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文学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世界中世纪的文学发展极不平衡,当欧洲为“黑暗时代”的阴影笼罩着
的时候,亚非各民族的文学却呈现出百花争艳、共同兴旺的景象。为了给读
者提供一幅世界中世纪文学的全景,本书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中世纪的东西方
各民族的文学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全书分为欧洲文学、波斯文学、阿
拉伯文学、中国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宋元文学、日本文学和朝鲜文学八个部
分,抓住这一时期各民族文学中的主潮,进而对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作出
公允的评论。本着求实和创新的精神,力图将研究界的最新成果传达给读者,
并尽量达到系统性、准确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在我国的评论界,将东
西方的中世纪文学以断代的方式放在一起论述尚属首次,对东西方文学进行
的比较研究和成就的界定有一定的开创性。能够给予读者系统全面的中世纪
文学知识并同时得到美感教益,是本书的宗旨。
… Page 3…
一、概述
中世纪文学是与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由于世界各国社会
发展的不平衡,它们进入封建社会的时代并不一致,比如中国,远在公元前
5世纪便建立了初期的封建制度;欧洲则到公元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崩溃
才开始建立封建制度;而印度和中亚各国及北非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是
公元2世纪到公元8世纪之间。各国的封建制度存在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
西欧各国只有一千多年;中国则二千多年;印度长达十四五个世纪;在中亚,
则一直存在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了论述的统一与方便,我们将取与欧洲
封建社会相一致的年代作为中世纪文学史的界定。
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人们常以“黑暗的
时代”来称呼这个时期,但它毕竟比奴隶社会向前进了一步。与奴隶制相比,
封建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财富的创造。在早期封建社会中,亚
非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古代文明成就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公元13世纪前的中国、印度、阿拉
伯、波斯、拜占庭等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超过西欧各国许多。中国的火药、
指南针、造纸及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影响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的医学和人体解剖学,对世界医学有极大的贡献。阿拉伯人对几何学、
三角的发展,对代数学的创造,对数学上“0”字的采用,是世界数学史上的
里程碑。1公元0至11世纪,西欧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铁犁的广
泛使用使深耕细作代替了原始的耕作法,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有提高;手工
业的发展表现在金属的采掘、冶炼与制造,促进了技术改进。纺织业、建筑
技术都在迅猛发展。城市的产生和商品货币的发展是经济进步的标志,也引
起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广大农民地位的恶化。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
中世纪社会阶级矛盾的爆发形式,它们既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也多少推
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是宗教意识形态,宗教是封建统治的
支柱。中世纪文化的所有领域——科学、文学、艺术、教育——都具有显著
的宗教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不同的国家起着
同样的重要的统治作用。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亚非地区广泛流行,基督教在欧
洲充当着精神领袖,印度的婆罗门教对印度人民的思想统治达很长时期。恩
格斯指出,在中世纪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
透了神学的性质。当时,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也和其他一切科学
一样成了神学的分枝,一切都必须按照神学中通行的原则来处理。神学在知
识活动的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权威,其实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里万流归
宗的地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当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带上了浓烈的宗教
色彩时,连反对宗教思想的学说也不得不披上宗教的外衣,打着宗教的旗号。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必然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烙印。
中世纪的欧洲文学较之古希腊文学,逊色不少,然而它也有自己的独特
成就。与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相一致,教会垄断文化,极力使文学成为宣传
教义的工具,摧残宣扬现世思想的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这在中世纪的早期
尤为剧烈。教会文学应运而生,它宣扬禁欲主义道德,认定尘世上的生活罪
恶深重,人类悲哀痛苦是命中注定,只有死后才能达到最高的幸福。因而为
… Page 4…
了飞升极乐世界,人们必须悔罪,彻底抛弃尘世幸福,忍耐受苦以取得上帝
的怜悯。教会文学以神权压制人性,贬低人的价值,扭曲人的积极本质,用
蒙昧主义来麻痹和毒害人民。在很长一段时期,欧洲的教会文学居于统治地
位。尽管如此,民间文学和其他世俗文学仍然无法完全扼杀。日耳曼人有自
己的历史歌谣和神话传说,以及关于民族大迁徙的英雄史诗。凯尔特人也有
自己的英雄传说故事,斯拉夫也流传着许多英雄歌谣。表现人民智慧的谚语、
格言、谜语等,也在各民族中产生、流传。在中世纪的早期,只是由于教会
的摧残与敌视,使这些民间文学失传不少。公元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两
次十字军东征使欧洲各国接受了东方文化的滋养,促进了本民族文学的发
展,使欧洲中世纪文学进入丰收期。这期间,在强大的封建制国家同异族斗
争的现实土壤上,产生了一系列英雄史诗。在歌颂英雄、崇尚骑士道德精神
的社会条件下,出现了骑士文学。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城市出现,这既是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期的标志,也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市
民阶层产生的基础,城市文学随之产生。中世纪的欧洲各国都开创了自己民
族文学的历史,并且由于建立了封建国家,划定民族地域,民族语言逐渐形
成,世俗文学的创作大多使用民族语言、民间俗语。近代欧洲各国的文学语
言,基本上是从中世纪开始的。中世纪的欧洲文学虽不能与灿烂的古代文学
同日而语,但它是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它不但起着连接
文学史的环扣作用,而且也是近代西方文学的一个渊源。
中世纪的亚非文学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欧洲文学,出现了空前的
繁荣局面。古代的亚非文学只限于几个文明古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蒙昧状
态。到了此时,文学的地域大大地扩展了,呈现出多民族文学共同兴旺的景
象。除了中国、印度和阿拉伯这些在古代业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的文学还
在继续向前发展之外,又有许多新的国家和民族文学兴起,比如日本、朝鲜、
波斯等国,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此外,中世纪亚非地区的文学交
流还空前频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成了可
能,这对各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方面表现为几个民族共同创作一部文学作品,比如《一千零一夜》是
阿拉伯民族与印度、波斯人民的精神智慧的共同结晶;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
悠久发达的国家的作品,对周边邻国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其文学向前发展,
比如中国的汉文化对日本、朝鲜、越南文学的深刻影响,这些国家的不少诗
人精通汉文、汉诗甚至创作汉诗;印度史诗和佛教故事对泰国、缅甸、印度
尼西亚的文学产生过重要作用。当然,影响是双向的,中国、印度等国也从
邻国得到启发与影响。这一时期的亚非文学、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格律诗、
长篇叙事诗、长篇颂诗、抒情诗、讽刺诗以及民间歌谣、史诗等等,可谓蔚
为大观,丰富多彩。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出现在这里,享有世界声誉的民
间故事集、民间戏剧也使亚非文苑光彩夺目。中世纪亚非文学的辉煌成就,
促进了世界文学的健康发展。
世界中世纪的文学,尽管存在着各国文学发展不平衡、兴旺繁荣时期不
一致的状况,但由于处于相近的历史时期和相似的社会形态,使得它们具有
某些共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间文学地位突出。在中世纪,民间文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古
代文学虽也是以民间文学为基础,但更多的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着。尔
今,在各个民族中,民歌、民谣、民族史诗、民间戏曲以及由民间说唱文学
… Page 5…
演变成的小说,和由民间寓言故事发展产生的散文作品,大量涌现着。在民
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出伟大的民族史诗,是中世纪文学的瑰宝;《一千零一
夜》这样的民间故事集,更是世界文学的精华。这些民间创作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然而与文人创作相比,更能直接、真实地表现出
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更生动地记载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因为民间文
学与民间口头文学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在结构布局、人物形象塑造等艺术
手法上尚不能达到后期文人创作的高度,但它们以民间文学所特有的丰富想
象、奇特的境界以及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给文人的创作以极大的推动,后世
的历代作家和诗人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份,获得灵感,已是屡见不鲜的了。
第二,宗教气息弥漫于文学。虽然民间文学以其自然清新的气息给中世
纪文学带来健康的气质,但是,在这宗教思想处于统治地位的时期,即使不
是教会文学,即使是反对宗教的作品,也都打有宗教的烙印,散发着宗教气
味。在欧洲,教会文学自成体系,大多为僧侣们所作,他们利用文学作品来
阐释教义,颂扬圣徒,统治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在
亚非的广泛传播,使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宗教色彩。被恩
格斯誉为新时代曙光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他的反对宗教黑暗统治的作品
《神曲》,仍然没能彻底地挣脱宗教的局囿,在“天堂”中供奉着圣洁的教
士和天使,而生活在基督诞生前的荷马和贺拉斯作为异教徒在“地狱”中等
待审判。又如古印度的富有反抗精神的诗人伽比尔,他反对一切宗教迷信,
但也不得不用宗教的外衣去反对宗教,去传播自己的理想。或以“理想”的
教士反对腐朽的教士,或以新宗教去对抗旧宗教,宗教的幽灵盘旋在中世纪
文学的天空中,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第三,总体上的发展缓慢。与古代文学相比,中世纪的文学无论在内容
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趋于广泛与多样。然而,把这一段的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
长河之中,我们会发现,它的流程与发展还是相当迟缓的,而且呈现出回环
重复的态势。有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作品重复
着同一的题材、同样的主题、相似的人物形象和共同的艺术形式。阿拉伯的
文学中的押韵散文,不断地重复着一个相类似的故事;古印度两大著名史诗
中的一些情节,不断地被采用,其中的主要人物更是被反复吟颂。风靡欧洲
的骑士文学不外是对贵族妇女的爱慕与尽忠和对封建领主的赤胆忠心。有关
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从古代流传到中世纪,既是骑士文学的题材又是史诗歌
颂的英雄。题材、主题、人物、形式很少变化,必然使中世纪的文学发展缓
慢。当然,这并不是说中世纪文学没有发展与变化,较之古代,形式与体裁
等方面仍有长足的进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已具备,有的已发展得
相当成熟,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世纪文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又
在许多方面有所创造与革新。它是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不
但以自己独特的形态构成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同时也为后来的近代文学的
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Page 6…
二、欧洲文学
1。概论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是封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崩溃的历史。它的开端
是以奴隶制国家西罗马的灭亡(公元476年)和所谓“蛮族”——日耳曼、
斯拉夫、凯尔特人登上历史舞台为标志的。1642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标
志着封建社会的衰亡、资本主义的产生。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一般划分为三个
时期:早期从西罗马帝国崩溃至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公元476年到1095年),
是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中期从十字军东征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97年
到1492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后期从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
是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文学史上的欧洲中世纪文学
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后一时期的文学归入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基本特点,就是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其最高
权力机构是罗马教廷,它控制西欧各国的政权、教权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
罗马帝国后期,罗马奴隶主依仗教会力量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于是将
基督教定为国教。当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后,教会便与日耳曼人的国王互
相勾结。以教皇为首的庞大的教会组织,不但拥有大量的土地,在经济上残
酷剥削各国人民,基督教会本身就是大封建主,基督教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
为他们所有;而且政治、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为他们把持。政治上是政
教合一,政权和法律都为僧侣所垄断。《圣经》中的词句在各个法庭中都有
法律效力,教会教条同时也是政治信条。凡是反教会、反宗教的思想者一律
视为“异端”。在精神文化领域,一方面,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
位,与此相联系的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神学在整个知
识领域占有无上权威的地位。首先,教会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采取敌视、
排斥的态度,视之为“异教”文化,烧毁了古代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其
次,他们保留了古代唯心主义——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亚里斯
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并通过歪曲解释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形成中世纪的“经
院哲学”,为他们麻痹和奴役人民服务。在神学基础上,学术领域里的蒙昧
主义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