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

第108章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08章

小说: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日之后,阴兴进宫谒见。阴丽华问:“兄长!为何不受侯爵之位?”阴兴答道:“外戚之家,最大之患不在于荣宠不盛,而在于不知道盛极必衰之道!不懂谦虚退让,焉得不败?前代外戚,有女必嫁诸侯之子。有子必娶皇室之公主!如此贪心不足,岂是长久之道?!你且想想看,历代外戚,至今传世者有几人?哪家没被族灭!每思至此,我都是不寒而栗!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啊!夸奢耀侈之家,纵然不顾后福,眼下岂不惧天下汹汹公议?” 阴兴的义举,传遍朝野内外,广受好评。
  阴兴的话,深深感染了阴丽华。从此,她在宫中安分守己,再也不为亲属求爵位。刘秀得知后,对于阴丽华以及阴家,在内心之中,又多了一分赞赏。对阴丽华的早年结发之情、对阴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再加上阴兴这个深明大义的大舅兄的表现,刘秀对阴氏上下充满了好感。他在心中盘算着一件事:这锦绣江山,将来应该交给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阴丽华所生之子刘阳已经长成了十一岁的少年。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这孩子禀赋聪颖,刘秀非常喜欢。而太子刘彊虽然也很不错,却似乎不怎么被刘秀喜欢。尤其是两年前刘彊那次关于军事问题的提问,预示着前景的黯淡。那一次,刘彊非但没有获得刘秀的好感,还失掉了一些印象分。
  这一切,郭圣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眼看着阴家的人连连得分,名利双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却是毫无办法,只好自己生闷气。女人天生就爱嫉妒,心情往往会表现在脸上。刘秀有时为了搞“平衡”,也到郭圣通宫中就寝,郭圣通心里有气,难免给刘秀一点脸色看,言语往往不逊。
  由于多年征战、治国操劳,刘秀此刻患上了相当严重的风眩之症。他是个极其勤政之人,起早贪黑,忙碌不停。他在回到宫中,本想好好休息。郭圣通这么一闹,让刘秀一见她就心烦。慢慢地,刘秀就不大愿到皇后宫中去了。
  洛阳城的南宫之中,迷雾重重。郭、阴两家,谁能占据上风?刘彊与刘阳,谁个最终能得大位?真是让人捉摸不定
  但是,发生在几个月后的一桩大案,似乎预示了最终的结局……
  (六)汝南“度田”案
  开国已经十五年了,天下已经完全统一。解决土地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刘秀雄心勃勃,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遏制土地过度集中,扭转兼并日趋剧烈的趋势,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不给子孙后代留下后患。此前,刘秀虽然也革除了新莽时期的一些土地弊政,使土地矛盾稍有缓和。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严重。
  当时许多地方豪强不仅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而且拥有私人武装,叫做“大姓兵长”。他们向朝廷申报的土地数量、蓄积的奴婢数量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故意向朝廷漏报、少报实际拥有的土地数量,借此来逃避国家税收。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当然是极其不利的。
  早在新莽时期,全国各地谎报土地数量的现象就很严重。这还不算,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大乱之后,全国除了原有的土地以外,还有一些新开垦的田地数量没有统计上来。而且,经过战乱之后,也有必要重新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以作为国家征发兵役、徭役的依据。因此,刘秀于建武十五年四月下诏各州、郡清查各家各户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龄。其目的是:
  一是限制豪强大户兼并土地和奴隶人口的数量;
  二是在核查土地数量的同时,继续解放奴婢,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三是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徭役,以保持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可是,诏书下达之后,却立即在各地引起了轩然大波,激起了豪强们的强烈不满。由于触及了其根本利益,他们本能地对这个政策采取了反对、抵制的态度,甚至开始武装对抗。
  一方面,各地豪强们用金钱收买地方官,令其为自己谎报数字,欺骗中央政府。另一方面,对拒不接受贿赂的地方官,他们采取武装、恐吓的方式,拒绝丈量。
  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各郡国的政策落实情况很不理想。有的地方官吏畏惧豪强势力,不敢据实上报。有的则贪图贿赂,互相勾结,任凭其谎报。可是,由于谎报、瞒报土地数量而形成巨大的“数字缺口”,如何来弥补呢?这些贪官污吏自然有办法:他们把罪恶之手伸向了农民!
  他们的鬼蜮伎俩是:以丈量土地为名,把所有的农民无论老幼都骗在田地中,严禁离开。然后,他们开始下令丈量土地。众目睽睽之下,这个数字当然是毫无问题。然而,与此同时,地方官们又派另外一批人把农民们住的房舍、院落都作为田地进行丈量。两者相加,就是官员们向朝廷上报的最后数字!
  如此一来,田地多、奴婢多的豪强们纳税的数字,应向朝廷从征的徭役数量大大减少。反过来,土地本来就少,人口就少的普通百姓却背上了沉重的税务包袱!广大农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精神上感到极大痛苦。
  他们不甘被欺压,纷纷遮道啼呼,痛陈冤屈。而官员们对此却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地主豪强们以为自己有官府撑腰,越发肆无忌惮地欺压良善,随意侵占百姓田产!大量失去田产的平民,被迫卖身沦为奴婢。
  尤其是河南、南阳二郡的地主豪强们,或是早年曾跟着刘秀打天下的勋臣亲属,或是对起义军进行过经济资助的故旧。他们仗恃着“朝中有人”,仗恃着昔日援助义军之功,有恃无恐,目无法纪。欺压良善、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地方官畏惧他们的权势,根本不敢过问。故而,“度田”诏书在这两个地方,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执行效果很不明显,进展甚微。
  “纸里包不住火,雪地中埋不住死人”。真相是隐瞒不住的!刘秀是何等人?他不是养尊处优的王莽,更不是昏聩的秦二世胡亥!
  他是从民间走出的天子,是受过二十年稼樯艰难的农夫。对各地上报的数字,刘秀一眼就看出其中有问题:十几年过去了,怎么各郡的土地数字怎么越来越少?新开垦的土地哪里去了?其他的地方倒不管,南阳郡的土地数目居然比新莽时期还少?!真是见鬼了!他虽然对此表示严重怀疑,但苦于缺乏证据,一时没有发作。
  四月,刘秀正在批阅奏章,亲自审查各地上报的土地、户口帐册。突然,他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当他在翻看陈留郡上报的简牍时,发现了几段莫名其妙的文字,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只见上面写着:“颍川、弘农二郡的情况可以问,河南、南阳二郡不可问!”
  刘秀猛然意识到了什么,马上传诏:“来人!速令陈留郡土地官员入宫见朕!”陈留土地赶到,刘秀把简牍掷于地上,厉声责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若有隐瞒,定斩不赦!快讲!”
  陈留官员跪在地上,两股战栗,吓得冷汗直冒。他哆哆嗦嗦地奏道:“陛下!这不是小臣所写的,而是在洛阳城长奉街上拣到的!”刘秀见他吞吞吐吐,不肯说实话,觉得其中肯定有鬼,勃然大怒,他气的一拍桌子,正要准备治他的罪。
  不料,突然从帷幕后出来一人,跪下深施一礼,轻声奏道:“陛下息怒!儿臣知道是怎么回事!”刘秀一看,原来是阴丽华之子、东海公刘阳。他天资聪颖,今年才十一岁,却享受着皇太子才有特殊待遇。由此,足见刘秀对他的器重。
  正在刘秀满腹狐疑之际,只见刘阳不慌不忙地奏道:“这段话,是陈留郡太守下的命令。其意在于把本郡的土地数目与其他郡做比较,然后再上报朝廷!”刘秀奇怪地问:“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河南、南阳二郡不可问?难道这两个地方的数字就那么重要么?”刘阳答道:“河南郡是京畿之地,田主多是陛下之亲信近臣!南阳是陛下龙兴之地,皇亲国戚之田大都在那里!他们所上报的田地数字,都是假的,不能作为标准!”刘秀又问:“各郡为何要相互参考?”刘阳道:“除了河南、南阳二郡以外,只要其他各郡上报的数字大致差不多,就可瞒过陛下。法不责众,自然可以免责!”
  刘秀这才恍然大悟,他气的脸色铁青:“这些狗官!胆子也太大了!难道他们都不想要脑袋了?”他立即下令:“虎贲武士何在?速将陈留郡一干人等下狱拷问!”几日之后,司隶校尉的审查结果出来了。最终查清的事实,竟然与刘阳说的完全相同!刘秀听了汇报,他在心中暗自称奇:十一岁的孩子,真是不简单啊!
  “陈留土地案”的“东窗事发”,使刘秀终于对土地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为了大致了解民间实情,他当即秘密派出谒者到各地去核查情况。他特别交代:重点是对各地二千石以上豪强的土地予以核实。
  十月底,谒者们全部回到了洛阳,将各地的情况向刘秀作了汇报。
  谒者们都是刘秀的心腹,他们经过整整半年的细致调查,有了全面的结果。事情的真相是:违法乱纪、谎报田地、瞒报户口的现象非常普遍。各地方官们贪贿成凤,接受豪强贿赂已经是家常便饭。其中,大司徒欧阳歙在汝南太守任上,受贿数额达到了千万钱之巨!
  对于这个结果,刘秀震惊了:一直被自己倚重、信赖的大司徒欧阳歙居然是一个欺君罔上的腐败分子!朝廷之中,岂有腐败分子的容身之地?这还了得!他气的胡子都要翘起来了:“来人!宣欧阳歙进宫!朕要当年讯问!”欧阳歙面对如山铁证,面如死灰,不得不低头认罪。
  十一月一日,刘秀下诏将欧阳歙撤职下狱。东汉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大的贪污案。最高行政长官因为贪污而下狱,这一消息,立即震动了整个朝廷。这个欧阳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欧阳歙字正思,是乐安郡千乘县人,他的远祖欧阳生是西汉一个著名的儒生。欧阳生的老师,就是当年秦朝的博士伏胜!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欧阳生深得《尚书》精髓。至此,欧阳氏自成一家,在 “伏生尚书”基础上,在理论上独具创见,世称“欧阳尚书”。而且它被朝廷认可,被立于太学并设立了博士职位。欧阳氏子弟多精通《尚书》,世传家学。自西汉以来,连续八世都是 “欧阳尚书”博士。
  欧阳歙继承祖先的家传学术,学问造诣精深。为人谦恭好礼,尊崇礼让,享有极高的威望、声誉。新莽、更始时期,他先后做过颖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县宰、原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县令。
  当初,刘秀在中原征战期间,欧阳歙率原武县军民举境归附。刘秀考察了当地民政,看到原武政风清廉,人民安居乐业,认为欧阳歙是个干才,立即将其提拔为河南郡都尉,后又晋升其为“行太守事”(代理太守)。刘秀登基后,又提拔欧阳歙为河南尹、加封被阳侯。欧阳歙的这段履历无可挑剔,从这段“光辉历史”来看,他确实是一个“革命前辈”,也有一定的行政能力。
  然而,欧阳歙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此之后。建武五年,因为受到某事的牵连,欧阳歙被罢官。可他在家只呆了一年,就被起复为扬州牧。不久,又被调到汝南做太守。
  欧阳歙在担任汝南太守期间,选贤任能,声望卓著。被负责考绩的官员评定尉优等,声称其“政绩卓著”。建武九年,又被朝廷改封为夜侯。建武十五年正月,因欧阳歙的“政绩”再次被考评为“优异”,他才接替韩歆为大司徒,成为朝廷的最高行政长官并主持日常工作。从当年四月开始,他又作为刘秀的主要助手之一,全面负责全国的“度田”工作。
  欧阳歙从建武六年开始做汝南太守,一直到被提升为大司徒为止,他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九年。从表面上看,于公德而言,他做官是一个“清官”,汝南郡的工作屡次被朝廷嘉奖、表彰。于私而论,他作为“欧阳尚书”的正嫡传人,公务之余,在郡里开馆授徒,仅仅是门下的弟子就达到几百人之多,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革命前辈”、“清官”、学者,这些光环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呢?
  经谒者的调查,欧阳歙在汝南郡做太守期间,谎报土地、户口帐册,造成上报的数据严重失实,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收受当地的地主、豪强贿赂,数额达到了一千余万钱!
  话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既然欧阳歙如此违法乱纪、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为什么会被朝廷考评为“优秀”?这样一个赃官,为什么会得到提升?
  其实,这并不奇怪。朝廷里的高官集团与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当然要选择能为自己说话的代理人。故而,他们选择了欧阳歙!欧阳歙为了博得盛名,取得高官厚禄,自然会投桃报李,帮着豪强集团欺压百姓。
  从士大夫这个角度看,欧阳歙一生都是“无可挑剔”的。有了高官集团为欧阳歙说话,他能够得到“政绩卓著”的评语,何足为奇?但是,从老百姓这个角度看,他确实罪大恶极!只不过,有资格给他评定“政绩”的是朝中的官僚们。而被欧阳歙欺压盘剥、逼的家破人亡的汝南老百姓,是没有发言权的!至于他被提升了大司徒,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欧阳歙本身就是“谎报土地数目”的始作俑者,让他来主持“度田”工作,要是能查清真实数字,那才是咄咄怪事!
  让刘秀吃惊的还不仅于此。自从欧阳歙下了狱,前来为他喊冤说情的人络绎不绝。为他鸣冤叫屈的大多数是一些儒生,尤以太学里的学生居多,总数竟高达一千多人!
  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是他昔日的学生及其好友。这些人跪在皇宫门外,递交了请愿书,极力请求朝廷饶欧阳歙一命。有人甘愿自处髡刑(剃光头发)和剃刑(剃光全身毛发),表示愿意代替其接受法律的任何惩处。更有甚者,有人竟然表示愿意代替欧阳歙去死!对此,刘秀坚决不答应,始终不予接见。
  数日之后,朝廷即将对“汝南度田”一案进行判决。欧阳歙的门生―――年仅十七岁的平原郡人礼震,骑马飞驰来京师,伏于宫门外很久,希望谒见刘秀,却未能如愿。
  突然,他又听说欧阳歙被关押在河内郡获嘉县,急忙赶到获嘉,他自系于狱,然后托人向刘秀上书,请求朝廷宽恕欧阳歙。
  礼震在请愿书中说:“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臣身以代歙命。”
  礼震在这封书信中,说的声泪俱下。他认为,欧阳歙虽然身犯重罪,但他的学术泰斗地位在当时无人可以替代,希望刘秀看在其学问精湛的份上,绕他一命!另外,礼震又强调,欧阳歙只有一个儿子,而且年龄还小。如果杀了欧阳歙,“欧阳尚书”学术有可能失传,刘秀还会在历史上落下一个“杀害贤才”的恶名,还会使当世损失了一个好老师。礼震以此为由,请求刘秀法外施恩,赦免欧阳歙。他甚至表示,如果一定要依法处理的话,自己可以代替欧阳歙一死。
  等到礼震的请愿书送到刘秀手中之时,欧阳歙已然死在狱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