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病者。(小肠主液。)耳聋。(脉入听宫。)目黄。(脉至目 。)颊肿。(上颊。)颈领肩 肘臂外后廉痛。膀胱足太阳之
脉。起于目内 。(睛明穴。为手足太阳少阳阳明五脉之会。)上额交巅。(顶百会穴。)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脑后为项。两旁为颈。前为喉。)循肩膊内。(肩后之下为膊。)挟脊(行脊骨两旁第一行。
相去各一寸五分。)抵腰中。(尻上横骨为腰。)入循膂。(挟脊肉为膂。经别篇又云。循膂当心入散。)经肾属膀胱。(相
为表里。)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 中。(脊中行上次中下 等处。膝后曲处为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
贯胛。挟脊内。(脊两旁第二行。相去各三寸。自天柱而下。从膊左右下贯胛膂。历尻臀。至髀枢。)过髀枢。(股外为髀。
捷骨下为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与前入 者合。)以下贯 内。(足肚。)出外踝之后。循京骨。本经穴。足
外侧赤白肉际。)至小指外侧。(至阴穴。以交足少阴肾经。)是动。则病冲头痛。(上额。交巅络脑。)目似脱。项如拔。
(脉起目 下项。)脊痛。腰似折。(挟脊抵腰。)髀不可以曲。(脉过髀枢。) 如结。 如裂。(入 贯 。)是为踝厥。
(脉行外踝。)是主筋所生病者。(主筋义未详。按太阳病多痉急。如上症。皆风伤筋也。)痔(脉入肛。)疟(太阳疟。)
狂癫疾。(癫狂篇。亦有刺太阳经者。)头囟项痛。目黄泪出。(皆脉所过。)鼽衄。(清涕曰鼽。鼻血曰衄。太阳经气不能
循经。上冲于脑。下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用。(足小指皆经脉所过。)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
邪趋足心。(涌泉穴。)出于然谷之下。(本经穴。足踝前大骨陷中。)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后跟。)以上 内。(足肚。)
出内廉。(膝后曲处。)上股内后廉。贯脊(会于督脉长强穴。)属肾。络膀胱。(相为表里。经别篇又云。当十四椎。
出属带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络于横骨。终于会厌。)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胸之膻中。以交手厥阴心包经。)是动。则病饥不欲食。(虚火盛则饥。脾弱则不欲食。)面如漆柴。(肾色黑。柴。瘦
也。)咳唾则有血。(脉入肺。故咳唾中有血。为肾损。)喝喝而喘。(肾气上奔。)坐而欲起。(阴虚不宁。)目 如无所
见。(瞳子属肾。水亏故也。)心如悬。若饥状。(脉络心。)气不足则善恐。(恐为肾志。)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肾主骨。)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俱肾火。)上气(肾水溢于皮肤而肿。)嗌干及痛。(循喉咙。挟舌本)烦
心心痛。(脉络心。)黄胆。(肾水反乘脾土。或为女劳疸。)肠 。(素问大奇论。肾脉小沉搏。为肠 下血。)脊股内后
廉痛。(经脉行足之后。)痿(骨痿。)厥。(下不足则厥而上。)嗜卧。(少阴病。但欲寐。)足下热而痛。(脉起足心涌泉。)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居心之下。)下膈。历络三焦。(三焦心包相表里。邪客篇曰。上入于
胸中。内络于心肺。)其支者。从胸中出胁。下腋三寸。(天池穴。自此至中冲。皆本经穴。)上抵腋。下循 内。(天泉
穴。)行太阴(肺。)少阴(心。)之间。(二经中间。)入肘中。(曲泽穴。肘内廉陷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大陵穴。
掌后两筋间。横纹陷中。)入掌中。(劳宫穴。)循中指出其端。(中冲穴。)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小指
之次指。无名指也。至此交手少阳三焦经。经别篇又云。循喉咙。出耳后。)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
胁支满。(皆经脉所过。)心中 大动。(心主上承心君故病略同。)面赤(赤为心色。)目黄。(目为心使。)喜笑不休。
(心有余则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心主脉。)烦心心痛。掌中热。(本经病。)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无名指关冲穴。)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臂骨尽处为腕。循本经阳池穴。)出臂外两骨之间。(天井穴。)上贯肘。
(尽处为肘。)循 外上肩。(膊下对腋为 。)而交出足少阳之后。(胆经。)入缺盆。(肩下横骨陷中。)布膻中。(上
焦两乳中间。)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与心包相表里。)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
角。以屈下颊至 。(目下为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足少阳穴。耳前上廉起骨。)交颊
至目锐 。(而交足少阳胆经。)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脉入耳中。)嗌肿喉痹。(少阳相火。)是主气所生病者。
(气
分三焦心包。皆主相火。)汗出。(火蒸为汗。)目锐 痛。颊肿。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皆经脉所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瞳子 穴。去 五分。)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三焦。)至肩上。却交
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过小肠听宫穴。)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瞳子 之分。)其支者。
别锐 。下大迎。(胃经穴。在颔前一寸三分。动脉陷中。)合于手少阳。(三焦。)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与
前入者相合。)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相为表里。)循胁里。(腋下为胁。又名 。)出气街。(即气冲。毛际两旁
动脉。)绕毛际。(曲骨之外为毛际。)横入髀厌中。(即髀枢。)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胁骨之下为季胁。
即肝经章门穴。)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循髀外。行太阳阳明之间。)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髀骨为辅骨。)直
下抵绝骨之端。(外踝上为绝骨。)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足面。)入小指次指之间。(足第四指窍阴穴而终。经别篇
又云。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足大
指本节后为歧骨。)还贯爪甲。出三毛。(大指爪甲后为三毛。以交于足厥阴肝经。)是动。则病口苦。(胆味为苦。火亦
作苦。)善太息。(木气不舒。)心胁痛。不能转侧。(脉贯心。胁为肝胆往来之道。盖太阳行身后。阳明行身前。少阳行
身侧也。)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木郁不能敷荣。)足外反热。(出膝外廉。外辅骨外踝。)是为阳厥。(少阳气逆。)
是主骨所生病者。(骨病未详。按全元起云。少阳者。肝之表。肝主筋。筋会于骨。是少阳之经气所荣。故云。)头痛。
(脉
上头角。故偏头痛。属少阳病。)颔痛。(脉加颊车。)目锐 痛。(脉起锐 。)缺盆中肿痛。胁下肿。(经脉所过。)马刀
侠瘿。(颈项胁腋所生疮疡。少阳部分。坚而不溃。)汗出(少阳相火。)振寒疟。(少阳居半表半里。故疟病寒热。必属
少阳。)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皆经脉所过。按少阳行身侧。故本篇多用外字。)肝足厥阴之脉。
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大敦穴。)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中封穴。)上踝八寸。交出太阴(脾。)之后。上 内廉。
循股阴。(股内之阴包五里阴廉穴。)入毛中。过阴器。(入阴毛中。左右环绕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相为表里。)
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咽颡。篇后又曰。脉络于舌本。)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上百
会穴。)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行任脉之外。交环于唇口。)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行中焦中脘
之分。以交于手太阴经。)是动。则病腰痛。(肝肾为子母之脏。腰痛为母病及子。)不可以俯仰。(木曰曲直。筋病故然。)
丈夫 疝。(脉络阴器。)妇人少腹肿。(脉抵小腹。妇人亦有疝。但不名疝而名瘕。)甚则嗌干。(脉循喉咙。)面尘脱色。
(木病不能生荣。)是(本缺主字。)肝所生病者。胸满(脉上贯膈。)呕逆(木火冲胃。)飧泄。(木盛克土。)狐疝。(脉
环阴器。)遗溺(肝虚。)闭癃。(肝火。)(经脉篇。)
【素】任脉者。(任冲督。皆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极之下。(脐下四寸。穴名中极。任脉在中极下。始于二阴之交。
会阴之穴。任由会阴而行腹。督由会阴而行背。)以上毛际。循腹里。(中极穴。)上关元。(穴名。脐下三寸。)至咽喉上
颐。(循承浆而络于齿龈。)循面入目。(入目下而络于承泣。)冲脉者。起于气街。(足阳明经穴。在毛际两旁。)并少阴
之经。(肾经。灵枢动输篇。冲脉与肾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难经甲乙经并作阳明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任脉当脐中而上。冲脉夹脐旁而上。灵枢五音五味篇。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
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
子带下瘕聚。(七疝。寒水筋血气狐 也。又灵素有心疝肺疝肝疝脾疝肾疝。及厥疝冲疝 疝 疝狐疝。是则五脏皆有疝。
不独肾阴也。带下瘕聚。即妇人之疝。)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任行腹里。故病在内。气有余故逆。血不足故急。)督
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行背。故病在脊。冲任督之脉。一源而三歧。皆起于胞中。故经亦有谓冲脉为督脉者。古图经
有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自少腹直上者谓之任。亦谓之督也。今人率以行身背者为督。行身前者为任。从中分者为冲也。)
督脉者。(总督一身之阳。)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阴廷之孔。即窈漏也。)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
阴器。(络女子之阴器。)合篡间。(二阴之间。)绕篡后。(肛门之后。)别绕臀至少阴。(肾经。)与巨阳(太阳膀胱。)中
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督脉之绕臀者。与太阳少阴相合而行。)与太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入
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此督脉并太阳而行者。)其男子循茎。(男子阴器。)下至篡。
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督脉并任脉而行者。王注云。由
此观之。三脉异名而同体也。)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其气冲上。)不得前后。(大小便。)为冲疝。(此督脉为病
同于冲脉者。)其在女子不孕。(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经病。故不孕。)癃痔遗溺。嗌干。(此督脉为病同于冲任者。
以其脉上循喉咙。下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故然也。所谓任者。女子得之以任养也。冲者。其气上冲也。督者。督
领经脉之海也。)(骨空论)
【灵】跷脉者。(奇经八脉。有阳跷阴跷。)少阴之别。(阴跷为足少阴肾之别脉。)起于然骨之后。(足内踝大骨之下。
照海穴。)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胃经穴。颈旁挟喉动脉。)入 。(颧
也。)属目内 。(睛明穴。)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阳跷脉。始于膀胱经之申腰穴。足外踝下陷中。)气并相还。(二气
相并周旋。)则为濡。(润泽。)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脉度)
【灵】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腋下穴。属胆经。)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经脉)
(本篇又曰。手太阴之别曰列缺。手少阴之别曰通里。手心主之别曰内关。手太阳之别曰支正。手阳明之别曰偏历。手
少阳之别曰外关。足太阳之别曰飞扬。足少阳之别曰光明。足阳明之别曰丰隆。足太阴之别曰公孙。足少阴之别曰大钟。
足厥阴之别曰蠡沟。任脉之别曰尾翳。督脉之别曰长强。合脾之大包。名十五络。)
【素】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宗。尊也。主也。土为物母。为十二
经脉之宗。)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动甚则气泄。)(平
人气象论)
【素】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王注曰。南方火位。阳气盛大。故曰大明。在人则心藏在南。故谓前。
太冲即冲脉。在下在北。故曰后。少阴肾脉。与之合而盛大也。)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肾脏为
阴。脉行足小指之下。膀胱腑为阳。脉行足小指外侧。相为表里。)太阳根起于至阴。(穴在足小指外侧。)结于命门。(灵
枢曰。目也。即睛明穴。)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广
明心脏下。即太阴脾脏也。)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胃脉。行太阴脾脉之前。相为表里。)阳明根起于厉兑。(穴在
足大趾次趾之端。)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胆脉行肝脉之分外。肝脉行胆脉之位内。相为表里。)少阳根
起于窍阴。(穴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吴注。行表行里谓之离。阴阳配偶谓之合。)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阳在表。敷布阳气。阳明在表之里。收纳阳气。少阳在表里之间。转输阳气。灵枢
三句同。)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吴注。搏手冲和。无复三阳之别。)外者为阳。内者为阴。(阳
脉行表。阴脉行里。)然则中为阴。(阴主内。)其冲在下。名曰太阴。(脾脉在冲脉之上。)太阴根起于隐白。(穴在足大
趾端。)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肾脉行脾之后。)少阴根起于涌泉。(穴在足心。)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
之前。名曰厥阴。(厥阴肝脉。上踝八寸。交出太阴脾经之后。始行少阴肾经之前。前此则否。)厥阴根起于大敦。(穴在
足大趾三毛中。)阴之绝阳。(厥阴主十月。为阳之尽。)名曰阴之绝阴。(三阴三阳。至此经为尽处。)是故三阴之离合也。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阴为至阴。敷布阴气。厥阴阴之尽。受纳阴气。肾气不充。则开阖失常。故为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命曰一阴。(阴阳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然其要则本之一阴一阳。张子所谓一故神。两
故化也。)(阴阳离合论。)
【素】阳明两阳合明也。(三月辰。主左足阳明。四月巳。主右足阳明。为两阳合明。)厥阴两阴交尽也。(九月戌。
主右足厥阴。十月亥。主左足厥阴。为两阴交尽。)(至真要大论)
【素】三阳为父。(三阳。太阳也。总督诸阳。)二阳为卫。(二阳。阳明也。御邪扶生。)一阳为纪。(一阳。少阳也。
纲纪形气。)三阴为母。(三阴。太阴也。育养资生。)二阴为雌。(二阴。少阴也。为牝脏。)一阴为独使。(一阴。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