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

第14章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14章

小说: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伯”主子正在兴建一座超现代化的计算机中心,并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序表
示出了特殊的兴趣。如果马西尼能够帮助他物色到一位合适的提供程序的人,他准
备支付2 .5 万美元的寻找费。他特别强调了谨慎小心,尤其不能让软件股份有限
公司的约翰·马圭尔知道这件事。
    使德吉特感到意外的是马西尼很快答应了,这“雪中送炭”的援助比他期望的
还要来的快。4 月 16 日,德吉特终于见到了这个人。这位准备偷盗自适应数据库
系统源程序的男子是软件公司的一位雇员,名叫蒂莫斯·克隆德。
    他们俩就这一宝贵的计算机磁盘的合适价格,进行了充分的讨价还价,最后,
在一次横跨大西洋的通话中,他们同意以50万美元现金的形式成交这笔生意。他们
商定5 月18日在纽约的肯尼迪国际机场会面。但是,当德吉特乘坐比利时航空公司
581 号班机于下午2 点抵达时,他并没有携带两人事先定好的现钞,而以一张50万
美元的支票取而代之了。据后来查证,德吉特的账户上,存款余额只有800 美元。
很显然,德吉特在玩一场骗局。蒂莫斯·克隆德也没有携带货物去那里。他把精心
准备好的两人假磁盘装入公文包中,以代替那绝密计算机源程序。实际上,克隆德
根本不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雇员,他的真正雇主地处华盛顿宪法大街——他是美
国联邦调查局的一名职业特工人员。就在德吉特移交支票的那一刹那,德吉特被捕
了。
    在最初的起诉中,德吉特可能会被判处40年的有期徒刑,但没过多久,他就从
一名重犯降为轻罪犯。最后,对他的处罚只剩下4 个月的监禁、l 万美元民事犯罪
罚金和一笔500 美元的罚金。较轻的判决和减少监狱服刑这些事都是幕后协议的结
果。据说此事与“政府要人的关照”有关。
    就在他获释前不久,负责此案的联邦检查官西奥多·格林伯格从联邦调查局纽
约分局得到一条秘密情报:德吉特曾向联邦调查局的一名“眼线”透露,他是一名
克格勃特务,如果他能筹款保释的话,他将逃离美国。格林伯格匆匆赶到法院拼死
阻止德吉特的获释。然而这位检查官没有成功,法官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让
德吉特离开了。这位检查官束手无策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联邦调查局不能泄露
其“眼线”的姓名。因为“这种泄露有可能导致该情报人员丧生”。
    法庭对此案的这一审理结果,对于今后的高技术贩卖者和间谍们来讲,几乎无
法构成一种威慑力量。它更使约翰·马圭尔这样善意的公民大失所望,这位具有爱
国精神的美国公司经理,牺牲自己7 个月的时间,致力于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工作,
而且冒着相当大的个人风险。两年后,马圭尔在一次议会听证会上对自己付出努力
所取得的成果,做出了痛楚的评价:“我读过一篇有关赛朗斯公司一名雇员的新闻
报道,该雇员因出售贸易情报给一家日本竞争对手‘三菱塑料公司’,于1979年6 
月受到指控,并被判处40年有期徒刑。从这篇小小的新闻报道中,我没有找出任何
涉及国家安全利益或间谍的内容。总之,一位向竞争对手出卖贸易秘密的商人被判
40年徒刑,而一位企图将我们最加戒备的技术情报转交给莫斯科的苏联间谍,却只
判了4 个月监禁,如果这些案件反映出这个国家在技术转让问题上的主次,那就是
一种令人悲伤的事态。”
    约翰·马圭尔决定尽力宣扬此事,以增长人们的警惕。但是,莫斯科却并不放
弃意图,他们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跌倒了,还要从那里爬起来。
    1981年9 月的一天,一位苏联外交官维尔米——后来证实是苏军总参谋部军事
情报总局(GRU )的一名官员,成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厦的一名不速之客,
他索要有关生产线的文献资料,一位公司秘书将其送上了归途。但他很快就又有了
第二次走访。当所谓立刻进行会谈的请求遭到拒绝后,他开始在办公里里外外徘徊,
当他最终被允许与一位主管经理见面时,维尔米宣称要购买软件股份有跟公司中所
有能够购买的文献。这位主管拒绝了他的要求。
    然而,莫斯科是不允许拒绝的。不久,匈牙利和波兰的代表们开始向软件股份
有限公司发起轮番进攻,索取有关自适应数据库系统的资料。而同时来自软件股份
有限公司驻日本、西德海外分公司的报告纷至沓来,在那里,东欧集团的间谍们提
出的要求,使公司雇员们应接不暇。
    (1996年第8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间谍大斗法
                 桦林
    伊凡诺夫的全名是欧金尼·伊凡诺夫,70年代,他是一个苏联KGB 派往英国的
间谍。
    伊凡诺夫平日里衣着入时,西装笔挺。夜里经常出入于伦敦的夜总会,最喜欢
看各种类型的“床上舞”、“脱衣舞”,他常常同苏联区那些脱衣舞姑娘们鬼混在
一起。从这一点来看,伊凡诺夫是十分欣赏花花世界的那种诱人玩意儿的,MI5 
(英谍报机构)对他作出的估计是,这样一个苏联新贵花花公子,只要他们肯出高
价钱,准能把他收买过来,在MI5 一月会议中,伊凡诺夫的情况由专人作了介绍,
MI5 早就对他那些放浪形骸的活动加以注意,决定把他作为策反对象。会议结束前,
一个“美人十‘的圈套已经具备轮廓,计划要把这个苏联官员引进圈套,所以这一
计划被命名为”伊凡诺夫计划“。
    MI5 挑选了一个著名的骨科医生做“中间人”,这个医生名叫史蒂夫·华德,
他不只在医学界很有名气,在艺术界也颇具名气,因为他是一个业余艺术家,而且
还是一个专门为上流社会官宦显要做皮条客的人物、他为妓女物色对象,供应妓女
给达官贵人玩乐。
    MI5 对于华德医生兼营这种特殊的副业,非常清楚。而且MI5 需要他帮忙干过
一些事,那就是某些特殊贵宾来访,需要供应女人,MI5 就通过华德的朋友亚士陀
爵士和他接头。
    这次MI5 的“伊凡诺夫计划”,也是通过亚士陀爵士同华德搭线的。亚士陀家
庭在英国很有地位,无论在政治界、金融界。外交界和商界,他都是神通广大的人
物。MI5 这一计划并未详细告诉亚士陀和华德,亚士陀的任务很简单,只是在一个
公开的社交场合中,把华德介绍给伊凡诺夫认识,他就从此不必再过问了。至于华
德和伊凡诺夫的关系发展,就听其自然。一场英苏谍报战就此开场。华德在这场戏
中只是扮演一个拉线的角色,女主角就是著名的模特克莉丝汀·姬娜。到底伊凡诺
夫会不会落入这个美人计的圈套呢?
    MI5 设下圈套,要诱伊凡诺夫落陷井,首先他们特意安排了一次午餐宴会,华
德在宴会中经亚士陀介绍,结识了伊凡诺夫。伊凡诺夫对于华德的皮条生意早有所
闻,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不到几个星期,他们就成交了莫逆之交,在很
多方面他们意气相投,特别是谈到女人,伊凡诺夫甘拜华德为师,要华德给他介绍
一些美丽动人的女性。
    华德是一个业余画家,也颇有点艺术才华,曾替英皇室的一些人画过几幅素描,
作为业余艺术家是颇有点名气的。他向伊凡诺夫提议,为他画一幅肖像,伊凡诺夫
表示同意。
    亚士陀有一间豪华别墅,华德以象征式的租费,向亚士陀租用了别墅的一间农
舍,用来招待客人。华德请伊凡诺夫到这间乡居小住度假,答应把最漂亮的模特儿
克莉丝汀·姬娜介绍给他。
    华德当时手头上确实掌握有几名英国数一数二的美人,姬娜是其中之一。关于
姬娜的身世,我们不防引用华德的一句评语:“当初我收留她时,她只不过是漏巷
穷街上的一只野猫,是我看出她的资质,一手把她培养起来的,她有野心,又学得
很快,相信有朝一日,她或许会成为一个女伯爵呢!”
    经过华德搭线,伊凡诺夫同姬娜勾搭上了,他们一起住进了乡居。这年夏季的
一天,星期日,华德在乡居举行宴会,伊凡诺夫和姬娜自然也参加这宴会。到了日
暮黄昏,他们决定到亚士陀别墅的游泳池去游泳。
    刚好这一天亚士陀也在别墅宴客,客人们都是些达官贵人,其中有陆军大臣普
罗夫莫夫妇。在用过晚餐后,亚士陀带了客人到庭院散步,他们不知不觉走近了那
有围墙围起的泳池,只听见里面传出阵阵嬉笑喧闹的声音,一时动了好奇心,亚士
陀就把泳池的墙门推开,引导客人进去观看。当时普罗夫莫走在前面,他走进门,
只觉眼前一亮,不觉愕住,因为此时姬娜刚好出来,有如出水芙蓉,一下子征服了
普罗夫莫的心。
    普罗夫莫这一闯,闯乱了MI5 的计划,不只破坏了MI5 策反伊凡诺夫的计划,
而且自己也闯上了身败名裂的道路。
    姬娜本来就是一个应召女郎,陆军大臣闯上门来,自然来者不拒,自从普罗夫
莫误闯泳池之后,就同姬娜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天,姬娜带了伊凡诺夫来约普罗
夫莫去比赛游泳。普罗夫莫临走时,叫姬娜把电话号码告诉他,她则让他向华德要。
从此以后,他们就秘密来往,常常幽会。
    MI5 用不了多久就发现了普罗夫莫同姬娜不正常的关系。头子荷理斯更是焦急。
于是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会议中有些官员认为不如将计就计,利用普罗夫莫参
与策反活动,但荷理斯认为这样做太危险,弊多于利。结果,MI5 派出一名高级官
员去找普罗夫莫,警告他不要再同姬娜来往。当然这名高级官员不能向陆军大臣讲
明MI5 的策反计划,只以微妙的暗示,告诉他如不离开姬娜会有严重后果。谁知普
罗夫莫没有领会,以为所谓“严重后果”是指有卷入丑闻之虞,却不知道自己已经
闯进了一项秘密行动。
    这时普罗夫莫迷恋姬娜已深,不能自拔,竟不去考虑再发展下去会对他的仕途
有何威胁。因而MI5 无法制止他继续同姬娜幽会。荷理斯头痛之极,只有下令加速
“伊凡诺夫计划”的进展,竭尽全力争取伊凡诺夫叛离。于是伦敦社会纸醉金迷、
声色犬马,无不铺陈于伊凡诺夫面前,希望他能爱上这个花花世界。
    MI5 对伊凡诺夫是看走了眼的,从表面上看来,伊凡诺夫似乎真的被姬娜迷住,
也完全被新鲜的社交所吸引。其实不然,他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了解这场MI5 的策反
闹剧,从他第一次结识华德时就已嗅出了对方的企图,当天就把会面的详细情况,
一五一十向莫斯科报告了。以后每一次他的活动,“都是按照莫斯科的指示行事。
其实,KGB 命令伊凡诺夫对MI5 的企图假装懵懂,通过华德的社会关系,设法打进
名流阶层去刺探情报。但当他同华德交上朋友,普罗夫莫未闯进来之前,他就发现
眼华德结交另有好处了。原来华德在伦敦的寓所里有一面秘密的透视镜,这镜上装
着一幅佛像,透过这镜可以看到寝室中的一切。这个偷窥镜并不是华德安装的,而
是前任房东的把戏,华德租住这寓所后,利用这镜子偷拍了很多社会名流同女人的
风流照片,还将照片一式复制三份。这三套照片后来其中一套在华德寓所被警方查
获,另一套在他的朋友手中没收,第三套则不知去向。伊凡诺夫是深知这种照片的
价值的,他偷取了其中一部分照片,复制一份送回莫斯科,存在KGB 档案中心,以
待适当时机进行政治勒索之用。伊凡诺夫是个受过专门训练的间谍,当然知道色情
陷井这一套,他为了达到刺探情报的目的,不惜使用自己的身体。当事情发展到陆
军大臣闯进这复杂的关系后,他立即将情况向莫斯科报告,KGB 对这事大感兴趣,
命令伊凡诺夫不择手段,反过来对普罗夫莫进行策反。
    不过,事情的发展却出乎MI5 和KGB 意料。姬娜除了周旋于“上流社会”之外,
还有特殊的嗜好,常常喜欢一个人跑到伦敦西区尽头的平民区,泡在一些小酒吧里,
同那些从西印度群岛来的移民鬼混;结果她有好多个这样的情郎,其中有一个是三
十四岁的西印度男人艾格康贝。她同艾格康贝搞得难解难分,但却拒绝嫁给他,艾
格康贝十分妒嫉,偷偷跟踪她的去向。
    事有凑巧,这年冬天,艾格康贝跟踪姬娜,发现她走进了华德的寓所,他醋性
大发,拔出手枪连开数枪,这种争风吃醋的行径,立即引发了危机,将普罗夫莫—
—姬娜——伊凡诺夫的丑闻暴露出来。
    其实,报界知道陆军大臣同应召女郎有染的丑闻,已有好几个月了,但事关重
大,弄不好会被反告诽谤罪,普罗夫莫是个大官,这更牵涉到政府内阁的党争,所
以一直不敢在报上刊登一个字。现在艾格康贝这几枪打破了禁忌,一触即发,各报
第一版头条新闻立即大肆报道这一耸人听闻的消息。
    MI5 头子荷理斯紧张万分,他希望伊凡诺夫能“投奔自由”,就好替这一行动
辩解,但是伊凡诺夫在英国朝野上下为这丑闻震撼之际,突然奉调回国,溜之大吉。
报界越揭越深,把姬娜同伊凡诺夫的关系也抖了出来。荷理斯深信普罗夫莫虽与妓
女有染,还不会情报泄露给俄国人。事实上事发突然,既打乱了MI5 的策反伊凡诺
夫计划,也扰乱了KGB 策反普罗夫莫的阴谋。但是事态的发展,已不是荷理斯所能
控制的了。
    翌年1 月6 日,华德被捕,姬娜也被送上了法庭。华德在七月服食过量巴比通,
结果身亡。
    (1996年第9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巴黎女谍
           ——冷战后美法最大间谍案纪实
                李庆山
    1995年2 月 20 日,对美国中央情报局来说,是个大触霉头的日子。这一天,
法国政府正式照会美国大使馆,指名道姓地要求5 名美国人离开法国,并声称他们
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在巴黎从事收买法国高级官员、搜集政治和经济情报的
活动。
    不用说,这5 名美国人没过几天便灰溜溜地卷起铺盖回了老家。而这5 个人除
4 个是外交官之外,另一位是叫玛丽·安·鲍姆加思奈的女士,自称是美国得克萨
斯州达拉斯市的一基金会驻巴黎的代表。实际上,她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法开展间
谍活动使用“美人计”的主角。这宗号称美国冷战后最大间谍案的开始和败露均缘
于她。
             鸡尾酒会上一见钟情
    1992年初春的一天。
    当夜幕刚刚降临,法国首都巴黎街头便华灯齐放,色彩斑斓,耀眼夺目。此时
虽然寒风习习,塞纳河水还结着冰,但善于夜生活的巴黎人却毫无顾忌地漫步于巴
黎街头,时不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西欧古典乐曲,给这喧闹了一天的都市带来了几
分安谧和神秘的气氛。
    坐落在市内繁华街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鸡尾酒会像往常一样在三
楼的娱乐大厅准时举行。参加酒会的人除了教科文组织部分官员和眷属外,就是法
国的社会名流、达官贵人和腰缠万贯的富商,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