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

第20章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20章

小说: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工作、特别是与高科技项目有关的情报工作得到了加强。“黑客”们感受到重重
压力,但已无法自拔,只能孤注一掷了。
    1986年九月底,追踪工作终于有了进展。斯道尔发现,对手将设在弗吉尼亚州
的MITRE 网辟为新的侵袭路径和藏身之所。FBI 探员迈克·吉布森听取了斯道尔对
整个事件的详细汇报,调阅了50多页的有关记录,随后表示自己支持前者的工作。
Mitre 网的系统工程师提供了相应的资料,斯道尔专门设计程序对它们进行分析。
上机操作的结果表明,“黑客”经Mitre 上网达150 多次,受到侵扰的计算机系统
总计有六七家,分布在全美各地。12月 6日午后,“斯文泰克”又出动了。斯道尔
通知wt的人赶快追踪。
    “能肯定现在追的就是你要找的人吗?”YMNET 方面问道。“当然”,斯道尔
回答,“他来自YMNET 网以外的地方,走的是国际电话电报线路,还有可能利用了
海底电缆或通信卫星。”
    几天以后,YMNET 的通讯专家斯蒂夫·怀特拨通了实验室的电话:“你要找的
人在西德,他经Datex -P 网进入YMNET 。我已经通知了西德的邮电部门,请他们
查一查‘黑客’的上网地点。”西德方面传来消息,‘黑客’的上网地点在德国北
部的汉诺威市,‘黑客’从那里拨通80英里之外的不莱梅大学,然后进入Datex -
P 网。“斯道尔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虽然他有足够的时间向斯蒂夫·怀特发出警报,
但等到后者再通Datex -P 的时候,狡猾的”黑客“已从网上退出,使追踪工作无
法继续。”必须设法让‘黑客’多待一会儿“,斯道尔想。为此,他作了周密的安
排。
    不久,劳伦斯·伯克菜实验室的数据库中增加了一个“由政府支持”的项目战
略防卫计划“(SDInet),内容涉及”星战“系统的计算机研究。”SDInet“的资
料包含十五万个单词,测览一遍最少要两小时。实际上,这一切全是斯道尔的虚构。
除了他本人,只有伪装成系统管理员的”黑客“能够看到它。
    1987年1 月 16 日,“鱼”终于咬钩了。“黑客”于下午5 时14分露头之后,
立刻被“SDIhet”锁住了目光。想象着对手饥不择食的样子,斯道尔喜出望外,他
迅速拨通怀特的电话:“赶快通知西德,那小子来了!”
    “黑客”在网上待了45分钟,这使Dae -P 和西德的邮电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把
搜索范围缩小到50部电话以内。
    “他还得回来,绝不会就此罢手”,想到这一点,斯道尔又把办公室变成了自
已的家。果不其然,第二天一上午,“黑客”两次侵入实验室,肆无忌惮地拷贝
“SDthet”中的文件。斯道尔及时地作出了反应。终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怀特
打来电话说号码查到了。
    “他是谁?斯道尔问。
    “西德方面没说。以后的事归警察管。”怀特回答。
    1987年6 月21日,马库斯·赫斯最后一次侵入伯克莱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两
天后,警方的特别调查组搜查了他的办公室和住所,没收了他的计算机设备。赫斯
的“黑客”生涯结束了。
    1988年5 月,克里福德·斯道尔就此事发表的文章引起了新闻界的重视,西德
记者闻风而动。迫于精神压力,科奇向警方自首。时隔不久,他在一次神秘的“自
杀”事件中死亡。
    1989年3 月1 日,皮特·卡尔在家门口被捕。第二天,赫斯和布赛辛斯基遭到
讯问。
    同年7 月25日,西德警方以“充当克格勃间谍、危害国家永久安全”的罪名向
三人提起诉讼。
    等待他们的是监狱的铁窗。(1997年第9 、10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保密大国的漏洞——英国预算泄密案
                 安亮
    英国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保密工作的历史长,
保密制度完备,要求极为严格。加之又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为神秘、精于有效的MI5 、
MI6 和苏格兰场等特工机构,可以说是为保密工作上了双保险。但出乎意外的是,
1996年年底梅杰政府本届任期内准备向议会提交的财政预算方案,这种涉及重大经
济利益的高度机密文件竟然被泄露出去。好在获得此文件的报社顾全了大局,未造
成更大的损失,但这件事本身已让梅杰政府和英国保密部门大跌面子了。
               一、神秘来客
    1996年11月25日19时,就在英国财政大臣克拉克准备在议会下院宣读政府的1996、
1997财政年度预算报告的前一天晚上,伦敦《每日镜报》总编辑摩根匆匆来到位于
伦敦西区唐宁街10号的英国首相府,向值班人员递交了30多份书面文件。摩根说这
是26日下午财政大臣克拉克向下议院提出财政预算后将要散发的新闻材料。首相办
公室值班人员听后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知道摩根的话如果属实的话,这将是一次特
大政府秘密泄密事件,有可能在英国政坛上掀起轩然大波。情况被立即通知首相、
财政部和特工部门。
    夜里11点,鉴定结果出来了,证实这些材料都是货真价实的政府文件,从这些
材料涉及的范围和数量来看,已构成英国历史上最大泄密案。万幸的是材料又都回
来了,英国政府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混乱。对此,财政部对摩根感激不尽。
首相办公室发言人说:“我们很高兴这些文件获退还,若将之见诸报端,实在有违
公众的利益。”
    英国《每日镜报》是伦敦一家专事散布轰动性新闻的小报,如果《每日镜报》
刊登这些材料,无疑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和影响,这对一家小报来说确实是千载难逢
的好机会。因此许多英国报界人士对摩根的举动表示出不理解,认为是十分罕见的
行为。实际上,摩根的这一行为也是经过一番斗争的结果。早在25日上午《每日镜
报》就拿到了这些文件,报社的许多高层人员都主张公开发表,最后是摩根否决了
这些提议。他认为如果发表的话太草率和不负责任,会对股市及国际货币市场造成
很大的冲击。此外,这份报告还对执政的保守党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26日出版的《每日镜报》上,取代大幅刊登财政预算内容做法的是,该报
在头版用巨大字体写着:预算秘密泄露给了镜报。这也足够轰动的了。26日下午,
财政大臣克拉克脸面无光地出现在下议院。
               二、家中有鬼
    这次被泄露的文件共有36份100 多页,其中33份与国内税有关,2 份与关税和
国内货物税有关,还有1 份来自苏格兰事务部。如此大规模的泄密,在英国历史上
还是第一次。
    对于财政预算案,英国政府历来都采取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因为预算案一旦
外泄可能引起政局的变化,也有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每当预算案公布前,财
政部戒备森严,起草好的文件都锁在一个箱子里,然后整个箱子再锁进保险柜里,
而且每一份文件交接时都有经手人签字。发送的文件都有两个封签;确保无关人员
无法接触。对于知情人员,按传统做法,在正式发布预算的两个月时间里,财政大
臣和参与起草的官员都呆在财政部。在这种制度下,英国财政预算未泄露一丝秘密。
因此英国特工部门把这次泄密的重点怀疑对象确定在财政部内部人员身上,他们认
定窃贼就在财政部里。在摩根送来文件的当晚,特工人员原希望从他这里获知这些
材料是怎样泄露及由谁泄露的,但摩根拒绝了。他说,我把它们送回来是不希望由
此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至于我们是怎样得到的,不是我们应该解释的,那是政府
的事,政府应该向公众解释它是如何让文件泄露的。
               三、紧急行动
    秘密只能由政府自己来揭开了。很快一支阵容强大的由内阁大臣直接指挥的调
查队伍组成了,英国情报机关军情五处担任了主要角色,财政部自已的安全机构也
随同行动。
    这一案件的严重之处在于,国家的高度秘密被大规模肆无忌惮地泄露出去,而
且据政府部门透露,不是所有的资料最后都回到了政府的手中。因而调查人员从一
开始就不惜一切代价从泄密动机和同文件有关联的人入手。对有关人员的排查更是
浩繁的工程,虽然开头认为可以接触这些材料的人不会超出50个,包括财政大臣和
他的高级助手。但是随着调查的展开,发现调查的范围要大大地扩大,因为在准备
这些文件的过程中,前后卷入的有各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从打字员到高级官员甚至
包括印刷工,这样一来需要接受质询的就将达到数百人之多,这些人都已被调查人
员取了手印,但并未从中发现线索。
               四、案中有秦
    这次泄密案虽然没有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混乱,但对英国政府造成了非常不利
的政治影响,使梅杰政府处境非常难堪。近年来,梅杰政府不断受到内阁成员涉嫌
桃色事件和金融丑闻的困扰,加之经济形势不见好转,保守党内部在英国是否参加
欧洲单一货币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受到反对党工党的严重挑战。
    英国大选将在5 月1 日举行,根据当时的形势,保守党政府在民意调查中落后
于工党近25%,在此情况下,一个同英国居民有密切关系的经济预算方案也许就成
了保守党回天的最后一个希望,如果对于这个希望施以打击的话,显然是符合工党
意愿的。工党负责人在案发后,指责财政大臣克拉克连预算文件都丢了,没有任何
人相信他有能力管理国家经济,实际上是在当众揭保守党和梅杰政府的“疮疤”。
因此,案发后,工党影子内阁财政大臣布朗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不久前,克
拉克还曾指责布朗向新闻界泄露同欧洲单一货币有关系的文件。有这层背景,布朗
很容易成为调查人员的目标,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布朗自己也对外宣称,我也决不
宽恕这种泄密行径。
    但有舆论认为调查这起泄密事件难度很大,不是一般人所能为之,也许是梅杰
政府为挽回败局施展的苦肉计,目的就是要嫁祸工党,因为工党在胜券在握的形势
下,没有必要搞这么一手,一旦事情败露反会弄巧成拙。
    如此看来这起案件还是案中有案的!
    5 月初,英国大选揭晓,梅杰的保守党政府惨败,工党取得胜利。执政长达十
八年的保守党统治宣告结束。
    (1997年增刊)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颠覆萨达姆政权——中央情报局间谍活动侧记
                张王伟
    近几年来,伊拉克与美国的对抗是全球对中东地区关注的焦点。这种对抗,除
了6 年前大规模的海湾战争、1993年6 月伊拉克的情报总部大楼爆炸、1996年6 月
美国军队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实施大规模的导弹袭击等事件外,两国之间隐蔽战线
上激烈的间谍战也令人触目惊心,在伊拉克与美国的每一场武装冲突的背后都有美
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在活动,其最终目标是:颠覆萨达姆政权……
           一、推出计划策略与暴力并行
    萨达姆政权对美国一直持强硬态度,使历来以“世界警察”面目出现的美国的
尊严和利益受到严重伤害,美国把萨达姆政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海湾战争进行
中,美国政客们大都强烈要求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一些政府要员的窜掇下,美国
白宫通过了布什总统令:授权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展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秘密行动,
要求国会批准进行这一行动的巨额款项。而作为推翻萨达姆计划主角的中央情报局
更是跃跃欲试,它按照白宫的安排,逐步实施此项计划。先后以多种方式威逼伊拉
克:1 .拉拢库尔德人。库尔德人长期以来是伊拉克人的死对头,与萨达姆政权势
不两立,这个长期经受苦难的民族有一个名言:“库尔德人没有朋友”,由此可以
看出他们对外界的敌意心理。中央情报局则抓住了库尔德人的这种心理,要与库尔
德人交朋友。真实目的是为了联合库尔德人的力量,共同打击萨达姆最终推翻其政
权。1992年,当时的中情局长盖茨对埃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进行了访问,会见
了伊拉克的一些流亡者,盖茨此行取得了很可观的成果,海湾和中东的几个盟国同
意协助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中情局确定了联络库尔德人的计划。这个时候,库尔
德人已经在被西方国家宣布了禁飞区的伊拉克北部宣布独立自治,这为美国顺利安
全地进驻那里铺平了道路。依靠库尔德人,中情局在伊拉克北部建立了一个据点当
作临时指挥中心。中情局向伊拉克逐步逼近了。
    2 .爆炸伊拉克情报大楼。1993年6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命令,对伊拉克
情报大楼采取军事行动,美军从停泊在海湾的战舰上向伊拉克情报大楼发射了23枚
战斧式巡航导弹,伊拉克情报机关的7 幢大楼受到重创,这一事件使美、伊两国之
间的情报战达到白热化的程度。美国轰炸伊拉克情报大楼的理由是伊拉克曾经参与
了企图刺杀美国前总统布什的阴谋活动。具体是这样的:1993年,布什访问科威特,
科威特警方破获了一起企图刺杀布什的活动,在逮捕的 16 名嫌疑犯中有11人是伊
拉克公民,后来一个由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官员组成的专门调查组奔赴科威特,协
助科威特当局调查此事,两个月后,美国政府宣布伊拉克情报总局策划了这起暗杀
阴谋。美国证据主要是:在偷运越过伊科边界时被截获的一枚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
是伊拉克人制造的;两名案犯说他们是在伊拉克被招募的,是伊情报局人员向他们
下的命令并提供了其它爆炸物;是伊拉克情报局官员点名要暗杀布什总统,方式是
将杀伤半径为400 米的炸弹汽车停放在布什将要参观的一座建筑物附近等等。
             二、手法多样不遗余力
    1 .在发展线人的基础上,建立广泛的情报网,大肆搜集伊拉克的政治、经济
和军事情报。
    中情局吸取了在海湾战争中情报工作力度不够的教训,战后大肆搜集伊拉克各
方面的情报。中情局在伊拉克反对力量和大量的难民中广招线人,对伊拉克进行了
全方位的渗透,窃取了大量的情报,有力地配合了一些军事行动。如1992年5 月,
美国情报机构在库尔德人配合下,成功地将多达30吨的伊拉克政府秘密文件偷运出
国境,使伊拉克政府遭受重大损失。中情局人员还在其伊拉克北部的秘密据点里与
从伊拉克来的叛逃者以及持不同政见者谈话,获取了许多宝贵的情报资料。1995年
8 月,主管伊拉克军事工业的萨达姆女婿卡迈勒叛逃到约旦,中情局人员马上派人
与他接触,希望从他口里能获取一些伊军的情报或弄清伊拉克军事工业的内部确切
情况。
    2 .操纵联合国,检查伊拉克武器库,削弱伊军的军事实力。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决议,联合国的有关组织分别对伊拉克进行了检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