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10-形色外诊简摩 >

第1章

510-形色外诊简摩-第1章

小说: 510-形色外诊简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形色外诊简摩
作者:周学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属性:四诊以望居首、以切居末者,医师临诊之次第,非法之有轻重缓急也。前人每谓切脉为末,三诊为本, 
及其着书立说,又详于脉而略于三者。明·李言闻着《四诊发明》,无传本。欲求四诊之全书,戛戛乎其不可 
得。学海初尝致力脉法,临诊略能测人血气之寒热虚实矣,四诊未全,尚多隔阂。夫望闻问有在切之先者,必 
待切以决其真也;有在切之后者,指下之疑又待此以决其真也。三法之与切脉,固互为主辅矣。 
三法之中,又望为主而闻问为辅。古人洞见五脏症结,即操此术也。《内经》言之至精且详,《难经》、《中 
藏经》、《脉经》、《千金方》、《翼方》所述扁鹊、华佗诸法,亦皆明切适用。自是以后,立说者不过约撮 
大概,诠释古义,且不能全。是编也,《内经》三诊之文全在,《难经》以下,择其切要,能补《内经》未备 
者收之。至于伤寒、温病之舌法,陶节庵、叶天士两家为最着,以其所言,皆其所亲见而施验也。杜青碧 
之《金镜录》三十六法,张诞先之《舌鉴》一百二十法,各有专书,无烦摘录焉。署曰《形色外诊简摩》, 
以望为三诊之本,故特详也。闻、问事少,附见末篇。将以质世之知者。 
x甲午仲冬 之x 

卷上形诊总义
身形内应脏腑部位篇
属性:(面窍 体部) 
五脏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 骨有余,以候 KT 。肝者主为 
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肾者主为外,使之 
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浓人 
中长,以候小肠。目下裹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 
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五 
脏别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 
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六腑不通,六腑 
不和,则留结为痈。(痈同壅,谓痞满、关格、肿胀之类,非专指疮痈也。) 
肝开窍于目,目藏精于肝。肝病在头、在筋。心开窍于耳,耳藏精于心。心病在五脏、在脉。脾开窍 
于口,口藏精于脾。脾病在舌本、在肉。肺开窍于鼻,鼻藏精于肺。肺病 
在背、在皮毛。肾开窍于二阴,二阴藏精于肾。肾病在溪、在骨。(上面窍之分应脏腑也。头、脏、舌、背、 
溪,以体段言,皮毛、肉,脉、筋、骨,以形层言。) 
肺应皮,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应脉,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脾应肉,脾合胃,胃者肉 
其应。肝应爪,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肾应骨,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视其外应,以 
知其五内,即知所病矣。(膀胱言其气之磅因礴而光大也,又言其体之孤悬无倚而光洁也。爪为筋余,齿为骨余。) 
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心合脉 
也,其荣色,(面之色也。)其主肾。肺合皮也,其荣毛,其主心。肝合筋也,其荣爪,其主肺。脾合肉也, 
其荣唇,(生气通无论曰∶其华在唇四白。)其主肝。肾合骨也,其荣发,其主脾。(合言其气之所 
应也,荣言其血之所华也。此义生气通天。脏气法时二篇最详,以文繁,故录此。)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病在脾,俞在脊。(俞,应也,非俞穴也。金匮真言曰∶春气者病在 
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诊要经终、四时刺逆从义均相类,不复琐具。) 
肝气之病,内舍 胁,外在关节。心气之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脾气之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 
四肢。肺气之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肾气之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 膝。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凡 
此八墟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 
留,留之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上并出《内经》。)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当心下、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 
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其治在脐下一寸。故曰三焦,其腑在 
气街。(其腑在气街,谓其源在气街之处,即命门也。) 
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一曰枕骨。)血会膈俞,(王勋臣血府之说,正与此暗 
合。)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上体部之分应脏腑也。诸会谓其气之所聚,非谓其所发源也。上并出《难经》。) 
按∶头面七窍可望而知,筋骨血脉不可望也。第事理所关,不容缺略。医者所见谓之望,病者所自见亦 
何不可谓之望。又况此篇总义者,实赅闻问于其中,不独文义相连,无可割裂也。 

卷上形诊总义
身形内应脏腑病证篇
属性:(出《灵枢》) 
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 KT (音遏污,一读曷于,心蔽骨,一名鸠尾。)者心高, KT 
小短举者心下, KT 长者心下坚, KT 弱小以薄者心脆, KT 直下不举者心端正, KT 倚 
一方者心偏倾也。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 
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 (音冤,一读郁,一读闷。)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谓脏体外露于 
肺下。)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 
操持不一,无守司也。(司,去声。)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浓者肺坚,肩背薄者 
肺脆,背膺浓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 
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迫肺似当作迫肝, 
肝体半在膈下,半在膈上,肺下即逼压之,故胁下痛。贲,膈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 者肝高,合胁兔 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 
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谓拄膈而 
迫于胁也。) 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肝下不得逼胃,此胃当指小肠。)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 
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 
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 而痛,(凑,迫也。 ,音杪,腰两旁空软处。)不能疾行; 
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则脏善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 
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肝居胃后而附脊,脾居胃下而附腹;肝下即迫 
小肠,脾下即迫大肠也。) 
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好耳前 
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于邪。肾高则其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 
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 
则苦腰尻痛也。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矣。 
五脏皆小者,少病,苦 心,大愁忧;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 
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 
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音灼。上叙五脏形证。) 
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 
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也。(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 
心应脉,皮浓者脉浓,脉浓者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 
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也。(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 
脾应肉,肉 (手臂腿肚浓肉,皆谓之 。)坚大者胃浓,肉 么者胃薄。(么,么么,尖小也。)肉 
小而么者胃不坚,肉 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脘约不利。肉 不坚者胃缓。肉 无小裹累者胃急。(裹音 
果,作里误,肉内坚结而大小成颗者。)肉 多小裹累者胃结,胃结者上脘约不利也。(脾合胃,胃者肉其应。) 
肝应爪,爪浓色黄者(色即爪下肉色。)胆浓,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 
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约,即爪上横纹。)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肝合胆,胆者筋其应。) 
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 
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上叙六腑外形。) 
故五脏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六腑有小大、 
长短、浓薄、结直、缓急,视其外应以决其五内,即知所病矣。 

卷上形诊生形类
三人篇
属性:(出《灵枢》) 
人之肥瘦、大小、寒温,与其气血多少,各有度也。何者?人有肥、有膏、有肉。 肉坚,皮满者,肥。 
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此言三人之形体也。)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 
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此言寒热,是指其人本身气血之寒热,非发寒发热,恶寒 
恶热之病也。凡人身皮肉之温,拊之各有轻重不同,是本于禀赋也。)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 
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此言肥瘦大小。)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 
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言气血多少。)此别于众人者也。众人者,皮肉脂膏 
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大不小,自称其身,命曰众人。(推论众人。)故治者,必先别其三 
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无失常经。是故膏人者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 
大也。(此概言治法,并补醒三形。) 

卷上形诊生形类
阳人阴人篇
属性:(出《灵枢》) 
重阳之人, 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矣。 
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曰∶此人颇有阴者 
也。何以知其颇有阴也。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而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 
神不能先行也。(阳人血清而气滑,故喜怒即发而不留。阴人血浊而气滞,故神思不能自 
畅,遂阳阴相激而多怒矣。经曰∶阴出之阳则怒。以是知人之性情,皆与气血相关也。) 

卷上形诊生形类
五人篇
属性:(出《灵枢》)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故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 
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此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自下而齐于众人。湛湛然深藏不露。)好内(音纳)。而不出,心和 
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之,往也。先审于心而后行。)此太阴之人也。(太阴太阳,即前篇所 
谓阴人阳人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亡如丧官失财,此所谓幸灾乐祸者。)好伤好害, 
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狠也)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罔顾是非,为事好常自用,事虽败 
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 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 
治,是谓至治。(或与,谓人有所与也。谭而不治。谓议明事之义理,而不刻期其效 
也。上五节叙五人性情。) 
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可知叙三人、五人、二 
十五人诸篇,均为施治之本,非徒托空言而已。)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浓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 
其气易败也。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 
不足,病不起也。(强气即人身之悍气,卫外者也,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故泻络即外脱而行疾。)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 
则泻之,虚则补之。(上五节叙五人证治。) 
夫五态之人,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行即前叙性情。)何以别之。(别其形状。)曰∶众人之属, 
无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 
太阴之人,其状 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 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未偻,未至行而似 
伏之甚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 ,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少阴形性之恶,甚于太阴 
者,以其禀气更驳也。)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 ,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 然,愉愉然, 
HTHT (音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委、随,貌之谦也。 、愉,容之和也,HT 、豆,视之审也。上五节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