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姓氏地图 >

第22章

中国姓氏地图-第22章

小说: 中国姓氏地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支源自西周时期罗国。罗国与楚国同祖,其子孙中也有熊姓,史称罗国熊姓。    
    三支熊姓,以湖北熊氏最为发达,建立了疆界广大的楚国,曾雄霸中原。后代即以湖北熊氏为熊姓正宗。    
    一、熊姓名人录    
    熊姓起先在湖北、江西一带,后散居全国。历史上以南昌熊氏最为有名。另外福建建阳、湖北武昌、孝感等地的熊氏都曾是历史上的望族。    
    熊姓多文人,少武将。秦灭楚后,走向沉寂。自汉开始,熊姓人逐渐为官,南北朝时走向兴旺,出现了众多才士俊杰。北朝有经学家熊安生,著有《周礼义疏》、《礼记义疏》共六十卷。    
    唐代诗人熊孺登曾与白居易、刘禹锡唱和吟诗。宋元时期有受业于朱熹的熊兆、画家熊应周等。明代以后,熊姓名人,灿若星河,有“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有过目不忘的熊万仞,书法家熊方受,享誉国内外的诗人熊少牧,首发宁王朱宸濠谋反的吏部尚书熊浃,官至尚书的熊一潇,通俗小说家熊大木,医学家熊宗立,文武双全的熊桴,经略辽东、励精图治反被冤杀的熊廷弼,康熙年间的名臣熊赐履及清代哲学家熊伯龙等。    
    近代熊姓名人卓越显达的有政治家熊希龄,革命者熊克武、熊秉坤、熊成基,哲学家、新儒学代表熊十力,戏剧家熊佛西,数学家熊庆来等。    
    二、熊姓名人    
    刚直不阿熊赐履    
    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顺治年间中进士,以刚直不阿、直言陈事出名。    
    清康熙初年,鳌拜辅佐康熙,擅作威福,专权跋扈。熊赐履不像有些人那样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而是敢于向皇帝进谏,要求惩办腐败,矛头直指鳌拜。他上书要求皇帝治贪倡廉,慎重地选择辅弼大臣,不要受奸佞小人蒙蔽。要求皇帝不耽声色,读圣贤之书,修养德行,特别指出汉族官员在朝中不应过于迁就满族官员,要朝夕献策进谏。此疏一上,鳌拜大怒,欲治熊赐履以妄言之罪,幸亏有皇帝保护才幸免于罪。后官至刑部尚书。    
    熊赐履曾主持经筵大典,为康熙讲解儒家经典、为王之道。负责编修《太宗圣修》、《孝经衍义》、《明史》等官书,有多部著作。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纪 以封地为姓

    纪姓源自上古为帝的炎帝,得姓于周代的一个古老姓氏。周朝时候,朝廷尊重远古帝族的后代,将他们分封为诸侯。炎帝的一个后代被封到纪这个地方,建立纪国,在现在山东寿光一带。此后,纪国王族的后代便以国名为姓,世代姓纪,百家姓中的纪姓由此而来。    
    一、纪姓名人录    
    纪国后来被齐国吞并,纪姓人士流落到今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此时出现了以善射而闻名的纪昌。到了秦末汉初,纪姓人中则出现了为汉高祖夺取天下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纪信、纪成,公卿纪逡。唐代则有名医纪明,他有观人颜色便知疾病轻重的本领。此外,纪姓中的名医还有金朝的纪天锡,曾被金世宗授予医学博士。宋代时,纪姓中开始有其他姓氏的人加入,据《宗躬孝子传》记载,当时有个叫纪迈年的人本姓舒,后来改姓纪。元朝时期,纪姓中出现了著名的戏曲家纪君祥,传说著名的《赵氏孤儿》等剧作,就出自于他之手。清代纪姓中的著名人物有纪容舒、纪昀、纪昭父子三人,尤其纪昀更是清代有名的人物。    
    二、纪姓名人    
    风流才子纪晓岚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谥文达,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他天资聪颖,禀赋异常,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极为敏捷。不仅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而且工诗,善赋,能文,尤长于联语对句。他生性幽默诙谐,处世圆达,是清代有名的风流人物。    
    纪晓岚自幼就有“神童”之称,九岁那年纪晓岚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看到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急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恭恭敬敬地向教谕大人问好。教谕看着这个小顽童心中欢喜,便想考考他。于是把纪晓岚叫到身边,出了一联“小童子暗藏春色”,让他来对下联,纪晓岚略加思索就对出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教谕听了含笑点头,没想到纪晓岚对得如此工整巧妙,不禁连连称赞。后来,纪晓岚步入仕途,出入宫廷,与大贪官和同朝为官。当时和深受乾隆帝宠信,位高权重,几乎一手遮天。而朝廷内外大小官吏,也大多趋炎附势,曲意逢迎,奔走门下。纪晓岚此时也是朝中大员,但他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并且不时借机讽刺和。    
    一次,乾隆皇帝临幸和家,见和家的亭额是纪晓岚写得两个大字“竹苞”,聪明的皇帝禁不住笑起来,对和说道:“这是纪晓岚嘲弄你,说你家个个是草包。”原来,“竹”字拆开是“个个”,“苞”字拆开是“草包”。和如梦初醒,挂了这么久的亭额,自己竟未觉察。    
    纪晓岚曾多次扈从乾隆帝南巡。一日,君臣游到杭州西湖,见到湖水碧绿如玉,波澜不惊,靠近湖边的水面,荷花亭亭玉立,煞是好看。乾隆见此美景,不由得诗兴大作,脑中现出一句绝妙的上联,便对纪晓岚说道:“朕有一句上联,不知纪爱卿能否对上来?便是:湖里荷花攥红拳打谁?”纪晓岚听了,看见湖岸上的蓖麻,不由脱口对出下联:“岸边麻叶伸绿掌要甚?”乾隆一听,立刻沉下脸来,他本来想借此联难为一下纪大才子,没想到纪晓岚对答得如此之快,心中甚是不悦。纪晓岚见乾隆变了脸色,马上明白了原因,但为时已晚,只好伺机补过。不一会,君臣二人到了八方亭,这时乾隆又想出一绝妙之联:“八方亭,亭八方,孤立于亭上观八方八方八八方。”纪晓岚正愁没有机会弥补前罪,闻听此联,扑通跪倒在地,高呼道:“万岁爷,爷万岁,臣跪在爷下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一听大喜,说道:“爱卿平身,朕赏你黄金百两。”纪晓岚站起身来,心中松了一口气。由此一端,可见纪晓岚的机敏圆滑和应对之捷,亦可见其极善体察圣心。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屈 以封地为姓

    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武王的儿子瑕在朝中做官,其政绩显著令楚王满意。于是,楚武王就将屈邑这个地方封赐给了他。所以后人称他为屈瑕。屈瑕的子孙以封地为姓,世代姓屈。屈姓是楚王族的后代,楚王族又可以追溯到黄帝的裔孙颛顼。所以,屈姓是黄帝的后裔。    
    北魏孝文帝时期,北方地区复姓屈突改单姓屈,也融入屈姓中来。    
    屈姓名人有战国时楚将屈,号称“岭南三大家”之一的清朝大文学家屈大均,还有清代文人屈夏等。    
    屈姓名人    
    报国无门、叩问苍天的屈原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贵族,官至左徒、三闾大夫,著有《离骚》、《楚辞》等。屈原学识渊博,品格坚贞,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但受到当时楚国士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便向楚怀王大进谗言,说:“屈原每次发布法令,都要夸耀自己的功绩,眼中全没有大王,这有损大王的威望。”楚怀王听了很生气,屈原便被罢黜放逐。从此,屈原空有满腹的爱国心,但却报国无门。昏庸的君王,贪婪残暴、阿谀奉承的官员把屈原一步步逼向死亡。公元前278年,屈原怀着悲愤抑郁和绝望的心情自沉于汨罗江。据说屈原是在五月初五投江的,因此后人每年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赛、包角黍(粽子)来纪念他。    
    屈原留给后人的是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诗篇。在《离骚》中屈原淋漓尽致地表述了他怀才不遇的郁愤心情,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鲜明个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而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爱国爱民之心在《天问》中尽显无遗。屈原纵横古今,放眼宇宙,对人生、社会和自然提出自己的质疑,想像奇异,极富批判精神。屈原存世的还有像《九章》、《九歌》等都是后人传诵的诗篇。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项 以国为姓

    项姓出自姬姓。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一位公子被封到项城(今河南项城),并建立了一个小国——项国。后来,项国被东方的齐国所灭。项国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    
    项姓的望族居辽西郡(今河北卢龙东)。    
    在百家姓中,项不算是一个大姓,因此名人也屈指可数。战国时,楚国有大将项燕;秦朝时有项梁、项羽;唐朝有诗人项斯;宋代有为民除害的清官项德正;明朝有兵部尚书项忠,书画收藏家项元汴;清朝有画家项圣谟,数学家项名达;近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    
    项姓名人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他家世代都是楚国贵族。楚国灭亡后,叔父项梁带着他逃到了江南的会稽郡。他从小就苦读兵书战策。有一次,秦始皇去江南巡游,经过会稽郡,项羽叔侄一起前往观看。秦始皇出巡时,千车万骑,好不威风。项羽却用手指着秦始皇说:“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赶快用手掩住了他的嘴。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项羽和项梁趁机在会稽起兵响应,聚集起8000子弟兵。随后,他们渡江北上,拥立楚怀王的孙子为王。不久,项梁战死沙场,项羽奉命北上巨鹿,援救被秦军围困的赵国。为了显示决心,项羽在渡过漳河后,下令将全部船只凿沉,又把所有的铁锅都砸坏,只携带三天的干粮。在与秦军交战时,楚军人人斗志高昂,奋勇冲锋,毫不畏惧。巨鹿一战,秦将王离被擒,秦军惨败。各路诸侯军见了,无不心惊胆战。战后,项羽被推举为诸侯上将军,统一指挥各路军队。第二年,秦将章邯走投无路,只好向项羽投降。    
    不久,项羽挥军西进。这时,刘邦却抢先一步占领了关中。项羽入关后,刘邦因寡不敌众,主动前来项羽的驻地——鸿门拜见。项羽于是设宴款待。谋士范增认为刘邦将来可能成为项羽的对手,便多次劝他趁机将刘邦除掉,项羽没有同意。范增便让项庄入帐舞剑,要刺死刘邦,却为项伯所阻。这时,刘邦手下的大将樊哙冲了进来,大声质问项羽为什么要谋害刘邦。项羽听后,无言以对。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自称西楚霸王。不久,刘邦开始率军与项羽争夺天下。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越打越弱,最后被围困在垓下。项羽见大势已去,心中十分痛苦,宠姬虞姬便为他舞剑助兴。项羽在一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悲不自胜,自刎而死。    
    在埋葬了虞姬后,项羽立即集结起800壮士,奋力冲出重围。最后,来到了乌江边,项羽心灰意冷,不肯过江,自刎而死。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董 驯龙得董姓

    董姓有诸多历史可考,其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从惠连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帝。“董”初指能制绳索的草,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他们以草为图腾。据传,惠连的孙子董父擅长驯养龙(即鳄鱼)。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献了几条蛟龙,需要专人饲养训练,朝廷就指派董父驯养。董父精心驯养这些蛟龙,教它们学会各种舞蹈。舜帝很高兴,便根据这一职业赐他们氏族称豢龙氏,并赐董姓。从此,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内,是夏商时代的侯国,后为晋所并。    
    另据汉代的考证,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职为姓,是春秋时期晋国董督晋典的后代。    
    一、董姓迁变    
    董姓来源与其他姓氏不一样,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据说早在先秦时期,董姓族人就进入甘川滇黔等广大地区,与当地土著混居,融入土著之中。此外,也有西南、北方等外族融入董姓。    
    董姓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声名卓著。当时活跃于晋国的有董狐和董安子,而董狐被后世誉为“良史”,为后世史官树立了榜样。当时,董姓主要活跃于山西、陕西、甘肃南部、河南地区。到秦汉时期,董姓已扩展至河北、山东,进入了浙江、广东,还有西部的四川。那时,董姓名人有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被王允、吕布所杀死的董卓、东汉洛阳令董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大姓,同时向贵州和云南迁移。这时,有人称蜀国“四相”之一的三国名臣董允,医学家董奉,南北朝外交家董琬。进入唐宋时期,董姓的重心在滇、黔地区形成,并大批移民东南。这时候,董姓艺人大量涌现出来,有琴师董庭兰、五代南唐的画家董源、金戏曲作家董解元,当然,也有唐朝宰相董晋。明清以后,东北的董姓得到发展。这时候,董姓族人出现了明朝抗倭名将董邦政,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清代文学家董说,画家董邦达。当然,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战斗英雄董存瑞,甲骨学家董作宾。    
    二、董姓名人    
    1。一代名儒董仲舒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时期,武帝颁布诏书,下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董仲舒三次上书,三献论述天和人的关系的《天人三策》,博得汉武帝的赞赏,委以江都相之职。这种“天人感应”的学说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予以神化,谁反对政治统治,反对皇帝,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这种学说适应了统治者愚化民众的统治心理,被汉武帝采纳了。为了实现这种学说,董仲舒进一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求以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促进政治上的统一,实现大一统。    
    到汉宣帝时,当时儒生对奉为经典的五经有不同理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大讨论,这次讨论由萧望之主持。讨论中,儒生们把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反驳攻击观点不一样的人,被班固称为“党同伐异”。    
    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一心钻研孔子学说,曾作数十篇文章论说《春秋》,后来合编为《春秋繁露》。他在书中杂并阴阳五行学说,强调天意,君权神授,从唯心主义角度论证了汉王朝存在的必然性。书中还提出了封建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以及人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荒谬论点。    
    据说董仲舒在帐幕中讲读经籍,然后由其门弟子依次传授后来者,因此竟有弟子未曾见过先生面的。董仲舒日常生活严格遵照礼仪,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讲学,三年时间竟然没有空观赏室外园林,为弟子们所敬重。成语“目不窥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2。秦淮名妓董小宛    
    董小宛为明末秦淮名妓,名白,字小宛。    
    据传,董小宛与明末复社成员“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两情相悦。但是,在风雨飘摇的晚明时代,个人只能漂泊于世,她与冒辟疆辗转流离,得以团聚,被冒辟疆纳为小妾。但是,降清以后被任为两江总督的洪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