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远古之迷txt-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8年1月,美国TG石油公司勘探队在土耳其西方大洞穴地下270米深的地方,发现地底深邃的岩盘隧道,洞内高约4~5米,洞壁洞顶光滑明亮,显然为人工磨成。洞内到处是蛛网似的横洞,俨然一个令人扑朔迷离的迷宫。
无独有偶,数年前的一个夏夜,我国贵州省安顺县龙宫附近一座半山腰的洞内,射出一束强光。光柱呈桶形,直径足有4米,扫过500米田野,径直射向对面山坡,照得四周村庄田野通亮,时间持续有数分钟之久。据当地县志记载,清顺治年间亦曾发生过这种奇景。 然而那个山洞当地人非常熟悉,洞内空无一物。那么强光源从何而来呢? 莫非地球内部真的存在另外一个世外桃源。
根据地理学家贝罗希诺夫1916年的报告,在阿尔泰山区也有一些地下长廊,从蒙古南部一直延伸到沙漠戈壁,并认为我国的敦煌可能是某个“地下王国”的入口。而关于地下王国的入口,有些科学家认为,南极强磁场、沙斯塔山火山口以及百慕大三角都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那些可能具有高度文明的“地下人”,正是通过这样的门户自由来往。
那么,美、亚、非、欧诸洲的地下长廊到底是谁的杰作呢?“地下王国”里的人为什么要生活在地内而不回到阳光明媚的地面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地下王国”这样的神奇事件也逐渐能作出一定的解释。一些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断定,这是亚特兰蒂斯人的杰作。在远古文明的后期,亚特兰蒂斯人知道来自天外的、地下的和他们中的核战争的灾难将毁灭他们的文明,于是便事先开凿了地下长廊。长廊分别通向美、非两洲。灾难发生时,亚特兰蒂斯人经过长廊逃往非洲和美洲,也有一部分人就一直生活在长廊中。如此说来,美、非两洲的古代建筑即是亚特兰蒂斯文明的产物,而这些建筑的神秘性似乎亦可由此得到解释。
但是,逃到地下长廊里的人为什么要一直生活在地内?1972年的一天,法国一家工厂的工程师在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矿区发现一个早已停止运转的核反应堆。据测定,该矿的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核反应堆的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那么核反应堆是谁建造的呢?人们推测,是当时的地球人建造的,可是,当时的地球人又到哪里去了呢?现在的地球人类是在100万年前才在地球上出现的,而核反应堆又运转了50万年,因此,上一代地球人至少是在150万年前出现的。他们并非因自然灾变而毁灭,而是由于核战争而毁灭的。少数核战争的发动者(例如亚特兰蒂斯人)由于事先开凿了地下长廊而幸免于难,但由于地球环境(核战争)的作用以及长期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影响,他们逐渐变成了嗜热动物,终于成为只能靠地内高温生存的地内人。大致说来,这些地内人已拥有20亿年的文明史。
美洲地下长廊之谜(3)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1982年,海洋学家贝罗斯在深达2500米,温度高达摄氏300度以上,具有极强压力的地下水中,发现了生机勃勃的生物群,这些生物被送到温度100度处便死掉了。由此人们推测,地下王国里的地内人和一些海底生物之所以嗜热,是由于硅取代炭造成的。由于不能适应地面的生活,这些地心人只能深居简出地生活在地底之下。
上述说法给“地下王国”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为了使这种解释进一步合理化,
地质学家以及地球物理专家也提出相应的事实。他们认为,地球的现有重量是6兆吨的百万倍, 假如地球内部某些部分不是空的,它的重量应远不止于此,而这些空的部分正是“地下王国”的活动场所。于是,由地下长廊而引出的“地下王国”说又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地球空洞说”的激烈争论。所有这些争论的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废墟下的文明印度河文明消亡之谜
神奇的古印度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消失了,不留下一丝痕迹。它沉睡在泥沙之下,不为人所知。有人认为它毁于核爆炸。
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曾拥有光辉灿烂的文明,其中不少成就还直接影响到20世纪的历史。相传,很早的时候,欧洲就有一个传说,说存在一条地下长廊“阿加尔塔”,里面贮藏着大量黄金。希特勒上台后得知这一“秘密”,立即派人四处搜集有关“阿加尔塔”的情报。奉命前往亚洲的考察队找到了一本梵文书,里面提及古代有一种“众神之车”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地道中悬空穿行。希特勒认为有这样的“车”在地下长廊中探宝会更容易,于是令人研究仿制,结果却在“众神之车”的基础上研制出了“VI”、“ VII”型火箭,并将其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可见古印度文明之奇。然而,就是这样灿烂的古文明却在突然之间消失了,没有留下痕迹,令人匪夷所思。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班那吉发现了古印度文明的遗迹——“死亡之丘”摩亨约·达罗,从此撩开了古印度文明神秘面纱的一角。
摩亨约·达罗遗址位于今巴基斯坦新德省拉尔卡纳县境内。从遗址发掘看,它非常繁荣,占地8平方公里,分为西面的上城和东面的下城,两个城区布局合理,显然经过细致的规划。上城是政治中心和社会活动中心,有了望楼和高墙,有宏伟的议事厅,有能容纳上百人的大浴室。浴池水面80多平方米,底部还有防止漏水的沥青,旁边建有附属设施,使进水和排水都极为方便。下城则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城里街道笔直宽阔,一个个街区整齐划一。有趣的是,为了不影响行人视线,所有转角处的建筑物墙角都呈圆形。街道上还有照明系统。街道之下,还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水沟上铺着石板盖。所有建筑物的临街面都不开窗户,以避免灰尘和噪音。
“大型浴池”的遗迹(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出土的文物表明,摩亨约·达罗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水平。遗址内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陶瓷和印章等物,说明当时的社会已处于青铜器时代。青铜器件的工艺水平已相当高,制作的首饰很漂亮,还利用宝石、象牙等珍贵材料进行雕琢。其中有一个青铜舞女像,全身裸露,身材苗条,右手后撑,左手前摆,头部微仰,双腿略前倾,逼真地再现了舞女合乐起舞的动感。
从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印章,大小一般在20~30厘米见方,上面刻有动物图案。其中有一个印章,上面是一个盘腿而坐的三面神,头戴牛角王冠,手配饰物,身束腰带,四周则分别有大象、老虎、犀牛、水牛、羊等动物。更重要的是,有的印章上还刻有文字符号。此类符号累计约有500多个,后人称之为“印章文字”。可惜,人们迄今还不明了它们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对于它的解读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前些年有个名叫赫罗尼兹的捷克学者声称,自己已经释读了其中的125个符号,并说这种文字已由图画文字演进到带有表音文字性质,但学术界对他的研究“成果”并未予以认同。
至今无人能够释读的“印章文字”
在古城发掘中,人们还发现了许多人体骨架。从其姿势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中休息。据此学者推断,导致摩亨约·达罗毁灭的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全城4~5万人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一座繁华发达的城市由此顷刻之间变成了废墟。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摩亨约·达罗城乃至整个印度河文明的毁灭?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推测,但至今仍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了印度河水的泛滥所致。这种说法存在的问题是:如果是洪水暴发,那么在摩亨约·达罗城内,应能看到类似于古罗马维苏威火山喷发淹没庞培城时的情景,但是在摩亨约·达罗城遗址中只发现了十几具遗骸;而且洪水泛滥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者若干个城市的毁灭,但不能用来解释整个印度河文明的消亡,因为洪水不可能同时淹没所有地带。
有人认为是社会内部阶级矛盾的激化引起内部的冲突和斗争,结果双方同归于尽,导致了文明的毁灭。但是,人们迄今还无法找到大规模的阶级斗争的证据,同时也无法具体叙述古印度河流各阶级的构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也就无法解说阶级矛盾的激烈程度和冲突形式。再者,摩亨约·达罗城遗址内的房屋整齐划一,表明贫富差距悬殊不大,阶级矛盾不可能尖锐到互相毁灭的程度。
一些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学者发现,可以用古代两河流域发生的情况来解释印度河流域发生的事情。他们认为,是印度河流域的战争导致了古印度文明的消失。入侵者可能是各种人种集团,其中有居住于卑路支斯坦的诸部落,有同伊朗部落相近的诸部落,还有接近文明中心的周边部落。此说存在的疑点颇多:在摩亨约·达罗城遗址中确实有防护城市安全的建筑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证据至今未曾发现,也没有发现大量武器的痕迹。此外,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没有养马风俗,在没有马的战争中,远途奔袭和大规模战争是不可想象的。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倾向于接受英国学者韦尔勒最先提出的一种看法,即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毁于雅利安人的入侵。这种说法有两方面的有力证据:一是摩亨约·达罗城遗址中发现的遗骸,有的横卧台阶,有的倒伏井边,而且有刀砍的伤痕,表明发生过暴力。二是在雅利安人的典籍《梨俱吠陀》中,有摧毁敌人90座城市、破坏恶魔城堡的诗句,其中提到阿耆尼烧毁的纳弥尼城可能就是摩亨约·达罗。但是,这种说法也存在难以解开的“死结”:首先,雅利安人迁移进南亚次大陆的时间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但以摩亨约·达罗城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却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就已被毁灭。其次,雅利安人是有文字的民族,又是一个以战功为荣的民族,他们留下的史诗对于伟大战争场面的描写一般都是非常详细具体;倘若真的是他们灭亡了摩亨约·达罗城,那么必定在史诗中不惜笔墨而大加叙述和歌颂,但《梨俱吠陀》中仅有几句诗词而且是用隐喻的、不能确定的字句描写所谓“摧毁敌人90座城市”、“破坏恶魔城堡”一事,很难认为它所指的就是摩亨约·达罗。再次,雅利安人文明相对于印度河文明而言是落后的,虽然落后文明毁灭先进文明的情况是有的,但落后民族会完全毁灭一种先进的文明而又绝少学习和继承这种文明则十分罕见。纵观印度河流域文明与雅利安人创造的文明,很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相同之处。因此,雅利安人毁灭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观点同样有待检验。
由气象学家、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自然科学家组成的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研究小组提出,环境恶化是导致印度河文明衰亡的原因。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过度的开荒,导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而当时的生产力又比较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迁移,由此留下了摩亨约·达罗这座空城。这种说法也存在着疑点:环境恶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应留下明显的痕迹;再者,印度河文明通过迁徙只会在别处继续发展下来,但我们很难发现后来的印度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存在延续和共同之处。
“大型浴池”的遗迹(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在解释摩亨约·达罗以及整个古印度文明毁灭的原因时,学者们还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天火”。古印度叙事诗《摩柯婆罗多》对摩亨约·达罗城的毁灭作了这样的描述:“空中响起了几声轰鸣,接着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空气在剧烈燃烧,高温使河水沸腾,地面上的一切东西都被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根据这一记载,该城显然是毁于一场神奇的火爆炸。
摩亨约·达罗城的考古发掘也找到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古城遗址之中有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周围约1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建筑物均化为乌有,而离爆炸中心较远处却发现有许多遗骸。这一点说明,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同时在爆炸中心还挖掘出一些黏土烧结碎块,据推算烧结温度高达万度。其情其景,极像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广岛和长崎。
对于这一爆炸,学者们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在宇宙射线和电场的作用下,大气层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微粒,这些微粒在磁场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学构成物”。这种构成又分成“冷球”和“热球”两类:“冷球”不发光,不释放能量,长期存在,科学家们称之为“黑色闪电”;“亮球”能发光,且沿着一定的路线移动。后者还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积聚多了便能发生爆炸,此时其他的黑色闪电迅速引爆,从而形成类似核爆炸中的链式反映,爆炸时温度高达1。5万度,其情形与摩亨约·达罗遗址相一致。
另一种说法认为,摩亨约·达罗城毁于来自另一种文明的“宇宙飞船”。英国学者捷温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饮吉推测说:2500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致给地球的居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关于印度河文明消亡的学术阐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印度河古文明的消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那么印度河文明衰落后是否真的已经销声匿迹,如同一缕青烟化为乌有了呢?
近百年来,考古学家的足迹踏遍了印度斯坦原野,印度河古文明的晚期遗址被接二连三地发掘出来,这项工作至今还在继续。由于考古工作者的贡献,“黑暗时代的轮廓愈来愈清晰的显现出来了”。历史学家根据大量的考古材料指出,在印度河文明衰落或以后,一系列的地区性文化在印度——巴基斯坦出现了,这些文化呈现出多样化色彩。其中有印度河流域以前的传统,有印度河文化成熟时期的传统,有印度河流域文化退化时期的,亦有外来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印度考古学家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发现了一座墓地,被称为H墓地。当时就有人认为它属于印度河流域文化的最后阶段并与这个文化相连接。但没有引起重视。60年代,有学者对这一墓地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这个墓地中的外来因素表明这里有过外来移民文化的交融。最近又有人对H墓地的研究进行进一步总结,结论是H墓地的居民在文化和种族上似乎与哈拉帕人相去不远。
洛塔尔是另一个晚期印度河流域文明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红色磨光陶器,有的学者认为它虽与印度河流域文化不同,但这种文化可能是逃往古吉拉特的哈拉帕难民创造的。因为这种陶器与哈拉帕陶器不仅在地理分布上相同,而且这两种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最近,考古学家在德里发现了印度河文明衰落后的遗址,其中有典型的晚期哈拉帕陶器,也有灰色彩陶。诸如此类的遗址还有很多,布满了整个印度斯坦。有的学者指出:“黑暗时代是南亚历史上一个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