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意识流大师的梦魇-乔伊斯与尤利西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命运。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人十分痛恨这部小说集中的“不雅之处”。
此外《都柏林人》还赤裸裸地揭示了爱尔兰社会生活各种大大小小的丑
恶这种毫不粉饰的文风与当时歌功顺德的传统格格不入,使许多读者不
能容忍。而且这本著作中许多地方触及英国国王的尊严,一些词句也容
易引起纠纷,使许多出版商不敢贸然出版这本书。乔伊斯对这一点似乎
早已有所准备,早在1904年5月4日,他在给一出版商的信提到《都柏
林人》的创作目的。他在信中说,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要为他的国家
谱写一章道德史,而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都柏林是瘫痪的中心。他
还宣称书中确实有“不雅之处”,但这是爱尔兰现实的准确反映,此书
是他为爱尔兰社会”精心准备的一面明镜,”如果加以修改,“势将妨
碍爱尔兰人民从中获得一次看清自己面目的机会,从而关注爱尔兰精神
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不屈不挠思想指导下,乔伊斯一次次与出版
商谈判破裂,经过许多家出版商的反复,直到1914年6月,此书经过少
量的修改正式出书。从成书到出版,《都柏林人》先后转折于22个出版
商之间,最后被人接受却又压了8年才得以问世。有一次,一个出版商
甚至要求乔伊斯赔偿经济损失,而后在全书已经印完只欠装订之际,被
印刷主全部销毁。
乔伊斯的另一部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出版似乎要顺利一些,
但如果从1904年的初稿算起,这部书也是历经“桑沧”才得到发表的。
1904年它的初稿《艺术家的肖像》屡遭被报刊杂志退稿的命运,到1906
年改写成《斯蒂芬英雄》时又差点被作者烧掉。1907年乔伊斯又下决心
重新改写这部小说,写完上半部分时因《都柏林人》出版纠纷而搁笔,
幸好美国诗人庞德热心帮助,《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上半部分才能够
在英国文艺刊物《自我主义者》上连载登出。乔伊斯深厚鼓舞,就搁下
其他活动,顺利地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后半部分。1914年到1915年《自我
主义者》刊登完这部小说,到1917年出书时其中内经历了重重困难。它
连续遭到六家出版社的退稿,七家印刷厂的拒绝,最后由《自我主义者》
主编帮助联系美国出版杜,在纽约出书。
这些困难没有削弱乔伊斯对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反而增强了他创
作的欲望和信心。1914年,他开始着手撰写自己的巨著——《尤利西斯》。
同时,他还在撰写一生中唯一的剧本——三幕剧《流亡者》。
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政治上持超然态度的乔伊斯对这场
战争毫无兴趣。由于他所居住的城市(的里雅斯特)属于奥地利,战争
的气氛顿时笼罩周围环境,乔伊斯不愿意看到战争,便离开了的里雅斯
特,前往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战争使生活更加艰辛,除了教私人英语
和偶尔当翻译的机会,乔伊斯的收入更少了。 《都柏林人》的出版并没
有给他带来稿费,这本书销售量少,按当时的出版合同,售数不够则作
者没有稿酬收入。贫困潦倒的他只有穷于应付生活,四处寻找合适的工
作。
但是,几部作品的发表使许多读者渐渐了解和注意到乔伊斯。 《青
年艺术家的肖像》的问世后,乔伊斯被公认为意识流手法的开创者,也
渐渐有了自己的崇拜者。在老朋友庞德、叶芝等著名作家和一些读者的
努力下,英国文学基金会、英国荣誉俸金、英国作家协会等陆续提供资
… Page 13…
助,此外还有一些热心的支持者向乔伊斯捐赠了大笔款项,才使他的生
活有所保障,安心从事自己的文学创作。这些赠款者中最重要的一位是
《自我主义者》的主编韦弗女士。从1917年起,她隐名通过律师每季度
赠给乔伊斯五十镑。1919年,乔伊斯通过律师才知道这些是韦弗女士的
厚意。此后,韦弗女士一直捐赠他多项钱款,帮助他解决了许多后顾之
忧,到1923年捐款数目达两万一千镑之多。
1918年初,乔伊斯通过老朋友庞德的介绍,将《尤利西斯》的最初
数章寄给美国《小评论》杂志编辑部,主编阅后大喜,立即将这部小说
的开头部分连载刊登。同年,又在庞德的帮助下,乔伊斯的唯一剧本《流
亡者》出版了,这些都给乔伊斯的生活带来新的转机,但不久困难和麻
烦又出现了,《尤利西斯》的刊登被美国官方禁止,截有这部小说的刊
物被当用“淫秽作品”查封没收。
199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乔伊斯带着全家返回的里雅斯
特,第二年又迁到巴黎,其中颠沛流离、辗转迁徙,使乔伊斯常常感到
疲惫不堪,但大洋彼岸的事情更牵挂着他的心。1920年,美国纽约的“防
止腐化协会”向法院提出控诉,对 《尤利西斯》中对性及一些淫唬疣行
为的坦率描写提出抗议,最后法院判定两位女主编“出版淫秽作品”,
被罚款50镑,《小评论》也被迫停止连载。一些英语国家也纷纷把《尤
利西斯》定为淫书,不许出版。当时乔伊斯曾感慨地说:除了非洲,其
他地方可能不会有《尤利西斯》出版。
不久,乔伊斯把书稿交给韦弗女士想办法,她竭力张罗,也是处处
碰壁,幸好一位在巴黎开“莎士比亚书店”的美国店主西尔维亚·比奇
十分喜欢他的作品,决定破例出版此书。1922年,此书在巴黎出版时引
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英美,一般读者仍认为这是一本淫书。当时的《纽
约人》杂志登载着一幅著名漫画,画面上一位美国少女犹豫地询问一位
巴黎店员:“您有《尤利西斯》这本书吗?”这部巨著直到1933年12
月6日美国法官沃尔西作出了解除禁令的决定后,才得以公开与英美读
者见面。
《尤利西斯》的出版,马上引起一场大争论,乔伊斯对这场争论十
分关心,虽然其他人有褒有贬,但他心里却极为兴奋。原来1922年也是
爱尔兰获得独立的新一年,祖国的独立令乔伊斯欣狂,而他所赞许的格
里菲斯任新速建共和国总统,更使他感高兴。在大学时期,他就十分赞
赏格里菲斯领导的新芬以不合作运动,而格里菲斯创办的《联合爱尔兰
人报》被乔伊斯认为“是都柏林唯一值得一读的报纸”。这种喜悦使他
深感幸福—一爱尔兰的政治解放和他的《尤利西斯》所争取的精神解放
同时实现了。
五
1922年之后,《尤利西斯》在巴黎一再重印,接着德国也修订再版,
但英语国家继续查禁。一些人利用公众对“查禁书”的好奇心,在一些
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进行盗印和非法翻印,有时甚至篡改小说中的一
些情节。面对这种情况,1926~1927年间乔伊斯不得不诉诸法律手段,
提出法律诉讼,但此书在美国缺乏版权保护,问题悬而未决。接着,乔
… Page 14…
伊斯又起草一个文件,由当时文化界著名人士167人签名,抗议各种盗
版行为,也没有到达到预期效果。
后来,乔伊斯在律师的帮助下,在美国办理了版权手续。纽约地区
美国联邦法院在出版商与国际舆论的要求和压力下,对《尤利西斯》事
件重新进行审判,法官沃尔西经过几个月的“细嚼慢读”,在1933年12
月6日作出最后的的裁决:“此书虽有若干场面令人难堪,但决无任何
诲淫之处……因而《尤利西斯》可以进入美国。”就在法官宣判后的10
分钟,美国兰登公司马上开始排印,1934年1月1日正式出版,速度之
快,令人咂舌。两年后,英国政府也解除禁令,允许 《尤利西斯》公开
发行。
《尤利西斯》的出版使乔伊斯名声大振,成为国际知名文学家,书
中所描写的6月16日也成为后来学术研究中有纪念意义的“布卢姆日”。
在荣誉面前,乔伊斯还是笔耕不辍,1923年开始着手写最后一部作品《芬
尼根们守灵》。晚年的乔伊斯虽然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他的身体状况却
日渐衰老。他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的眼疾,从1917年到1930
年,连续进行了25次手术,仍然没有治好这些毛病,以至他常经自我解
嘲是“国际闻名的有碍观瞻者”。除了眼病外,由于早年的营养不良和
酗酒使他的胃部受到极大损坏,胃病最后导致他的死亡。
晚年的乔伊斯还因为爱女的病而经受着精神上的痛苦。1931年,他
与妻子娜拉访问伦敦,并补行了婚礼。这次婚礼后,乔伊斯的爱女露西
娅于1930年精神病发作。起初,乔伊斯拒绝承认她有任何毛病,他试用
了各种可能的办法,企图将女儿治好,但还是不见效。1936年,乔伊斯
不得不将患精神分裂症的爱女送到巴黎附近的一所精神病医院长期治
疗。
尽管这种种不幸和烦恼,乔伊斯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它们,专心
致志地投入创作中。由于眼睛视力不好,他常常口授请人记录,并断断
续续地在报刊上发表。到1939年,此书出版时,其中已经花费了17年
时间。《芬尼根们守灵》出版极为顺利,这时的乔伊斯已经是大作家了,
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此书,以至在成书前七年就有著名的出版社争版
权。1939年11月此书完稿,1939年5月英美两国的出版社同一天出版。
《芬尼根们守灵》乍看上去象一个精神失常的聪明人在胡言乱语,
再看之后也不得其解,甚至连庞德和韦弗女士读后也觉得难以理解。乔
伊斯本人也曾戏言此书只有11个读者。后来这部奥涩难懂的作品渐渐地
引起各国读者的兴趣。在美国,有一份叫《守灵通讯》的杂志,专门发
表《芬尼根守灵》一书的资料和研究论文。一部作品居然能支起一份刊
物,足见到这部作品的价值。
写完《芬尼根们守灵》,乔伊斯们似乎为自己的作品耗尽了心血,
他的健康也愈来愈败。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政治不感兴趣
的乔伊斯不愿牵涉到这一场战乱中,但他对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十分反
感,曾帮助许多被迫害的犹太人逃出德国,1940年,法国论陷,乔伊斯
被迫离开居住了20年的巴黎,迁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活的苏黎世。
1941年初,乔伊斯胃病复发,经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无
效,于1月13日逝世。
乔伊斯侨居巴黎长达二十余年,热爱这个文化之都,受它的影响也
… Page 15…
最大。他的师从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象福楼一样,他从十九世纪欧洲
文学的两大潮流——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
赞同唯美主义运动的口号,对爱尔兰诗人叶芝关于“作品的完美”高于
一切的主张抱有同感,他并不十分器重自然主义大师左拉,但对他怀有
敬意。乔伊斯融合这两个潮流的精髓,在创作上另辟蹊径,成为英国现
代派文学的创始人,本世纪最杰出的文学家。
“爱尔兰人的道德史”
——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包括15个短篇。每个短篇或
每个故事反映了都柏林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它们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一
个共同的主题,即弥漫于社会生活的“半身不遂”的瘫痪状态,揭示了
社会政治、道德精神上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疲软不力的现实。
作为乔伊斯的处女作, 《都柏林人》在许多方面保持着现实主义与
自然主义的特色。在小说的描写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法国和俄国短篇小说
莫泊桑与契河夫等人的影响。短篇中的每一个故事几乎可以在生活中找
到真实的原型,而其中的人物多半是乔伊斯亲戚或朋友的化身。此外,
《都柏林人》的每一故事也都融入了象征主义手法,许多故事情节和景
物描写都具有象征意义。
在整个短篇集的结构安排上,乔伊斯也是苦心匠意,精心安排各个
故事之间的前后顺序和联系。他根据“童年、青少年、成年和社会生活
“四个阶段安排故事顺序,故事由简单到复杂,后一个故事往往是前一
个故事的主题或者“顿悟”的发展和深化。
开头的三个故事是一个小孩的叙述,构成一组小三部曲。第一故事
《姐妹》讲的是一个神父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行踪不定,神情异常,经常
干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在他死后,镇里的人们都觉得他死得奇怪,但又
找不出具体的原因。小孩“我”很想解开这个奇怪的谜,经过一段时间
的回忆和跟踪,“我”意识到了这背后的缘由。原来这位忠于上帝,沟
通众生与上帝之间联系的神父对宗教失去了信心,他的思想与他的职务
发生强烈的冲突,神父的圣职使他不堪忍受而郁郁死去。最后,“我”
看着神父的遗体,感觉到一种精神上和宗教上的瘫痪隐藏在他的背后。
第二个故事是《路遇》。“我”是一所令人生厌的学校中学生,呆
板枯燥的课程使“我”感到十分烦厌。一天,“我”和另一个同学逃学,
跑到都柏林河边港口闲逛,寻找怪异的“绿眼睛”外国水手。“我们”
四处寻探,结果毫无所获。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碰上了一个行动怪
诞、衣衫褴褛的流浪者,这位行为乖戾、言谈古怪的人吸引了“我们”,
并围着这个怪人看热闹。猛然间,“我”发现他的眼睛绿得象酒瓶玻璃
一样,不禁和同学一起仓遑逃跑。“我”想要寻求都柏林生活之外新奇
而令人振奋的“绿眼睛”,可是碰到的是变态、怪诞的流浪者。“我”
的幻想和探索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第三个故事是《集市》。“我”逐渐长大并爱上了一个姑娘,她是
“我”的朋友的妹妹。“我们互相倾心爱慕却羞于启齿。“我”千言百
计地靠近她,但一直没有表露心里的爱。终于有一天,她首先开口和“我”
… Page 16…
谈话了。“我们”谈到即将到来的集市,“我”答应她到集市里为她买
一件喜爱的礼物。好不容易盼到了集市开放的那一天,“我”十分兴奋,
激动得不能自己。但是,“我”没有钱,必须等叔叔回来向他要钱,可
惜那一天叔叔很晚才回家。等“我”向叔叔要到钱,赶上开往集市的火
车,来到集市时,天已经黑了,那些做完买卖的摊档显得空空荡荡,几
个店主在数着钱准备回家,稀稀落落的几个顾客脚步匆匆地走了,接着
集市上的灯一一熄灭,到处一片漆黑。“我”什么也没买到,这时,“我”
感到希望、爱情落空了。“我”觉得自己被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