合佛教传统思想。
  藏传佛教寺院中也学习按印度的学制建立的“大五明”和“小五明”,大五明是内学、因明、梵文语法(包括藏文文法)、医学、工艺学;
  小五明是术算(包括天文历算和占卜预测)、诗学(即文学)、音韵学、词藻学、舞蹈戏剧学等,共称“十明”,(即十学)。
  在十学中除“内学”而外皆称“外学”。“内学”就是三藏和戒定慧三学。
  又将这十明分为悟真、破邪、服务三类。
  内学为悟真之学,因明和梵语为破邪之学。
  其余是为大众服务之学问。就内学而言,五论、四续内涵深广,花毕生经历也很难学透。
  故藏地五明学院学习的主干和重点是内学,其余是附带学问。
  知此知彼,百战百胜,为了破邪,为了在和形形色色的外道思想的对比中理解自宗的正确英明,《佛律》允许僧人可以用少量的时间阅读外道书。
  但佛教僧人善知识的主要工作是学习戒定慧、译经、解经、传法饶益众生。
  对佛教著作和非佛教著作,佛教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即佛教著作必须符合三条原则:
  一、必须符合经典教义;
  二、不宣扬外道的观点;
  三、符合解脱的目标。
  ——见弥勒《大乘经庄严论》。
  内学和外学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是正业和副业的关系,绝不是对等和平等关系。

  二、“解经”和“说法”有严格的区别。

  “解经”是严谨的学术行为,必须严格地阐明经义,不允许跑题,不允许乱谈不涉及经义的世俗观点?
  “说法”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智力层次,针对存在的问题,显正破邪,因势利导,起到摄持教化作用。
  根据这个目标,可以适当引用世间知识,但这完全是为了说明经义,而不是宣传外道观点,不是搞三教九流的大杂烩。
  当今有些人在解经时说什么“经中说有地狱,究竟谁知道有没有?”,用这种典型的顺世外道观点解经,究竟是在弘扬佛法还是在否定佛法?
  有些所谓的高僧在解释金刚经时把波罗蜜多的“波罗”,解释为树上长的“菠萝”,说“你吃过菠萝吗?”,把“无色界”解释为“小精灵、阿米巴菌”之类。
  有的是谈天说地,东拉西扯,灌输世俗知识也充说法;
  有的还把耶稣之类的话和佛教混搅在一起宣扬。难道这种情况就是“学有专长,信有专信,博学有知”的表现吗?
  有的人完全用世俗的观点,否定佛教的六道轮回,善恶业报,三界和饿鬼、地狱等,还窃居佛学专家之位。
  这难道也是“学有专长,信有专信,博学有知”的表现吗?
  有的身为僧人,心同外道,写书否定大乘佛教,说“大乘经典是后人伪造的”,难道这也是“学有专长,信有专信,博学有知”的表现吗?
  他们是以什么观点看待佛法的呢?您认为三教九流的杂交才是有信念,有学问的表现吗?

  三、必须分清佛教行为和佛教人士的个人行为。

  佛教行为是指学修戒定慧,弘法利生行为。佛教人士个人行为不一定代表佛教行为,不一定都是合乎佛律佛法的行为。
  您在信中例举傅大士、慧远、慧果、惟俨、梁肃、藉益、憨山、圆瑛等汉传佛教中的几位名僧,说他们常在说法时引用儒道说法,有的著释《易经》卦词,有的解释《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有的常以儒理解佛等等,想以此来证明这种行为符合佛法。
  但这无助于说明任何问题。我可以反问一句,在龙树、提婆、弥勒、无著、世亲、安慧、月称、寂天、智觊、吉藏、玄奘、澄观等人的经论解说中能找到引用世俗外道的观点解释经义的例子吗?
  另外,所谓“引用”儒道,也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引用外道之观点衬托出佛理的精深,
  一种是引用外道之见和佛理进行比较,说明它们的差别;
  另外一种就是借说法之便赞扬和宣扬顺世外道的观点。
  您说的那些名僧引用儒道之理究竟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若属于第三种情况,我只能说那是坏戒行为,不是高僧的行为。高僧的个人行为不能代表“高僧”行为。比如个人生活,作诗、写字、画画、下棋、打麻将、读书、交友、参加社会工作等,甚至注解《周易》、《孔》、《孟》、《老》、《庄》,都属个人行为。
  高僧说的话不一定都是“高僧”的话,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人”话,我在书中指责的是解经说法中的那种说理不严谨,信仰不纯洁,杂七杂八乱扯在一起的情况,这是学术上的不正之风。这和名僧的个人行为毫无关系。
  用您举的例子丝毫也证明不了我所批评的那种行为的正确和合法性。
  如果破戒毁法,无论“高僧”低僧,无论“大师”小师,同样会遭到护法的严惩。高僧名人作了,不一定非法就能变成合法。
  佛教行为的对错,要以佛法为准,不能从个人行为证明佛教徒行为的对错。
  佛教的“四不依”原则之一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法”就是“依佛法衡量人的行为”,“不依人”就是不依说法人的身份、地位、名气来决定所说法的对错。
  不能因为高僧说了就是正确的,一般人说了就是错误的;不能因为鲁智深和济公和尚吃狗肉喝酒,就证明和尚是可以吃狗肉喝酒的。
  不能认为少林寺出了武僧就以为佛教是学武练武的,您应当搞清部分和整体的逻辑关系。

  您的书中又说:“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方面有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 ,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
  玄奘大师是汉地佛教所推崇备至的佛教高僧。其人曾九死一生历经多年到印度求经、求法,在印度获得分别由大、小乘赠予的“大乘天”、“解脱天”的称号,因辩才无碍,在曲女城无遮大会中,竟无一人敢于辩论。当时诸国国王争相迎请,所到之处,城空万人,争相观瞻,盛况空前。玄奘大师后又返国译经,直至圆寂。
  依你之意,玄奘大师九死一生,功成回国后竟译出大批的“反面材料”,不仅于此,大师及其弟子窥基大师所创之千古宗门——“唯识宗”,竟是学佛者长期的反面材料!这的确有些骇人听闻!

  王颀颀同志,请您别咆哮!您既然开口禅宗,闭口唯识,您不会不知道佛法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词,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的“四依四不依”。
  我讲的是中观和唯识见之间的对立关系,和藏传佛教信仰中观不信仰唯识的问题,和唐玄奘又有什么关系?难道唐玄奘的功高无比就能证明唯识见的正确无比吗?
  您刚刚说过,佛陀的话也“不可全信”,要用自己的思维研究抉择。难道唐玄奘比佛陀还英明伟大?他的观点就要人们无条件地接受吗?这真是岂有此理的咄咄怪事。
  如果照你的这种奇怪的逻辑,中观派反对的不仅仅是唐玄奘,而且是无著、世亲、安慧、法护、戒贤等印度的一切唯识论师,你可以把他们的功劳大数一番来证明唯识见的神圣不可侵犯。
  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也从来没有用马列毛的领袖地位和丰功伟绩来证明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伟大。
  以人的伟大证明学术观点正确,这是五四打倒孔家店文革批判孔老二;
  您当时为何不站出来说:“你们侮蔑孔圣人”呢?佛教中没有这种依人不依法的作法。
  大乘佛教在哲学观点方面分空宗和有宗两派。
  “空宗”就是中观派,
  “有宗”就是唯识派。
  中观的开山祖师是龙树,
  唯识的开山祖师是无著。
  无著又是广义般若理论的开创人。
  中观派认为唯识经典《楞伽经》非了义,唯识思想非般若究竟义,解释二谛不圆满,故采取否定和批判态度,但从印度驳论派阿底峡到宗喀巴都十分尊敬弥勒学大师无著和世亲兄弟二人,并将大乘菩提道源头看做是龙树、无著二位大师。
  在宗喀巴的《菩提道次修心原理集要》中说:
  “甚深难解其义佛母经,
  按原本义解者世庄严,
  号称龙树无著三界中,
  美名遍环宇者我致敬”。
  无著虽然根据弥勒《五论》中后三论开创了唯识学,但他的《佛心论释论》、《现观庄严论》的观点完全符合中观见。
  所以有的论师说唯识见并非无著本人的见解,而只是根据不了义经的应机权宜之说。
  不管无著说唯识是本意、非本意都无关紧要,佛教界从不以见解论人,因为佛教内部有中观、唯识、经部、毗婆沙等相互对立的四种哲学观点,它们都有佛经的根据,都有各自的二谛观,都有各自的离常离断中观见,但不因此而认为佛陀具有自相矛盾的四种观点,而认为那只是对不同智力层次的方便引渡手段。
  因四部学人都承认“四法印”,都“皈依三宝”。大乘有、空二宗,在发心、修道、证果方面不存在分歧,只是正见方面有差别而已。他们的思想分歧是佛教内部的分歧,不同于外道。
  因此我不同意唯识见,并按中观论诸论师的观点批判唯识论,这属于正常的学术争论,和玄奘没有关系,和“汉传佛教”更扯不到一起。因为唯识宗只是汉传佛教中的一个派别,他代表不了汉传佛教。
  因为在汉传佛教中还有持中观见的三论、天台、华严、成实等宗,还有属于小乘经部的俱舍宗,属于毗婆沙的律宗和介于中观和唯识之间的禅宗等。
  我认为唯识对唐朝以后的汉传佛教影响较大,而且现在很多不懂唯识原理的乱讲唯识,把唯识观讲到了极端荒谬的地步。甚至有些气功师都讲起了“阿赖耶识”,真觉得可笑。
  我谈藏传佛教信中观、不信唯识,却说什么“这不能不造成对汉传佛教信众的感情伤害”!
  请问,我们国家几十年来,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张旗鼓地批判唯心主义的时候,您为什么不站出来抗辩说:“你们不能否定玄奘大师!你们伤害汉传佛教信徒的感情!”那时您这位真理卫士钻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说“藏传佛教各派中没有一个尊唯识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我不但曾经这样说,而且永远会这样说,因为这是事实。您觉得刺耳,您觉得骇人听闻,只怪您孤陋寡闻,少见多怪!
  我说唯识见是中观见的反面认识,和您说的“反面教材”意思一样。
  “反面教材”这个词,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中形成了一种政治上对敌人的具有贬意的含义,就像把“批评”一词理解为“整人”“骂人”一样。
  实际上“反面教材”的意思并无贬意,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的存在。
  凡对立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如正数和负数,在认识事物中必须把握对立的两个方面,才能获得全面的认识。“知此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说“唯识见”是中观见的反面呢?因为中观是空宗,唯识是有宗(唯识是有宗之意,后面将要谈到),它们的对立是“有”和“空”的对立。中观空见就是在破除唯识等一切有见的基础上建立的正见。
  说“唯识”是中观的对立面,这不是我凭空乱说,而是整个佛教思想界均持这种认识。在寂天的《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中说:
  “世有两种人,
  瑜伽与普通,
  普通人所见,
  被瑜伽见破,
  瑜伽有劣胜,
  层层上破下。”
  意思说对真理的认识,有普通人的认识和修止观的瑜伽师的认识,普通人的认识被瑜伽师的认识所否定,而瑜伽师中也因智慧的差别,所见有层次高低的不同,上一个层次的认识否定或胜过下一个层次的认识,层层否定,层层上升,逐步趋于完善,接近真理。《入菩萨行论》已有台湾僧人释如石译的汉文本,前有偈颂,后附散文。现录于下:
  一、偈颂:
  “世见二种人,
  瑜伽师一般,
  一般世间师,
  前者所论破,
  复因慧差别,
  层层更超胜”;
  二、散文:“从经论中可以看出有两种抉择二谛的人,已得禅定的悟空瑜伽师和一般瑜伽师。其中一般瑜伽师的观点,被通达无自性的悟空瑜伽师所论破,而悟空的世间瑜伽师,因慧力等功德差别,又被更高层次的凡圣瑜伽师所超胜,如中观师胜唯识师,定深者胜定浅者,乃至二地菩萨胜初地菩萨等等”。
  但藏文原意是“层层上破下”。在藏传佛教中流行的通常说法是“四见阶梯论”。
  “四见”为毗婆沙见、经部见、唯识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