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 >

第16章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第16章

小说: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使诗人们在更深入的层面上广泛地接触到社会与人民,创作更为深刻。 

唐代文学得以发展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文学从宫廷与贵族的垄断中解放了 

出来,转移到了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中。中下层庶族地主由于均田制的实施 

而得以迅速发展,这一阶层的知识分子与世族文人不同,他们比较了解社会 

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大都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登上 

政治舞台,代表着进步的政治力量,具有改革的愿望,唐代文学在他们的手 


… Page 70…

中繁荣起来了。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也是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唐 

太宗起,高宗、武后、玄宗等人都爱好诗词,并提倡和奖励创作,吸引着大 

批知识分子走上文学道路,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对文学的普及起着推动作用。 

同时,中国本是一个诗国,唐以前已有了近两千年的诗歌历史,唐诗批判继 

承了前代传统,大胆革新勇于创造,开拓了一条健康大道。 

     隋及初唐诗坛 

     在隋代的37年间,诗歌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仅是齐梁诗风的延续。隋代 

诗人一部分为北齐、北周的旧臣,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自从庾信、王 

褒入周后,北朝文学已成南朝文学的一个支流,所以薛道衡虽生在北方,作 

品则与南朝文学如出一辙。他的《昔昔盐》以骈偶工丽的语言描写闺怨,正 

是齐梁诗风的体现。杨素的风格比较质朴,他的《出塞篇》词气宏拔,与卢 

思道的《从军行》就风格与内容上看,可以说是唐代边塞诗的先驱。隋代出 

现了很优秀的民歌作品,《挽舟者歌》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对隋炀帝罪恶 

统治的愤恨。无名氏的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是一首风格清新的好诗。 

     初唐的 50年间诗坛上,王绩(公元 585—644年)以其澹远质直的意境 

开唐一代诗风。他曾任隋代的秘书正字、六合县丞,因嗜酒而辞官,唐初以 

原官待诏门下省,很不得意,惟以饮酒为乐,后弃官归隐。有《东皋子集》 

三卷。王绩以道家思想对抗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富贵,常以阮籍、陶渊明自 

比。他的诗歌语言比较朴素流畅,诗歌意境自然恬淡,一反六朝以来的秀辞 

丽句。《野望》已是一首成熟的五律,它一扫宫体诗的脂粉气,以自然的语 

言表达自己真切的情感和生活。与后来的唐诗比,也许不觉得《野望》之特 

别精采,但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一路看来,人们突然读到这首诗,就好比吃腻 

了大鱼大肉想吃蔬菜或看腻了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后突然看到一片朴素的田园 

风光一样地惊喜,令人耳目一新。 

     初唐“四杰”是公元7世纪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 

诗人,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凭着自己的创作登上初唐诗坛, 

在唐诗创作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着当时文学革新的前进方向。他们 

扩大了诗歌题材,歌咏的内容广泛,离别、怀乡、边塞、市井、山川景物都 

有表现,显示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杜甫曾以《戏为六绝句》 

其二肯定四杰的历史地位:“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 

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四杰风格其实不尽相同,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王杨擅长五律。 

     骆宾王 (约公元619—?)在初唐四杰中年岁最早但排在最后,如果传 

闻中的那首“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咏鹅》真是他七岁时所作,那 

么他在诗史上也比其他三位早了近一代。《全唐诗》收入他的三卷作品。他 

的歌行《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其音节浏亮,慷慨悲壮。《畴昔篇》自叙 

身世,长达一千二百余行,是少见的巨制。骆宾王的五言古、律也写得苍劲 

而精巧。《在狱咏蝉》是一首工整的五律,是他任侍御史时获罪入狱之作, 

他上书议论政事,得罪了武则天,被诬告贪赃而入狱,诗人以蝉来自况,表 

明自己的高洁与哀叹自己的命运。《于易水送人》是骆宾王一首著名的绝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卢照邻 (约公元634—约686年),曾在邓王李元裕府中任典签,后入 

蜀为新教尉。因病住太白山中炼丹药,中毒以致手足残废,便买田闲居,后 


… Page 71…

绝望而投颖水自杀。卢照邻是一个想建功立业、跃马边塞的诗人,然而病体 

残躯使他的人生理想归于幻灭,他抗拒不了心理与生理的痛苦,用结束生命 

表现他对人的存在的怀疑与失望。他的代表作《长安古意》表现的也是他对 

须臾变幻的人生、飞速流逝的岁月的思索,正是这一思索,使这首七言歌行 

超越了以往赋体诗歌的内涵,在铺陈描绘的诗句中贯注了一种深沉的气脉, 

使那种仅仅关注政治或道德的劝百讽一变成对人生哲理的追寻与探问。卢照 

邻受左思的影响作《咏史》四首。 

     杨炯 (公元650—约693年以后),华阴人,十一岁时应神童举,被授 

待制弘文馆,后任校书郎,盈川令。在初唐四杰中,他谈论文学的见解最为 

高明,常被后人引来证明初唐文学思潮的变革,但诗歌不及其他三位。他的 

诗体现了初唐诗逐渐律化、声韵和谐的发展趋向,有的诗中具有按捺不住的 

愤懑激昂之气,使之摆脱了上层诗坛的平庸与无聊。《从军行》是用五律写 

的边塞诗,很具气魄。 

     王勃(公元650—676年),当过朝散郎、沛王府修撰,在探望父亲时落 

海淹死。他是四杰中最为出色的一杰,他的五、七言都有杰作,尤其是五言 

诗,那些自然质朴的诗句挟着或苍劲或悲凉的情感,使诗歌有开有阖,有疏 

有密,读来张弛有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算是当时最好的一首五律了, 

长期以来脍炙人口,尤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常被引用。 

这首送别诗,一反离别赠诗常有的哀伤和悱恻,代之以乐观开朗的境界,而 

且朴素无华,用质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豪迈中有警策,放达中含体贴。 

 《滕王阁序》是一篇杰出的骈文,《滕王阁诗》气势宏放,比序更为凝炼, 

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藻,却无六朝诗歌之绮靡,是所谓声色与性情相结合的作 

品。 

     陈子昂(公元659—702年)出身富贵之家,公元684年中进士,因受武 

则天赏识授麟台正字;历任右卫胄曹参军,右拾遗。公元698年辞官回乡, 

被县令段简陷害,死在狱中。陈子昂是初唐以复古为革新手段的文学家,他 

疾呼诗歌的“风骨”,追踪超越齐梁的汉魏,要求诗歌具有阔大开朗的意境 

和深沉悲凉的情怀。这是一个胸怀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的 

诗人,但始终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他的诗歌充满着理想不能实现的愤 

慨不平。《感遇》诗38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大都有感于政事而作,抒发诗 

人建国立业的抱负和理想难达的不平。《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千古流传的佳 

作,虽只有短短四句,却有无穷的韵味,自我之孤独、人生之有限,深沉地 

蕴藉于诗中。陈子昂上追建安,下开盛唐,踏出一条浪漫主义大道。 

     盛唐诗坛 

     盛唐诗歌达到繁荣的顶峰,53年中出现了十几位大诗人。积极的浪漫主 

义是盛唐诗歌的主流,李白为杰出代表。除了山水、田园、宫怨、离情等传 

统题材外,政治诗和边塞诗集中地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点。反映战乱以后的 

社会现实的代表是杜甫,他为现实主义诗歌开辟了道路。 

     初盛唐之间的著名诗人有张九龄、贺知章等。贺知章的绝句十分清新, 

 《回乡偶记》二首历来为人称道。张九龄在扭转初唐诗风上有贡献,他的十 

二首《感遇诗》都是兴托讽谏之作,表达自己正直不阿的品德以及遭当局排 

挤的愤怒。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常被人们算作“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其实是一种误会。他的田园诗不过寥寥几首,远不如储光羲多,他也不曾真 


… Page 72…

正坚定过隐遁的念头,倒是始终在争取做官。之所以有如此误会,一是他自 

己爱在诗中“日耽田园趣”,二是他的诗在语意的淡泊、流畅和朴素上颇有 

陶渊明的风格。孟浩然擅长写古体诗,诗中流露的情绪往往是抑郁与寂寞的, 

与蓬勃向上的盛唐精神并不合拍。他漫游的地方很多,山川是他创作的主要 

题材。他的山水诗自然而又高远,常在山水描写之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笼 

罩着一股冷清的色彩。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 

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含蓄凝炼细腻中透出淡淡的愁绪。《过故人庄》 

写田园景物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可爱,诗人的 

心情也轻快了。五绝《春晓》是中国妇幼皆知的名篇,其意境更为清新。孟 

浩然的诗与初唐诗歌相比,题材更广,语言更纯,格调也更高,显示出向盛 

唐过渡的辙痕。与孟浩然同时的储光羲是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诗人,他的不 

少诗是写农村生活的,如《田家杂兴》八首,他在当时声誉很高。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时即有才 

名,早年做官。后在终南山隐居过一段时间,接着又在蓝田辋川隐居,过着 

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官至尚书右丞。人们通常把王维和李白、杜甫 

并称为盛唐三大诗人,一是他们刚好象征了盛唐诗坛佛、道、儒三大思潮, 

二是他的“澄澹精微”、“淳古淡泊”的风格所奠定的诗歌大师的地位。王 

维深受佛禅熏染,追求旷逸高远的生活与诗歌意境,他既擅绘画又精通乐理, 

有着出色的色、声感觉,因而诗歌被称作“诗中有画”、“在泉为珠,着壁 

成绘”。比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中的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等诗句,以有声来渲染静谧的气氛,给人的感 

觉恰恰是无声;又如“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游春典》)、“清菰 

临水映,白鸟向山翻”(《辋川闲居》)等都显出一种淡而不暗、亮而不艳、 

可触可摸的色彩,如同中国的水墨画。在盛唐诗人中,王维较全面地吸收了 

汉魏六朝诗歌的长处,他既学习了陶渊明的淡旷闲恬,“得其自在”,意象 

朴素自然,语言平质淡泊,又学了大小谢的精致工巧,在朴素淡雅的诗句中 

融入尖新流丽,使得六朝两大风格在盛唐合而为一。王维的诗歌题材较广泛, 

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早年他曾写过一些抨击权贵、不满现 

实的政治感遇诗,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王维的边塞诗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 

如《少年行》四首,写出大敌当前时,少年勇士的志气和本领;他还善于描 

绘边塞的景物,《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尤为人们传 

诵,它既写出边塞的开阔、广袤、深邃,又勾勒出浑然一体的塞上气势。在 

 《陇头吟》和《老将行》中,诗人描写军中赏罚不公,为潦倒的老将倾诉不 

平。王维的后期大多是山水田园诗,诗中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山 

居秋暝》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审美趣味较高;《终南山》意境开 

阔,气魄宏伟;《竹里馆》意境空寂,感情寂寞,但诗人欣赏这冷漠的环境, 

体验着内心的孤独,沉浸于寂静的快乐之中。王维的诗具有多方面的技巧, 

叙事时大处落墨,简约而闳深,如《夷门歌》、《陇西行》;状物写景时不 

求词藻华美,只淡淡几笔就勾勒一个画面,表现一个意境。在山水诗的创作 

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自他起,山水诗中有了意境,融入了诗人的 

人格与精神。 

     仅存六首绝句的王之涣,在盛唐诗坛仍有一席之地。他的 《凉州词》二 

首为边塞词,其一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壮美无比,通过塞外荒寒壮阔的景 

物,传达出征人生活的艰苦和思家的哀怨。另一首名诗《登鹳雀楼》充分体 


… Page 73…

现了盛唐时代积极奋发的精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不仅简洁凝炼,而且境界阔大,意味深长。王昌龄在当时也 

颇负盛名。他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表现了爱国豪情和乐观精神,如 《从军 

行》七首;也反映了战士们的不幸遭遇及乡愁离恨,如著名的《出塞》。他 

的闺怨、宫怨诗很具特色,如《闺怨》和《西宫春怨》,把女子刹那间的感 

触抓住,用含蓄而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启发读者的联想。王昌龄的七绝没 

有闲笔,起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如“秦时明月汉时关”,“青海长云暗 

雪山”;第三句又另开辟一层新意,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如“但使龙城 

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忽见陌头杨柳色”等都是让人意料不到的奇 

语妙笔,诗的结句则平实含蓄,余音袅袅,如“不破楼兰终不还”,“一片 

冰心在玉壶”,语尽思远。 

     高适、岑参都以写边塞诗著称,且都以七古见长,后人将高、岑并提, 

冠以“悲壮”风格。高适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顺达的一位。他的边塞诗深刻 

地揭露了边防政策的弊病,以政论的笔调表示自己对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 

出对士兵的同情,对将帅的讽刺。他最著名的边塞诗是《燕歌行》,以深刻 

的思想、爽快的语言和苍劲悲壮的形象而取胜。高适还有不少反映早年坎坷 

经历、反映人民疾苦的诗。岑参的题材不如高适广泛,主要是边塞诗,他的 

思想也不如高适深刻,但在边塞诗的内容之丰富多样上超过了高适。岑参善 

于以浓重的色调描绘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以及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精 

神,这里有飞沙走石的景象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边塞的严寒 

和大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他还写过热海和火山(《热海行送崔 

侍御还京);岑参的不少诗描写战争场面,悲壮有力;写边塞风俗、帝府生 

活,真切朴素。总之,岑参诗感情炽烈,想象奇特,诗句瑰丽,“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川碎石大如斗”、“风吹红旗冻不翻”都 

为名句。同样是“悲壮”,高适的悲壮中带有质直古朴,岑参的悲壮中显得 

奇峭挺拔;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参则含蓄悠长,耐人寻味。 

     中、晚唐诗坛 

     中唐诗歌数量最多,流派也最多。然而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盛唐的那 

种积极的浪漫主义热情和理想退潮了,诗人们更冷静地思考社会问题,转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