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我的自由-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罗卡第罗剧场的舞台没有幕布,舞台背景是现代人根据对希腊艺术的想象而布置的,看起来非常粗糙简陋。合唱队上场了,他们的穿着很不像样,是对某些书上所描绘的希腊服装的拙劣模仿。音乐也很差劲儿,枯燥无味的曲调不断地从乐队那里向我们侵袭过来。我和雷蒙德交换了一下眼色,都感到为了这种演出而牺牲一顿饭真不值得。这时,从左边表示宫殿的门廊里上来一位演员,面对着舞台上的三流合唱队和二流法国喜剧场面,他举起了一只手唱道:
孩子们,年迈的卡德摩斯的年轻后代们,
为什么用哭声包围这座宫殿
为什么手执枝条哀告,泪水洗面
一听到这种声音,啊,叫我怎样形容当时自己的激动心情呢?我真不知道历史上所有的那些最著名的时代——在古希腊的全盛时代,在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戏剧舞台上,在索福克勒斯成就辉煌的时期,在整个古罗马帝国,或者在别的任何国家、任何时代,是否曾有过这么美妙的歌声?从那一刻起,莫奈—苏利的身影、莫奈—苏利的声音变得越来越伟大,它包容所有的语言、所有的艺术、所有的舞蹈,变得无比的崇高和广博,以至于庞大的特罗卡第罗剧场也容纳不下这位艺术巨人了。我和雷蒙德在观众席后面屏息静气,一动不动,我们激动得脸色苍白,热泪夺眶而出,几乎要晕倒了。当第一幕结束后,我们欣喜不已,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幕间休息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到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顶峰,是我们漂泊海外的根本目的。
第四章激情澎湃的罗丹(2)
第二幕开始了,伟大的悲剧在我们面前逐渐展开。因得胜而满怀自信的年轻国王开始起了疑心,感到焦躁不安,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弄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原因。接下来,壮丽的一幕开始了——莫奈—苏利跳起了舞蹈。啊,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形象——跳舞的伟大英雄。
又到幕间休息了,我看了雷蒙德一眼,他依然脸色苍白,眼中燃烧着火焰,身体在颤抖。第三幕开始了。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有亲眼目睹过伟大的莫奈—苏利表演的人,才能体会到我们当时的感受。最后时刻,场面惊心动魄——宗教罪恶和自尊心被极度挫伤,俄狄浦斯王处于狂迷和恐怖之中,内心极为痛苦,终致神智错乱,因为他和国人一直在努力寻找的万恶之源,竟是他自己!他把自己的双眼挖了出来,知道自己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便把孩子们叫到跟前,与他们作最后的诀别,然后寂然离去……这时,特罗卡第罗剧场里的六千多位观众都已是痛哭失声了。
我和雷蒙德慢慢地走下楼去,恋恋不舍,直到剧场看门人不得不把我们推到门外。就在那一刻,我才认识到什么是伟大的艺术表现,明白了以后自己的艺术道路该怎么走。我们沉醉在灵感带来的欢乐中,晕头转向地走回了家,以后一连几个星期,我们都处于这种状态。我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我能与伟大的莫奈—苏利同台演出
自从在博览会上看了罗丹的作品后,他的艺术天才久久地萦绕在我心头。有一天,我去了他在大学街的工作室,去参拜这位艺术大师,就好像古代神话中普赛克去寻找山洞中的潘神一样,只不过她问的是寻找爱神厄洛斯的路,而我问的是寻找艺术之神阿波罗的路。
罗丹个子矮小,健壮有力,留着精美的短发长须。他的作品,简洁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他时而轻声念叨着自己的雕塑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些名字对他来说并没什么意义。他常常抚摸着那些大理石雕塑——当时我想,这些大理石在他手下大概像熔化的铅一样在流动吧。最后,当他拿着一小块粘土在手掌中揉捏的时候,他的呼吸急促起来,一股热流在他的胸中激荡,好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会儿工夫,他就做出了一个女人的胸部雕像,那雕像在他手中好像在不停地扭动。
他扶着我的手,雇了一辆车来到我的排练房。我很快换上舞衣,根据安德烈·博尼埃为我翻译的古希腊诗人忒奥克里斯托的一首牧歌,为他表演舞蹈:
潘神爱恋少女艾柯,
但艾柯爱恋着萨蒂尔……
然后,我停下来给他解释我那套创造新舞蹈的理论,可是很快我就发现他并没有专心听我讲,而是低垂着眼睑盯着我,双眼冒着火,那表情就像面对着他自己的作品一样。接着,他朝我走过来,伸手抚摸我的脖子和胸部,轻轻捏了捏我的双臂,然后手又滑过我的臀部、我赤裸的腿和脚。他开始像揉捏粘土那样揉捏我的身体,他身上散发出的热焰就要把我烤焦、把我熔化了。我当时非常渴望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他——真的,如果不是我所受的荒谬教育使我恐惧的话,我真会那样做的。但是非常遗憾,我躲开了,并急忙把外衣套在舞衣外面,送走了满脸困惑的罗丹。后来,我常常悔恨当年自己的少不更事,错失了把贞操献给伟大的潘神的机会,也让伟大的罗丹丧失了一次展示天才的机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的艺术和生命就会更加丰富多彩了!
两年以后,我从柏林回到巴黎时才又见到了罗丹。以后的许多年中,他一直都是我的朋友和老师。
我与另一位伟大的画家欧仁·卡里埃尔的相识,同样令人兴奋,但情景却大不相同。是作家凯切尔的夫人把我领到欧仁·卡里埃尔的工作室去的。凯切尔夫人同情我们无依无靠的生活,她常请我们到她家吃饭。在她家,她学小提琴的小女儿和她很有天赋的儿子路易(他现在已是很有名气的青年作曲家了),常常在灯下一起演奏,组成了一幅极其优美的画面。我注意到她家的墙上有一张奇异的画像,透出一种迷人而又忧郁的气息。凯切尔夫人说:“这是卡里埃尔给我画的肖像。”
一天,她把我带到卡里埃尔在埃热西佩摩罗街上的家里。我们爬到卡里埃尔在楼顶的画室,卡里埃尔就坐在那里,被他的书籍、家人和朋友团团围住。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谁有他那样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智慧的能量。他的身上散发着对他人宽厚博大的爱。他的画中,一切的美、力量和奇异都是他那崇高心灵的表现。当看到他时,我感到仿佛是见了基督耶稣一样,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之情,要不是我生性羞涩矜持的话,我真的会心甘情愿地跪倒在他的面前。
多年以后,约斯卡夫人描述了这次会面的情景,她写道:
也许除了我与卡里埃尔的第一次会面以外,我终生难忘的是,当我还是个年轻姑娘的时候,我在卡里埃尔的画室里遇到了她,她的容貌和名字在那天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敲响了卡里埃尔公寓的房门,心里怦怦直跳。每次走近这所“贫穷的圣殿”,我都不得不拼命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蒙马特的那所小房子里,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正在他的亲人们中间幸福安详地工作着。他的妻子和母亲都穿着黑色的粗呢衣服,孩子们也没什么玩具,但他们都因为深爱着这位伟大的人而容光焕发。啊,多么圣洁的心灵!
伊莎多拉站在这位谦逊的大师和他的朋友——巴斯德研究所文雅的梅基尼科夫中间。她比这两位先生还要文静。除了丽莲·吉丝之外,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她那天那样羞涩的美国姑娘。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欧仁·卡里埃尔便拉着我的手,好像领着一个孩子去见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一样,把我拉到伊莎多拉的跟前,对我说:“这就是伊莎多拉·邓肯。”接着是一阵沉默,把这个名字烘托得更加响亮。
突然,一向说话声音很小的卡里埃尔用深沉响亮的声音宣布:“这位年轻的美国人即将给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每当我在卢森堡展览馆里看到卡里埃尔创作的全家人团聚的画像时,就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这使我想起我很快就成了卡里埃尔画室的常客,他们一家人非常喜欢我,把我看作是他们的亲密朋友。这是我青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从那以后,每当我怀疑自己的时候,就会想起跟他们家在一起的情景,然后就恢复了自信。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欧仁·卡里埃尔的成就就像上天的祝福一样无处不在,激励我追求自己的最高艺术理想,引导我为探索艺术世界里神圣的人类精神幻象而永远奋进。简直难以置信,当悲伤快要把我逼疯的时候,正是卡里埃尔的作品坚定了我活下去的信念。
没有什么艺术能像他的艺术那样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力量,没有哪位艺术家像他那样能给周围的人以如此圣洁非凡的同情和帮助。他的画不应该摆放在展览馆里,而应该供奉在神圣的庙堂之中,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的伟大精神,并得到洗礼和护佑。
伟大的艺术家萨拉·伯恩哈特
洛伊·富勒1862—1928
美国舞蹈家
比“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年长十五岁,更比她早成名。严格地说,富勒不仅没有任何身体技术,而且没有一般舞者所应具有的苗条身段。她是靠在如梦如幻的七色灯光与相映生辉的轻盈绸缎中随机应变地即兴表演来取胜的;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表演从来没有形成过什么僵化的模式,因而总能给予观众一种鲜活的雕塑感,并在云山雾笼的光效中,创造出某种荡气回肠的力度和气势恢宏的氛围。她的舞蹈表演的独创性和对灯光别具一格的运用,被史学家当作整个现代舞运动的发端。
亲眼目睹了富勒跳舞的邓肯说,没有哪个模仿者能够在舞台技术上与富勒媲美。
富勒著名的代表作《火之舞》是其舞作中最最激动人心的一个,在大约只有六七分钟的时间里,她达到了自己的实验目的,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奇观。
第四章布达佩斯之恋
西方夜莺曾对我说:“萨拉·伯恩哈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遗憾的是,她不是个好女人。现在我有洛伊·富勒,她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纯洁的女人。她的名字还从没有与什么丑闻沾边呢。”
一天晚上,夜莺把洛伊·富勒带到了我的排练房。自然,我给她表演了舞蹈,并向她讲述了我所有的舞蹈理论。事实上,即便是水暖工来了,我也会这样做的。洛伊·富勒非常热情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还说她第二天要去柏林了,希望我到柏林去找她。她自己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而且还是贞八重子的演出经纪人,而贞八重子的艺术我一向是很钦佩的。她建议我同贞八重子一块到德国各地去演出。我非常高兴,当然接受了她的建议。就这样,我们商量好了我在柏林同洛伊·富勒合作的事情。
临动身那天,安德烈·博尼埃来与我告别。我们到巴黎圣母院作了最后一次瞻仰,然后他把我送到了火车站。他像往常一样,很克制地与我吻别,但在他的眼镜片后面,我好像看到了一瞥痛苦的目光。
到达柏林后,我在布里斯托尔宾馆的一套豪华房间里见到了洛伊·富勒,她正被一群侍女簇拥着。有十几位漂亮少女正围着她,挨个地抚摸她的手并亲吻她的脸。在我朴实的家教中,虽然母亲热爱我们每一个人,但她很少爱抚我们,所以一见到这种表达感情的极端方式,我就感到非常新鲜,甚至有些不好意思。这里洋溢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热烈气氛。
富勒简直慷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她按了一下铃,叫了一份极为丰盛的晚餐,我想象不出这么一餐饭得花多少钱按照约定,那天晚上她要在冬日花园跳舞,可我真不知道她能不能如约去表演,因为她正忍受着脊椎剧痛的煎熬,那群可爱的侍女不断地拿来冰袋,放在她的后背和椅背之间。“再来一个就行了,亲爱的,”她总是说,“好像不怎么疼了。”
那天晚上,我们都坐在包厢里看洛伊·富勒跳舞。我们面前这个光彩照人的形象,跟几分钟之前备受病痛折磨的富勒简直判若两人。我们亲眼看到,她一会儿变成了绚丽多姿的兰花,一会儿变成了摇曳飘逸的海葵,最后又变成了旋转升腾的百合花,流光逸彩,变幻无穷,就像古代术士梅林的魔术一般匪夷所思。多么伟大的天才啊!再高明的模仿者也难以再现富勒天才的万分之一。我陶醉了,但我意识到这是她天才激情的突然迸发,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她在观众面前把自己幻化成了千百个光彩照人的形象,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种场面不仅无法再现,而且也无法形容。洛伊·富勒别出心裁地最先使用了所有变幻莫测的色彩和飘逸不定的纱巾,她是利用光影及色彩变幻的先驱者之一。回到宾馆时,我依然神不守舍,还沉浸在这位艺术家的神奇表演中。
第二天上午,我第一次外出观赏柏林的景色。我对希腊和希腊艺术的向往由来已久,柏林的建筑却在短时间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就是希腊呀”我不禁惊叹道。
可经过仔细观察后,我感到柏林与希腊并不一样。这里只是希腊艺术的北欧翻版。柏林的柱子不是希腊那种耸入奥林匹亚蓝天的陶立克式圆柱,而是日耳曼式的、学院派的、考古学教授们构想的。当看见凯泽里奇的皇家卫兵踏着正步从波茨坦宫的那些陶立克式圆柱中间走出来时,我就返回了布里斯托尔宾馆,用德语对侍者说:“请给我来一杯啤酒,我累坏了。”
在柏林逗留了几天后,我们就随富勒的剧团去了莱比锡。我们没有带装衣服的大箱子,就连我从巴黎带来的小箱子也和别的箱子一起被留下了。最初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一位那么成功的游艺场艺术家的身上。在经历了香槟大餐和豪华套房的奢侈生活后,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还得被迫留下箱子离开柏林。后来我才发现,这是因为富勒在经理贞八重子的演出时遭遇失败,她因为偿还债务而变得一无所有了。
在这群光彩夺目的海仙和精灵中,有一位身着简陋的黑色外衣的少女,羞涩娴静,少言寡语,显得与众不同。她娇丽的面容里透着一股坚毅,漆黑的头发从前额向后梳起,聪慧的目光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双手总是插在上衣的口袋里。她对艺术很钟情,谈起富勒的艺术便滔滔不绝。她穿梭于那群色彩艳丽的花蝴蝶中,像古埃及护身符上的一只圣甲虫。我马上被她吸引住了,但我感觉到对富勒的热情占据了她所有的情感,她已无心留意我的存在。
在莱比锡,我仍然每晚都在包厢里看富勒的舞蹈,越来越热爱她那变幻无穷、不可捉摸的精湛艺术。她真是一个尤物——通过优美的动作,她时而像飘流无形的液体,时而像异彩斑斓的光柱,时而像跳动不息的火焰,最后在光与色交织的漩涡中向无限的空间扩散开去。
在莱比锡时,记得有一天凌晨两点钟左右,我被一阵谈话声惊醒了。声音嘈杂不清,但我听得出是那个红头发的女孩在说话——我们大家都叫她“护士”,因为无论谁有个头痛脑热时,她总是乐于帮助别人减轻痛苦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