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编剧学习心得 >

第17章

编剧学习心得-第17章

小说: 编剧学习心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子C】赵汝阳非正常状态在延续,挂历明确告诉了观众此时的年代,蒙太奇手法用声音(音效)过渡,引出前史……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2:17:00  

  引子C的挂历上的时间写错了,应该是与引子E的时间相同,1994年。特此更正。
  
  【引子D 】把A场的噩梦连续了下去,一场战役的结尾,再次让观众知道令赵汝阳不安的前史究竟是什么。最后还是声音在过渡,带出下一场。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2:21:00  

  【引子E 】和F、G三场
  女儿跟踪父亲。——为何要跟踪?赵汝阳要干吗?
  G场中,闪回交代了赵汝阳与墓碑上另一个角色寒风的关系,简单的台词是在事件(动作)中出现的。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2:26:00  

  【引子H 】和I两场相同的场景,墓地。
  赵汝阳在自己和寒风的墓碑前——前面的噩梦变成现实了!
  寒风为什么要跳崖?跳崖与赵汝阳有什么关联?赵汝阳的不安究竟与这件事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做噩梦?——墓碑上为什么有他的照片???
  女儿惊恐的表情说明她是第一次跟踪到这里,并看到了墓碑上父亲的照片。
  叠出片名。
  至此,三个主要角色都带戏出场,人物关系、矛盾、互动的基本建置铺展开了。给观众带去的感觉只能是一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2:29:00  

  【引子H 】和I两场相同的场景,墓地。
  赵汝阳在自己和寒风的墓碑前——前面的噩梦变成现实了!
  寒风为什么要跳崖?跳崖与赵汝阳有什么关联?赵汝阳的不安究竟与这件事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做噩梦?——墓碑上为什么有他的照片???
  女儿惊恐的表情说明她是第一次跟踪到这里,并看到了墓碑上父亲的照片。
  叠出片名。
  至此,三个主要角色都带戏出场,人物关系、矛盾、互动的基本建置铺展开了。给观众带去的感觉只能是一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4:08:00  

  花了不少时间看前面的帖子,感觉比较有趣。后面如果有时间的话,很愿意参与讨论。
  其实,编剧做的工作就是一门手艺,讲故事的手艺。故事第一!矛盾第一!冲突第一!
  没有故事,什么都别聊了。对于初学者而言,确实需要用实例来说明这些。理论对初学者有时候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有的人看不懂,看不懂还不好意思说不懂,懵懵懂懂地走一段就丧失信心了。
  
  一个伟大的故事往往是个很简单的故事。——从简单开始吧。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4:18:00  

  初学者,不要过多关注诸如格式这些问题,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相对统一的还是有的。你看过的剧本会告诉你什么样的格式比较统一,那你就按这个来。你要是非弄出个与众不同的格式,那你到底想干什么?要我说的话,这是缺乏基本悟性的特征。
  你要学会讲故事,学会如何讲好故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这本书不难买,看看,看了再看看,你会发现你已经离不开它了。你每一次重复读它都会有新的惊喜——除非你缺乏悟性。没有悟性的人最好别选择做编剧,真的。
  开始一定是学习,模仿,看看别人写的好的剧本。彭三源第一次见到李晓明老师时就说过:“当年我把《渴望》一场一场扒下来学习的!”——这就是捷径,至少三源不傻。
  好莱坞有那么多好片子,多看吧。你会发现只要你选择了编剧这一行就必须经常看片,而且,你逐渐会发现你看片的感觉在变化,你开始注意故事的结构多于故事本身了,你开始对镜头的运用有想法了——你在进步着!
  有些演员曾经跟我说过“对白最好在运动中”,他们在本能地表达一种经验,表演积累的经验,于是,我们可以理解干巴巴的你说我说你说我说是多么地令人厌倦。那么,你再写的时候不就会注意了嘛。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4:25:00  

  一部摆在你面前的连续剧剧本,假如前十场戏都是在对白中进行着的,相信我——这剧本基本要被枪毙了!
  编剧当然不必像写分镜那样去找累,但你的剧本必须要有镜头的感觉。把那些心理的描写统统去掉吧(心理怎么拍?)!你写出的每一行文字都应该能让导演用镜头去拍,至少能拍!你总不能写出“他内心充满感激地看着他的双目”吧——“充满感激”怎么拍?在规定情境中,“充满感激”需要演员去用表演展示,你还用文字再去提示吗?
  后面会谈谈对白。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4:31:00  

  对白
  至少要说人话!!!
  上部戏遇到一位导演,他需要的对白是诸如“你见到这件事为什么不义愤填膺呢?!”
  ——我的妈妈啊!这叫人说的话吗?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对话究竟有多少次会使用成语?
  还有什么“你与他”、“张三,你如何如何……”
  ——“与”这类书面语尽可能让它们别出现在你的对白中。还有,明明李四和张三在对话,李四为什么还要开口在前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多余吧?废话吧?
  这都是些简单的例子,举一反三,要明白的一个简单道理就是:要说人话!敬之老师说过,在现代生活剧的对白中,坚决不用成语。


 作者:偶系一摊漏  回复日期:2007…11…30 14:37:00  

  
  
   顶楼上!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1…30 14:42:00  

  呵呵,感谢楼上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赶剧本了,有时间再聊。谢谢!


 作者:依然处男  回复日期:2007…12…3 17:50:00  

  片名的出现是否太晚? 
  


 作者:bobony  回复日期:2007…12…3 20:01:00  

  
  适合反复研读;挺经典的。比那些教条的讲义强多了。
  
  


 作者:风神传说1980  回复日期:2007…12…4 14:24:00  

  逸安老师;看到你在线;就没见你留下足迹。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4 20:33:00  

  依然处男 回复日期:2007…12…3 17:50:00 
  
    片名的出现是否太晚? 
  =================
  您是指《我有罪》剧本吗?
  呵呵,这个问题大概最后要由导演决定。谢谢!


 作者:为上网跑丢一鞋  回复日期:2007…12…4 23:04:00  

  看完了引子部分,先拍为快。
  
  有件事需要楼主澄清:照片。
  
  剧本中,照片是个重要的道具。注意到寒风和赵汝阳卒于1944年;终年22岁。
  
  按理,照片(非后补画像)必须拍于1944年前。1944年那种年代,普通人是享受不到照相科技生活的吧?此为其一。
  
  其二,虽没去过北京八宝山,也没拉著美女逛过多少革命烈士墓,但也没见过内地墓碑上贴照片的习俗。(美国片、港片常见)
  
  这两个问题有点严重。
  
  “赵汝阳(出场年龄约72岁)双手揉搓着太阳穴,脸上的表情很痛苦,嘴里发出轻微的呻吟。。。。。。 【引子B 赵汝阳家,赵汝阳卧室外客厅,夜,内】
   。。。。。。按键的手停下……〃》这中间有个细节可能要明白交待。到底老赵是开著灯睡觉的或环境光异常光亮,还是他惊醒后应当开次灯?否则,其中一些看的部分是有欠真实的…老赵本人看不清,观众更看不清。
  
  有时间看完其余接著拍砖。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4 23:21:00  

  墓碑上的时间实际上是寒风牺牲的时间,但赵汝阳给自己也立了墓碑,暗喻他认定自己也“死”了。
  关于照片,只要1944年前有了这个东西,我就可以写进去。兄认为观众会去揪这个小辫子吗?呵呵
  不见得是八宝山吧?写的是公墓,那么,赵汝阳是否可以在墓碑上贴照片呢?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所谓的规定情境,是编剧把观众带到自己引导的情境当中,未必一定都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否则,在国内,恐怕没人能做到给自己立墓碑吧?剧本这样写了,观众会去纠缠这个细节吗?他们的兴趣点已经不是在这里了,而是“为什么会有他自己的墓碑呢?”
  
  后面是两个问题?我怎么只看到一个呢。
  赵汝阳睡觉就一定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卧室吗?兄没看到过拍摄人物睡觉的镜头吗?有没有灯不重要吧?难道不可以借助窗外的月光亮度?
  按键的手怎么了?那是赵汝阳女儿在卧室外的动作,可以明亮的。
  
  感谢拍转!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4 23:25:00  

  另外,这句话“其二,虽没去过北京八宝山,也没拉著美女逛过多少革命烈士墓,但也没见过内地墓碑上贴照片的习俗。(美国片、港片常见)”是否带有嘲讽的意思?您见过谁拉着美女逛墓地的?
  如果要嘲讽的话,恕我不能接受,我上网不是来接受嘲讽的。谢谢!
  从您的问题来看,您对剧本创作的理解已超出我能想像的拍转范畴,恐怕后面我很难一一回复了。
  如果是正常的讨论,我欢迎。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4 23:30:00  

  不过倒是提醒我了,画像取代照片也是可以的。多谢!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4 23:37:00  

  很遗憾我单独发的那帖“电影剧本《我有罪》,又名《面具》”已经不能跟帖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但肯定网页有毒。
  所以只好继续在楼主兄的帖子里讨论,抱歉!


 作者:为上网跑丢一鞋  回复日期:2007…12…5 10:25:00  

  十三姨在《黄飞鸿》系列里已经拥有私家照相机。不过﹐她是千金小姐。
  
  1944年或更早﹐两个普通革命人士享受过快乐科技生活出现在照片上﹐这是一处存疑。
  
  1945…1997期间﹐在内地把照片贴在墓碑上符不符习俗/民族文化(当然永远不排除特例)﹐这是另一处存疑。
  
  1+1=2﹐所以说两问题。
  
  顺便说一句﹐嘲讽也有善意的。


 作者:HEHE65  回复日期:2007…12…5 12:08:00  

  感觉gggnew 的《我有罪》,似乎有点《绿里奇迹》的味道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5 17:17:00  

  为上网跑丢一鞋 回复日期:2007…12…5 10:25:00 
  
    
    顺便说一句﹐嘲讽也有善意的。
  ========================
  OK!谢了!
  
  
  关于戏剧的“大真实小不真实”以及“小真实大不真实”这个问题,我后面会讲的,假如最近有时间。简单地说,就是越科幻的故事,细节越要真实;而现实的故事,细节可以太追求写实。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5 17:18:00  

  纠错:最后一句应该是“细节可以不用太追求写实”。SORRY!


 作者:请客吃蛋  回复日期:2007…12…5 17:25:00  

  清朝末年,广东沿海一带洋人商船频繁出没,烟土泛滥,大批鸦片源源不断地被洋人从海外运送进广东。
  广东各地军民因此染上了烟瘾。军备废弛,民众堕落。大烟泛滥让民众苦不堪言,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惧怕洋人而不敢公然阻止其鸦片侵略。
  官府腐败,官商勾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山县衙役董天雷为人正直,秉公执法不循私情,因此被评为大清十大杰出青年衙役,特别痛恨各地的鸦片贩子,屡屡得罪地方财神恶人。因此被人雇人杀死妻子,
  自己也被此事情诬陷而入狱。在狱中却遇上了平日里自己屡次教训的泼皮无赖胡彪,原来泼皮胡彪迫于生计,投入衙役,居然做了狱卒。
  这个胡彪正是抓住了机会企图治企图报复董天雷。
  正在这时,董天雷在狱中发现了杀死自己妻子的人正是同狱的囚犯冷西平,原来冷西平是被人雇佣杀人之后因为分赃不均而和顾主闹翻,
  冷西平打伤了顾主的几个打手,顾主一怒之下买通了县令,将冷西平投进了监狱,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冷西平和董天雷给投在同一个监狱。
  冷西平在喝醉之后将自己杀了董天雷妻子的事情给说了出来。董天雷大惊,趁着冷西平喝酒的机会,让他自己写下来了杀死自己妻子的经过,以待以后向上申报冤屈。
   不久朝廷新任命的广东知府王英杰要上任,幕后黑手深知这位王英杰为官清廉正直,怕他上任之后查处董天雷被陷害的事情于己不利。为了治董天雷于死地,与县令密谋将董天雷押解到琼州,企图在半路上乘机杀死董天雷。不料阴差阳错,却不巧碰上了清风寨二位压寨夫人王玉梅王玉兰二姐妹的劫持。原来王氏姐妹得到密报,导致丈夫在数天前死亡,勾引丈夫吸食大烟不幸死于的丈夫的罪魁祸首冷西平要被押解到琼洲去,于是姐妹二人带了清风山寨的几百号人马在半路上将董天雷劫持上山,准备第二天给忘夫祭祭奠。
  不料第二天正在行刑之时,突然有喽罗来报,不几日有一伙洋人押运一批烟土到佛山来。王玉梅王玉兰姐妹因为丈夫死于鸦片而十分痛恨洋人,听了这个消息,决心劫持想方设法毁灭这批烟土。
  但是王氏姐妹毕竟女流之辈,而且没有什么经验劫持商船的经验,因此一时半会想不到什么办法,这时候董天雷自告奋勇,说自己有毁灭鸦片的策略,原来这董天雷二十年前曾经跟随林则徐大人参加过禁烟运动,深知洋人的软肋。
  而胡彪也自告奋勇,凭借自己熟悉水性,找到当年的一帮兄弟一起来帮忙;王氏姐妹不记前嫌,决定与两个人一起干,终于在运送烟土的货洋船靠岸前,将其一举毁灭在大海中。
  
  逸安兄;给看看这个简介。


 作者:gggnew  回复日期:2007…12…5 18:36:00  

  楼上的朋友,冷西平这个角色后来如何了?
  如果是电影,前面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不能丢啊!
  
  个人感觉这故事缺乏新奇的地方,好人太好了,坏人太坏了,故事就单薄了。
  
  能不能把人物关系设计得更复杂点?比如:让董、冷两个仇人在狱中共同设计越狱;让董后来有个杀不了冷的理由;让冷最后再与王氏姐妹遭遇;让冷带着董和姐妹一起去找真正的幕后黑手……这样的话都比单纯毁掉大烟要好看些。而且,这样写有利于编剧挖掘人性。
  
  胡乱说的,呵呵


 作者:请客吃蛋  回复日期:2007…12…6 12:46:00  

  楼上的说的比较中肯;谢谢!


 作者:请客吃蛋  回复日期:2007…12…6 12:48:00  

  
  发一段望大家给指点指点
   
  
  场一:外,白,佛山镇大街上。人来人往。集市热闹异常,各种叫卖的商贩此起彼伏。这是大清末年的时代,众人都着装清朝的服饰,一副清朝的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