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

第3章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第3章

小说: 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克服“心理摆效应”的方法,可以有效调节日常生活中的坏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记录,确定自己情绪变化的周期,以便提前预测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情绪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清楚了自己的情绪周期,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将最为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完成;情绪低落时,我们可以多散散心,参加健身运动,找朋友聊天倾诉,寻求心理慰藉,直到安全渡过情绪危险期。




第14节:心理摆效应:消除情绪的大起大落(3)

  此外,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调节情绪,因为很多情绪的好坏源于我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例如,当我们受到上司批评的时候,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悲观的人认为这是上司的故意刁难,对他非常不信任;而乐观的人却认为这是上司的刻意栽培,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我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事情的看法,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人生不能总是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人生有聚也有散,生活有乐也有苦。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消除一些思想上的偏差,既然挫折与逆境不能改变,何不坦然面对。当处于快乐兴奋的生活时空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高潮时的“激动画面”,应当隔绝有关刺激源,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上。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有些损失也可以成为一笔财富。
 
  有一位国王想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膝下有两位王子,都很聪明可爱,这可让他犯了难。一天,国王叫来两个儿子,给了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到集市上买回一件物品。出发前,国王派人将他们的衣兜剪了一个洞。
 
  下午,两兄弟都回来了,大儿子垂头丧气,小儿子却喜笑颜开。国王佯装不明就里,询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儿子沮丧地答道:“金币掉了!”小儿子回答说:“我用金币买回了一个教训:把贵重物品放进衣袋前,要先检查一下衣兜有没有洞。这可是我一辈子都受用的无形财富啊!”国王听后,立即决定让小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你觉得不快的情绪涌上心头,情绪极端低落时,不妨将这段日子视为情绪的低谷。用不了多久,萦绕在头脑中的忧郁阴云便会被高昂的情绪一扫而空。




第15节: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1)

  6。 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
 
  一天,国防部长斯坦顿走进了林肯的办公室,怒气冲冲地对林肯诉说道,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听了,建议他写封信针锋相对地反驳,并说:“你也可以狠狠地刺痛他一下嘛。”斯坦顿立即写了一封措词很强硬的信拿给总统看,林肯看罢,大声喊道:“对了,对了。写得好!严厉地批评他一顿,这是个最好的办法,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准备放进信封时,林肯立即阻止了他,问道:“你打算怎样处置它?”“寄出去呀。”斯坦顿自然地说道。“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你不应把信寄出,快把它扔进火炉中去吧。每次当我发火时,我就尽情地写封信发泄发泄,写完后就把它扔了。我每次都是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显著。当你花了许多时间把它写好后,怒气便已消了一大半了,变得心平气和了。那么现在请再写第二封信吧。”国防部长恍然大悟,十分感激总统的指点,他从林肯这里学会了通过宣泄控制情绪的好办法。
 
  情绪的宣泄能够补偿自己失掉的面子,适当的宣泄如同心理排毒。当我们有愤怒、不满、抱怨等不良情绪时,及时的宣泄有利于身心健康,会让我们感觉到平心静气,面子也不再那么难堪,恼怒的事也不再那么讨厌。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指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它源于一次著名的管理研究。
 
  美国芝加哥郊外有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称作霍桑工厂。这个工厂拥有较为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工厂的员工经常对自己的待遇喋喋不休地抱怨,以至于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探寻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24年11月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对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在这些研究试验中,有一个被称作“谈话试验”的重要环节,即专家们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内,分别找工人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耐心倾听他们对待遇、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不满,并将他们的言论记录在案。




第16节: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2)

  令人惊讶的是,经过“谈话试验”后,霍桑工厂的工人们不再抱怨,干活时更加卖力,工厂的产量自然大幅度提高了。原来,工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对工厂的各种规章制度、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心生不满,这些不满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后演变为抱怨、抵触等负面情绪。他们将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自然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而“谈话试验”使他们将这些不满都尽情地宣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于是,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千万不能硬生生地压制下去,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美国《读者文摘》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深夜,一位医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谁?”医生问。“他是我的丈夫!”医生感到突然,于是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但是,这位妇女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四个小孩,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却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
 
  尽管这位医生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最后,她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医生说:“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很久,现在我终于说出来了,我舒服多了,谢谢您,对不起,打搅您了。”
 
  诚然,能够收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涵养的标志。但是,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会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潜压力,导致精神忧郁、孤独、苦闷等心理疾病。一旦这种心理压力超越了人们的承受能力,甚至会导致精神失常。当然,我们所说的情绪宣泄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便是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而伤害其他人的情绪和利益。情绪宣泄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行为,尤其在公共场合不宜有过激的行为。




第17节:霍桑效应: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宣泄(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需要情绪宣泄时,尽量不要将他人当作“出气筒”,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嫁给他人,无端地斥责、谩骂对方。我们可以采取诉苦的方式,这样更容易博得别人的同情,我们的坏情绪也能得到及时的宣泄。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我们极端愤怒的时候,不妨采取写日记、听音乐、散步等对他人无害的方式。
 
  霍桑效应还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经常观察员工的情绪,发现他们有不满情绪的时候,要适时采取措施,让他们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松下电器的一个下属企业中,设有“精神健康室”,也称“出气室”,室内摆满了各种哈哈镜,还有几个象征老板和管理者的真人橡皮塑像,旁边备有棍子。员工如果心情不好,或是对某位管理者心存不满,便可以拿起棍子,狠揍塑像进行发泄。这样,员工的不满情绪得到宣泄后,就能够避免把对管理者的不满,转移到工作和人际关系中。
 
  宣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情绪。选择一个私密的空间宣泄掉所有的坏情绪,然后精神焕发地走出来。好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心情的愉悦,从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还能将这份好心情传递给他人,获得好人缘。




第18节:超限效应:物极必反,过犹不及(1)

  7。 超限效应: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的演讲非常精彩,自己深受感动,准备捐出身上所有的钱。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打算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一直继续着他的演讲,唾沫横飞。他厌恶之至,立即改变初衷,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赠。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在心理学上,这种由于人的机体受到刺激过多、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而引发的心理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故我,屋子杂乱如前;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烟,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训诫员工要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依旧拖沓懒散……
 
  “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的说教,往往让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既能避免让受众产生反感情绪,又能留出空间让他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有一个十分贪玩的初中女孩,经常跟一群朋友上网泡吧,很晚才回家。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告她,希望她能收敛一些,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可一点效果也没有。一天,正逢一个好友过生日,女孩在外面疯玩,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十二点才回到家中。她心想糟了,这下少不了一顿臭骂。父亲给她开了门,一句也没骂她,只是神情黯然地说了一句:“你太令我失望了!”女孩心里一动,这天晚上彻夜难眠。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晚归了,学习也进步了很多。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从内疚到不安的变化,对家长的说教感到不耐烦、反感讨厌。甚至被“逼急”了,他还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假使家长担心只批评一次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换一种角度和说法进行批评,缓解孩子的厌烦心理和逆反情绪。
 
  在学校教育中,恰当利用“超限效应”,可以使老师的训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的老师在批评完犯错的学生后,又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对学生进行重复批评。其实学生在第一次受到批评时,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如果因为同一件事受到再三的批评,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




第19节:超限效应:物极必反,过犹不及(2)

  有一位班主任为了规劝一名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谈话,费尽唇舌。可这个学生偏偏将他的话当成耳边风,屡教不改。后来,这个班换了一位班主任,他对这名学生一句也不劝导,只说了一句:“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结果,这名学生就因为这句话痛改前非,开始勤奋学习,与先前判若两人了。
 
  我们在批评时需要把握一个“度”,那么表扬是不是就可以多多益善呢?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有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叫做《杰米扬的汤》,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请好朋友福卡前来品尝。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也吃得很饱了,可是杰米扬依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福卡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只好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汤吃了个精光。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喝却跟受罪一样。他马上站起身来,抓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了,从此再也不来杰米扬家了。
 
  热情好客本来是件好事,仍有个“度”的限定,如果给予过量就会给受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以至于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样的道理,表扬也不例外。适当的表扬会让被表扬者心情愉悦,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风度,然而表扬过多却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听众对你的表扬习以为常,甚至怀疑你的诚意。
 
  “超限效应”对合理把握演讲时间也深有启发。一位演讲者正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演讲着,台下的听众寥寥无几。由于他的演讲过于冗长,半个小时过后,仅有的听众也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一位养鸡的老农。他深受感动,用眼神向他征询自己是否还要继续下去。老人鼓励他说道:“年轻人,每天早上我起来喂鸡时,即使只有一只鸡,我也会把它喂饱的。”演讲者大受鼓舞,继续开始他冗长、乏味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诚恳地向老人征求意见。老人说道:“年轻人,我要是只剩下一只鸡的话,是不会用完所有饲料的。”




第20节:情绪转移定律:别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人(1)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做一场演讲,或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和节奏。演讲的时间不宜过长,必须在三分钟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重点内容要在30分钟内讲到,主讲内容控制在40~50分钟;两个人交谈的时候,要将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的30分钟内充分交流,切忌铺垫太长。如果你发现对方已经开始看表,或者注意力开始分散,开始东张西望,你的谈话就要准备收场了,收场的时候最好把你的态度或者观点再总结一次,这样效果较好。
 
  8。 情绪转移定律:别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人
 
  一位丈夫在单位里挨了领导的骂,憋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吃饭时,妻子仍然温和地夹菜给丈夫,丈夫竟说:“我自己没长手吗?不是我说你,这菜是越做越难吃!”这时候,平时总让妈妈夹菜的儿子撒娇地说:“妈,我要吃鱼,帮我夹。”妻子转头就是一句:“你自己没长手吗,自己夹!”这时,平时和儿子玩得最好的小猫正朝他摇尾巴,儿子心里窝着火,朝它狠狠踢了一脚。那猫冲到街上,正遇上迎面开来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轧死了旁边的一个小孩。
 
  心理学上的“情绪转移定律”,是指人们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他人的特性。“情绪转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通常是将自己对某一对象的愤怒或喜爱的感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直接向对象发泄,将这种情绪转移到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