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门部三部的究竟要旨,并引据许多经续论证。论文中心分为无有、平等、元成、
唯一,四个部分来论述菩提心。每一部份又分为见、修、行、果四纲:“见”阐
明经旨;“修”总结关键;“行”摄纳为纲;“果”肯定宗义。
第一、无有
(1)阐明要旨(见)
在见解上认识菩提心之体无有实体相状,本来空寂无生、无为、无一切戏论,
犹如虚空,故说“无有”。
菩提心体中所现诸有为法亦无自性,无实体,虽在菩提心中幻起幻灭(无有),
而菩提心体并无动摇。
一切境相三有轮回涅槃之法皆是自然智慧之游戏,妙用与庄严,除自现外无
有其它。所现之相无造作者,皆是空寂不变之界。
外境所现诸法,刹那不住,无而明现之空色,无有自性,故是“无有”如幻
化。
觉性妙用能现轮回涅槃,觉性自体轮回涅槃皆不可得(无有)然明现之源乃
为本性,不可能无明,应知不灭。
妙用者乃觉性之功能,能各别出现轮涅之法,然仅是觉性之庄严与游戏(无
有)现为体之妙用,不可阻止其现,应知无灭。
觉性菩提心超越善恶因果和迷悟苦乐,无修无治本自解脱,无增无减,住平
等界。
觉性本体全无所得,超越其它诸乘有相之法④。
觉性自然智即灵明妙觉,是明空大元成,住于最初本界⑤大本净⑥中,名为
住于本位⑦。
(2)总结关键(修)
在修持中,于“无有”义上安住本位不动,入流水三摩地,不以勤行和二边
执等来作中断,如恒河水滔滔不绝。
心境相遇,认识一切皆是觉性之妙用,不随境转,心境皆归隐没。
(3)摄纳为纲(行)
一切时中的行动纲领:掌握“无有”之义,了知如太虚中包罗三有情器⑧。
一切自现之外五境,内起灭之心识亦均包罗于自然智慧中,此智又包于空寂大本
觉⑨中,无有动摇。
一切时中皆无有功用勤行。菩提心不是修善培福的功能而来的,它是无为法。
三门⑩之法,皆应了解觉性无为之义。有为则有所得,造善造恶,轮回无边。
故应一切放下不管,随心自在,任运无为。凡是有为皆属缘起,因缘生法皆生灭
无实,故应无为。
(4)肯定宗义(果)(结论)
以“无有”义决择一切法皆无自性,则不住于有、无、断常、是非等边。
法性自初无作,无取无舍,愚夫以种种见而起实执,取相着相,漂流于生死
轮回。
以“无有”义决择一切法则超越于因果。
总括“无有”果义。觉性之体无生,现性无灭,形相无实,性果无修。
第二、平等
(1)阐明要旨(见)
既了解“无有”实相后,在见上还应了解一切诸法,皆是从法界中起,法界
中灭,觉性所现,无美恶,无是非,无取舍,无差别,平等圆融。
因、道、果⑾“平等”无有差别:无偏向,不堕边执,为因“平等”;无思
无取,为道“平等”;无有希求,无有转变,为果“平等”。
能所二取“平等”,能取心和所取境与菩提心皆是一根,是一体之相用,其
性“平等”。无二取实执,轮回与涅槃平等,佛与众生平等。
有功用⑿无功用二者“平等”。一切能修所修,能治所治,能依所依,皆无
实义,皆是性空,有勤治与不勤治皆是“平等”。
元成“平等”⒀。自体清净,自性光明,体用圆成,即是法性大圆满“平等”。
自明,自现⒁“平等”。觉性体空,但其性有明,明能无方明现,凡所显不
出觉性之体,一体“平等”。觉性体中能自起妙用,于妙用所现,不起偏执,则
自现解脱,无碍“平等”。
穷尽⒂“平等”,如太虚中一切浮云自现自隐,皆归本空寂然之“平等”本
地。
总之,了知一切法皆不超越觉性及其妙用。觉性为一切法之根源,无有偏向,
本来“平等”。觉性之用,如从根识⒃所现境相,或从妙用中起现游戏庄严,一
切皆无实义,乃明现之空色,于内于外皆不可得;于“无有”法中亦本来“平等”。
(2)总结关键(修)
能所二取不偏向,住于如空“平等”之中,在境界上(所取)无论生起何种
心识(能取)都不要随着忆想杂念后走,清清楚楚的将其置于觉醒,赤裸,明空
之中⒄,此即将二取置于真界体中,即归“平等”。
自然放下即大“平等”。对于心境不偏执,无能所二取,则心境打成一片,
身心坦然解脱,悉归“平等”。
外境所现不去计度构画,则所取之境清净,内心所现不用功用断除,则能执
之心清净,此境心二者若无诱引,即皆归“平等”。
六识安然放下。在觉性广大明空中,六识放任于所现境界,则虽有明现而无
能取,成为广大“平等”。
根境作意之当时,自心“平等”,大乐自显,能取无缚,自然光明,此为摄
“平等”之关键。
(3)摄纳为纲(行)
一切时中之行的纲领。“平等”是金刚界之本有法印。觉性如无碍虚空,其
中境心所现皆是无生⒅,此为金刚之纲本自摄纳故。
菩提心为总纲。一切皆觉性之自现,心所现故,无而明现,皆觉性之化用⒆,
体用“平等”。
平等包罗之纲,一切所现法,包罗于自心法性中⒇,本来是一、一亦无有,
自现空寂,由一种性,成一大空,离诸边执“平等”。
觉性包罗之纲。从觉性起,在觉性上现,觉性中解脱,一切皆为觉性所包罗,
觉性之外无有余法。于觉性中觉了其相,即得解脱,法性“平等”。
(4)肯定宗义(果)
无内外境“平等”。
本空无有因果“平等”。
第三、元成
(1)阐明宗旨(见)。
在见解上认识根本规律,即认识心境,心物皆是相对而有,本自“元成”,
有体即有用,体用之间无有固定自性,是一体的两面。
体相大“元成”。如虚空中显现情器,轮回涅槃亦由觉性的不灭妙用而起现,
即现之时,自现为空,是相空,觉性之体,空湛清净,是体空,二空皆本自大“
元成”。换言之觉性有用要现,现而成空,摄用归体;空而又要现,从体起用,
这是“元成”规律。
“元成”如摩尼宝(21)。觉性菩提心全无可得,而其妙用能现一切,从本以
来则为诸法之界或所依,本自“元成”。
无二“元成”(22)。本体觉性和所现法无一异之分别。
三身大“元成”。觉性空湛分为法身,明分为报身,现门不灭分为化身,三
身是一体,故本自“元成”。
一切“元成”宝库之本元显现(23)大“元成”。觉性中染净俱现,自明自现。
本元显现(内光)外显时有八门,能现染净世界,故称为“元成”八门(24)。世
界的缘起即从此起。
“元成”不须造作,自然成就。
“元成”觉性菩提心有体,相,用三分,本自“元成”,非由修造来。
一切皆菩提心,佛之四身五智,众生的三业烦恼皆是菩提心一界,其外无有
余法。
“元成”无勤修。
“元成”无所作。
(2)总结关键(修)
在修持上,了知觉性明空,如水晶球,自具五光,五光即地、水、火、风、
空五大种,故现境不灭,本自“元成”,应放松六识,安然而住。
五光外显,在众生因位有无明业力,初不超越根识,但知照是觉性本有功能,
知而不分别推求,根识觉念本空,摄用归体,则自然住于自明之中。
无修无作,任运自在,则是住于自性大三摩地(25)。
总结“元成”关键就是一切放下,觉性之体如虚空本净,无修无治,一切放
下,任运自在,内外诸法皆为“元成”所摄。
(3)摄纳为纲(行)
在行动上认识一切世间现象,皆在觉性中本来自现“元成”,犹如梦境亦是
自现中“元成”;一切三有轮涅皆觉性妙用所作之游戏,犹如晶体现出五光,是
本自“元成”;菩提心之空明亦是本来“元成”,故一切除“元成”外无有其它。
了知一切皆是任运成就“元成”则不须勤修。
“元成”无转变。觉性之体明空本净,觉性之用出现一切。三有轮涅之法,
然皆是一体之游戏化现,其中并无生死,苦乐,轮回,涅槃可得,是现而无有,
故唯是普贤一界,无有转变。
(4)肯定宗义(果)
肯定超绝思虑言说之“元成”。觉性菩提心中无有得失转变,亦无内外上下,
所显所现皆是超绝一切思议言说之界。
肯定“元成”之实义心要为菩提心。空有本自元成,离断常有无四边。元成
亦属假名安立,非实体有。
肯定体性本净,全无所得,迷情皆由事用而生起。本无无明,由起悲心,无
明自生,起现元成八门。
肯定归体之理。摄用归体,如云融归于虚空,自现五光,融归于晶体中,所
现三有轮涅,亦将融归于本体本净之地,于“元成”界中平等解脱。
肯定当下本位。一切法在“元成”觉性中肯定,“元成”在本位大本净中肯
定,本净在离言绝思中肯定,此为“元成”究竟之肯定。
第四、唯一(指自然智)
(1)阐明要旨(见)
在见解上认识觉性菩提心为一切法之根本。若不了悟明空赤露当下本面,即
为轮回,若了悟者即为涅槃。
一切现象无而明现,境相空寂唯是一界,觉性自体如虚空,明空离戏(26)唯
是一界。境相与觉性二者无别,合而为一,成为“唯一”大明点(27)界。
觉性平等自然智中,一切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亦从觉性体中起,觉性
体中现,觉性体中解脱,“唯一”觉性平等性中无有动摇。
觉性是万法的“唯一”根本。
总结“唯一”觉性。外境所现之一切法皆是觉性本光,如晶中光,知为无灭
之功德后,则远离异取之心,外无所取,内觉性亦通彻赤裸,以证悟故,无能取
之心,境心无二则皆是“唯一”菩提心之本相。
觉性无体,离言绝思。
觉性虽现一切,而于一中不动。
(2)总结关键(修)
在修中总结关键,认识即此现(境)知(心)皆为自然智慧,诸法是“唯一”
一味。
起现解脱,如水与波,皆为自然智慧之游戏。
动静不二,即境心不二,无取无舍,自然解脱。
总结密意(28)关键为三要:心境不二平等而住,获得无有破立之密意;悟与
未悟平等而住,获得无有来去之密意;动静不二,迷悟不二,平等而住,获得无
有中边之密意。此三并非有异,其关键在于自明法性中不动,六识放任宽松。
总摄其义为一解脱。此觉性通彻,本来解脱赤裸,若能证悟则为到达法身边
际之密意。
(3)摄纳为纲(行)。
在一切时中行动上,了知一切诸法皆摄于自然智一界。凡有所现皆觉性本体
中现,均包罗在自然智慧之中。诸边际亦皆包于一自然智中。总之:一切境相三
有轮涅皆摄集于普贤佛母(29)之法性中,于觉性菩提心外无有余法可得,这就是
大圆满。
(4)肯定宗义(果)
肯定菩提心自然智慧是无有始终的,其心要义则为明空赤露,肯定无有能所
二取,皆自然智。外所取境空,仅觉性体中所现,内能执心亦空,觉性觉醒即隐
没无踪。此二本空(30)远离根源,清净犹如虚空。
肯定觉性超越诠表言说。觉性空寂,无生,无有转变,远离诠表。
一切轮涅所现皆肯定为菩提心。菩提心空如虚空而无生。觉悟后之所觉,与
最初本觉无有稍分差异。
上面从四个部分来说明菩提心。菩提心无实体相状,其中所现三有轮涅内外
诸法,皆是空无自性,了不可得,一切如幻,故总说为“无有”。空有,色心,
一切相对之法在法性中皆归平等,不可偏执,故说“平等”。空有,色心是菩提
心之体,相,用,三位一体,本自元成,故说为“元成”。最后肯定一切皆为菩
提心体用所摄,故说“唯一”。以上是原书的内容提要。
第二部分 个人体会
(一)觉性菩提心三分。
觉性菩提心的实相具有体、相(性)用三分。体─明空,空分;相(性)─
光明、明分;用─周遍化现,现分。
“三有轮涅诸法,本体空寂,自性光明,大悲(妙用)种种化现,是三身本
有妙色,住大元成中。此体、相、用三者名为本元三身”(《实相宝藏论释》
52页)。
觉性体虽空寂,但有光明和妙用,能起现一切万有。觉空为觉性之体,明现
为觉性之用,此三分是统一于一体,是本自“元成”的。体不变而相用随缘。觉
性之体犹如虚空,无为无生,远离因果善恶而恒常不变;觉性有性能和作用,因
此觉性所现具有随缘而变之因果性,有生灭变化,但觉性相同是觉性本体功能,
不随所化而有生灭变化。
现分为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体、相、用。第二,统一大菩提心;第三,
如何致迷,如何解脱。
首先谈体、相、用。
觉性菩提心
┌───────┴─────────────┐
体 相(性) 用
│ │ │
空寂 光明 周遍
│ │ │
空分 明分 现分
│ │ │
本净 元成 │
│ │ (地水火风空五大种) │
│ └─────────────┘
│ 妙光(五光) │ 妙用
│ │
│ │
体(为万有所依之界) 用(相;用为万有显现之源)
│ │
无生;不动;不变 随缘起现(本有显现)(迷悟之本;因
有风动;随缘变化;世界缘起)
│ │妄
│ ┌───┴──┐
│真 悟(智风) 迷(业风)
│ │ │
│ 净相(佛幻) 染相(众生幻)
│ ┕───┭──┘
空(胜义谛)。。。。。。。。。。。。。。。。。。。。 有(世俗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