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学习心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卞蓝:看来你早就预谋……主席什么时候……搬家进书房的?(小鬼妻子冲主席吐舌头,感谢主席对她的庇护)写什么书,我看看。
卞蓝抬起的腿还没落下——
妻子:站住!看过《神曲》的人禁止入内!《神曲》会让人变成,超级牢骚狂——
妻子说这些的时候,已经把卞蓝推了出去,并反锁上了门。
内景 书房门口
卞蓝:是吗!……如此高档的文学作品在你眼里成了制造牢骚的——著书,你什么也写不出来——我提醒你检查下你做妻子的责任和你对待丈夫的态度。
卞蓝抄起车钥匙和皮包,眸子落在原本属于主席像的领地上:墙面。
卞蓝(冲书房门):很好,主席像应该挂在书房里。为了某人的尊严,某人——比如就在刚才,某人对伟大的人和经典传世著作的轻蔑……和拿主席当(挡箭牌)——主席像应该挂在书房里,可以端正你的态度和……
门轴“吱吱”作响,书房门徐缓张开,释放出简单梳理过的妻子——咬着手指出来的才对。
妻子(欲行于色):老公,还有时间吗?
卞蓝故作姿态,皱眉责怪腕表精确;搔痒后背暗示妻子无果后——
卞蓝:如果,我不为你做早餐(眸子甩向餐桌)……来不及了。
妻子妩媚到餐桌前,喝了一口牛奶,塞进嘴里一个面包圈,在挑逗到已经“那样“了的卞蓝面前,嘴对嘴,赏给卞蓝半个“圈”。
卞蓝抱着妻子;一人一半正吃着。当然,他俩的眼神是“食色”的。
卞蓝:你看,我们天天在这,——让主席看见多不好!
妻子:嗯,是不好,所以我给主席搬了家——我不写检查行不。(卞蓝点头)还有时间吗,老公?
卞蓝:有!你看,我读了《神曲》,我有发牢骚吗?
卞蓝抱起妻子;奔赴卧室。
妻子:你是心理医生吗!“偷心”的贼——
卞蓝:……社科院的研究员就这水平!想评职称,要靠正确的态度和……
妻子(鼻音):医生……牢骚……
卞蓝:是心理医生(用妻子的屁股撞开卧室的门,门关上)——
妻子(上海人画外):讨厌!
作者:编剧小胖哥 回复日期:2006…11…7 10:24:00
说剧本有标准格式的是我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7 10:26:00
这个场景很完整,而且有埋下一个伏笔和两个引燃戏眼的“因势”。
其实它只有两页半,但透露和逗露出的东西是小说等页的二倍:
家庭状态,卞蓝的个性,夫妇的职业。如果我学刘心武老师,或红学家们,我会把其中的每一个字抠成3。14;够了,对视察累积已经够了。
这个场景基本套用《克莱默夫妇》,场景和道具是配合演员发挥的基本空间,火花是靠演员来碰撞的。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区别就是演员,给他一个空间就足够了。
道具描写基本有三种:一是必要的透露。二是逗露,伏笔、强调后等待预期的反应。三就是《克莱默夫妇》,给演员发挥用的。
其实,剧本谈起来从是没完没了……它是一条射线。
科班和业余的区别是很好解释的,科班的优势、尊严,是不可菲薄的。剧本需要强大的文学功底,因为它是字,是让世人去抠出涵义的载体。
攒点钱都为它花,是书,是知识。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7 10:33:00
我想,我和小胖所指的格式,两条平行线。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1…7 13:58:00
墨涉:
看了你后面的帖子,俺想提一个问题请你思考一下。
如果你请一位朋友随便从找一本名著(前提是你没有读过这本名著,只是听说而矣),把书上的其中一段念给你听,你还认为这是名著么?你会感动么?甚至你还会认为写得不如你!如果这一段不能打动你,那再让他给你念下一段,你感动了么?如果是否定,那么你就让他继续念下去,看一看他念到哪里,你才能从心理升出感动之情。
换句话说,如果你没看过《泰坦尼克》,如果你来晚了,只赶上看最后那十分钟,你还会感动得流泪么?
名著也好,优秀的影片也好,她们之所以让人们感动,并不是其中的一段起作用,而是那组成整体的段落相互积累起来才显出力量的!!!
作品的优劣不是看局部,而是整体综合的反映。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8 10:02:00
谢谢:
这个是问题;如果我提出了问题,比如《神曲》;我想我有义务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它会发挥它应该起到的作用,抑或解决问题,安排它在适时的场景和情绪中释放出——《神曲》。这只是一个场景练习,是道具和场景在推动烘托人物的小练习。从被动到主动也要有一个过程。
问题,解决它;在提出新的问题,在解决,这都是基本技巧。
还是刘老总那句话: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你不这样做,节奏就要从你手中挑起反旗。
优秀影片的都是在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包产到户;人物之间,事件之间……
白痴式对白都有,它只是一个练习。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1…8 10:27:00
如果是白痴式对白,就没必要沾《神曲》的光
如果是白痴式对白,就请说明那个刘老总到底是谁?他又怎么了?
如果仅仅只是一个练习,就没必要把《神曲》和刘老总装进来。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8 10:37:00
哦!……
刘伯承。不好意思!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8 10:44:00
同志间的技术探讨不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8 10:45:00
同志间的技术探讨不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sandersbat 回复日期:2006…11…8 10:58:00
先拍个马屁吧
说的好啊!我在xx社区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社区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楼主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1…9 08:10:00
接着再来!!!!!!!
“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这句话是不是刘伯承元帅说的,不敢苟同!
刘元帅说过什么著名的话呢?
“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以下简称“猫论”),作为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不仅在国内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在国外也遐迩闻名,广为流传。而邓小平“猫论”的提出却是吸收借鉴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结果。
把“猫论”用来阐释一种思想观点的,首先是刘伯承。刘伯承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条,战略战术机动灵活,以打胜仗为最终目的。因之,这位农民出身的军事家,每逢大战在即,经常脱口而出:“不管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以此来说明一个相互而深刻的道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俺也借刘元帅的话来谈创作吧:搞创作千万别拘泥于教条,以写出好剧本为最终目的。
同志间的技术探讨不应该是这样的!!
同志间的技术探讨真不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9 09:27:00
我想我们之间,存在成见,而且用得不是一种语言:比如你在某一部电影里去看看,刘老总有没能说过这句话。
战争没有赢家,但对中国来说那是尊严,而且一定要赢。中国要复兴,而电影就是战争,争夺话语权的战争。
我们的小说作家不能被西方接受,而且中华民族的话语权在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遏止。
电影是什么?既然吴同志,您已经提及了战争;那您就,或者大家要去为之战斗,用电影这种语言,搏杀出一条路来走,为中国的复兴奠定基础;为话语权去战斗;敌人在那里?美国够块头吧,你不了解它,怎么去打败它。
各有各的路在走:美国的弱点在那里;中国的优点在那里;我们有智慧,会讲故事,如果看明白了美国人的路数,那后果对美国来说是灾难。
如果温家宝总理说:“你们要去为国家,为人民,为党,去争夺话语权。”这后果同样很可怕,一些国家会问:“你们中国想干嘛?”
我并没有敌意,如果某些话让吴同志觉得不中听了,我道歉。
我不想看到这种探讨是这样的。
作者:linghanjie 回复日期:2006…11…9 18:24:00
我写作就是凭感觉!不过今天我把这个帖子完整地读了,很不错!看来楼主是很有影响力的。天涯的好些高人都在本贴中讨论,内容方面自然也有深度呀!我也支持一下!
另外吴大德的:
我个人的意见总觉得唯心主义往往能对真正想成为编剧的朋友起着实在的帮助。
————————————————
这句话我也很赞赏!因为我凭感觉写作也很明白这句话的用意!希望朋友们强烈的关注一下!!!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1…9 18:58:00
linghanjie:
刚刚看到你的回复,很久以来一直深藏的一点拙思,但仍尚未深入,这个问题还在摸索中。
能引起你的兴趣真是开心之极!!!
有机会好好探讨这个问题吧,共同关注:)
特此向linghanjie鸣谢!!!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1…10 11:40:00
感谢墨涉兄,大德兄和linghanjie朋友的热烈讨论,逸安只听过《神曲》大名,知道是文艺复兴的标志,但从来没胆看……
7.多线索与单线索
评书里常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表示一件事儿到这儿分岔了,需要分开交待。比如晁盖劫了生辰纲,宋押司帮他们打掩护是一枝,杨志落魄上二龙山又是一枝。想想,《水浒传》真是完美的例子,前一半各路英雄好汉上梁山的故事交叉纵横,是多线索并行且互相影响;而108将聚齐之后,基本就是战官兵再招安的单线索了。
对于电视剧来说,多线索好还是但线索好呢?不一定。现在常见的电视剧,以单线索居多,比如《中国式离婚》,虽然有陈道明和蒋雯丽两人婚姻关系的线索,有东北两口子和蒋父母的感情两条线索,但主次分明,后面两条基本只是附庸,所以逸安觉得仍然是单线索故事。又比如《失踪女人》,讲一个漂亮妻子忽然失踪,丈夫追寻,发现巨大阴谋――虽然从开始看似简单的感情问题急转至悬疑丛生的阴谋,但脉络清晰,走向单一,整体上也是单线索故事。再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从头到尾就是哥仨在那儿斗,线索单得不能再单了。
多线索的呢,似乎根据名著改编的更常见,比如《天龙八部》,比如《三国演义》。
电视剧似乎更适合单线索。电视剧没有电影的强制观赏效果,线索多了容易乱;人物多了记不清(所以群戏难做,总要求确定男一女一)。
但多线索也有明显的好处,有助于故事更丰富,人物更立体,更显大气。如果想写出史诗效果,多线索是必须的。
从叙事上来说,单线索故事的推进一般是波浪形或者台阶状,沿着一条线,起伏、转折、回旋,直至最后的终点。多线索故事可能更像风铃,不同线索并行发展,当有风吹来的时候,不同线索互相交叉碰撞,演绎出精彩的响声。这样看来,碰撞出火花的机会,多线索故事会远远超过单线索故事。但是多线索更见功力,不同线索的铺陈既要合理还要有序,因为电视叙事的线性,还要掌握好节奏和衔接。就像用线搓一根粗绳容易,织成一块布可难多了。
多线索还是单线索跟篇幅也有关系。20集的东西,单线索足够了;但40集50集的剧,相信没有谁能靠一条线索撑满。
最后,多线索和单线索的区分也并不一定是很明确的,一般一个剧总有主线附线。逸安的区分,是看附线是否有完整的起承转合,对故事结构是否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什么会忽然想到说这个话题呢?因为昨天和一位我很佩服的编剧聊故事,说到多线索该怎样写。以前逸安的概念里,多线索就是几条线索平行发展就行了,但从他的讲述中学习到,多线索真正的价值在于多条线索发展过程中,线与线之间的碰撞、勾连和嬗变!逸安闻之,醍醐灌顶!在此向这位编剧达人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10 20:29:00
今天胡总书记已经讲话了(读稿),复兴!如果某一天,美国人会像对俄罗斯人那样——“好莱坞美军”在电影里击落俄罗斯空军几乎两个师,核动力潜艇若干……
《绝秘飞行》里,三架杂种就可以雄霸全球——这就是话语权。
俄罗斯人没能力还手,中国呢:
编剧等于战略性的最前沿。
我真希望有好多同志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大家一起,扛起反攻的大旗。用美国人的方式打败美国人该有多爽!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10 21:27:00
在这里留下最后一段话:
我不是煽动中美对立的恐怖份子。
中国编剧太自恋,感觉胜过了客观的唯心主义。
套路让人享用终生,才华驾驭感觉。100个哈佛高才跳进好莱坞,能浮出水面的都是掌握套路的人,被淹死的70人的都是精神恋爱者,感觉者。
说实话,这里没有纯技术讨论,除子逸安这里还有一点点味道,其它都是些纸上谈兵,抱怨。
本想把自己手中的好莱坞经典剧本贴在这里,让更多的人享用实战经验,现在看来,——这里的确有高人,但,懒惰,没有责任心,没有真实的态度。贴出来也是“一团和气”,面子啊,包括我!
作者:刀决梦浮生 回复日期:2006…11…11 00:08:00
多线索真正的价值在于多条线索发展过程中,线与线之间的碰撞、勾连和嬗变。
这正是我最喜欢的创作方式,呵呵。
看得出墨涉兄也是世外高人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