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

第2章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第2章

小说: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白皮清肺热,泻肺火,偏入气分。地骨皮泻肺火、清血热,主入血分。二药常同用,以气血双清。
用量一般为3~9克。
凡无血分热证及中焦虚寒或虽血分有热而又兼外感者,均不宜用。

海藻
海藻味苦咸,性寒。功用与昆布差不多,但海藻药力较和缓,兼有利水作用。多用于消瘰疬,可配连翘、陈皮、青皮、半夏、夏枯草、南星、黄芩、元参、生牡蛎、牛蒡子等同用。也用于消瘿瘤,常配合昆布、川芎、夏枯草、当归、白芷、细辛、官桂、生牡蛎、香附、胆南星等同用。
海带也能软坚消瘿,但药力不如海藻和昆布。
用量一般6~12克。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不可与甘草同用。

                         胡黄连
胡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有消疳积、退劳热的作用。
小儿不注意饮食或有寄生虫病而致伤害脾胃,影响消化,渐致疳积(腹大青筋、食欲不振、四肢消瘦,下午低热、头发干枯打缕、脾大等),可用本品配焦三仙、槟榔、炒内金、木香、炒莱菔子、枳实、白术、地骨皮、使君子等同用。
胡黄连也可用于湿热痢疾,常配合木香、槟榔、白芍、当归、白头翁等同用。
对于阴虚劳热(下午发热、手足心热、人体渐渐消瘦、两颧发红),可用本品配地骨皮、白薇、百部、沙参、青蒿、炙鳖甲、秦艽、生地、元参等同用。本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于结核性的低热,能收一定效果。
本品小儿科使用最多,常用于小儿身热惊风、疳积等症。
胡黄连细粉用乳汁浸调点眼能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昏、目赤等症,效果良好。
我曾用胡黄连配合鸡内金、柴胡、黄芩、草红花、焦三仙、槟榔、炒莱菔子、陈皮、半夏、芦荟(0。15克)等,治疗八、九岁的小孩传染性肝炎、肝功能常期不恢复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川黄连清热泻火,偏用于湿热毒盛、痢疾、疮毒等实热证。胡黄连主用于阴虚发热、小儿疳积、惊风等症。
用量一般3~9克。
外感发热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黄    柏
黄柏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坚肾益阴。配黄连、木香、马齿苋、白头翁等,可用于湿热痢;配木香、藿香、茯苓、白术等,可用于湿热泄泻;配木通、生地、竹叶、滑石、萹蓄、猪苓等,可用于湿热淋;配茵陈、栀子、车前子、生大黄等可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配槐角、槐花炭、地榆、防风等,可用于痔疮便血;配苍术、牛膝、木瓜、苡米等,可用于湿热伤筋而出现下肢痿弱,甚或麻木、瘫痪等症。本品能坚肾清热而益阴,故能清热降火,常配合滋阴药用于清阴虚阳亢所致的虚火。例如知柏地黄丸(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和大补阴丸(地黄、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等,都是治疗阴虚火旺所致骨蒸痨热、盗汗、梦遗、口干、经闭、下午颧红等症的有效方剂。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的抗菌作用与黄连差不多;对阿米巴、利什曼原虫也有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作用。
我常用黄柏或黄柏炭(12~15克),随证加入白茅根或茅根炭、大小蓟、川断炭、猪苓、茯苓、木通、生地等,用于治泌尿系感染,尿血等症,有较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清热燥湿用生黄柏;坚肾、清虚热用盐水炒黄柏;治尿血、便血用黄柏炭。
用量一般3~9克;重症也可用12~18克。无实热者慎用。

                     黄      连
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并有燥湿作用。四川产者效力较好,故又名川黄连。
由于心胃火热而致口舌生疮、目赤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用。如血分热毒郁积而生疮疡疖肿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栀子、黄柏、赤芍、地丁、银花、连翘等同用。
温病热邪入心而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汗出口渴、身热、舌红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天竺黄、郁金、菖蒲、远志、连翘、犀角、生地、元参等同用。
心热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尿黄脉数等症。可以本品配栀子、生地、当归、甘草、辰砂、豆鼓等同用。
热邪结滞于胃脘而见心下痞满、脘腹热痛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厚朴、枳实、半夏、瓜蒌、陈皮、茯苓、生大黄等同用。黄连配枳实为治“心下痞”(胃脘部堵塞感)的常用药。
本品还有清肝明目作用。常用方如黄连羊肝丸(黄连、龙胆草、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夜明砂、茺蔚子、黄芩、柴胡、木贼草、青皮、黄柏、羊肝、蜂蜜),主治肝经火盛,血虚不荣致两目昏暗,视物不清,羞明怕日,雀目夜盲,胬肉攀睛等症。用黄连煎水,外用洗目,也可治目赤目痛,暴发火眼(包括急性结膜炎等病)等症。
黄连还能燥湿。对湿热积滞而致的痢疾(腹痛、大便频数不爽、带有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象滑数),常以黄连配木香、白芍、当归、槟榔、黄芩、白头翁、茯苓、厚朴、枳实等同用。
黄连配吴萸可用于肝火旺、肝胃不和而致的胃痛嘈杂,泛吐酸水;配细辛可用于口疮;配肉桂可用于心肾不交;配木香可用于痢疾;配干姜用于腹寒痛下痢;配大蒜用于大便下血。前人这些经验,皆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互相配伍、互相制约而取得功效,在组织处方时,可资借鉴。
黄柏偏用于清下焦湿热,并能坚肾。黄连偏用于清中焦湿热,并能泻心火。
胡黄连偏用于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并用于小儿疳疾惊痫。川黄连偏用于中焦湿热,并用于各种疮疡肿毒。
用量一般0。9~6克或9克。阴虚烦热,脾肾虚泄,气虚作泄等皆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连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主要有效成分为小糵硷(即黄连素)。

                       黄      芩
黄芩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药。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清少阳邪热。兼能凉血安胎。
1。泻中焦实火:因胃火上壅而致的咽痛、牙痛、口腔溃疡、扁桃腺肿痛、膈间闷热、大便干结、肺热咳嗽等症。可用本品清热泻火。常与生地、元参、连翘、黄连、生大黄等同用。兼有外感表证的,可加荆芥,薄荷;咳嗽较重的,可加桔梗、瓜蒌、杏仁、杷叶等。
2.燥肠胃湿热:对由于肠胃湿热、湿热下注而致的泄泻,痢疾,热淋等,皆可用黄芩清热燥湿。常配合黄柏、茯苓猪苓、炒扁豆、炒苡米(治湿热泻)、黄连、葛根、木香、槟榔(治湿热痢)、木通、萹蓄、滑石、猪苓、泽泻(治湿热淋)等同用。对中焦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阳黄),也常用本品配合黄柏、栀子、茵陈、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
3.清少阳邪热:病邪据于少阳而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可以黄芩配合柴胡、半夏、生姜、甘草、党参等同用(如小柴胡汤)。我常用小柴胡汤减去党参、甘草、加茵陈、黄柏、栀子、生大黄、车前子、焦三仙、炒槟榔等,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对退热、退黄均有良效。去党参、甘草,加炒川楝子、草蔻、炒莱菔子、红花、茜草、白蒺藜、皂刺、焦三仙、槟榔等,随证加减,用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有良好效果。谨供参考。
4.凉血安胎:妇女妊娠,因胎热不安而出现恶心呕吐、心中烦热、口中吐水、腹部不适、饥不欲食等症。可以黄芩配竹茹、桔皮、生姜、黄连、苏梗、茯苓等同用。
黄芩酒炒偏用于泻肺火,治上焦湿热;黄芩炭可用于各种热性出血;枯芩(又名片芩,中空而黑的)偏于泻肺胃之火,清肌表之热;子芩(又名条芩,里外坚实、黄色微绿的)偏于泻肠胃之火,并常用于清热安胎。
桑皮、地骨皮泻肺经气分之热。黄芩、栀子泻肺经血分之热。
柴胡清热由于“苦以发之”(发散的意思),是散火热之标。黄芩清热由于“寒以胜之”(苦寒直折,以寒胜热的意思),是直折火热之本。同是清热,作用各有不同。二药合用,为治少阳邪热的专剂。
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芩有退热及利尿作用;有降低血压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皆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量一般为3~9克。脾胃虚寒者禁用。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味甘,性寒,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以下三大功用。
1。解表清热: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热在上焦,症见身热头痛、口渴、咳嗽咽干、脉浮数等。可用本品清散上焦风热,解表清热。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荆芥、薄荷、豆豉等同用。
2。清热解毒:对血分毒热壅滞而生痈肿疮疡,红肿热痛,甚或化脓溃烂,可用本品清血热、解疮毒。常配合连翘、赤芍、归尾、菊花、没药、乳香、天花粉、甘草等同用。凡一切痈疮疥癣、梅毒恶疮等症,皆可以本品随证加减治疗。
3。 清热止痢:对于热毒停滞于中焦而致发热腹痛、大便带脓血、里急后重等症,本品能清热解毒,常与当归、白芍、葛根、黄连、木香、白头翁、赤芍、甘草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对痢疾杆菌、肠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抗菌作用。故可用于急性菌痢(表现为热证者)。常与黄连、黄芩、白芍、葛根、木香、马齿苋等同用。
大叶性肺炎初起时,也可用本品配杏仁、连翘、牛蒡子、桔梗、薄荷等同用(参看“解表清热”项);如病情转化为肺热咳喘症时,可用本品配合麻黄、生石膏、杏仁、生甘草、连翘、黄芩、知母、薄荷等同用。
用量一般为6~12克;特殊重症也可用到30~60克。
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附:金银藤的性味功能都与金银花相似,在一时找不到金银花时,可用金银藤代替,不过“藤”的作用比“花”的作用稍小些,故用量要比金银花大些,一般15~30克。金银藤并有通经活络、消经络中风热的作用。我常用于急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热肿疼痛者,常配合威灵仙、秦艽、羌活、独活、黄柏、赤芍、苍术、防已、木瓜、透骨草、红花等同用。

                    锦    灯  笼
锦灯笼又名金灯笼,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火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为清肺热药。
对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粘,咽喉肿痛等症,可用本品清散肺热。常配合瓜蒌、黄芩、知母、元参、桔梗、山豆根等同用。
我常以本品配合生地、元参、荆芥、薄荷、银花、连翘、桔梗、黄芩、山豆根、射干等,用于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我的体会是:扁桃体发红肿大的可用射干;咽喉发红疼痛而扁桃体不甚肿大的可用山豆根;兼见声音嗄哑的可加用牛蒡子、蝉衣;兼见颈部红肿的可加用马勃、板蓝根;扁桃体化脓腐烂的加用青黛、板蓝根,或用青黛散(方见青黛项下)吹喉;扁桃体肿大不易消退的,除用射干外,并加用僵蚕。锦灯笼于以上各症中均可加入,对热症咽喉肿痛有效。同时也要注意全身情况,随证加减,不可机械死板。
用量一般3~6克;重症也有时用到9克。无火热的喉痛(全身无热象,局部不红不肿)不能用。

                      苦      参
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作用。常用于湿热郁伏之证及皮肤病。
对由于湿热郁滞而产生的痢疾、黄疸、黄带、白带等症,可用苦参配黄柏、木香、茯苓、车前子(布包)、白芍、茵陈、苡米、龙胆草等同用。
对于由湿热蕴结而致的湿疹、荨麻疹、皮肤湿疮等症,可用本品配合连翘、赤芍、防风、白藓皮、红花、黄柏、蝉退等同用。我常以苦参配白藓皮、赤芍、红花、桑枝、防风、连翘、皂刺、炙山甲、蝉衣、蛇蜕(0。3~0。6克)等同用,治疗比较顽固的荨麻疹,每取良效,仅供参考。
苦参配菊花可以明目止泪:配麦冬解渴生津;配茵陈、车前子,可治湿热黄疸;配槐花治大便下血及热痢;少佐些麻黄可退遍身痒疹。    苦参煎汤外洗,可用于痔疮疼痛,或肛门、阴部生疮,常配合皮硝、苦楝皮、槐花等同用。
元参凉血滋阴、清热降火,偏用于咽喉肿疼;苦参凉血泻火、清热燥湿,偏用于皮肤湿疹、荨麻疹等。
用量一般6~9克;治皮肤病时,有时用15~30克。
肝肾虚寒者忌用。前人有苦参久服或多次大量服用,有伤肾、使人腰重、腰痛的说法,可资参考。
据近代研究报导,苦参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的作用;有抗多种皮肤真菌的作用。

                      昆      布
昆布味咸,性寒。功能软坚散结,化痰消积。
由于痰气结聚而生瘰疬、瘿瘤(包括颈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等),可用本品配合元参、生牡蛎、夏枯草、贝母、黄芩、赤芍、红花、百部、海藻等同用。
腹中因痰食、瘀血积久成块而生痞、癖、癥瘕(包括肝、脾肿大、腹腔囊肿、肿块等),可以本品配合炙鳖甲、生牡蛎、生香附、草红花、炙山甲、焦神曲、山查核、当归、桃仁、三棱、莪术等同用,以消散积块。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缺碘性甲状腺肿。海藻与昆布作用相仿,惟海藻药力较和缓,昆布药力较雄悍而且滑利。对海藻、昆布之类,前人有多服能令人瘦的说法,我有时用于体胖、动脉硬化、血脂高者,或嘱其多食海带,似对治疗有一定帮助。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二至三钱。
脾胃虚寒及寒痰积聚者不宜用。

                      连      翘
连翘味苦辛,性寒。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它的主要作用有三:
1.清心火:温热病热邪入心而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烦躁等症,可用连翘配合元参、麦冬、竹叶卷心、莲子心、天竺黄、郁金、黄连、犀角等同用。心经有火,移热于小肠而致小便热痛、淋浊不清、尿频、尿痛等症,常配合生地、木通、猪苓、泽泻、萹蓄、茯苓、滑石等同用。心火上炎而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可配合银花、赤芍、黄芩、生石膏、生地、元参等同用。
2。解疮毒:本品有清热散结、解毒排脓的作用。对于因毒热结聚而致的各种疮毒、痈肿,可以本品配金银花、菊花、赤芍、红花、地丁、公英等同用。因本品常用于治疗各种疮毒痈疖,所以前人经验认为它是“疮家要药”。
3。 散温邪:温热病初起,温热毒邪尚在卫分,热在上焦,症见身热头痛,口渴,微恶寒或不恶寒,微咳,咽喉痛,脉浮数等,可以本品清散上焦心肺热邪,常与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芦根、甘草等同用(如银翘散)。如咳嗽较多者,可配合桑叶、菊花、杏仁、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等同用。(如桑菊饮)
金银花兼能散风热,升散透达的作用大于连翘。连翘兼散血中郁火壅结,消肿散结的作用大于银花。
蒲公英消疔毒的作用大于连翘。连翘清上焦心肺火热的作用大于蒲公英。
前人经验认为带心连翘偏入心经,故温病热入心包时,多用带心连翘。连翘心味苦性寒,主入心经,在清心火的药方中,可用此引经攻邪。
连翘与莲子心同用,可入心经;与金银花同用,清热解毒兼散风热;与赤小豆同用,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