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1) >

第13章

普通心理学(1)-第13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 
一种社会现象。 

第三节 人的意识的特征和作用 

一 有意识的反映的一般特点 

意识这一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如前所述,是在人的劳 
动中和语言一道发生和发展的。人只是通过语言,借助于第 
二信号系统,才实现着有意识的反映。 
人类有了语言,就能把他们在世世代代的社会实践中所 
形成的知识、概念和思想巩固下来,从一些人传递给另一些 
人,从一代传递给另一代。于是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就大大 
丰富起来。 
动物反映现实世界的范围只限于直接作用于它们的现 
象,它们也只是以个体的经验和有限的本能遗传为基础来反 
映现实。人类则与此不同,他除此以外,还以社会的经验为 
基础来反映现实。人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 
 
 
普 通 心 理 学 
? 015? 
等等来认识直接作用于他的东西,而且可以在彼此的交际过 
程中,通过语言,了解那些直接作用于他的并且已为别人所 
了解的事物,和了解在他自己的经验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 
物。人的有意识的反映永远是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总和。即 
使是刚刚掌握言语的儿童,对现实的反映的范围也远比他自 
己的狭隘的直接经验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同时也深刻得 
多。例如儿童看到火,同时也从周围的人们那里知道这是火, 
以及火的许多基本特性。在另外的情况下,他也通过同样的 
方式知道一些从来没有直接作用于他的事物。例如人们从言 
语交际中知道他们从未到过的城市,知道尚未见到的宇宙飞 
船等等。 
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语言,人对现实的反映就有了新的 
品质。有意识的反映具有词的形式,有意识的反映的内容是 
由语言这一客观现象表示出来的。动物只以感知、表象的形 
式来反映现实,而人则不仅可以从影响他的事物得到直接印 
象,而且在用词来标记这个事物或说出来的时候,就把巩固 
在词中的经验和事物的直接印象联系起来,从而确定自己所 
获得的印象的内容和涵义,了解它的内容和涵义。这就是说, 
人借助词来反映现实的时候,他关于客观事物的直接印象就 
成为有意识的、自觉的,他的反映就表现为知识、概念、思 
想等等的观念形式。由此可见,有意识的反映虽然也象动物 
心理的各种反映形式一样,是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有机体的时 
候在神经系统活动中产生的,但只是在人通过言语 (内部言 
语或外部言语)来进行反映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有意识的反映是人反映现实的高级的和主要的形式,但 
 
 
? 016? 
普 通 心 理 学 
不是唯一的形式。人对现实的某些反映有时是未被意识到的, 
是无意识的反映。所以在人的心理现象中有着这两种反映的 
相互关系。这在动物的心理现象中是不存在的。 
如果外界的事物只是作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物作用于 
人,而没有和他的第二信号系统发生联系,它就不引起有意 
识的自觉的反映,不会被意识到。例如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 
忙于和同行人说话或正在考虑某种问题的时候,他就不能对 
迎面而来的其它的人或街道上的其它事物产生有意识的反 
映。因为这一切都不曾引起他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可是 
他虽然未意识到周围的这些事物,他的行动仍然受它们的作 
用的调节,因此他在行走时才能够既按照一定的路线走,也 
不会撞碰别人。这就是说,周围的事物仍然引起他的反映,只 
是这种反映不是以有意识的形式进行的。人的这种反映仍然 
是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但不是有意识的反映。 
有意识的反映和无意识的反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同一事物在一种情况下作用于人,不能引起有意识的 
反映,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能够被人清晰地意识到。例如 
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一遇到熟人时,或遇到他所熟悉和感兴 
趣的其它事物时,立刻就会产生有意识的反映。可见人对客 
观现实的反映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的 
客观事物并不总是由人以有意识的形式反映出来;另一方面, 
凡作用于人的感受器的事物,又都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引起人 
对它的有意识的反映。 
有意识的反映通常是和人所面临的实践的或认识的任务 
有联系。当人为完成任务而必须从许多事物中区分出某一特 
 
 
普 通 心 理 学 
? 017? 
定事物时,这些事物就都会被他意识到。例如,一个人如果 
在人行道上寻找他所熟悉的人,迎面而来的行人就都会引起 
他的有意识的反映。一般地向人提出了解某些事物的时候,这 
些事物同样都会引起他的有意识的反映。这时担负着了解周 
围现实的任务的人,把作用于他的各个刺激物和他所具有的 
某种词的概括联系起来,用词来标示它们,从而就意识到它 
们。 
在有意识的反映中,人可以获得关于现实的复杂的、完 
整的有意识的印象。乍一看来,似乎人能够同时意识到作用 
于他的许多事物。然而在实际上对这许多事物的全体的有意 
识的反映,是对其中各个事物依次进行的一系列有意识的反 
映过程的结果。在许多事物同时作用于人的情况下,例如要 
了解桌子上摆着的许多东西,人只能先意识到其中的一部分, 
再意识到另一部分,如此相继进行,最后达到对全部事物的 
有意识的反映。这就是说,人对客观现实的完整的有意识的 
反映,总是依次相继地实现的:先反映一些客体,而后再反 
映一些客体,如此继续下去,结果便形成一个关于现实的完 
整的有意识的图景。在这个过程中也包括一系列的无意识反 
映和有意识反映的转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并不容易察 
觉这种过程。 
人只能在同一瞬间内意识到同时作用于他的许多事物中 
的有限部分,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感受器接受刺激数量的有 
限性,另一方面也制约于大脑皮层的机能特点。如前所述,大 
脑皮层的活动是服从于优势法则的。有意识的反映是通过以 
词 (外部的和内部的)对刺激物进行反应而实现的。每一个 
 
 
? 018? 
普 通 心 理 学 
这样的反应都和皮层当时具有优势兴奋的区域相应。于是与 
皮层其它区域相应的同时发生的刺激,就不引起它和词的联 
系,不能形成有意识的反映。 
由此可见,人关于客观世界的有意识的印象,是有意识 
反映过程的产物。它不象照相机那样一下子就可以摄取整个 
事物的面貌,而是类似于电视屏幕上光点依次产生而构成完 
整的形象。简单地说,有意识的反映也是一种过程。 

二 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 

意识对人的活动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方向性。人在进行活动之前,活动的目的 
和结果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据以作出计划, 
指导自己的活动,使之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人 
的活动就成为有意识的,有目的方向性的。于是人就不限于 
适应环境,也按自己的目的去影响环境。这是人的活动的特 
点,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之处。动物没有意识,它 
只可能以本能和有限的经验适应环境,不可能对环境施加有 
意识的影响。恩格斯指出:〃如果动物在不断地影响其周围的 
环境,那末,这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自己讲来是 
① 
偶然的情形。〃 
意识在人类祖先的劳动中和语言一道产生,它的作用也 
首先表现在劳动活动中。人从事劳动,改造自然,以生产满 
足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可是这种生产过程是以劳动的结果事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44页。 
 
 
普 通 心 理 学 
? 019? 
先以有意识的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劳动者的头脑中为前提的。 
例如,为了生产某种物品或建设某项工程,人必须不仅感知 
自己的活动所需要适应的外界条件,而且在头脑中预先想象 
出由于劳动活动而可能获得的产品或工程的印象,然后才能 
够按照以观念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这种印象去改变劳动对 
象。换句话说,人的劳动活动不仅要适应他要施加影响的外 
界物质对象,而且要服从于当时仅仅在想象中以观念形式存 
在着的客体—— 这种客体是现实的印象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产物。 
要使自己的劳动活动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产生符合于目 
的的结果,这种目的就必须表现为有意识地反映现实的形式。 
因为只有这样,劳动者的劳动目标才可能和他所直接感知的 
事物互相比较。例如,人要用木料制造特定的物品,他首先 
就要把可能采用的木料和他所思考着的物品进行比较,挑选 
出适用的材料。这时他的劳动的目的以有意识的反映的形式 
存在于他的头脑中,可能采用的木料也引起他的有意识的反 
映,于是构成了劳动目的和直接感知的劳动对象互相比较的 
前提条件。在劳动过程中,人不仅根据自己的目的来估量劳 
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他在许多时候还为了适应既有的材 
料和工具的限制,考虑到自己的活动的中间结果,而在一定 
程度上修改头脑中的已有的设计,改变原来以观念形式存在 
着的产品的形象,例如改变它各个部分的大小和相互关系,或 
改变它的结构等等。这就是说,由于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他所 
意识到的东西,他就不仅能施加作用于周围的现实事物,也 
能作用于他的头脑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他不仅在劳动中去 
 
 
? 110? 
普 通 心 理 学 
获得周围已存在的事物,也是获得当时仅存在于他的观念中 
的东西。在人改造周围的现实对象的时候,首先在头脑中进 
行着工作:拟定和修改行动的方法,在头脑中准备实现它们 
的条件,进行思想上的试验等等。 
不仅人的劳动活动是这样,其它活动也是这样。人的其 
它活动随着劳动并且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也获得了劳动活 
动所固有的特点—— 由关于活动的结果的有意识的观念所指 
导。换句话说,人的活动也具有有意识、有目的方向的性质, 
在他的活动中同样可以看到意识的特殊作用。和在劳动中一 
样,人在进行其它活动之前,一般都首先在头脑中想象活动 
的结果,拟定行动的方法,在思想中进行试验。有时做一个 
很简单的以前不曾做的动作,也要事先在思想中试做一下。甚 
至如布置房间家具,人也先在头脑中移动家具,想象出重新 
布置后的景象,然后再动手进行实际的布置。 
由此可见,意识、有意识的反映,使人能够在头脑中进 
行活动,并且能够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 
自己的行动。人的行动因此更有目的方向性,更有预见性。和 
动物不同,人在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有了更大的主动性。 

三 意识与人的直接实践经验 

意识是借助于词而实现的对现实的反映,在本质上有别 
于动物心理的仅仅借助于直接印象而实现的对现实的反映。 
在意识到客观事物时,由于事物的作用而产生的直接印象就 
同已形成的有关的知识、概念、思想发生联系。由于这种联 
系,人所感知的东西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人意识到他所感知 
 
 
普 通 心 理 学 
? 111? 
的东西按其属性应该归入某一类的事物。意识到现实的事物 
也就是这些事物反映在人所掌握的词的系统中的过程。 
由社会经验形成的词的概括内容同个人在实践活动中所 
获得的直接印象的经验比较起来是无比丰富的,它要广泛得 
多,对现实的反映也深刻、全面、完善得多。可是通过词而 
进行的反映不能离开个人的实践活动。 
词的概括虽然不能只在个别人从现实中获得的直接印象 
的基础上产生,但它是在人们彼此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也就 
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掌握社会上所形成的词的 
过程不仅依赖于这些词所标志的知识、概念、思想的影响,也 
依赖于它们所标志的东西同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事物 
的直接印象的关系。人掌握词所标志的东西必须以自己获得 
的直接印象为依据。词只是通过它同人直接感知的事物发生 
的联系,才对人具有意义。 
当儿童开始学语的时候,个别的词只是和他所直接感知 
的个别事物发生联系,作为这一事物的信号,标志它并引起 
儿童的相应的反映。后来,这个词就逐渐用来标志某一类的 
东西,具有概括的作用,这时它就真正具有了词的意义。当 
用词来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或区别开来的时候,词就不只 
巩固儿童的经验,也丰富他的经验,给予他以从客观事物引 
起的直接印象中所不能获得的东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 
种由词所给予儿童的东西,总是直接和个体在实践中所获得 
的有关客观事物的直接印象相联系的。 
人掌握了语言以后,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借语言来进行。人 
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解释,掌握他在直接经验中从来没有 
 
 
? 112? 
普 通 心 理 学 
遇到过的东西。但是这也只是在这些知识同人在实践中所获 
得的某些事物的直接印象联系起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例如,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景物各殊,从未到过西南边疆的人,也 
能够将词所传递给他的东西同他已有的在直接印象基础上形 
成的概括联系起来,如同〃壮丽的高峰〃,〃长年的积雪〃, 
〃蜿蜒的河流〃,〃富饶的草原〃等等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有关 
祖国西南边疆的大致图景。在这里,区别只是词所传授的东 
西和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印象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 
而是通过其它的词的中介来实现的。 
在掌握抽象概念的情况下,概念同人所感知的现实之间 
的联系往往要通过许多其它的概念,才能在复杂的思惟过程 
中建立起来。但这种联系是必然存在的,否则概念就不反映 
它所应当反映的客观现实,变成没有意义的,也就不能成为 
概念。 
由此可见,人对现实的有意识的反映,始终是人从现实 
事物获得的直接印象同他所掌握的由社会经验形成的知识、 
概念、思想相互联系的产物,而不是二者之一的作用的结果。 
而且在这种复杂的联系中,人的直接印象的经验是主要的、基 
本的东西。这不仅表现在人掌握社会已形成的知识、概念、思 
想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直接印象,而且表现在人掌握别人 
所传授的东西的可能性以及他如何掌握这些东西,都取决于 
个人在实践中取得的直接经验。 
人在同别人交际时所遇到的知识、概念、思想,如果同 
他的直接经验相符合,就容易为他所掌握,如果同他的直接 
经验相矛盾,那么这些知识、概念、思想即使由于同已掌握 
 
 
普 通 心 理 学 
? 113? 
的其它概念相联系而可以被理解,它们对这个人来讲仍然是 
格格不入的,没有力量的,不能真正被他掌握。社会形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