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读者 精华版之一 >

第34章

读者 精华版之一-第34章

小说: 读者 精华版之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 6月,我参加了在德国波恩举办的世界可再生能源大会,目睹了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诸多成就。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每个消费者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从而创造了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市场。德国的许多风能发电场就建立在农田庄稼地里,当地农民与风能公司入股分红,分享风力发电卖给电网的效益。2003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00亿欧元,其中风能占到47。9%,生物质能占28。6%,为社会创造了13。5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而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专家预测,全国风能资源约 2。5亿千瓦,如果全部开发出来,相当于目前中国电力的70%。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迅猛,如果实现风能太阳能与房地产的联盟,无疑会缓解能源与环境的压力,还可以拉动西部风能太阳能资源密集地的就业和扶贫。

  为节约能源,普通人也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购物时选购节能产品,当你购买了环保产品时,实际上就是把你手中的钞票变成选票投给了绿色产业,比如少用空调或适度使用空调;比如使用节能灯,据照明专家介绍,如果全国的荧光灯都换成绿色节能灯,我国一年年的节电量将达到 2000亿度。节约每—度电,如同节约一滴水,这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环保时尚。 1度电可以为我们做什么呢?可以点亮25瓦的灯泡40个小时;可以使一台普通电扇连续运行15个小时,可以将8公斤的水烧开,可以看1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等等。在2l世纪,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意味着这个人的文明教养,就像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力量。

  近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呼唤着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与〃赛先生〃(Science科学),依我看,还应该坚持我们的〃和先生〃(Harmony 和谐)。因为这个和谐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目前只打犹太民族、中华民族是几千年一脉相传没有断的民族。而〃天人合一〃、〃敬天道,守人德〃、珍惜资源、简约其行、修身养性、高尚其志,这种种以和谐为特征的道德传统,正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人类道德一方面与宗教精神相接,同时又是与现实生活相连。事实上,这是历史上成本最低的一种生存模式。我们在拥抱现代化的同时,把这种传统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时尚是完全可能的。

  作家冯骥才说过: 〃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一个民族来说,只行将它的文化资本、自然资源和国民健康与它的GDP看得同样神圣的时候,这个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就像在一个人的生活价值中,只有将他的心灵、生命看得与物质财富同样重要时,这个人才不至于沦为一个只会挣钱的植物人。

  一次我们在北京的一个社区做了这样一份调查: 〃你愿不愿意一度电多花几分钱,从内蒙古买风力所发的电力,成为北京绿色电力用户。〃90%以上的居民填写〃愿意〃。中央电视台一位素不相识的制片人曾打电话给我,说在读了我的书中关于空调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后,便把家里的三个空调封了两个,剩下的一个也尽量少开。2000年我到挪威拍片的时候,给苏菲基金会的创办人乔斯坦·贾德看了我们做的〃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绿色生活承诺〃的调查卡,他颇为怀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真的就填吗?〃

  〃我们好几万人不仅填了,而且已经是在做了。〃我说。过了好半天,他的眼里突然含着泪,对周围的记者们说道:〃你们看,这就是中国人!我们这样过度消费的国家,就应该跟他们学呀!〃

  一位美国朋友曾说: “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会有,可是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有。” 他指的这个中国独有的东西,我想就是我们 5000年的传世之宝——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然而如今,在以美国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全球化下,我们还来不及认识和搞清楚我们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它们正在迅速地消失。

  过去的几个月里,细心的人也许会注意到中国民间社会里的两条新闻:为了推动大众节能,京城六家环保组织倡议,并与全国四十多家民间组织共同发起了 26度空调节能行动,呼吁大众在夏天里将空调设置不低于26度;另一条是为了保护河流,诸多草根组织建立了〃中国河网〃。这些组织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精神书写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历史。这两件事情都与能源问题相关。民间组织关注和介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技术性很强的能源话题,这意味着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能源已成为大众的话题。

  今天,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经济发展压力。当我们按照这一代人的高耗能生活方式,去掏空地下的石油和煤层,去阻截江河建造更多的水电大坝的时候,支撑我们生存的物种和生态链条将极为脆弱。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一样,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而如今这条生命线的尾端就在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中。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在 2000年地球日的时候,我和一位朋友为地球日写了这样一首歌:〃当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地球母亲把我们抚养,我们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却常常把母亲遗忘。但今天我们已经醒悟,地球母亲不再悲伤,只要每个人从现在做起,就有拯救地球的力量。。。。。。〃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5期 
 

 
 

 
 
  
妈妈墙 
  作者:litter girl

  这是一个爱心激荡的故事。年轻的妈妈吉娜用自己的真情真心联盟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妈妈,做了一道牢固的“妈妈墙”——“世界年轻妈妈联盟”。她们无私地帮助危难和疾苦

  的妈妈。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同一个人,她就是世界魔法妈妈——J·K罗琳。

  绝症女孩用生命祈盼第4部书

  1999年夏天,家住纽约州北部的8岁小女孩凯蒂·霍克,最大的愿望是连续跳绳能突破100下,正当她全力朝这个目标冲刺的时候,她长期背痛的原因查清楚了:她的肾上长了肿瘤。

  凯蒂的父母一下子被巨大的灾难击得晕头转向,事情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凯蒂的病情根本无法控制,癌细胞迅速扩散,短短的时间内,凯蒂作了七次化疗,肺部做了三次手术,肝部做了一次手术。

  对于这些连大人都无法忍受的痛苦,凯蒂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畏惧。她的快乐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以至于给她做手术的医生,都觉得眼前躺着的,简直就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凯蒂之所以这么勇敢,是因为心里珍藏着一位勇敢的朋友,他就是小魔法师哈利·波特。

  凯蒂第一次手术后,她的妈妈吉娜为了帮病床上的女儿打发时间,减轻病痛,开始给女儿朗读《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第一本。凯蒂立即为书中的那位名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深深吸引住了。那个可怜的男孩生下来就失去了父母,但他会巫术,会骑飞天扫帚,并总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可怕敌人。妈妈读完第一本,她央求她赶紧去买第二本第三本,第三本读完后,凯蒂意犹未尽,但是这个系列故事的第四本书还没出来。吉娜告诉女儿说,书的作者正在写第四个故事,在哈利·波特身上一共发生了7个故事,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病痛中的凯蒂开始充满期待,她经常独自与哈利·波特对话,她学着小男孩的语气对自己说,“要么你勇敢地走进到处是巨型蜘蛛的森林,要么止步不前;要么你忍受屈辱,要么选择逃避。要么坚信希望,要么向恐惧投降。”

  从这年的夏天一直到2000年1月,在从纽约州北部出发向纽约市行进的列车上,总有一个身穿红色斗篷,额头上印着一道闪电,手里拿着魔杖,戴着黑色大眼镜的小女孩。她就是凯蒂,每次到纽约的医院去做治疗的时候,她都会把自己打扮成这样。从这样的装扮里,她似乎获得了战胜病魔的神奇力量,觉得自己就是哈利·波特的化身。

  2000年1月以后,在用尽了各种治疗方法后,凯蒂被送回家里。医生估计她已经不太可能活到《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四本书问世了。凯蒂越来越虚弱,甚至不能下床去窗边看一下街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陪伴她的只有放在床头的《哈利·波特》的三本故事书。她最渴望的第四部书一直没有出来。

  吉娜万分悲痛,但是孩子的勇敢深深震撼了她,她告诉自己绝不应该是一个只会流泪的母亲,而应该是一个在灾难里能顽强地将笑脸献给孩子的坚强母亲。她决定尽一切努力,让女儿快乐地度完最后的时光,她试着给大西洋彼岸的《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细说女儿的处境以及她的愿望,询问她新书还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出版。

  魔法妈妈倾情安抚那个飘逸的灵魂

  邮件发出后没多久,有一天,一个邮差来到凯蒂家门前,给凯蒂送来了大大小小好几个邮包,寄件人通通都是J·K罗琳。吉娜兴奋地将女儿抱到院子里,和她一起坐在草坪上一个接一个地拆那些神秘的邮包:它们是一只制成

  了标本的猫头鹰,一只玩具格林猫,一把飞天扫帚……等到邮包拆完时,她们的草坪几乎变成了“斜角巷”的魔法集市。

  同时,吉娜的邮箱“飞”来两封电子邮件,一封写给凯蒂,一封写给吉娜。给凯蒂的信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只从霍华格兹魔法学院飞来的猫头鹰,专门来探望可爱的学员凯蒂。哈利·波特要我告诉你,在第四个故事里他遇到了更为强大的对手,但‘生活总有烦恼,我们必须面对’,因为他在新的战斗里总能找到新的友谊和勇气……”

  给吉娜的信则是这样的:“我跟你一样有个女儿,她在襁褓中时就被剥夺了父爱,在街边咖啡馆的摇篮里寂寞地睡着长大,我就坐在离她一英尺的地方却不能给她唱歌讲故事,因为我要写作,要去赚面包和牛奶。我总对她讲‘等妈妈写完这一章就陪你讲话’……我想说的是,生活总有苦难,作为母亲,忍受的苦难更多,可是孩子总能赋予我们超乎寻常的勇气。我在努力写第四本,我将尽快将它送到凯蒂眼前……”信的末尾署名为——关爱你们的J·K罗琳。

  事实上,吉娜的信是罗琳收到的许多信中的一封。这个和女儿一起住在爱丁堡的作家,当时还是单身母亲。前三部书的出版彻底地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从没有暖气的斗室搬到豪宅,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学老师变成了比英国女王还要富有的女人,但是所有这一切没有改变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平常心。《哈利·波特》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用50多种语言,发行了2亿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飞到她的邮箱里,她总会采取非常私人化的方式和真正需要她的孩子交流,同样,她也以母亲的胸怀深深关注起吉娜母女。

  她经常给凯蒂透露自己正在写什么,“这些都是高度机密的内容,除了你的家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告诉。”确确实实是这样,因为每本书的内容在出版前必须高度保密,曾经有一位发财心切的卡车司机从印刷厂偷出《哈利·波特》第四部的部分章节,欲以高价卖给《太阳报》而被判刑。

  凯蒂开始学着发邮件,她跟罗琳讲她的生日聚会,她的伙伴,还有她新买的狗。可是在小凯蒂度过9岁生日后,医生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到她的大脑,她只能活几个星期了。惊闻这个消息,罗琳痛心不已,她渴望上天真正地赋予自己魔法,让她挽救这个幼小可爱的生命。她给凯蒂打来了越洋电话。

  这时候书已经写完了,但还要等几个月才能出版。罗琳从第一章开始给凯蒂朗读。凯蒂躺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听着,偶尔还会向罗琳提出问题。但是在后来的几次朗读中,小凯蒂已经虚弱得举不起电话了,妈妈只好将话筒放在她耳边。2000年5月18日,小凯蒂的意识逐渐模糊,罗琳加快了她的朗读速度,最后,在她天籁般的嗓音里,凯蒂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的面容极为安详,没有一丝恐惧的痛苦。而此时大洋彼岸的罗琳早已泪流满面。

  三天后,凯蒂的妈妈再次收到罗琳的信:“我很荣幸陪凯蒂这样可爱的生命走完最后的时光。我是流着泪给你写信的,凯蒂已经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很感谢你在困难中想起我,由此我想我可以为那些同样遭遇不幸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妈妈做点什么……”

  2000年11月,在罗琳的提议下,凯蒂的母亲吉娜建立了帮助年轻妈妈的凯蒂·霍克基金。罗琳第一个给基金寄去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

  世界年轻妈妈联盟

  吉娜在一个专门为此开通的网站上贴出了这样一封公开信:几个月前,我埋葬了我9岁的女儿。癌细胞扩散到她全身,她还经历了好几次致命的化疗手术,但这都没能让她感到死亡的恐惧,她去得安详而恬静。因为,在

  她病危的日子里,有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魔法妈妈陪伴在身边,她指引我的女儿走向生命的最后自由。她也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她还是哈利·波特的妈妈,她甚至是这世界上千千万万孩子的妈妈,她是——J·K罗琳。

  我再也没有机会爱我的女儿了,可是你们还有,哪怕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对着你喊痛,拉着你的手说“我不愿去天堂”的小可怜,但是只要他们在,生的希望便在,我们就还有机会对他们说“我爱你”。罗琳给了我女儿最好的指引,也给了我指引,我想我也可以像她那样为困境中的年轻妈妈们做点什么,让我们这些需要帮助的妈妈,走到一起来,筑成一道牢固的“妈妈墙”,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做点什么……

  公开信张贴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响强烈,人们高度评价这个爱心基金的设立,多少不等的捐款纷至沓来,捐款的人中有幸福的年轻妈妈,有经历坎坷的老妈妈,甚至还有未婚女孩,有很多男士也加入了捐款和义务帮助他人的行列。从此,一个以妈妈为主体的“世界年轻妈妈联盟”就问世了。有人将它称为9又3/4月台,原来它出自《哈利·波特》一书,是一条锻铁拱道。这个在魔幻世界里存在于伦敦车站9站台和10站台之间的神秘地方,令所有的“哈哈”迷神往。当你勇敢地穿越它时,便可以到达伟大的霍格沃茨,见到那传说中的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魔法石。它使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而在现实世界中,爱心就是这样的魔法石,有了它,人们将拥有神奇的力量,而那个爱心基金和妈妈联盟,就如这个月台。

  吉娜收到的第一封紧急求助信来自加州基尔罗伊市。有个叫海伦的年轻母亲,她5岁半的女儿迪莉得了生殖细胞癌,几乎同时,她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折断了脊背和脖子而全身瘫痪。海伦的生活一下坠入无底的深渊。吉娜立刻给海伦回了信:“不管你面前有多少问题,有多少艰难的障碍,你要不断地用自己的力量来打败它们,即使最后上帝的审判打败了你,你还拥有让人赞叹的勇气。就像孩子们喜欢的哈利·波特一样,勇敢地穿越那个9又3/4月台,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神奇……”随后,吉娜开始筹措基金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