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 痛也。病偏虚为跛者。(足不能履。)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冬寒颇有不足者。故
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头项强急。)引背者。阳气太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也。(太阳
耳鸣属外感。非肾虚。)所谓甚则狂巅疾者。(或狂或头痛。)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也。(正月三阴三阳平等。
今尽出在上。则下虚上实。故有巅狂脑痛之病。)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膀胱脉至耳上角。气逆故聋。)所谓入中为
喑者。(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表邪传里。则喑不能言。)阳盛已衰也。(如下文夺于内事。故阳虚不能言。)内夺而厥。则
为喑俳。(俳。当作痱。手足废也。内夺。房劳也。下虚故厥逆。而四肢不收。肾脉挟舌本。故喑。)此肾虚也。少阴不
至者厥也。(肾虚故少阴之脉不至。少阴不能行巨阳之气。故厥。)少阳所谓心胁痛者。(少阳脉。循胸胁。)言少阳盛也。
盛者心之所表也。(心属君火无为用。少阳相火而表着。)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火墓于戌。阴盛故痛。)
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也。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五阳一阴。)阳
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也。(胃脉下髀关。抵伏
兔。入膝膑。循胫下足跗。)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脏一云肺。谓邪在肺。
不能通调水道。邪一云脾。谓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邪府。胃腑也。肺伤。故上喘少气。)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
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此下仍有甚则厥。恶人与火一段。与阳明脉解篇同。见后。)太阴所谓病
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也。(噫。俗
作嗳。太阴之气从阳明上出于心。则为噫。灵枢说噫。见后口问篇。)所谓食则呕者。万物盛满而上溢也。十一月阴气下
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后。大便。气。嗳气。衰。病衰也。噫为气上散。后为气下通。)少
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腰为肾府。)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也。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
浮。无所根据从也。(肾脉贯膈入肺。十月阳气潜藏。而反上浮。故有呕咳气喘之症。)所谓色色(新校正云。色色字疑误。)
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 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
治而未得。故善怒。名曰煎厥。(冬阳不治。肾水不能生肝木。木气不舒。故煎烦厥逆而善怒。)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
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恐为肾志。阴虚而阳薄之。)所谓恶闻食臭(气也。)者。胃无气也。(肾命相火不
足以生胃土。故胃气败。)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色也。(秋金不能生肾水。)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
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阳未盛而脉满。是虚阳上攻。肾脉入肺中。故咳。鼻为肺窍。故出血。)
厥阴所谓 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脉络阴器。抵小腹。)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也。(阴邪伏于阳中。)
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三月五阳与一阴相薄。厥阴脉循喉咙。)(脉解篇)
【素】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
土恶木也。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阳明多气多血。)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阳明厥则喘(胃热伤肺。)而惋。(热
郁而不能安。)惋则恶人。或喘而死。或喘而生者。何也。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经邪浅而脏邪深。)病甚则弃衣而
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
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也。(阳明脉解篇。)
【素】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痿 不为人用。)四肢皆禀气于胃。(胃为水谷之海。)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
禀也。(脾传水谷精气。四肢乃得禀受。张注。畅于四肢。坤之德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
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不主时。何也。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
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四季之月。土旺各十八日。)脾藏者。常着。(彰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
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土贯五行。无所不治。)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为胃。)行其津液何也。足太
阴者三阴也。(肝为一阴。肾为二阴。脾为三阴。)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脾为胃也。三阴。太
少厥也。)阳明者表也。(为脾之表。)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胃为脾也。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也。)脏腑
各因其经。(脾经。)而受气于阳明。(胃。)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肝
主筋。肾主骨。肺主肌。脾主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太阴阳明论)
【素】肾何以主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肺肾为子母之脏。肺生水。肾主水。故二脏皆能积水。肾脉入肺中。肾气上逆。则水客肺中而为病。故云肾本肺标。)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肾者胃之关也。(前阴利水。后阴利谷。)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膀胱为肾之腑。不能化
气。则关闭而水积。肾属阴。而体为坎。故水从而聚之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
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
皮里。传为 肿。名曰风水。(吴注。水因风得。故名风水。所以治水必兼风药。若但腹中坚胀。而身不肿。病名蛊胀。
与此不同。)所谓玄府者。汗空(孔同。)也。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肾本肺标。)故肺
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水气上逆。)(水热穴论)
【素】肾移寒于脾。(肾伤于寒。而传之脾。薄其胜己。旧作肝误。)痈肿少气。(寒变为热而痈肿。脾不能运而少气。)
脾移寒于肝。(薄其胜己。)痈肿筋挛。(肝主血。寒则凝而为痈肿。肝主筋。寒则挛缩。)肝移寒于心。(传于所生。)狂
隔中。(神为寒薄。水火相扇。故狂。寒结于中。故隔塞不通。)心移寒于肺。(乘其所胜。)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
死不治。(此为上消。心火铄金。肺不能主气。有降无升。故饮一溲二。未至此甚。犹有可治者。昂按。痈肿狂隔。肺消
之症。多属火热。而经文俱云移寒。若作热解。则下文又有移热一段。诸注随症训释。或言热或言寒。语虽不一。义实
难移。窃谓移寒寒字。当作受病之始言。如隔塞多属热结。若云膈症间有寒隔。痈肿间有寒疡。然属热者多。与狂巅肺
消。均当作寒久变热解。于义始通。若下文移肾涌水。则始终均属阴寒也。)肺移寒于肾。(传于所生。)为涌水。涌水者。
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肺生水。大肠为肺之腑。肾至阴。为水脏。肾本肺标。
故聚水为病。)脾移热于肝。(薄其胜己。)则为惊衄。(肝藏血而主惊。肝脉与督脉会于巅。血随火溢。上脑而出于鼻。
则衄。)肝移热于心(传于所生。)则死。(心为君主。不易受邪。况肝气燥烈。木火相燔。故死。)心移热于肺。(乘其所
胜。)传为膈消。(此与上文移寒意同。但膈消为中消。且未至饮一溲二之甚耳。或曰膈症消中。为二病。)肺移热于肾。
(传于所生。)传为柔 。(气骨皆热。则髓不生。故骨强而为 。筋痿而为弛也。)肾移热于脾。(薄其胜己。)传为虚肠
死。(水反制土。脾肾俱虚。下痢不禁。故死。)胞移热于膀胱。(以下六腑相移。)则癃溺血。(膀胱者。胞之室。热则
癃闭。正理论曰。热在下焦。则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麋。(膀胱上口连于小肠。小肠脉循咽下膈。
热结膈肠。故下不得便。逆上而为口疮。)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伏。)瘕为沉。(津血结而为瘕。沉深意。一云疝字之
误。)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虽食亦瘦。中消之类。)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 (山
根为 。鼻 辛辣。)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解精微论。脑渗为涕。)传为衄(鼻血。)蔑(汗血。)瞑目。(目
昏。)故得之气厥也。(皆为气逆而然。)(气厥论)
【灵】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言刺法。
偏头痛属少阳病。以脉行头侧也。)厥心痛。与背相控。善 。( 。)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腹胀胸满。
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卧若徒居。
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真心痛。手足清(冷也。一作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
君不易受邪。)(厥病)
【素】颈脉动。(结喉旁人迎脉。)喘疾咳曰水。(水溢于肺。故颈脉上鼓而喘咳。)目裹(眼胞属脾。)微肿。如卧蚕
起之状曰水。(评热病论。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目下必肿也。)溺黄赤。安卧者。
(嗜
卧。)黄胆。已食如饥者。胃疸。(谷疸。)面肿曰风。(面为诸阳之会。风属阳。上先受之。故肿。不专于水也。)足胫肿
曰水。目黄者曰黄胆。(湿热上蒸。)(平人气象论)
【素】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阴气少而阳气胜也。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
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气也。(气不流通。)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是
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
而止耳。(孤阳不长。反能为病。)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风火相扇。能消烁肌肉。)人有身寒。汤火不能
热。浓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欲盛房劳。)太阳(膀胱。)气衰。肾脂枯不长。
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
(肝
木生火。心为君火。)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冻栗为外寒。此为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髓枯则筋缩。故挛节。)人之肉苛者。(麻木不仁。)虽近衣絮。犹尚苛也。荣气虚卫气实也。(实为偏胜。过犹不及。)
荣气虚则不仁。(不知痛痒。)卫气虚则不用。(手足不随人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
曰死。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足三阳从头走足。)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
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肺主气。司呼吸。)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逆不能行于别经。)
络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而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
主津液。主卧与喘也。(肺主气。肾纳气。肾脉入肺中。故主喘。夜卧则气行于阴。然必自少阴始。故主卧。)(逆调论)
【灵】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糟粕入大小肠为一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膻中气海。)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宗气合荣气行脉中。为一隧。应漏水百刻。)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
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卫行脉外为一隧。)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其行阴也。必自足少阴始。)
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邪逆。)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
跷陷。(阳跷之脉。)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大惑论。作阳气满则阳跷盛。盛字是。又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
阳。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阳气虚故目闭也。)治之奈何。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以千里长流
水扬万遍。取五升。以秫米一升。半夏五合。煮为升半。饮一小杯。稍益。以知为度。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按半夏
能和胃而通阴阳。今人率以为燥而不敢用。误矣。)(邪客)
【素】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王注。阴阳之气不分别。张注。
汗乃阴液。外出之阳。阳热不从汗解。复入之阴。名阴阳交。又按五营运大论。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盖言脉也。)
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
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无所俾倚。)病而留者。
(留邪不退。)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灵枢热病论。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
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今脉不与汗
相应。此不胜其病也。(邪盛正衰。)狂言者是失志。(肾藏志。精衰故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汗出复热。脉躁疾。
狂言不能食。)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有病身热汗出。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汗出而身热者风也。(风邪未退。)汗
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巨阳(太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
(太阳主表。故先受邪。阳邪传入少阴之里。少阴经气。随太阳而逆上。)劳风法在肺下。(肾劳因风而得。故名劳风。
肾脉入肺。受风邪在肺下。)使人强上冥视。(头项强。好闭目。)唾出若涕。(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