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如肝合筋。心合脉等。凡病皆然。久而内舍。则为脏腑之痹矣。)
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经邪入脏。下同。)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气旺之月。)重感于
风寒湿之气也。肺痹者。烦满(王海藏曰。烦出于肺。盖心火旺。则金燥也。)喘而呕。(肺主气。故喘。脉循胃口。故
呕。)心痹者。脉不通。(心主脉。)烦则心下鼓。(火扰故烦。血不足。则心下鼓动。)暴上气而喘。(心脉上肺。火盛克
金。故上气而喘。)嗌干。(心脉挟咽。)善噫。(心为噫。)厥气上则恐。(肾志恐。肾水上逆而凌心。)肝痹者。夜卧则惊。
(肝主惊。寐则神藏于肝。)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肝脉环阴器。抵小腹。故便数。痛引小腹。状如怀妊。)肾痹
者。善胀。(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尻。苦高切。臀也。肾脉起足下。足不能行。而
以尻代之。肾脉贯脊。头反下而脊高。皆蜷屈之状也。)脾痹者。四肢解堕。(脾主四肢。)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脾脉
络胃。上膈挟咽。故呕咳而上焦隔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肠中有热。故多饮。而小便复难。)中气喘争。时发飧
泄。(邪正奔喘交争。时或通利。则又为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膀胱在少腹之内。
胞在膀胱之内。胞受风寒湿气。郁而为热。故然。)上为清涕。(精室与髓海相通。小便既涩。太阳经气不得下行。故上
烁其脑。而为清涕。)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五脏皆属阴而藏神。王注。此言五脏受邪而为痹也。)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王注。此言六腑受邪而为痹也。脏以躁动致伤。腑以饮食见损。)淫气。(气妄行而过者。)喘息。痹聚在肺。
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竭乏。(阴血枯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肌气阻绝。不知痛痒。)
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即前内合数条。)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风为阳邪。寒湿为阴邪。)其入脏者死。
(一脏痹则五脏不能流通。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六腑亦各有俞。(俞穴。王注。谓膀胱经
六俞。内通六腑。马注。凡六腑之穴。皆可入邪。)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饮食失节。)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六腑痹。昂按。六腑前文只列肠痹胞痹。三焦有名无形。肌附于脾。胃为脏腑之海。故不复别言痹也。)痹或痛或不痛。
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何也。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阴寒凝聚而作痛。)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
深。营卫之行涩。(气血不足。)经络时疏。(空疏。)故不痛。(素问作不通。疑误。甲乙经作不痛。今从之。不痛者重。)
皮肤不营。(无血充养。)故为不仁。(顽痹麻木。)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本感寒湿。而阴气复
益之。)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风为阳邪。卫气又胜。阴不能胜阳。)其多汗而濡者。
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阴气。湿气。)故汗出而濡也。痹病不痛何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
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皮则寒。故具此五者。故不痛也。(痛则血气犹能周流。五者为气血不
足。皆重于痛。故不复作痛。诸解欠明。)凡痹之类。逢寒则急。(寒则筋急。急字素问作虫。王注。如虫行皮中。甲乙
经作急。今从之。)逢热则纵。(热则筋弛。故痿论专言热。)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
五脏。(六阴经。)洒陈于六腑。(六阳经。)乃能入于脉也。(正理论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
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荣行脉中。)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卫行脉外。)故
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肉之腠理。)薰于肓膜。(膏肓。膈膜。)散于胸腹。(此卫气所行之处。灵枢本藏篇。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逆其气则病。(二气有所阻逆。)从(顺也。)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
故不为痹。(痹论。)
【素】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肺主皮毛。传精布气。肺热叶焦。则不能输精于皮毛。故虚弱
急薄。皮肤燥着。而痿 不能行。犹木皮剥。则不能行津于枝干而枯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心热盛则火独光。
肾脉下行者。随火厥逆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心主脉。)枢折挈。(枢纽之间。如折如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胆为肝之府。热则胆汁溢。)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肝主筋。)脾气热。则胃
干而渴。(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肌肉不仁。(不知痛痒。)发为肉痿。(脾主肉。)肾气热。则腰脊不举。(腰为肾府。肾脉
贯脊。)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主骨。)何以得之。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
肺鸣。(心志不遂。火上炎而烁肺。金受火克。故喘息有音也。)鸣则肺热叶焦。故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也。(肺者。
相傅之官。为气之主。治节出焉。人身之运动。皆由于肺。肺热叶焦。则气无所主。而失其治节。故痿 而手足不随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绝则阳气内动。(胞络属心。而络于胞中。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胞络阻绝。卫气不得外出而内
动。)发则心下崩数溲(溺。)血也。故大经空虚。(亡血故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先为肌肉顽痹。次为脉痿。胫不
任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妄想。)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白物淫溢而下。浊带
之类。)生于肝。(肝主筋。)使内也。(房劳。)有渐于湿。(渐渍水湿。)以水为事。(好饮酒浆。)若有所留。(水湿留着。)
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得之湿地也。(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
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生于大热也。(肾
恶燥。)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爪者筋之余。)脾热者。色黄而内蠕(音
软。)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齿者骨之余。)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胃为水谷之海。)主
闰(润同。)宗筋。(阴毛横骨上下之竖筋。络胸腹经腹背。上头项。下 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
海也。(受十二经之血。为血海。)主渗灌溪谷。(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与阳明合于宗筋。(冲脉循腹挟脐旁五分而
上。阳明脉亦挟脐旁一寸五分而上。宗筋脉于中。)阴阳(三阴。三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阴毛两旁动脉处。)
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带脉起于季胁。周回一身。如束带然。阳明与带脉相属。而复络于督脉。)
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不为人用。)(痿论)
【素】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下不足。则厥逆而上。)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
也。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足三阳脉。)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足三阴脉。)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阴不
足。)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阴气起于五指之里。(足三阴脉。)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
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阴盛生内寒。不由外感。)寒厥何失而然也。前阴者。宗筋之所聚。
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脾胃之脉。皆辅近宗筋。甲乙经作厥阴者。众筋之所聚。亦自一说。)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
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多欲夺阴。)下气上争不能复。(不能归经。)精气溢下。(阴精下
泄。)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寒从内发。即前不从外之意。张注。言人之气。由中焦水谷所生。亦通。)阳气衰
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热厥何如而然也。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
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主卫外。阴虚则阳内伐。所谓阴不足则阳凑之也。)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
气竭。(不能生精生气。)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亦独取阳明之义。)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
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 悍。肾气日衰。(烁其阴精。)阳气独胜。故手
足为之热也。厥或腹满。或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寒盛
则胀。)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热盛则不知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
足不能行。(脉上巅。下 贯 。)发为 仆。(上重下轻。)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
而妄言。(昂按。阳明多血多气。详本症。病皆有余。与虚而厥者不同。)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足骨。)
不可以运。(皆经脉所过。)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皆脾病兼胃。)少阴之厥。则
口干溺赤。(肾热。)腹满心痛。(脉络心。注胸中。)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脉抵小腹。)腹胀。(肝主胀。为木盛克土。)
泾溲不利。(肝火。)好卧屈膝。(筋衰。)阴缩肿。 内热。(脉络阴器。上 内廉。)(厥论)
【灵】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
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
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其时有反者。何也。是不应四时之气。藏独
主其病者。(一脏独主其病。故不能应一日分四时之气。)是必以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如脾病不能胜旦之木。肺病不能
胜昼之火。肝病不能胜夕之金。心病不能胜夜之水。故至其时反加甚也。)以其所胜时者起也。(如肺气能胜旦之木。肾
气能胜昼之火。心气能胜夕之金。脾气能胜夜之水。至其所胜之时。则慧且安。不能拘于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之说也。顺
气一日分为四时。)
卷下
脉要第四
属性:【素】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灵枢脉度。五十营等篇。人身脉
长一十六丈二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漏水下百刻。凡行八百一十丈。
即一十六丈二尺。而积之也。难经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是五动亦以应五
脏也。)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脉诀以为败脉。难经以为离经脉。正气衰也。)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躁动。脉诀为数脉。)尺热曰病温。
(尺为阴位。寸为阳位。阴阳俱热。故为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滑为阳盛。涩为血少。)人一呼。脉
四动以上曰死。(一息八至。脉诀以为脱脉。难经以为夺精脉。四动以上。则九至矣。为死脉。)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
数曰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
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为肺脉。为金克木。)毛甚曰今病。(即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
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水克火。)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
胃微 (音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动而中止曰代。) 弱有石曰冬病。(为水反侮土。次其胜
克。当作弦脉。)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
弦曰春病。(为木反侮金。吴注。虽曰我克者为微邪。然木气泄。至春无以生荣。故病。次其胜克。当为钩脉。)弦甚曰
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肺为傅相。营卫阴阳。皆赖之以分布。)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
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为火反侮水。次其胜克。钩当云 弱。)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夫
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美玉。)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喘喘。则有不足之意。)
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停滞。)如操带钩。曰心死。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
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王注。中坚旁虚。吴注。涩难。)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
吹毛。曰肺死。平肝脉来。 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长而 。)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
长竿。曰肝病。(长而不 。)死肝脉来。急益劲。如张新弓弦。曰肝死。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
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践地形。其轻缓。举足形。其拳实。)死脾脉来。锐坚如乌
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为石脉。坚亦石意
也。钩为心脉。坚中带钩。为水火阴阳相济。)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
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平人气象论)
【素】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 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
此者病。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有余为外感。不足为内伤。)太过
则令人善忘。(当作善怒。气交变大论。木太过则忽忽善怒。)忽忽眩冒而巅疾。(眩。目转也。冒。瞀闷也。厥阴与督脉
会于巅。)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金匮曰。胸痛引背。阳虚而阴弦也。)下则两胁 满。(肝脉贯膈。布胁肋。)夏脉如
钩。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