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从而在关键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招夺胜。
忽视体育情报,就会削弱与对手竞赛的能力。在1998年第十三届亚运会上,由
于中国代表团情报欠准,信息不灵,比赛中吃亏不少。如在田径项目上,赛前,我
国田径队虽然对南亚、中亚的选手近两年的竞赛能力有所了解,但对其中几名主要
选手到底有多大能耐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对第一手资料掌握的不够,以致斯里兰
卡和印度选手抢走中国的强项女子200 米、400 米栏的金牌。在全部田径项目中,
我国仅得15块金牌,比原保守估计的18至20块金牌少得到3 至5 块。情报不准还使
我国的部分运动员赛前盲目乐观。如参加男子100 米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在赛前
一天还认为争金牌有望,直至比赛后才发觉我们并不完全掌握对手的实际情况,由
于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导致名落孙山。男子举重69公斤级金牌失落后,举重队
在总结时也认为:中国男子举重此次成绩不太理想,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信息不灵,
缺少对国际举重运动的调研。
“体育情报”包含很多内容,诸如竞争对象的战术、技巧。比赛经验、习惯动
作、性格、情绪及当地的饮食、居住条件、天气和地理环境等都属于体育情报的范
围。当前各国体育间谍在体育情报战中无孔不入,公开和秘密相结合,原始方法与
现代化的器材同时运用,并非常讲求谋略和手段,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一、
直接派人现场观察和记录。这是比较传统的搜集体育情报方法,它对情报人员的素
质要求比较高,情报人员既要精通所观察的运动项目,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
的记忆力,还要能够掩护自己。英国的克莱德·迪肯就是最早的一名职业足球间谍。
他以体育记者身份为掩护,搜集将与家乡林梅尔乡村球队相遇的客队情报。迪肯在
不暴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不仅观察客队踢球技术,还注意观众的评论和场上运动
员的竞技状态,然后回来写成详细的报告。比赛前一两天,将报告发给林梅尔乡村
球队的每个教练员和队员。
当前,许多国家仍然重视派体育间谍现场直接观察,只不过搜集来的情报除情
报人员自评外,还须经过“情报分析专家”集体研判,然后整理和分类,供教练员
和运动员参考。
1997年我国就发生过一起外国体育间谍潜入我国足球训练基地窃取中国足球队
秘密的事件。1997年2 月 12 日,某国家队主教练为了进一步弄清中国足球队的实
情,派他的挚友来中国搜集体育情报。此人依仗着有双重国籍,持护照进入我国足
球训练基地昆明市海埂,他的正式身份是辽宁队请来的外援。但在2 月13日体能测
试中他没能通过2900)米及格线,当时许多人还以他35岁之高龄,为在中国挣口饭
吃而跌倒在“生死线”之外感到怜惜。而他却并没有在乎自己在体能测试中被淘汰,
在海埂基地的每一天他都高效率地工作,观看了中国队的多场训练课,甚至连中国
队保留的秘密武器——6 名健力宝小将的技术特点都了如指掌。到中国队2 月18日
出征登喜路杯赛前,他已经窃取了大量的足球情报。但仍嫌不够,还不时通过其他
外援打听到了许多中国记者都未必能知道的中国足球机密,钻了中国足球队急于找
外援的空子,没花一分钱,就了解到中国足球队的老底,给中国队备战造成很大的
负面影响。
二、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跟踪录像。如1997年中国队在英国进行的热身比赛实
况就曾被中国队在十强赛中的对手获得。当时,中国队正同切尔西队比赛,有人发
现两名外貌极像阿拉伯人的观众出现在比赛场地,一直偷偷地用手提包里的微型摄
像机在拍摄比赛全过程。由于当时观众较多,而且这两人夹杂在切尔西队的球迷中
间,所以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在中国队同阿森纳队进行比赛时,这两名不速
之客再次出现在比赛现场,由于这场比赛观众不多,而且大多是华人,所以他们的
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中国驻英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出于好奇向他们询问来
自何方时,这两人拒绝回答,随后悄悄离去。
三、利用国际互联网传播假情报,欺诈、蒙骗竞争对手。古语道:兵不厌诈。
体育竞争由于参杂着政治背景,又有很强的经济利益诱惑力,所以体育情报战犹如
兵战一样激烈、复杂。一些国家针对对方欲探寻己方体育情报的特点,故意制造一
些假情报,通过公开渠道泄露出来,使对方信以为真,受骗上当,从而在判断和行
动上出现失误。
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里,电脑体育情报员特别是网络情报分析员和体育软件
程序员是最受体育俱乐部欢迎的职业杀手。他们的薪水通常是普通工作人员的3 —
5 倍。这些网上情报分析员看起来讲得头头是道,甚至还透露些某国体育队的“秘
密”,实质上他们是受雇于他人,充当网络体育诈骗人的角色。战阵之间不厌诈,
竞争对手无真言,我们对此千万不可轻信上当。
我国是一个已经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和白
刃化的体育情报战,我们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有效地保护我国体育秘密,
特别是要保护在奥运会和亚运会等世界大赛上有优势的项目的体育秘密;另一方面
还要加强和改进我国的体育情报搜集工作,为中国体育迎战奥运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1999年第4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克格勒叛逃间谍披露:克格勃窃取西方情报之怪招
双耳
冷战时期的克格勃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对外间谍机构,也是对付西方的最
大间谍机构。那么,它是如何获取西方情报的呢?
对此,80年代投奔法国的克格勃间谍韦特罗夫进行了透露。现在,有关国家终
于将这些秘密说了出来。
特训的科技人员
前苏联为了获取情报,对一些科技人员进行了特殊的谍报训练,训练的人员包
括要出国与西方打交道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科技人员与西方科技界接触时,负
责套取情报,这就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经济间谍战的一部分。据称,前苏联对这种经
济间谍战不惜血本,每年用于发放工资和向西方有关人员行贿的资金就达14亿美元。
人们常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钱没有白花,大量的情报源源不断地进入克格
勃的柜子里,主要是北约成千上万个武器系统的秘密,还有相关的民用技术。那些
武器系统相当先进,是西方用纳税人成千上万亿美元费了好多年才研制出来的。现
在,克格勃只是花了几万美元、几十万美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其中的
秘密。美国一名情报官员担忧地称,一些国家为了研制高技术武器,常常需要一些
工业基地和大量的科技人员,现在,间谍机关只需花些钱就行了。克格勃所窃取的
技术,60%来自科技大国美国。
总体上来说,克格勃一般从最好的大学招收间谍。不过,像这种经济间谍战主
要靠那些科技人员。
前苏联著名的科学院,也被克格勃染指。据称,那些想出国的科学家,必须参
加克格勃窃密计划,才被允许出国。而西方科学家毫无防备,一看到来自社会主义
大国的科学家,觉得非同寻常,就拿出科技资料让前苏联科学家翻阅,共同进行探
讨。那些科技资料,连西方同行都不给看,足见西方科学家的“大方”。然而,西
方科学家以为圣洁的科学领域已不再圣洁。前苏联科学家一回国,一群克格勃专家
就开始向出国的科学家了解详细情况。于是,西方最新的科技成果成了前苏联的囊
中之物。
前苏联的军工委员会相当厉害,它是个特殊的机构,直属政治局控制,专门负
责拟订所需的西方设备的订购单,通过克格勃等几大间谍机构进行采购。实际上,
它是负责采购前苏联十分缺乏的具有先进技术的西方设备。因此,克格勃对美国的
几大军火公司相当感兴趣,其中包括通用电子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罗克
韦尔国际公司和麦克唐纳公司等。
为了有效获取情报,克格勃还设法扩大与美国主要大学的联系,加强两国大学
之间的来往,从中渔利。在克格勃榜上有名的美国大学有:哈佛大学、密执安大学、
加州技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等。
这种最有创造力和成效的窃密,就叫“X 线”。其实,二线形成于20世纪30年
代。那时,克格勃成功地偷窃了德国的技术。它的任务主要是偷窃别人的研究文件、
蓝图、装置和机械。渐渐地,克格勃发现,这种偷窃很值得。据称,克格勃自80年
代以来的偷窃相当成功,许多克格勃官员都沾沾自喜地称,太值啦,不仅把用于偷
的花费补了回来,有时,还超过整个克格勃组织一年的预算!
从公开渠道搜集
令西方人惊诧的是,克格勃居然从公开渠道搜集西方情报,而且收获颇丰。原
来,西方人尤其美国人太开放了,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许多秘密无意中被
克格勃套了过去。在美国,对先进武器的研制进行保密有个过程。一般来说,官方
对新武器系统的研制进行一段时间调查后才宣布是秘密的。然而,这个时候,新武
器系统的秘密已被偷窃和复制,防范已经晚了。
克格勃十分关注美国政府有关机构的公开信息,如宇航局的信息发布,然后,
克格勃根据点滴情况,分析出有价值的情报。
曲线偷窃
有时,克格勃发现,有些情报美国防范太严,克格勃就是打破脑袋,也搞不到
手。这时,克格勃惊奇地发现,那些在美国难以摘到的情报,在美国盟友那儿却能
轻而易举获得。比如,某些硬件或武器蓝图,在美国的欧洲盟友、亚洲盟友等地,
只需稍微花些钱,事情就办成了,让人感到轻轻松松的。一位克格勃官员得意洋洋
地说,唉,价值500 万美元的东西,给工程师10万美元,一切都了啦,比赌搏收获
还大。
在日本的克格勃感到,在那儿窃取美国情报真是得心应手。克格勃全力培植日
本代理人,让那些代理人去美国进行情报偷窃,然后,回到日本卖给克格勃。一位
克格勃官员称,日本公司就像一部巨大的情报机器,几乎没什么反间谍能力,任凭
克格勃发展自己的力量,几乎每半个月,25名克格勃人员都会向莫斯科总部发送一
吨的样品和文件。那些东西中,许多在美国是搞不到的。
前苏联大为获益。一位前苏联科学家显得很轻松的样子开玩笑称,“我们要做
的一些事,就是翻译克格勃弄回来的资料”。
克格勃的成功偷窃,帮了前苏联的大忙。据称,克格勃窃取的西方秘密,前苏
联每年都有5000个军事系统获益。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估计,克格勃偷窃的美国情报
相当广泛:航天飞机、巡航导弹制导系统、先进的隐形战斗机、核潜艇、激光制导
火炮和高速电脑等。据说,前苏联工程师设计新型军舰时,连一些冷轧钢装甲都懒
得研究,只是看着克格勃偷来的美国军舰设计图纸“按图索骥”即可。美国国防部
长办公室的一位官员不无遗憾地称,美国一些企业,成了前苏联的国有资产!具体
来说,美国一些新武器刚研制出来,前苏联也研制出类似的武器,其技术数据和外
形都十分相似。而且,危害更大的是,美国在悄悄地花大钱秘密研制新武器,自以
为领先前苏联多少年,实际上是,美国新武器生产之时,也是前苏联对抗武器生产
之时!
(1998年第1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美国派驻太空的间谍
奕文
1998年8 月 12 日,美国当地时间7 时30分,一枚有20层楼高的“大力神”火
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腾空而起,呼啸着进入大西洋上空。
但不到一分钟,这枚火箭即发生爆炸,而它所携带的造价为10亿美元、被美国
国防部用来侦察世界热点地区政府通信秘密的卫星,也随之化为灰烬。
其实,早在这以前,美国就已发射过许多个间谍卫星。这些卫星的重要性和复
杂性可用其费用来估算:每颗卫星的造价高达8 亿美元以上。
但是,一颗间谍卫星至多能运行5 年,而一架军用飞机可使用几十年。美国五
角大楼每年仅用于维修由20颗卫星组成的间谍卫星群的费用,就远远超过10亿美元。
太空间谍:“锁眼”、“大鸟”和“凯甫”
人们对美国的间谍卫星管理机构的情况知之甚少,直到几年前,才晓得五角大
楼有一个专门负责间谍卫星开发和运行的国家侦察局,现在它甚至有自己的环球网
址。
这个局成立25年来,它的所有情况一直处于严格的保密状态,从不允许向外界
透露它的任何情况,甚至连间谍卫星的名称、功能和目的、制造者乃至花了纳税人
多少钱。
只有一颗卫星目前已经解密,即1960年首次发射成功的“日冕”N —4 卫星。
和现在的间谍卫星相比,“日冕”KH-4 的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曝光后的胶
片储存在“桶”里。这些“桶”由卫星释放,由改装的美国空军运输机在空中回收。
最初发射的KH-4 装有一个“桶”,后来的型号则装有两个“桶”。这种卫星
寿命很短,但在1972年改进前,美国已经发射了145 颗。
N -4 卫星升空后,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一直在寻求兼有高分辨率和更长续
航能力的空间侦察系统。
在这方面最早的尝试是“载人轨道实验室”。尽管在公开场合,这种实验室被
说成是两人空间站,由“双子座”航天舱提供补给,但它的真正使命是执行侦察任
务,并有一个外界无人知晓的名称——KH-10,即“锁眼”卫星。“锁眼”卫星由
于费用极高,1969年被迫取消,被无人驾驶的 KH —9 卫星,也就是所谓的“大鸟”
所替代。
“大鸟”这个名称用得恰如其分,因为它的体积比以前的卫星大3 倍,带有4
个储存胶片的“桶”和两个立体摄像机,而且每台摄像机都有一个直径为5 英尺的
透镜。
在理想的条件下,这种卫星拍摄到分辨率为6 英寸的图像。从1971年到1986年,
美国一共发射了19颗“大鸟”,其中一颗在太空最长的运行时间达到了270 天,创
下了前所未有的纪录。
在空中捕捉胶片盒是美国空军的拿手好戏,但把图像从空间传回地面,却是它
的短项。如果中央情报局想得到一张图像,美国空军必须决定,是等到这个胶片盒
装满,还是立即把它释放,从而把“桶”的1 /4 的容量浪费掉。
1976年,KHll即“凯南”卫星首次发射升空,这一难题也随之解决。“凯南”
卫星是当代最杰出的间谍卫星之一。
“凯南”卫星呈圆柱状,长40多英尺,直径为10英尺,注满燃料时重量约为18
吨。
“凯南”卫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