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父亲走上前去哭泣:妈,您安心地走吧,这辈子您太苦了,现在好好休息吧……
然后我跪了下来,轻轻地问:
奶奶,这是我最后能帮您做的事情,请您放心,我会代替您继续爱爷爷。
……
我在每一个失眠的夜晚总是会怀念爷爷把我抱在膝上教我念着才子佳人的戏文,看奶奶托着水袖在院子里缓缓舞动时的暖暖温情。
在他和她的故事中,幸福曾经是如此简单的事情。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1期
图书馆的恋人
'日'新井一二三
我14那年,为了准备高中入学考试,除了上课以外,很多时间都在图书馆里温习。尤其放了暑假,每天一大早就到图书馆门口排队,以使获得里头较安静的座位。
有个男同学叫T,每天也一定来图书馆。有时候,我早晨起得晚,差一点就没赶上9点钟图书馆开门的时间。每逢此时T都帮我占个座位。我们领座学习到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面包当午餐,跟着又做功课到下午6点钟。图书馆关门时一起出来,说声“明天见”,便各走各路回家。我们之间,显然互相有好感。
有一天,T没有图书馆。整整一天,我心里好像有了个空洞。他怎么了?有事出去了?还是生病了?我感到很不安。
第二天,我在图书馆见到T。他并不说前一天为什么没有来,我也没有问他。我们照样坐在一起学习,到了中午一起吃饭,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不过,我的感觉从此就不一样了。
当初我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看到T的脸,我觉得口渴;跟他说话,则心跳;找不到他时,心中不安得很;远处发现的他,简直像有了光晕一般,在我眼里异常灿烂。这一去,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恋爱?
忽然想到这两个字,我大为狼狈。之前,我也喜欢过一些男同学,但是始终很理性。这一次,却好比得了病,或者说被他施了魔法,自己无法控制各种生理反应了。
我不由得跑到书库去了。虽然每天都来图书馆,平时很少进书库。里面很安静,很凉快。站在耸立的书架中间,我逐渐冷静下来了。如果我对T的感情是恋爱,那该怎么办?书库里有几万本书,关于恋爱的书也有不少。《恋爱论》、《为谁爱》……我找了一本又一本名字包含“恋”或“爱”字的,统统带到角落的小桌上去,开始慢慢翻阅了。
为了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找书本翻阅,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最后究竟找到了答案没有,则很难说。但我至少知道了,古今中外有很多人曾为恋爱而烦恼,我绝不是第一个。
看过书,人不一定变得更聪明,更漂亮。看到20本关于恋爱的书,在最后还是失恋。原来没有来图书馆那天,T跟一个女孩子约好出去的。
后来,每次心中有烦恼,无论身在世界哪个城市,我都一定到图书馆、书店去。找书本翻阅,虽然不一定给我带来答案,但每一次都让我知道,曾有很多人为同一个问题而烦恼,我绝不是第一个。
人生最难受的孤独。即使是很辛苦的时候,只要身边有伙伴,始终受得了。然而单单一个人,连芝麻大的困难都会使人毁灭。
14那年,在新宿区立中央图书馆,我没有得到T的爱情,却找到了终生的伙伴。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1期
维多利亚下午茶
文/杨成刚
中国与英国同为饮茶大国,各具独特的茶文化,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饮茶风格。英国人用中国的茶创造了自己独特华美的品饮方式,以内涵丰、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享誉天下。如今,无论英式红茶、香草茶还是水果茶,世界各地的人们皆对其兴趣盎然。英式下午茶已成为英式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征。
一首英国民谣甚至这样唱道:“当时钟敲响4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关于英式下午茶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的生活品位。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会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淑女相效仿。下午茶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一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
英国上流社会绅士名媛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典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在正式的下午茶会上,男性来宾身着燕尾服、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洋装或长袍,且一定要戴帽子。通常由女主人穿正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正宗的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总是带着浓浓的英国贵族气息。在花草葱茏、莺声啭的庭园中,摆上几个藤木圆桌和红木小椅,在镂花的洁白桌布上安置好亮晶晶的茶具,再添上一壶香浓的红茶、几款精致的甜点,人们围桌而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面对着满园姹紫嫣红的鲜花,与知心好友一同啜饮属于维多利亚式的下午茶,享受一个温情脉脉的、优哉游哉的午后时光,实在是种超级享受。
中国茶叶是17世纪开始传入英国的。由于运费昂贵,加上英政府对这种“东方洋玩意”课以重税,因此能享用得起茶叶的只有那些富贵阶层。既然茶叶如此金贵,喝茶便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英国人对茶品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过程中难流露出严谨的态度。
从前,贵族式的下午茶总是颇为讲究。在一个大庄园内,要按时把家人召集来喝红茶总是一件不易的事,所以他们摇着精美的铃铛,用铃铛声来告诉家人是用下午茶的时候了。英式下午茶的讲究,除了它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还有它独特精美的茶具。茶具多用陶瓷做成,正统的英式下午茶标准配备器具有很多,瓷器茶壶、滤匙及放过滤器的小碟子、糖罐、奶盅瓶、三层点心盘、茶匙、点心盘、茶刀(涂奶油及果酱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和一盆鲜花等。另外,蕾丝手工刺绣桌巾或托盘垫是维多利亚下午茶很重要的配备,因为这些是象征着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生活的重要家饰物品。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3层点心瓷盘装盛,最下一层放三明治,中间一层放传统英式点心,最上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至于吃法是由下往上吃,究其原因,是因为最下层的三明治是解饿的,也就像正餐中的主菜。而最上层的水果塔是一种甜度很高的糕点,就像正餐中的甜食,如果由上而下食用糕点,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为大吉岭与伯爵茶、火药绿茶或锡兰茶等。纯正的英式下午茶,是以茶叶直接冲泡,再用茶漏过滤掉茶渣才能倒入杯中饮用。随茶来的还有奶罐及切成薄片的柠檬,柠檬一般多加在红茶里。若是喝奶茶,则是先放牛奶再放茶,这是英国人的最爱。茶具都是高级的古瓷茶具、银质小茶匙和成套的奶罐、糖罐,小点心则以三明治、小甜点、牛角面包为主,形成了下午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下午茶对于茶桌的摆饰、餐具、茶具、点心盘等非常讲究,整齐地摆在铺着刺绣或蕾丝花边桌布的茶桌上,再辅以优美的音乐,下午茶的气氛便油然而生。
下午茶从17世纪绵延至今,正逐渐变成现代人休闲的一种习惯。装饰十分奢华的西餐厅,墙上油画的内容或许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和人物,色彩斑斓。藤座椅、方格桌布、白餐巾,桌上一茎鲜花,白瓷器具,乐悠悠。一边就着西式糕点喝茶,一边看着午后街头的匆匆脚步,或是悄然独坐,或是与一二好友闲谈,如梦浮生中不免增添些许温暖。伴随着乐曲的悠悠萦绕,正是一杯清茶消闲清心、放松心情的好时机,这就是源自遥远的维多亚时代的下午茶的真谛。
下午茶,一个多么遥远而温馨的名词下午茶是雅致的、美好的,带着点小布尔乔亚的淡淡感伤——“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叶……”在罗大佑舒缓的老歌中一起追忆似水年华范文芳有一首歌就叫做《下午茶》,歌中这样写道“……寂寞暂时不去理会,试着让心慢慢沉淀,懒得分辨今天应该等谁,专心听播放的音乐,喝着下午茶,思考着对爱情的看法会不会太情绪化……”而你我又将陶醉在一种什么样的思绪中呢?或许思绪早已飞扬天外,物我两忘。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1期
信任乃人之本性
作者:Anonymous 燕燕 译
意大利谚语说: “信任别人固然好;但最好别信。”玩家1或许并不知道这些充满智慧的字字句句,但是,在她做决定是否从自己的10美元赌金中拿出一部分给玩家2时,她多半会有同样的想法。如果她投入了这笔钱.钱将会增加两倍;而她匿名的伙伴有3种选择:分文不还:还一部分;全部归还。但玩家2为什么要还钱?而玩家l最初为什么要给别人钱呢?尽管推理透彻.玩家l还是输入指令给出一些钱。过了一会儿,她笑了,因为她从屏幕上看到,玩家2还回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这使双方同时牟利。
这种结果不仅嘲弄了谚语中的智慧,对经济理论也是一种嘲笑。就是基于被玩家l摒弃的同样的冷静推理,所谓的“纳什平衡”预言,在陌生人之间进行的经济交易中,当一方要根据对另一方反应的预测做决定时,最适合的信任水平为零。然而;尽管这是正统的经济理论,但玩家1和玩家2的行为却并非罕见。其实,经过成百上千次这样的实验,结果显示:大约有一半的玩家1会送出一些钱;在收到钱的玩家2中,3/4会回馈一部分。
那么是不是玩家所知道的东西,交易理论家们不知道?加利福尼亚克莱尔蒙特研究生院的保罗·扎克说:“经济学家之所以无法解释实验室中出现的这种高度信任,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考虑到信任的神经病学因素。”他领导的小组进行了这些实验。他指出,进化已经使我们的大脑改变以适应群体生活。因此.在所谓的“马基雅维利”智慧(它允许我们为赢得配偶、食物和地位而运用各种诈术去战胜竞争者)之外,我们的社会性大脑也适于合作。个体可以通过合作受益;但那需要信任——扎克认为。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彼此信任的生物学上的推动力。
扎克是较新的神经经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领导者,神经经济学旨在通过从神经突触点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理解人类的社会交往。这是一个有着极大雄心的事业。通过揭示人类像“信任”这样令人难以理解的品质所包含的种种秘密,神经经济学家希望改变人类的自我认识。他们相信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可能有助于使社会更高效完善。 “当我们更多地了解大脑内部的独特结构之后,我们还会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大脑,并因而更清楚地理解人与人交往的外部规律。以及由此扩展出的市场交易的规律。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智力探险的起点。”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的神经经济学家沃农·史密斯说.他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实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登上世界舞台了。
扎克、史密斯及其他人进行的实验证实了生活教给我们的东西:在经济交往中,人们常常选择合作、信任和慷慨。现在;研究要进一步发掘支撑这种行为的生物机制。比如.扎克最近开展的研究试图把基于信任的各种行为变化与8种激素水平变化联系起来。只有一种激素显露出是人类“信任化学物质”的有力“候选者”:催产素——一种生殖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雌性哺乳动物的宫缩和乳汁分泌。对动物开展的研究还表明,催产素与一些亲和交际行为有关,例如与后代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一夫一妻”式的性生活。扎克等人正在对这些实验结果做进一步的研究,试图表明催产素会如何支持人类相互信任这样的行为。
那么.这如何有助于解释扎克的信任游戏实验中出人意料的结果呢?在此,另外两个实验结果也很重要:当玩家2从玩家1那里获得更大数量的钱款时,他们返回的钱会更多。此外,玩家2血液中的催产素水平也明显增加.而无论游戏方式如何,玩家1的催产素水平却没有增加。扎克指出.玩家1送出的钱数是信任的度量,而玩家2返还的钱数则是值得信任的度量。尽管玩家;1的“信任”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结合了盲目乐观和贪财倾向,虽不明智但却是在清醒状态下做出的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然而没有理论能解释3/4的玩家2在交易结束时所表现出的高“值得信任度”。扎克说: “实验表明催产素与值得信任度密切相关。”而玩家l的催产素水平没有提高的事实说明,催产素作为对“信任”社交信号的一种“反应”被
释放掉了。 “信任是一种高级的社交活动。”扎克说。
更令人困惑的是.当别人向我们表示信任时,我们想要回报对方的这种强烈愿望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无法控制的。扎克说:“根据基本的神经系统解剖学,实验结果表明。催产素对人类信任决策的影响方式基本上不在意识感知的范围以内。因为刺激催产素活动的结构不在大脑的前额皮层。因此人类的信任似乎是由情绪感知而非意识决定做什么来驱动的。”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显示文明的“情愿信任”出自大脑中相对原始的区域.那里是大部分催产素受体聚居的地方。
扎克对其研究成果的解释对类似“纳什平衡”这样的经济学信条提出了挑战。该信条指出,我们总是有意识、有理智地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些经济学模式把人类的动机看做一种“明确无误的贪婪”,每个人自己和他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合作就可以解释为文化和社会出现的一种特质,是从外面强加在人类天生的自私动机之上的东西。相比之下.扎克的研究认为,社会合作可能是古老的大脑区域产生的原始冲动——这种冲动可战胜新进化的大脑区域产生的明显的贪婪。
史密斯和他的同事凯文·麦克卡博认为,这也许是对的,但事实绝不仅仅如此。提高了的催产素可能不自觉地增加信任度的值.但这似乎是针对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史密斯和麦克卡博认为,最初决定是否相信某人是有意识的,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对方意图的可信度。这就意味着一套复杂的认知过程:用“思维理论”认识到对方的观念和动机可能与我们自己的不同:再“共同关注”以聚焦于对方感兴趣的对象;最后;“满足感延迟”以放弃即时可得的回报.可望得到后来更大的利益。
扎克同意更高级的、有执行能力的大脑是起作用的观点,但他认为,与逻辑推理相比,催产素也许使我们更信任他人,因为催产素会使大脑的原始区域产生一种“潜意识禁令”来阻止绝对自私的行为。他总结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