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138章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138章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亨利把残破的报纸带回了家,忐忑地把邮费和自己的索书单按照地址投递了出去,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中,他自嘲地说:“现在,我总是左肩背着水泥袋,右肩背着大木箱,不知哪个肩膀能担负起自己的未来……”

  两个星期后,邮递员带来了来自伦敦的包裹单。亨利激动地取回哪一摞珍贵的旧书,每一本都让他爱不释手。特别是书里夹着那封意味深长的回信,更让他激动的久久难以平静:“肩膀上再重的负担也不能影响你担负起自己的未来,因为理想要用心来担负……”信的署名是马克。

  就这样,亨利和马克先生开始了关于书的通信。

  在马克先生的鼓励下,亨利开始了文学创作。伦敦和纽约距离那么遥远,可马克先生对亨利的体察和关怀却如此真切,马克先生的存在使亨利不再怨天尤人。

  曾经有几次,亨利凑足了路费,想飞去伦敦拜谒自己心中的圣地——华菲大街136号,却总是不能成行。有时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安排不允许,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马克先生出差旅行,或者装修书店。这样的通信转眼就持续了二十年。

  二十年后的亨利,已经是一家先锋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他一天比一天更热切地盼望能够亲手推开华菲大街136号的门,和亲爱的马克先生畅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终于有一天,亨利获得了一次到伦敦出差的机会。他没有把自己的伦敦之行事先通知马克,他决定给马克一个惊喜。

  亨利沿着华菲大街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好像怕打扰了自己与马克先生二十年友情的宁静。他带着当年那张刊登着马克书店广告的残破报纸,和马克先生寄给他的一些书,数着每一栋建筑前的门牌号:“……104、108……136!”136号!就是这个在亨利的信和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门牌号,可能在亨利的目光找到它的那一瞬间,他脸上喜悦的表情突然凝固了——136号门牌旁,挂着一家咖啡店的招牌,而且不是马克书店!

  亨利不知道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错,还是伦敦的城市系统出了错,他疑惑地推开咖啡店的门,问服务生知不知道有一家马克书店,旁边一位拖地的老妈妈回答了亨利的问话:“这里就是马克书店,不过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以前就在马克书店干活。”亨利愣住了,他结结巴巴地问:“那马克先生呢?”老妈妈伤感地耸了耸肩:“就是因为他去世,书店才会关门啊,马克先生可真是一个好人……”

  亨利慌慌张张地从背包里拿出那张印有广告的旧报纸:“可是……如果马克先生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那么这则广告从何而来?”老妈妈盯着那张残破泛黄、没有日期的报纸看了很久,然后喃喃地说:“凯特,他可是我们那时候的大明星,他死了也有30多年了吧……”

  亨利的目光转向报纸上广告边的那条报道,那条死在30多年前的某个大明星的讣告终于道出了这则广告的秘密——这不过是一则旧报纸上的过期广告。

  亨利的脑子轰的一片空白。那是谁与他通信二十年之久,还不断寄书给他呢?亨利艰难地控制着自己的平衡,走向大门。就在他身后响起了:“亨利,你晃的很厉害,是肩上的水泥袋和大木箱太沉了吗?”

  亨利转过身,收款台后面的那个女人用她湖蓝色的眼睛静静地微笑着望着他那一瞬间,亨利好像明白了什么,那个女人站起来,向他伸出了手:“嗨,我是珍妮。”

  这个开咖啡馆的女人,在第一次接到一个落魄青年写给马克书店的信的时候,为了帮他重树信心,跑遍了伦敦的旧书市场,有时还把高价买进的书低价卖给他,鼓励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这份真诚的坚持使一个已经关闭地马克书店为了一个大洋彼岸的落魄青年重新开张,一开就是二十年。

  一年之后,华菲大街136号出现了一家马克书店,和30多年前的那家马克书店一样,它用低廉的价钱向爱书的人们出售珍贵的旧版书籍,如果你幸运的话,也许还会收到书店主人的亲笔信函,署名是亨利和珍妮……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2期









尽力而为还不够
  作者:蒋光宇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则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地按要求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人很有启示: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大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还处于沉睡状态。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摘自《读者》2005年22期









可以依靠的肩头
  作者:秋水无痕

  她爱他,但不能确定是否会嫁给他,似乎,嫁给他有些不甘心,因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除非买彩票中大奖,他不可能给她非常富足的生活,他知道她的想法,也并不要求她什么,只是一如即往地爱着她,呵护她。

  他们上下班正好可以乘同一路公交车,没有特殊情况,他便会来等她,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家。她总是磨磨蹭蹭到最后才离开办公室,她不希望别人看到她的男朋友不是开车来接她,而是接她去乘公交车。他心里明白,但并不计较。

  那天,她因为连着忙了几天,很累。上了公交车后不一会儿,就困得摇摇晃晃地打起了瞌睡。他尽量反身子站稳,一手抓着环,一手揽关她的腰,让她的头靠在他的肩上,以便她睡得更安稳。

  行了几站,有了两个座,他扶着她坐下,她靠在他肩上继续睡。

  这一觉竟睡得很香,等她醒来一看,车早已过了他们要下的那个站。她又生气地问他:“你也睡觉了?怎么都坐过站了还不知道?坐车都能坐过站,还能指望你什么?”他宽厚地笑笑,她愈发生气地嚷嚷:“我讨厌你总是傻笑,连吵架都吵不起来,这日子太闷了”。

  正在她无理取闹的时候,后座一位老妇人道:“姑娘,你可冤枉你男朋友了,他可没睡觉。售票员问他要不要下车,他说你这几天很累,好不容易睡着了,就让你好好睡一会。他连动都不舍得动一下,这么体贴的男朋友你怎么还不珍惜?”

  她脸红了,车进站,他们下了车,跑到对面再往回坐。 她的手被他握着,她第一次觉得,有一个可以踏实地依靠一生的肩头,才是最重要的,这和坐的是公交还是宝马关。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2期









每一块都重要
  作者:张小娴

  以前被人问到:“爱情、事业、家庭、朋友,你会怎样排列?哪一样在你心中最重要?”这一类问题时,我很很认真地想,我会把什么排在第一位。现在,再听到这一类的问题,只觉得没意思。

  根本没有必要去排列先后次序。

  有人把爱情排在第一位,当他没有爱情的时候,他才发觉,原来爱情不是那么重要,事业更重要。

  有人把事业排在第一位,把家庭排在最后。可是,当他在事业高峰的时候,他却觉得孤独。宁愿用一切换回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爱情、事业、家庭、朋友、理想、抱负、原则、尊严,每一样都重要,都不能缺少。你砌好一张两千张的拼图,最后竟然发现缺了一块,那一块是最重要的吗?也不是,那一块只是最大的遗撼。

  人生总有些遗撼吧?时日过去,也就无法弥补,我们都有一张不完整的拼图。不要再问哪一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把图拼出来。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2期









生命的礼物
  ●志  宏

  麦克拉斯博士正坐在布奇逊中心医院自己宽大的办公室里。他是美国极负盛名的心脏移植专家,这家医院的心脏科主任。他翻开助手刚刚送来的—个新进院病人的病历。“坎贝尔,三十二岁,血型:O型”。病历详细记载了坎贝尔心脏病病史,并诊断他最多只能活四个月。麦克拉斯拿起坎贝尔的心肌X光图,看到坎贝尔已经扩大的心脏,不禁轻轻叹息。全美每年有一千多人需要进行心脏移植,而心脏的来源又是这么少,如果在四个月内没有一个因为意外事故而死,而其家属又同意捐献心脏的人,坎贝尔必死无疑。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麦克拉斯的思绪。他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麦克拉斯博士,我是凯琳·布尼,我是代表总统给您打电话的,”她的声音尽管柔和,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我们要给您送来一个新病人,弗尼斯先生,您知道他是总统的高级顾问。我们希望您能给他第一流的治疗,通过心脏移植挽救他的生命。”最后,她还加了一句:“您知道他对国家的重要性。”

  “我恭候弗尼斯先生的到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给他最好的治疗。”白宫的电话,引起麦克拉斯高度的重视。

  第二天下午,两辆豪华的大轿车驶进医院,弗尼斯在几名助手的陪同下,住进了布奇逊中心医院609室。弗尼斯六十二岁,涉足政坛多年,虽然深受病痛折磨,但两眼仍炯炯有神。陪同前来的白宫医生告诉麦克拉斯,弗尼斯最多只能活五个月,他迫切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麦克拉斯阅读了他的病历,发现他和坎贝尔身材相当,而且血型也相同,他的心不由得颤动了一下,他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是否有资格接受心脏移植手术,还要对病人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检查。弗尼斯和坎贝尔的检查报告很快都出来了,弗尼斯身体由于受心脏的影响,肾脏和肝脏的受损程度已超过了标准,而坎贝尔的受损程度没有超过标准。肾脏和肝脏的受损程度如果超过—定的标准,就不能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他决定首先通过积极治疗,恢复弗尼斯肾脏和肝脏的功能,以达到心脏移植所规定的要求。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弗尼斯和坎贝尔离死神越来越近,但还是没有适合他俩的心脏。而最让麦克拉斯感到担忧的是,虽然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弗尼斯肾脏和肝脏功能的损害并没得到多大的恢复。麦克拉斯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白宫三天两头打电活询问弗尼斯的病况。全院上下眼睛都盯着他。说实话,他并不希望在这几个月内有新的心脏。因为那样他才不会面临困难的选择,即使两个病人都死了,他也没有什么责任。但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他对自己会闪过这种想法感到可耻。

  正当弗尼斯和坎贝尔的生命之火渐渐熄灭的时候,从美国全国心脏服务中心传来消息,在八百英里之外洛基山旁的一个小村庄,有一个年轻人因车祸意外死亡。据送来的资料表明,这个年轻人的身材和弗尼斯与坎贝尔相仿,而且血型也是O型。

  院长布里奇知道这个消息后,迅速来到麦克拉斯的办公室。一走进办公室,他就高兴地叫道:“麦克拉斯,我刚才已将这个消息告诉白宫了,总统得知后非常高兴。”“可是我还没决定谁先接受心脏移植,”麦克拉斯有点不高兴地答道。

  布里奇对麦克拉斯的回答感到惊讶,“那你现在就必须决定。”院长大声说道,接着头也不回地走出麦克拉斯的办公室。

  院长走后,麦克拉斯坐在桌前陷入沉思,他反复翻阅放在他面前的两份病历,谁先做?弗尼斯还是坎贝尔,坎贝尔还是弗尼斯,选择一个就可能给另外一个判了死刑,这太残酷了。他知道如果救活弗尼斯,那会给他们这个医院、他本人带来巨大的好处,毕竟弗尼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而坎贝尔是一个花匠,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即使不治而死,对医院和他本人也没多大影响。但弗尼斯并不符合心脏移植手术的要求,如果给他移植,最多也只能活一年半载的,而另一个可以靠这颗心脏多活十年、二十年的年轻人就必须死去。想到这里,麦克拉斯使劲地摇了摇头,不,不!这是他———一名医生的良心所不容的。怎么办?作为一个心脏移植专家,麦克拉斯素以雷厉风行、大胆果断著称。而这在外人看来非常简单的决定,却难住了麦克拉斯,他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选择良心,他将失去一切;放弃良心,他将拥有一切。麦克拉斯一时难以决定,他来到609病房,惊讶地发现弗尼斯整个人变了,有心脏的消息似乎已给他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弗尼斯高兴地对麦克拉斯说:“博士,这一消息太令人鼓舞了,当然我对那个不幸死去的年轻人也深感遗憾,但是我要活,我要活!”弗尼斯已经认为这颗心脏非他莫属了,虽然他也知道隔壁的坎贝尔也在和他等候同一颗心脏。

  607病房,坎贝尔无神的大眼呆呆地望着天花板。这个消息并没有带给他任何喜悦,有没有心脏对坎贝尔来讲都是一样,他知道白宫要人弗尼斯和他等待同一颗心脏,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这颗心脏医院都会优先照顾弗尼斯。反正他已做好死的准备,一切都无所谓了。看见麦克拉斯走进病房,坎贝尔挣扎着从床上仰起身子,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痛苦的微笑。他吃力地说道:“博士,不要为我担心,我还没死,我……”他喘了一口气,用劲说道:“我还可以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