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娜万分悲痛,但是孩子的勇敢深深震撼了她,她告诉自己绝不应该是一个只会流泪的母亲,而应该是一个在灾难里能顽强地将笑脸献给孩子的坚强母亲。她决定尽一切努力,让女儿快乐地度完最后的时光,她试着给大西洋彼岸的《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细说女儿的处境以及她的愿望,询问她新书还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出版。
魔法妈妈倾情安抚那个飘逸的灵魂
邮件发出后没多久,有一天,一个邮差来到凯蒂家门前,给凯蒂送来了大大小小好几个邮包,寄件人通通都是J·K罗琳。吉娜兴奋地将女儿抱到院子里,和她一起坐在草坪上一个接一个地拆那些神秘的邮包:它们是一只制成
了标本的猫头鹰,一只玩具格林猫,一把飞天扫帚……等到邮包拆完时,她们的草坪几乎变成了“斜角巷”的魔法集市。
同时,吉娜的邮箱“飞”来两封电子邮件,一封写给凯蒂,一封写给吉娜。给凯蒂的信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只从霍华格兹魔法学院飞来的猫头鹰,专门来探望可爱的学员凯蒂。哈利·波特要我告诉你,在第四个故事里他遇到了更为强大的对手,但‘生活总有烦恼,我们必须面对’,因为他在新的战斗里总能找到新的友谊和勇气……”
给吉娜的信则是这样的:“我跟你一样有个女儿,她在襁褓中时就被剥夺了父爱,在街边咖啡馆的摇篮里寂寞地睡着长大,我就坐在离她一英尺的地方却不能给她唱歌讲故事,因为我要写作,要去赚面包和牛奶。我总对她讲‘等妈妈写完这一章就陪你讲话’……我想说的是,生活总有苦难,作为母亲,忍受的苦难更多,可是孩子总能赋予我们超乎寻常的勇气。我在努力写第四本,我将尽快将它送到凯蒂眼前……”信的末尾署名为——关爱你们的J·K罗琳。
事实上,吉娜的信是罗琳收到的许多信中的一封。这个和女儿一起住在爱丁堡的作家,当时还是单身母亲。前三部书的出版彻底地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从没有暖气的斗室搬到豪宅,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学老师变成了比英国女王还要富有的女人,但是所有这一切没有改变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平常心。《哈利·波特》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用50多种语言,发行了2亿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飞到她的邮箱里,她总会采取非常私人化的方式和真正需要她的孩子交流,同样,她也以母亲的胸怀深深关注起吉娜母女。
她经常给凯蒂透露自己正在写什么,“这些都是高度机密的内容,除了你的家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告诉。”确确实实是这样,因为每本书的内容在出版前必须高度保密,曾经有一位发财心切的卡车司机从印刷厂偷出《哈利·波特》第四部的部分章节,欲以高价卖给《太阳报》而被判刑。
凯蒂开始学着发邮件,她跟罗琳讲她的生日聚会,她的伙伴,还有她新买的狗。可是在小凯蒂度过9岁生日后,医生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到她的大脑,她只能活几个星期了。惊闻这个消息,罗琳痛心不已,她渴望上天真正地赋予自己魔法,让她挽救这个幼小可爱的生命。她给凯蒂打来了越洋电话。
这时候书已经写完了,但还要等几个月才能出版。罗琳从第一章开始给凯蒂朗读。凯蒂躺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听着,偶尔还会向罗琳提出问题。但是在后来的几次朗读中,小凯蒂已经虚弱得举不起电话了,妈妈只好将话筒放在她耳边。2000年5月18日,小凯蒂的意识逐渐模糊,罗琳加快了她的朗读速度,最后,在她天籁般的嗓音里,凯蒂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的面容极为安详,没有一丝恐惧的痛苦。而此时大洋彼岸的罗琳早已泪流满面。
三天后,凯蒂的妈妈再次收到罗琳的信:“我很荣幸陪凯蒂这样可爱的生命走完最后的时光。我是流着泪给你写信的,凯蒂已经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很感谢你在困难中想起我,由此我想我可以为那些同样遭遇不幸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妈妈做点什么……”
2000年11月,在罗琳的提议下,凯蒂的母亲吉娜建立了帮助年轻妈妈的凯蒂·霍克基金。罗琳第一个给基金寄去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
世界年轻妈妈联盟
吉娜在一个专门为此开通的网站上贴出了这样一封公开信:几个月前,我埋葬了我9岁的女儿。癌细胞扩散到她全身,她还经历了好几次致命的化疗手术,但这都没能让她感到死亡的恐惧,她去得安详而恬静。因为,在
她病危的日子里,有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魔法妈妈陪伴在身边,她指引我的女儿走向生命的最后自由。她也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她还是哈利·波特的妈妈,她甚至是这世界上千千万万孩子的妈妈,她是——J·K罗琳。
我再也没有机会爱我的女儿了,可是你们还有,哪怕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对着你喊痛,拉着你的手说“我不愿去天堂”的小可怜,但是只要他们在,生的希望便在,我们就还有机会对他们说“我爱你”。罗琳给了我女儿最好的指引,也给了我指引,我想我也可以像她那样为困境中的年轻妈妈们做点什么,让我们这些需要帮助的妈妈,走到一起来,筑成一道牢固的“妈妈墙”,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做点什么……
公开信张贴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响强烈,人们高度评价这个爱心基金的设立,多少不等的捐款纷至沓来,捐款的人中有幸福的年轻妈妈,有经历坎坷的老妈妈,甚至还有未婚女孩,有很多男士也加入了捐款和义务帮助他人的行列。从此,一个以妈妈为主体的“世界年轻妈妈联盟”就问世了。有人将它称为9又3/4月台,原来它出自《哈利·波特》一书,是一条锻铁拱道。这个在魔幻世界里存在于伦敦车站9站台和10站台之间的神秘地方,令所有的“哈哈”迷神往。当你勇敢地穿越它时,便可以到达伟大的霍格沃茨,见到那传说中的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魔法石。它使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而在现实世界中,爱心就是这样的魔法石,有了它,人们将拥有神奇的力量,而那个爱心基金和妈妈联盟,就如这个月台。
吉娜收到的第一封紧急求助信来自加州基尔罗伊市。有个叫海伦的年轻母亲,她5岁半的女儿迪莉得了生殖细胞癌,几乎同时,她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折断了脊背和脖子而全身瘫痪。海伦的生活一下坠入无底的深渊。吉娜立刻给海伦回了信:“不管你面前有多少问题,有多少艰难的障碍,你要不断地用自己的力量来打败它们,即使最后上帝的审判打败了你,你还拥有让人赞叹的勇气。就像孩子们喜欢的哈利·波特一样,勇敢地穿越那个9又3/4月台,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神奇……”随后,吉娜开始筹措基金帮助海伦母女,她还号召加州的妈妈们上门去探视海伦5岁的女孩。很快,5岁的迪莉病床边来了许多陌生而友好的面孔,他们带来各式各样的礼物,以及他们认为对海伦一家有帮助的许多东西。
远在英国的罗琳得知了海伦的不幸。她给小女孩寄来礼物,给了海伦以经济上的资助,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天才的妈妈竟还策划了一个离奇的晚会。当时,《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四本书已经上市,有一天晚上,在罗琳的号召下,许多装扮成猫头鹰、斗篷和黄油啤酒的波特迷来到了海伦家。那天晚上,一群妈妈怂恿海伦穿上波特袍,大家一起睡在楼梯间的柜橱里。而孩子们则装扮成巫师,戴上书中决定小巫师命运的分院帽,在房间忙着布置昏暗的小屋、在黑暗中发光的道具和叫小妖手指的热狗。迪莉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兴奋的活动,她完全被吸引住了。
医生曾断言迪莉活不了多久,但是凭借爱与决心,她现在还活在爸爸妈妈身边。
凯蒂·霍克基金最惊心动魄的故事要数去年救援远在加拿大的一个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这个叫雅吉的母亲独自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两个孩子,自从在凯蒂·霍克基金网站上认识吉娜后,她经常和吉娜互通邮件,彼此的友谊,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和国家种族的差异而日益深厚。
不久,雅吉来信说,她的大儿子变得越来越嗜睡,每天要睡18个小时以上,而且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睡眠呼吸暂停症而引起的精力不济。可是不久,她的小儿子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吉娜一连接到雅吉好几封信后,突然收不到雅吉的任何消息了。吉娜感觉事情有点不妙,她预感到雅吉出事了。但是雅吉没有留过电话和她的具体住址。吉娜从椅子上弹起来,当即打电话给加拿大当局,解释说她很担心一个朋友,请他们到雅吉提到的一个西部农场去看看。接线员觉得这个电话不可思议,却想不出更多的办法。
事情刻不容缓,吉娜迅速在网上征询,看妈妈们有没有接近那个农场的亲戚或朋友。一个住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年轻妈妈闻讯后,立即将电话打给住在西部的姑妈,于是一个电话串联着另一个电话,最终当警察撞开雅吉一家的门后,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雅吉沉沉地睡在客厅里,而她的两个孩子也在楼上的卧室里陷入了昏迷状态,屋里充满了一氧化碳味道。
一番抢救后,雅吉一家终于慢慢苏醒过来,原来她家房子下面的煤气管道破裂,煤气泄漏了好长一段时间,造成一家人都慢性中毒。得知是一群遥远的妈妈救了雅吉和家人后,雅吉感动不已,以后,她成了凯蒂·霍克基金在加拿大的热心工作者。
如今,凯蒂·霍克基金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爱心基金,它不仅激励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活甚至生命,还使许多年轻的女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挖掘了自己的潜力。罗琳和吉娜以此为平台,激励更多的梦想有自己的事业的家庭妇女从现在开始,做一个不仅只是照顾孩子的妈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能给孩子以榜样力量的妈妈。就像人们把穿越9又3/4月台,看作是道德和信仰的飞跃一样。如今很多年轻妈妈把加入凯蒂·霍克基金会看作是自己人生的飞跃。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5期
亲亲那个姐姐
作者:吴铭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己经哭 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 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小孩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搞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
我亲眼看见那个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我看见那个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5期
生命的高度
作者:忙果
无论世事怎样变换纷扰,母亲的故事一直都会是我心中最最明晰的情节。母亲去世六年多了,这几年我大部分时间漂泊在外,不断变换着工作,但对她的怀念却与日俱增。
按说,母亲不该是个辛苦一生却得不到回报的庄稼人。可发生在我家的事用“命途多桀”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文革”时期,一向勤俭秉直的母亲因此不得不放弃了读书。有了我和弟弟以后母亲就一直希望我们能继续她的读书梦。母亲很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当年她的作文总是被来势认做全班第一。记忆里,母亲偶尔抚摩着我们的课本却并不翻动,叹着气就走开了。我现在想,那些在她的目光下摊开的书本一定是她的伤心地,但更是她希望的田野。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致富路子,日出而作,日落却不得歇息。为了供我们读书,母亲很早就习得一门刺绣的手艺——在印了底纹的白布上用丝线依样绣出凸起和镂空相同的美丽图案。中介方以很低的价格收去,然后再高价出口到国外。母亲做活的干净利落是出了名儿的,连同村的好多姑娘家都望尘莫及。常常我从梦中醒来,灯却仍亮着——40瓦的灯泡泛着陈旧的黄色,母亲就在这昏灯下穿针引线。见我盯着她,就笑笑,为我掖好被角,又低头干活了。我总是抱怨灯太亮,害得我无法睡安稳。我半眯着眼睛,脑子里想着白天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的情形。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她手中的针穿透雪白绣花布的声音,那轻轻的有节奏的钝响。那时冬天出奇的冷,被塑料布遮挡的后窗仍然结有一层薄薄的霜,我家又没炉子,母亲的手年年被冻坏可那时的我却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还总是挑三拣四,抱怨母亲没有能力把日子过得更好。放学后我宁愿和伙伴们去外面疯也不愿早回家,就算回家也是放下书包就去以便写作业,看小人书,全然不理会母亲的忙碌。那时我总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别人家的东西好玩,别人的母亲更和蔼。。。。。。现在回想起儿时的幼稚和无知真是无限愧疚,我对母亲又做了些什么呢?我脚下的里不就是母亲一针一线为我锈出来的吗?如今,一想起她遗留下的那些插在海绵是密密麻麻的绣花针和那副老花镜,我就一脸泪水。多年以后我在一首诗里写道:
那时的我只知道雪野里的奔跑和摔倒
吹不出声音的喇叭是最心疼的宝贝
却不懂得母亲的泪水威吓决堤
那时的我总想浪迹天涯却不知
儿子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胸口
是的,谁能走得出母亲的胸口呢?随着我对这个道理的渐渐明白,母亲也渐渐为我耗尽了她生命的光华。
由于贪玩,5年的高中生活结束之后的那年暑假,我才考上北方一所著名的美术学院。我是从去省城查分回来的同学处最先获悉这一消息的。母亲兴奋得奔走相告可是当面对白纸黑字。,盖着鲜红印章的录取通知书,我却没有丝毫的欣喜——近两万元的学杂费使我们全家愁得彻夜难眠。尤其是母亲,总安慰我说会想出办法,其实我看得出她比我更着急。因为上火她的前胸生了个很大的疮。但母亲仍是带着我四处求援,原先在我还没考上大学时答应过帮助我的一些亲戚,如今纷纷表示爱莫能助。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不顾我和父亲的劝阻。只身从辽南的山沟里辗转去了遥远的七台河,那是黑龙江北部的一个地方,母亲曾告诉我那里有她的一个表姐,据说在一个山里的小镇上做服装生意,有些积蓄。当时正值8月中旬,母亲的身体又一直不好,再加上那段时间的煎熬,我至今仍不忍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