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95-医学实在易 >

第7章

595-医学实在易-第7章

小说: 595-医学实在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三里证
痢疾救逆诗三首
属性:发热如焚痢可愁,当归四逆(汤)探源流,小柴(胡汤)治呕兼寒热,仓廪汤中再讲求。 
噤口垂危亦可医,大承(气汤)神妙少人知,芩连葛草(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相需用,夺 
出三关在片时。 
真人养脏(汤)直肠需(水谷直下不停,)间用香连(丸)止下趋,仲景桃花(汤)春有脚?个中识得反 
三隅。 
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用驻车丸。 

卷三里证
阴虚下痢诗
属性: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 
阿胶(三两) 黄连 当归(各一两半) 干姜(炒,一两)醋煮阿胶为丸,每服四、五十丸,昼夜 
三服,米饮下。“三车”运精、气、神,分治三焦,以调适阴阳。此因阳热过旺,阴精受伤 
,故用黄连以驻鹿车之骤,干姜以策牛车之疲,阿胶以挽牛车之陷,当归以和精气神之散乱 
也。张石顽此注甚超,全录之。 
奇恒痢。张隐庵曰∶“病生于外感,内伤,人所共知,而奇恒之病,知之者鲜矣。奇恒 
者,异于恒常也。即以奇恒之下利而言,乃三阳并至,三阴莫当,积并则为惊,风病起疾,至 
如砺,九窍皆寒,阳气旁溢,嗌干喉塞。痛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 。其脉缓 
小迟 
涩,血温身热死,热见七日死。盖因阳气偏剧,阴气受伤,是以脉小沉涩。此证急宜大承气 
汤泻阳养阴,缓则不救。医者不知奇恒之因,见脉气和缓,而用平易之剂,此又何异于毒药 
乎。予故曰∶服平和之药而愈者,原不死之病,勿药亦可,服平和汤而后成不救者,医之罪 
也。 

卷三里证
奇恒痢疾诗
属性:奇恒痢疾最堪惊,阳并于阴势莫京,喉塞咽干君切记(嘉庆戊午夏,泉郡王孝?患痢七日 
。忽于寅午之交,声微哑,谵语半刻即止,酉则死。七月,榕城叶广文观凤之弟,患同前证 
,来延,自言伊芳弟痢亦不重,饮食如常,惟早晨咽干微痛,如见鬼状,半刻即止,时届酉刻 
,余告以不必往诊,令其速回看看,果于酉戌之交死,)大承急下可回生。 
泄泻之证,《内经》所谓∶“湿胜则濡泄,”是也。宜以胃苓汤为主。如寒胜则下利清 
谷,加干姜、附子、吴茱萸。如热甚则下利肠垢,去桂枝,加黄连、黄芩、干葛。如食积加 
麦芽、山楂炒黑。如虚甚加人参。若五更后根据时作泻,名脾肾泻,宜四神丸去肉豆蔻,加人 
参、白术、罂粟壳、干姜、茯苓,以枣汤叠丸,临卧以姜汤送下四、五钱。久泻宜圣济附子 
丸。又《金匮翼》乳豆丸,治滑泄不止,诸药罔效。方用肉豆蔻(生为末)、通明乳香(以酒 
浸过)研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经义)《金匮真言》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又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又曰∶“水谷之寒 
湿,感则害人六腑。”《脏气发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经脉篇》曰∶“脾所生病,心下急痛,溏瘕泄。肝所生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厥 
论》曰∶“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阴阳别论》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 
泄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肺脉小甚为泄,肾脉小甚为洞泄。”《脉要精微论》曰∶ 
“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又曰∶“脉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玉机真 
脏论》曰∶“泄以脉大,脱血而脉实,皆难治。”《师传篇》曰∶“脐以上皮热,肠中热, 
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 
且泄。” 

卷三里证
泄泻诗
属性:泄泻病因湿胜来,胃苓(汤)旧法出新裁,四神(丸)固肾时传外,苦领酸甘效首推(此一句,非 
读十年书,治千百症者,不解其妙。 
秘结证。《金匮真言》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气厥论》曰∶“膀 
胱移热于小肠,隔肠不便。”《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 
液,通气也。”《杂病篇》曰∶“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读 
此则知秘结之证,除阳明结热,轻者用脾约丸,重者择用三承气汤外,无不由之于肾。盖肾主 
二阴,而司开阖,彼大小便不禁者,责其开而不阖,而大小便不通者,又当责其阖而不开。 
故肾热者,凉而滋之,肾寒者,温而滋之,肾虚者,补而滋之,肾干燥者,润而滋之。且滋 
肾而膀胱亦治,移热隔肠之病自已矣。秘结多由于肾,故列于里证。 

卷三里证
秘结诗
属性:秘结三承(气汤)慎用之,麻仁(丸,又名脾约丸)泽润不支离,须知肾脏为阴主,补泻寒温总 
是滋。 
隔食证。水饮可下,食物难入。高鼓峰专主阳明,用左归饮去茯苓,加生地、当归以养胃 
阴。此法从薛氏医按胸满不食以六味汤加此二味得来也。去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专 
顾阳明之速效也。用此方俾胃阴上济,则贲门宽展而饮食进,胃阴下达,则幽门阑门滋润而 
二便通,十余剂可效。如若不愈,《人镜经》专主《内经》“三阳结谓之隔”一语,以三一 
承气汤节次下之,令陈卒去,则新物纳,此峻剂也。然此证多死,即勉治之,亦不过尽人 
事 
而已。又有朝食暮吐,名反胃,为中焦虚寒,下焦无火,宜吴茱萸汤,附子理中汤,加茯苓 
、半夏、川椒之类,或以真武汤、八味丸间服,然《金匮》有大半夏汤,主降冲脉之逆,为 
隔证反胃初起之神方。 
(经义)《阴阳别论》曰∶“一阳发病,其传为隔。”按∶一阳,少阳也。手少阳三焦,足 
少阳胆,为初气从中见之相火治之,大小柴胡汤,诸泻心汤,按证用之如神。又曰∶“三阳 
结,谓之隔。”按∶三阳,太阳也,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从本为寒,从标为热。结者 
,寒热之气,皆能为结,此深一层论也。张景岳谓∶“小肠属火,膀胱属水,火不化则阳气 
不行而传导失职,水不化则阴气不行而清浊不分,皆致结之由。”此浅一层论也。《伤寒论 
》中尽有神妙之方。《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 
”按∶脉微为脾虚而中气欲馁,沃沫为脾虚而津液不摄,理中丸为上策,如若未效,宜于脉 
之急处,寻出所以急之源头而治之。《大奇论》曰∶“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 
皆隔偏枯。”按∶此即前论高鼓峰之意也。《通评虚实论》曰∶“隔则闭绝,上下不通,则 
暴忧之病也。”《本神篇》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按∶此二节,即张鸡峰所谓∶ 
“噎膈是神思间病”之意。《金匮》茯苓浓朴汤,丹溪越鞠丸可治,但当更求其本则得矣。 
《血气形志篇》曰∶“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噎,治以苦药。”愚谓亦不外泻心汤之类。反胃 
证《内经》无专论,当以《金匮》为主。 

卷三里证
隔证诗
属性:左归(饮)去茯古传心(加入)生地当归养胃阴,病重必须求峻剂,三(一承)气(汤)通结得良箴。 

卷三里证
反胃诗
属性:食入反出胃家寒,信服吴萸(茱萸汤)治不难,更有下焦之火化,理中(汤加入)椒附令加餐。 
胃反(《金匮》以吐逆名“胃反”。)首推半夏汤,厥名曰大迈寻常,阳明能纳冲能降,不 
在寒温论短长。 

卷三里证
隔证余论
属性:隔证,余宗《经》文“三阳结”一句为主,以大便如羊矢为死证。今考《灵枢·邪气脏 
腑病形篇》曰∶“肾脉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咽还出”此三句,堪为隔证对面诊法。骆 
龙吉遵《内经》专立病名曰“洞”。注云∶“肾主二便。”今肾脉少缓,则肾气虚矣。肾气 
既虚,则大便不能禁固,所以食饮不化,一下咽噎,旋即吐出。“旋”与“还”同,名为洞 
,风是也。洞当作“ ”,风气洞彻五脏也。《史记·太仓公》曰∶“ 风者,食饮下 
嗌而 
辄出不留,病得之溷。”又曰∶“ 风之状,饮食下嗌辄后之,病得之饱食而疾走。”注 
谓 
∶后,如厕也。马元台注为洞泄,少误,况下文又有小甚焉。《仁斋直指》以不换金正气散 
送下安肾丸,又用二神丸收功。 
腰痛证。《内经·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浮,令人腰痛。”言外感也,以五积散主 
之。《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动,肾将惫矣。”言内虚也,以六味地黄 
丸、桂附八味丸加牛膝、杜仲、淫羊藿、鹿茸、补骨脂主之。痛如刺者为死血,以鹿角为末 
,又以肉桂、牛膝、乳香、没药、元胡、桃仁、红花酒煎送下四钱。痛而重着,如带五千钱 
者为湿气,宜肾着汤,痛而游走,或作止不定者为痰积,宜二陈汤加南星及快气之品,使痰 
随气运。又白术能利腰剂?之死血,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他药,一服如神。 
《太平圣惠方》治风冷,寒痹,腰痛,用川草乌三个,生捣为末,少加盐水,摊于纸上,贴 
痛处即愈。以腰为肾府,故列于里证。 

卷三里证
腰痛诗
属性:腰痛外邪五积宜,内虚六味(汤,八味汤)化裁之,若还瘀血寻鹿角,肾着(病,即用肾着汤 
沉沉不转移。 
不寐证。经文外,《金匮》主肝魂不守宅,用酸枣仁汤。余以阳不归阴,用干百合一两半 
,紫苏叶三钱,龙骨、牡蛎、茯神、枣仁之类,随宜加入。 
(经义)《邪客篇》“伯高曰∶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而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按∶此“陷”字即陷阱之陷,阳气阻而不行也,)不得入 
于 
阴,阴虚故目不瞑。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 
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调,其卧立至。”《大惑论》∶“帝曰∶病不得卧 
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卷三里证
不寐诗
属性:不寐《内经》论最详,肝魂招纳(酸)枣仁汤,紫苏百合归阴分(《侣山堂类辨》云∶“余植 
百合,其花朝开暮合,紫苏之叶,朝挺暮垂,俱能引阳气而归阴分”,)龙牡茯神佐使良。 
不能食者,胃中元气虚也。然有虚冷虚热之异。虚冷者,面黄白,身常怕寒,所食不能 
克化,懒不欲食,大便溏秘无常,病在上、中二焦,宜用消食丸。若病在下焦,命门乏火化 
之职,宜用《本事》二神丸。虚热者,面黄中带赤,身常恶热,胸膈饱闷,不欲食,间或吐 
酸,小便短,大便不通,病在上、下二焦,轻者用资生丸,重者用凝神散。若病在下焦,高 
鼓峰谓∶“肾乃胃之关,关门不利,升降息矣。”关门,即气交之中,天之枢也。关故肾旺则 
胃阴足,胃阴足则思食,当急以六味加归芍养之。若血燥大肠干枯,有黑粪叠积胃底,则当 
以熟地五钱,当归、麻仁各三钱,白芍、桃仁各二钱,微微润之。视其形体如常,气血尚足 
,可加大黄三钱助血药,大肠一顺利,胃自开矣。江苏顾西畴最得意之秘法,其徒徐炳南刻 
《金匮翼》,谓为尤在泾所着,余未敢信。然此法余用少年亦之多效,似不必爱古而薄今也 
。又此证有谷劳一证,其人怠惰好卧,肢体烦重,腹满善饥而不能食,食已则发,谷气不行 
使然也。《金匮翼》用沉香汤。《肘后》云∶饥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默默 
欲卧食毕辄甚,用大麦芽一升,川椒一两,并炒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三里证
不能食诗
属性:不食胃虚冷热分,二神思食效超群(二方治寒冷。)凝神散并资生(丸)妙(二方治虚热,以上皆 
病在上,中二焦之方也,)议到下焦勇冠军(二神丸治肾中之火虚,六味汤治肾中之水虚。 

卷三里证
谷劳诗
属性:谷劳食已即贪眠,责在胃虚气不前,《肘后》椒姜大麦研,沉香汤取善盘旋。 
食亦者,饮食不为肌肤,言虽食亦若饥也。《内经》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 
之食亦。夫胃为水谷之海,所以化气味而为荣卫者也。若乃胃受热邪,消灼谷气,不能变化 
精血,故善食而瘦也。又胃移热于胆,亦名食亦,以胆为阳木,热气乘之,则烁土而消谷, 
宜甘露饮主之。 

卷三里证
食亦诗
属性:食亦皆因胃热乘,虽能纳谷瘦难胜,慈云若骨垂甘露,荣卫氲氤气上腾。 
黄胆证,已食如饥,但欲安卧,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黄是也。此为胃热脾寒,寒则生湿, 
或胃得风而脾热,得寒而湿。湿热内郁,则膀胱之气不化,膀胱主一身之肌表,不化气则湿 
热无去路而成疸矣。《金匮浅注》言之最详,今惟以阴阳提其大纲。凡阴黄胆,色暗如熏黄 
,短气,小便自利,证多虚,宜理中汤、建中汤之类主之。阳黄胆,色明如橘子,气逆,小 
便不利,证多实,宜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之类主之。又有从房事而得者,身黄而额上黑, 
微汗出,手足心热,名女劳疸。取妇人月经布和血烧灰,空腹酒服方寸匕,日再,不过三 
日必愈。然《金匮浅注》不可不读。此黄色虽现于表,而郁热则盛于里,故列于里证。 

卷三里证
黄疸诗
属性:黄胆皆由湿热成,色分黯滞与鲜明(阴黄色暗滞,阳黄色鲜明,)理中(汤)小建(中汤)阴黄主, 
阳证茵陈(蒿汤)子(柏皮甘草汤)行。 

卷三
伤寒条
属性:伤寒麻黄汤证,桂枝汤证,表寒也。三阴寒化证用理中,四逆,真武,吴茱萸等汤,里寒 
也。头痛,项强,恶寒,又兼呕逆,腰痛,表里俱寒也,时法用五积散。 

卷三伤寒条
伤寒证诗
属性:麻(麻黄汤)桂(桂枝汤)二汤去表寒,理中(汤)四逆(汤)里寒看,若还表里皆寒证,五积(散)方中叩两 
端。 
霍乱吐泻,乃中气虚寒,阴阳杂错,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汤主之。夏月伏阴在内,最 
多此证。若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以五苓散主之,藿香正气散,香薷饮不 
可轻用。若大汗出,内寒外热,四肢厥冷,微脉欲绝者,宜通脉四逆汤。若大吐大下,厥逆 
烦躁,手足拘挛者,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以急救之。 
(经义)《经脉篇》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气交变大论》曰∶“岁吐不及, 
民病飧泄,霍乱。”《六元正纪大论》曰∶“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 
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吐郁之发为呕吐霍乱。 

卷三伤寒条
霍乱诗
属性:吐泻交来霍乱名,阴阳杂错理中(汤)平,渴而思水五苓散,脉脱筋挛四逆(汤)程(通脉四逆加猪 
胆汁汤,或可以急救之。 

卷三伤寒条
续论
属性:凡大吐大泻,一阵紧一阵者,其人必汗出如雨,身冷如冰,目眶塌陷,声音低小,鼻唇 
指甲青黑,手足挛急,甚至一身肌肉为大汗大下消脱不留,或但吐而不泻,或但泻而不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