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倡说他空胜义谛恒常不变;由他秘密传到衮邦巴·吐杰尊追;著《时轮心要本
释》和《瑜伽六支导引》。到笃补巴·协饶坚赞时始广为宣讲他空见;其本人著
有《了义海论》等;广引显密经教;证成其说。又后巧勒南杰著《广略破迷论》;
聂温·衮噶白著《宗派庄严论》;多罗那他有关他空见的著述更多;不胜枚举;于
是他空之见遂广为传播出来了。(《宗派源流》213…217页)。
他空的理论如何建立的;他们提出三空说。三空说出自《经庄严论》(《二
谛论》4页)。
首先弄清空的概念。什么是空;什么是不空;空的是什么;应当分辩清楚;于
何物上无有何事则此事空;而其所余者则为不空。(《了义海》
242;247;246页)。因此关于空性提出三种空性来进行观察。三空性有:无物空
性;有物空性;胜义空性。一、无物空性;指虚构的幻想抽象的概念;如方分、时
间、大小;美恶等空无实质可得;这是一种空法;二、有物空性;指一切因缘生法
有实际事物作为条件;但是缘起无自体可得;这又是一种空法。空的情况大概可
以概括为这两种。任何事物均有两面;空的反面就是不空。三、胜义空性,胜义
是离戏而空。空的什么就是离戏;胜义本身不空。离戏就是离开加在胜义上的断
常有无诸边执和二取有相之法(53)(《知识总汇》中547页)。胜义空性具足一切
胜义善品是诸法之本性(《文选》102页);它既不是抽象的空;也不是缘起的无自
性空;而是恒常不变之实相。此实相有种种异名;如真如、自觉智、空性、胜义
谛、智慧、法性、法界等等;此为慈氏(有宗)和龙树(空宗)之所共许(《了义海
论》295页)。
《知识总汇》说智慧法性;其体本自元成;永不变易;不空常往。(原书中547
页)。《经庄严论》云;知道无物空;又知有物空;知自性空后;方谓知空性(《他
空精义》241页);(《二谛论》4页)。
再从二谛来看空有问题。二谛即世俗谛与胜义谛。世俗谛指世俗诸法;在世
俗心中认为实有,故名世俗谛,然皆是生灭变化;虚妄不实;是假有之有为法。
胜义谛在智慧观照中见为实有之法;则为永恒不变之真实;故名胜义谛,是真有
之无为法。觉囊派特别强调胜义有;说它是常恒、坚固、雍仲(54)离戏、寂静、
园成、自性成就、实义有、实有等(《了义海论》189页)。
无物空和有物空属世俗谛;均无自体是自空;属空。胜义空、属胜义谛自体
不空;而是他空;属有。按觉囊派说凡缘起性空有为法皆是自空;非缘生之无为法
是他空。就“有”的方面来说;世俗谛属名言有;假有不实;而胜义谛则属真有;
永恒真实的有 。
│世俗谛─┤无物空│
空 │ │有物空├──自空──有为法──空
(性)│
│胜义谛──胜义不空──他空──无为法──有
│世俗谛──假有(名言有)──有为法──空
有┤
│胜义谛──真有(真如体)──无为法──有
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非因缘生之无为法;当然就是不空
了。所谓空性;空的是因缘生法和无有自体之自空。本然智慧、法性元成非因缘
生法;是无为法;本具万德自体不空名为胜义空性(《知识总汇》547页)。他们的
胜义空;即指佛的身智等,实际是不空的,智慧法相是佛本具;故不可空。
胜义空就是胜义不空,胜义具有二相即不生灭;不垢不净。胜义是无为法;
无为法不空。若有为也空;无为也空;则有为无为成为一回事;没有分别了。所以
笃补巴说“离去因缘生法(有为)之法性决定是有”(《了义海论》527页)。世俗
虚妄不实故说空,若胜义也说空,那么胜义也成了虚妄不实了,故胜义是有。
再从三性来看;空有、真妄的问题;三性有偏执性;依他起性、元成实性。三
性非全为唯识之说;见于慈氏后论中(55);属究竟中观之见(《二谛论》20页)。
三性各从世俗胜义二谛两方面来看;偏计执性为假名有;虽世俗中亦无;属无
物空;依他起性;依他因缘条件结合而生为实物有;世俗中有;属有物空;此二皆妄
皆空。园成实性;空去执着戏论而自体不空;因其具足一切善品,为胜义有。此
有为偏计;依他二者之根是有;不可空此则为真如有。(《他空精义》241页)、
(《二谛论》13页)。
为什么要用三性三无性来决择他空见?主要决择什么是可空;什么是不可
空;偏计空后之根为依他;依他空后之根为园成;园成则不可空;不可空的就是诸
法之根,则为有。世俗之法以阿赖耶为根;赖耶是依胜义而存在;以胜义为根;因
赖耶亦非真根;赖耶空后;其真实之根为胜义真如。称为根中之根。此根则不可
空。笃补巴说;偏计;依他生灭无体;此二空后之根即园成实。离开世俗心之根则
为真如;真如亦名法身、法界;法性等等皆为异名(《了义海论》249、275、527
页)。
此根从本即有又称为本根(《文选》213、223页)。
法性不变始名法身;法身具备佛的一切功德乃佛本具;非由修来;众生有佛性
故众生也本具法身为一切功德之所依。
法界是诸法之界;诸法虽无自体;但有所依之本;即依存之处;法界则是万有
依存之处。否则成为断灭;则不能维持诸法之连续性。
宇宙万有刹那生灭变化;无自体;万有空了剩下来空不了的就是真如法性。
是法性胜义;无论说空;说有;或说真如自性;万有都必须要有个统一体;作为归属
之处;这统一体一定要是不生不灭;无变化;无为;真实存在之体;这真实存在体;
就是胜义有;自体不空而是他空。真性是不动的不能随万有变化而变化。人类就
是为摆脱有为的生灭化规律和因果的支配追求不生不灭的真理境界;若无此真
性;则学佛何用?
觉囊派承认有空性;那空性只能是因缘生法;是虚妄。真实之法是胜义;胜义
即园成实性;无生灭来去;作为诸法之法性。笃补巴说;胜义园成实;不管佛出世
与不出世;法性和诸法所依之界而是常在(《了义海论》266页)。决不可说空。
此语亦见《楞伽经》(楞讲168页)
一般中观还提出三无性说(56);这是自空论;只能决择诸法无自性;本派胜义
有;非是无性;是离言法性。
园成实就是胜义有;自体有;自性光明;自性俱生智;自性清净;自性而住;自
性元成。他是法身、法界、真如性。界智无分别自证自明之胜义谛;是法身无边
功德之本性;是非空非不空之大空(《了义海论》261页)。若胜义只有空性;即无
佛一切智慧德相之所依─法身;亦无报化身;佛性成断灭。故法身之空名为一切
种相之大空;可见非毕竟空;乃真空之妙有(57);所以他们认为应成派一切皆空乃
是无遮(58)顽空、断空;其根断了。《金刚曼续》云: 〃空性和觉性;皆本性常
住;为瑜伽所悟;非乾慧行境”。(《文选》303页)。所谓万法之根的园成实性;
是什么?就是自觉自证之智;即本体法性;明觉自明之相;不二智;从本以来则为诸
法之本性本自元成(59)(《知识总汇》557页)。自觉自明之智即吾人之灵性;灵
明妙觉;它是不空是胜义有。因它为无明二取实执所垢污;起种种虚妄分别;轮流
生死。垢污去后灵明现前;自证自明。灵明觉性;就是佛性;承不承认众生有佛
性;就是承不承认有真常本性的问题。
┌ 偏计执性 无物有 世俗中无(倒依世俗)安名有────┐
三 │ │
│ │
│ 依他起性 有物有 世俗中有(正世俗)──唯识有;假 │因为虚妄不实──自体空;
┤ 有(依他因缘生法;由无明他力所生境相 ─┚自空;有为法──世俗谛──空性
│
┕ 圆成实性 离戏有 世俗中无;胜认中有──真实──自体不空;无为法;他空──胜义谛──有
唯觉明有;真有
┌世俗谛──自空──阿赖耶识──妄心
如来藏 │
(心体) 二谛┤
└胜义谛──他空──阿赖耶智分──真心
觉囊派承认他们是中观派;所谓中观就是不堕二边(60)。他们说;世俗所现
不加省减;不堕断边;胜义实相;离诸戏论;不堕常边;此为中观;因之二谛双融
(61)。智慧不执任何法之相;不堕常边;大悲为利他故广大积资不随断边;此为中
观道之二谛双融。离一切戏论形相获证法身;不堕常边;二种色身在轮回未空间
作调伏上下化机利生之事;不堕断边;此为中观果之二谛双融也(《知识总汇》中
559…560页)。又说承认偏计;依他;因缘生法不堕常边;园成是无为法非因缘生;
不堕断边(《了义海论》253页)。或说离世俗本无而执为有之常边;胜义本有而
执为无之断边。
(三)
觉囊派所说之胜义有;具体指的是自心本性的如来藏。如来藏为园成实;园成
实具有三相;光明、自觉(自证);离戏。(《知识总汇》中511…544页)。此为诸法
之法性。如来藏就是法性、觉性、佛性。佛与众生同具;它名为因时果时无有分
别之见;此为胜义法性。“胜义法性是何者?非是冥顽乃觉性”(《了义海论》
233页)。
法性周遍法界;含裹十方;如来藏如虚空;非任何所成;常不思议;本自园成;〃
遍”指空明法性遍一切法。
如来藏本性光明;有时说“空色”;或“空色光明”。自觉;指自心本性(灵性)。
离戏指本来清净;远离言思戏论;在密乘中还加“大乐”。光明大乐均为佛的受
用境界;成佛非成一个寂灭无为;故说胜义不空。
觉囊派说如来藏“遍”一切情器(62);虽说如来藏如虚空;但非空空洞洞之空;如
来藏是法身;有自觉智;能遍照一切情器世间是界觉无别之光明觉性。
如来藏何以能遍;因为如来藏是万有之法界;没有一法不包括在法界中;万有
包罗在法身;法界中;平等园融。(《文选》224页)。故如来藏又是万有之所依或
根子;在染为染根;在净为净根;染净均是如来藏一根;此根名为元始之根。这是
染净同源的思想。
如来藏为万有之根。在染时之根则名为阿赖耶识;为无明种子习气杂染之依
托处;是烦恼根;阿赖耶为有为法;随万有生灭转变;故转识成智;妄识自空;作为
万有所依之根本是无为法;不变动则恢复本面;所谓阿赖耶有识智之分;转识之
根;称为净根;染净都是一根;又名为根之根;实即仅是一如来藏分位(63)所立之
名;所以并没有有为转为无为的问题。(《文选》207页)。
他派说佛只证寂灭;则成佛只证空性;胜义世俗一齐空;成毕竟空;把如来藏也
空了;世俗万有失去依托之处;前后世业力谁来负荷?佛性的身智归空;即佛性成
为断灭;无智无德(64)成佛何用?求出离解脱;契证佛果;皆成无有意义之事。所
谓寂灭是指忽尔垢障清净之相;非是寂灭断空。
故如来藏为万法之根;绝不可空;如来藏遍情器;但它是无为法;不参加有为之
万法的造作;故如来藏对万有;也不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如来藏如虚空;非空无一物;有智慧不二智;此为本具;非缘生法;若因缘生法
终有断灭。故如来藏智慧则为甚深之空性;乃真常之自性(《了义海论》234、
236、238页)。为本元之法界。
如来藏自性为自觉智;或称不二智;此即众生之觉性;佛与众生仅是迷悟之
差;他们说二取空后之根不可空;如证二取空;谁知证了空性;知此即是自觉智;若
无此智则成顽空(65)断空。自觉智是有;此颇苻合诸大续部(66)之旨趣(《知识
总汇》中550)。能所二取;是虚妄分别;是客尘;有始有终之法;属自空。而剩下
的即此自觉智;属本具;真常自性;是为如来藏脱去所裹秽衣;离去世俗之染即为
胜义如来藏。如来藏之自觉智即为佛性;是由悟得来的;不是由修得来的。
龙树说;轮回与涅 ;无有稍分别;涅 与轮回;亦无少分别。“忽尔垢所障;
除障即成佛”(《了义海论》46页)。指一悟即了。《密严经》云:〃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阿赖耶摄持之功力;即如来藏之功力,
阿赖耶是真相识之所转变;真相识即如来藏;《楞严经》说:〃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是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园;含裹十方”。一切虚妄分别去了;才能显露出如来
藏包含宇宙万有之真机的真本面。
说毕竟空者;认为一切皆空;他们忽略了如来藏的秘奥和自觉之妙智。不管
真妄心;心皆非若木石;有灵明妙觉;称为不二智;即明空双运之智也(《了义海
论》233页)、(《他空精义》234页)。
以上这些说法与宁玛、噶举颇为一致;但如何契证;宁玛噶举是主张顿悟;而
觉囊即认为须通过密法的甚深方便始能得悟。
(四)
觉囊派的其它教理。觉囊派的教法大多来源于萨迦,所以觉囊与萨迦在观
点上较为接近。他们是从唯识学发展起来的。觉囊派的教理中提出五法三自性
说法,此乃出自《楞伽经》; 但为唯识所宗。三自性即偏计执性等已在前而提
过了。五法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提五法三自性为了建立他们的解脱理
趣认为众生的妄想自性即遍计执性;都是由于执着事物的名相和事相而起。所谓
执着名相;即执内外诸法之假名(概念);假名安立;构成概念;所谓着事相;即着概
念;确有内外诸法之事实;皆由妄想分别所生;不知这些都是依他因缘而起;名为
依他起性;是缘起生灭之因;如何求得解脱则要证成园成实性;那便是舍离名相和
事相的妄想;内证圣智,即得到自觉证智;由此便能证入如如之境。这如如境界
就是园成实性。现前的这一些五法三自性的法相;始终不外一心;只悟自心;不向
外求即可契证圆成实性;所谓正智;是由识转智;得自觉内证圣智;以正智观察五
法三自性的法相;则本性完全显露;则为如如之境;此如如即是本觉法性。
觉囊派不承认五法三自性为唯识学;说此广见于末转法轮的经典之中。笃补
巴说;若说五法三性是唯识见;那么《般若经》亦多谈三性;《般若经》应成为唯
识的经典了。三性之说亦多见于《辩中边论》(《了义海论》265页)。
五法三自性是决择(67)二种无我的;通过观察名相所构成之三种妄想空无我
和法的存在;离二执后则可彻见自心本性
又觉囊派所说解脱理趣;关于对所依根和能依根的认识;他们把宇宙万有世
出世法归纳为二十五法;此出自《大盘涅 经》、《大法鼓经》、《央掘罗魔
经》等。二十五法的分法之中二十四法为世俗法属有为能依;余下一法为胜义法
属无为;为所依。他们又说一切法都可以总归为蕴、界、处三科。蕴中之色蕴;
处中之心意;十八界中之内法界;概括起来则万法总不除色、心、及不相应行三
法之外。具体分法:
蕴、界、处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