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要把金针度与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子昂三十四岁时候,因逆党案被构陷,入狱一年,出狱后仍任右拾遗官。后来两度从
军,出入边塞。三十八岁因父亲老了,辞官回乡。射洪县令段简打陈家主意,“乃附会文法
,将欲害之。”陈家送了二十万红包,还是不行,最后死在监狱里,年四十二岁。陈子昂的
死,骨子里是武三思假手地方官的政治迫害,是黑暗政治下的一场冤狱。
陈子昂的作品,主张上追汉魏风骨、贬抑齐梁浮艳,所以,“起八代之衰”的第一人,
实在是他,不是韩愈。韩愈自己也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就是指此。
王维:《王右丞集》
王维(七○一~七六一),字摩诸,山西永济人。他生的时候,佛教已极盛行,他深受
影响,例如他的名与字连在一起,就是“维摩诘”,正好是释迦牟尼时代大居士维摩诘的名
字。
王维“九岁知属辞”,是神童。二十一岁中进士。他少年得志,但在中年以后,出了一
件事,在安史之乱时,他曾被俘,虽然装病,但仍受到安禄山的礼遇,软禁在庙里,做了“
伪官”。那时他五十四岁,写《凝碧池诗》表示悲愤。乱平后,在制裁陷贼官吏的时候,他
凭这首诗,获得减刑,最后还官拜尚书右丞(内阁书记长)。虽然这样,在精神上,他仍然
以“没于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为憾,一直难以释怀。
晚年的王维,寄情禅悦与山水,他买下宋之间的别墅,整天焚香、饭僧、弹琴、赋诗。
他的妻子早逝,他一连过了三十年的单身生活。六十一岁时候,在写了几封诀别信后,从容
死去,他被称为“诗佛”。
王维除了写诗外,也常作画,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以写自然
最出色,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有名的田园诗人。
李白:《李太白集》
李白(七○一~七六二),字大自,号青莲居士,甘肃天水人。出身富商之家,五岁移
居四川。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是个“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重。二十六岁离家远
游,五湖四海,见闻颇多。四十二岁后,觅到唐玄宗,得到“翰林供奉”(起草文书)的差
使,以写诗得到赏识。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跟错了永王璘,五十六岁那年,以涉嫌叛乱,
判死刑。经过朋友奔走,改为流放边区,中途遇赦。后来想从军报国,因病未能如愿,“天
夺壮士心”,于六十二岁死去。
李白的一生,大体和唐玄宗时代同期,从他一生中第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到
最后一首《临路歌》,写诗写了四十年。李白的诗,气魄博大、感情充沛、天才横溢。杜甫
称赞说:
“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当然是说得玄了,不过诗写得前无古人,的确不假。
李白的诗中,有许多“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反抗,他说“安能摧眉析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是要冲决网罗的。他写“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等
诗,代中国人民发出他们的苦难之声、风雨之声,也都是这一反抗的延续。
杜甫:《杜少陵集》
杜甫(七一二~七七○),字子美,因住地被称为少陵、杜陵,因官职被称为拾遗、工
部,河南巩县人。他出身唐朝官宦之家,七岁就能写诗。二十岁离家云游,三十五岁到京城
做小官,四十四岁碰到安史之乱,饥饿中饱尝流离之苦,吃过草根树皮。晚年带着家小,投
靠亲戚,定居在四川成都。五十八岁死去,传说饿死在破庙里。
杜甫年轻时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得君行道。结果流离失道,遂用他
那如有神的笔触,写尽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杜甫四十岁后作《兵车行》写统治者的穷兵;《丽人行》写统治者的骄奢;《自京赴奉
先县咏怀五百字》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他活活饿死的小儿子;《北征》写山
河破碎、生灵涂炭,“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前出塞》、《后出塞》、《二叹》(夏日叹、
夏夜叹)写政治的腐化、人民的痛苦,都是千古绝作。
杜甫的遗诗现存一千四百五十六首。论者以他的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真
是不虚。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变成
了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出身贫贱,“少年时家适在贫贱中”。但十六岁时就以写诗出名,二十九岁中进
士,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四十四岁被贬一次,又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做到七十二岁,才得退
休。
白居易认为诗不是“嘲风雪、弄花草”的,诗该“救济人病,稗补时阙”的。他曾编
《讽谕集》,收诗一百七十二首,批评时政,他要求统治者“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
讽刺”,结果诗一发表,“权豪贵近者相目色变,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
白居易是唐朝创作最丰富的诗人,写诗三千首。他限定诗要能“老妪能解”(老太太都
能听得懂),他的诗,当时流传各地,很受欢迎。有的妓女甚至以会背《长恨歌》而增加身
价。他“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见到有题他诗的、
背他诗的各阶层人士。白居易的受人欢迎,由此可见。
李贺:《李长吉歌诗》
李贺(七九○~八一六),字长吉,河南昌谷(河南宜阳)
人。他是没落王孙出身,是个神童,七岁就因能写作而“名动京师”,韩愈、皇甫提等
名家不相信,到他家去测验,果然名不虚传。
李贺写作的情况是: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
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可见他是从动态的事件中找灵感的。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因为“晋肃”两字和“进士”两字声音很近;李贺为了避讳;就不
得考进士了。韩愈特别写了一篇“讳辨”来为他说话,但他终于绝缘于名场。后来在家乡隐
居,二十七岁时死去。时死前删定所作诗二百三十三首,流传至今。
李白被称为诗的仙才,李贺被称为诗的鬼才。他的作品,险怪神秘,造境瑰奇,在中国
诗史中,自成特殊的地位。
杜牧:《樊川诗集》
杜牧(八○三~八五三),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杜预、杜佑的后人,“一门朱紫
,世代公卿。”
杜牧生当“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乱世,二十六岁中进士,然后做官,
直到五十一岁死去。由于他以“直道事人”做座右铭,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所以,他的许
多立功的抱负,也就以立言行之了。
杜牧曾注曹操所定《孙武》十三篇,这是他在军事方面的著作;曾写《罪言》,这是他
在政治方面的著作。他的一生诗文,多在他死前自己烧掉,损失十之七八。现存的作品,就
是焚后的劫遗。
杜牧诗中的特色之一是:他对统治阶级的豪奢误国,颇有讽刺的纪录,像他写“一骑红
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诗,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诗,都能以
极高的技巧。写出人间的万象。
杜牧诗中的另一特色是他对女人的态度,他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
纪录,也有“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惜芳姿”的感怀,这是他浪漫的一面。
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他出生在没落的贵族之
家,幼年丧父,生活很苦。十六岁时候,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幕僚。二十五岁中进士。
但是因他讨了令狐家政敌王家的女儿做老婆,为令狐家所不谅,被打入败部。他在党争夹缝
中,左右不逢源、里外不是人,最后潦倒而死,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诗,一开始是学别人,有的学汉魏、有的学齐梁、有的学杜甫、有的学韩愈。
他做诗时把参考书摊成一大堆,像水獭吃鱼陈列如祭品一般,叫“獭祭鱼”。后来他写得精
了,就自成一家。李商隐的诗的特色是用典含蓄,寄托深远,每个字都有神秘兮兮的来历。
他的诗,许多都和女人有关:他写恋情、写妓女、写尼姑、写宫娥,都是绝作。有人说“商
隐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是不对的。在李商隐的诗中,有很多忧国忧民之作。如他写
宦官的作恶、写藩镇的跋扈、写“存者背面啼”的农民、写“夜猎随田窦”的贵族,都是显
例。
韦庄:《浣花集》
韦庄(约八三六~九一○),字端己,京兆杜陵(陕西杜陵)人。他生在唐末,出身穷
困,养成他爱惜物力的习惯,以致要“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他的八岁儿子死了,他的太
太给穿上“时服”,韦庄却把衣服从死尸上脱下来,裹上草席,下葬后草席也收回来。他是
爱儿子的,一想起来就“呜咽不自胜”,但他穷怕了,以致以小气出名。
韦庄去长安应考,赶上黄巢之乱,身陷重围,他把苦难流离情形,写成一千六百字的
《秦妇吟》,足与《孔雀东南飞》媲美。
韦庄四十四岁中进士,唐昭宗派他奉使入蜀,被地方统治者王建留住,霸占了他心爱的
女人。韦庄写词怀念她,她辗转得知,乃绝食而死。
韦庄虽因帮助王建开国(五代的前蜀),做了大官,但是身经丧乱,目极兴衰,以致忧
谗畏讥,他遗命在他文集里,不要收进《秦妇吟》,从此《秦妇吟》就失传了。直到一千年
后,在敦煌石室中,被伯希和发现抄本,才得重现于世。所以韦庄的遗集里,自应补入这篇
杰作。
李清照:《漱玉集》
李清照(一○八四-约一一五一),自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书香世家
,她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夫妻两人,对文学、金石、书画,都志同道合,一起研究。她是宋
朝最有名的女作家,有文采、有学问,但是因为是女人,又才气太露(晏殊、欧阳修、晏几
道、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等名家都被她批评过),所以被当时许多人嫉忌,硬
给她造谣,说她在丈夫赵明诚死后改嫁张汝舟了;改嫁后又所遇非人,告到官里去,又判决
离婚了。
另一个硬给她造谣的原因是政治的,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里说:““岂有就木这龄
已过,隳城之泪方深,顾为此不得已之为,如汉文姬故事?意必当时嫉〔哲宗〕元祐君子者
攻之不已,而及其后〔人〕;而文叔之女(她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多才,尤适供谣诼之喙
,致使世家帷薄,百世而下,蒙垢抱诬,可慨也已!”就正道破了这一点。
李清照这件事,牵涉到的已经不止一个历史真相的问题,它还牵涉到一个道义的和观念
的问题:一个女人,再嫁也好,守寡也罢,都是她个人的私事,别人没有用泛道德的字眼乱
骂的权利,更不可造谣。再嫁并没有什么不得了,可是没再嫁却硬说她再嫁,这就太不对了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风气下,竟有无聊男子如此造谣,并且一传再传,这就真太可恶了。
陆游:《陆放翁全集》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北
宋亡国时候,他才两岁。陆游十二岁时候,就会做诗文。二十九岁应考,因为列名丞相秦桧
的孙子之前,为当局所忌,一直吃不开。宋孝宗即位后,才开始赐进士出身,在官场或起或
伏。后来派去修国史,直到八十岁才退下来,八十五岁去世。
陆游是最有名的忧国诗人,可是一辈子的际遇,只限于“以口击贼”而已。他口中“上
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只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境界,他是不能进一步施展的。对政
治,陆游用诗来讥评不已,他说: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可见他内心的愤恨。直到八十四岁时候,他还写下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的诗句,总认为一息尚存,虽然老去,还是不能坐视
。他最后的绝笔是嘱咐儿子,在国土重光时,别忘了家祭告诉他,这种老人情怀总是诗的精
神,真是一路到底了。
辛弃疾:《稼轩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的父亲辛文郁,大
概去世得很早,他的祖父辛赞,在金人到来、宋室南渡的时候,因为家中人口众多,不能脱
身,就做了“遗民”。辛弃疾出生在沦陷区里,也做了“遗民”。那时候,北方已经沦陷十
多年了。
在辛弃疾长大以后,他的祖父要他准备地下活动,两次到燕京去观察形势,还没成功,
祖父就死了。辛弃疾二十一岁,起义抗金,不久转到南方,看到朝廷腐败,不肯抗战,很是
悲愤。但他并不灰心,仍旧做救国工作。可是四十年间,他的生命,大部分都不为时用,用
也不得尽其才,最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竟以爱国词人终老田园,死时
六十八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有六百首。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
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在所有论断中,这几句话最能写
出辛弃疾。
黄遵宪:《入境庐诗草》
黄遵宪(一八四八~一九○五),字公度,别署东海黄公,广东梅县人。他是清朝举人
,何如璋做首任驻日本公使,请他去做参赞,由于他博学多才,很得日本朝野景仰。他是有
心人,中年苦学日文,然后写下一部大书-《日本国志》;提醒中国人注意日本。可是大家
不注意,直到五年以后甲午之战失败,大家才注意到这位先知。梁启超说如果中国朝野早就
注意这部书,甲午之战也许可以避免了。
黄遵宪后来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再任湖南按察使。戊戌政变后,传说他窝藏康梁
,以致家里被搜。自是杜门不出,专事著作,一直到死。黄遵宪去过英、美、日本、南洋,
思路新奇,眼界开阔。他能以各种新词汇、新体裁写诗,他主张:“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
牵!”主张:“各人有面目,正不必与古人相同。”主张:“吾今所遇之时、所历之境、所
思之人、所发之思,不先不后,而我在焉。前望古人,后望来者,无得与吾争之者,而我顾
其情,舍人从我,何其无志也!……则今宪所为,皆宪之诗也!”这种气魄,实际是一种大
丈夫行径,最值得我们景仰。
朱彝尊:《明诗综》
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九),字锡鬯,浙江秀水人。他天资极高,“书经目不遗”
。年轻时四处云游,“所至丛祠荒冢、破炉残碣之文,莫不搜剔考证,与史传参校同异。”
后来被选修《明史》,清圣祖康熙皇帝题匾“研经博物”送他,文名极大。他的著作有《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