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交代不随葬任何金银玉器,全用瓦器,所以盗墓贼没兴趣。原陵位于黄河滩,地下几米就是水,也没法盗挖。导游自豪地说:“刘秀可比刘邦有本事多了!他自己就是张良,自己就是萧何!自己就是韩信!”
拜谒过了光武陵,我本想去看看阴丽华的坟茔,却没有找到。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为千古佳话。据导游说,阴丽华之墓在刘秀墓冢之东五百米。民国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三八年)六月四日,花园口决堤,“娘娘冢”被冲刷而坍塌,当地人曾看到用石砖围圈的墓冢,用铁链子固定在石柱子的巨大棺椁。后来,墓道被当地人封闭。
绕过碑后的小路,可以登临冢上眺望。时值深秋,两边的草木都已枯萎,只有古柏已经苍翠。古风汉韵,沧桑千年的感觉油然而生。
陵冢之西,还有一座光武祠。祠前大道两侧本巨柏二十八株,今已不存。祠内有光武阙、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内塑刘秀及其属下云台二十八将像塑,与祠内二十八株文武巨柏一一对应。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等二十八人的高大泥塑在堂上昂然屹立,目视远方,似乎还在思索着治国安邦大计。
祠内院正中有一棵三四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古柏树,腹内已经裂开了一个大洞,似乎早已枯死。它的身上有两处突起,很像女人的乳房;树身则显现出女人的五官。因为它的树龄高达两千年; 当地人都称她为“奶奶柏”。有不少民众在树前烧香许愿,据说很是灵验。可惜的是,这株珍贵的汉柏似乎大部分已经死去,只有向着刘秀陵冢一侧的一条偏枝还活着。
导游说,这是若干年前的一场大火造成的。据说,当时火是从树洞里向外燃烧的;熊熊的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汉柏被烧的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原来,是当地小孩乘大人烧香时;燃放鞭炮不慎引起着火;致使满树伤痕累累。令人惊奇的是,它并没有完全死去。唯一活着的枝条依旧苍翠,虽然看上去虽然有些稀疏,犹如百岁老人的一缕白发一般。周边民众认为是“神树”,每逢家里有啥大事;都来此烧香磕头;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终身平安;特到此把柏树认为“干娘”,以保平安。在它身上挂满红色布条,以求吉祥如意。
我从古柏之下走过,心中在想:“古柏啊古柏!你是否能够告诉我当年的那些故事?你是否还记得,那段金戈铁马的往事?”微风吹来,古柏默然屹立,枝条沙沙作响,算是回答。从原陵走出之时,夕阳西下,余晖照在红墙上,照在神道边的石兽身上。
刘秀,你从哪里来?你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奋举义兵
(一)潜龙伏渊
地皇三年(西元二十二年)十月,在东方的南阳郡,传来了惊人的消息:在舂陵(音chōng)刘氏皇族子弟刘縯、刘秀兄弟自散家财,聚集族人,打出了光复汉室的旗帜,正式扯旗起义了。刘秀字文叔,也就是后来中兴汉室,建立东汉帝国的著名君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縯字伯升,是刘秀的同胞大哥。那么,刘氏兄弟到底是什么来历呢?他们为什么也要造反呢?
刘縯、刘秀他们这一宗,属于宗室远亲,当时已经很没落了。在西汉中晚期开始,一直居住在南阳。论辈分,刘縯、刘秀兄弟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出于汉景帝刘启一脉,他们都是景帝的第七世孙。
他们这一枝,与汉元帝刘姡А⒑撼傻哿蹑裾庋恼诨适易拥芟啾龋潮冉显丁K鞘囚┝炅跏献谑业囊恢В呛壕暗鄣亩莹D――长沙王刘发的后裔。说起刘发的身世,倒是有几分神秘的色彩。
除了汉武帝刘彻以外,汉景帝刘启还有十三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做刘发。这个人的出生非常奇特。刘发的亲生母亲唐姬,原本是侍奉刘启妃子程姬的侍女,地位非常卑贱。她姓唐,没有名字。宫里上下都管她叫“唐儿”。
有一天,刘启突然兴致大发,要在她所住的宫里过夜,准备要“临幸”程姬。不巧的是,这天程姬恰好来了月经。在美女如云宫里,皇帝来光顾一次,对于这些妃子们是大喜事。然而,此时的程姬却犯了愁。“大姨妈”的不期而至,让她颇为尴尬。她不愿让皇帝扫兴,可是自己的身体又实在无法接驾。这可怎么办呢?一时之间,可难坏了程姬。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采取“鱼目混珠”之计。程姬热情地招待皇帝,命人准备酒菜。筵席摆下之后,她与兴致勃勃的刘启推杯换盏,喝起了酒。很快,刘启就喝醉了。程姬把皇帝扶上床,然后悄悄把唐儿叫来,让她与刘启睡在一起。
第二天早上,刘启从睡梦中醒来,才赫然发现:陪侍的人不是程姬而是宫女唐儿。经过这么一夜,唐儿竟然怀孕了。后来,唐儿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刘发。
汉景帝前二年(西元前一五五年),刘启下诏封刘发为长沙王。按照“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的礼制,刘启也不得不给唐儿一个“唐姬”的封号。
长沙王刘发出生以后,由于母亲出身的关系,地位非常低下。因此,刘启也很轻视他,十四个兄弟们也没人正眼瞧他。当他长大之后,出身高贵的皇子们,有的当了太子,有的被封为土壤肥沃、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做诸侯。而可怜的刘发,却被打发到一个“卑湿贫国”的长沙去做诸侯王。在当时,长沙国属于半开化地区。气候湿热,经济也很落后,一般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个贫穷荒芜的地方,甚至在一百多年后的王莽时期都很穷,不适合居住。在西汉时期,长沙还有“填蛮”这样一个荒芜的别名。
刘发的封地,不仅偏远荒凉,而且面积狭小,只有很少的几个县。如此恶劣的环境,可以想象刘发当时到长沙的心情了。
十三年后,也就是景帝后二年(西元一四二年),刘启召集诸侯王来朝饮宴,诸王纷纷起舞为皇上祝寿。看着皇子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端坐在御座上的刘启很是开心。而当他看到刘发跳舞时,却发现这个孩子手举袖口,手稍抬起,缩手缩脚,看上去很不自然。这个滑稽的样子,逗得皇帝以及其他皇子哈哈大笑。刘启就问:“长沙王!你为什么这个样子?怎么如此滑稽可笑?”平时少言寡语的刘发,此时倒也从容不迫:“儿臣的长沙国地域狭小局促,不能回旋。”这句不卑不亢的回答,让刘启立时无语。刘启是个以精明强干著称的皇帝,立即明白了刘发的意思。刘发幽默、机敏的回答,显然是“话里有话”。刘启想到,这么做的确是有些不公平,也觉得有些对不住他。宴会结束后,刘启颁诏:将武陵、零陵、桂阳等三个郡划归长沙国。经过这样一次偶然事件之后,一向倒霉的刘发,这次真是“发”了一回,而且还是“大发”了。从此,长沙国就由一个“卑湿贫国”变成了幅员接近千里的大国了。
刘发的一生很平淡,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称赞的辉煌业绩。但是,他的第七世孙就是刘秀。后人感叹说,假如没有这次偶然的“唐姬事件”,就不会有刘发,更不会有刘秀,也不会有东汉。汉朝的统治时间可能要缩短二百年。但是,偶然之中有必然,历史不容假设。即便没有刘秀,其他的人推翻王莽也是迟早的事。至于建立的新王朝是否会像东汉国运那么强盛、绵长,那就很难说了。这是一个有名的典故,叫做“唐姬误会”。
这个“南顿令”究竟是多大的官呢?《汉书》记载说:“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由此可见,刘钦只是一个品秩为千石至六百石的一个县令。从长沙王刘发到南顿令刘钦,真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官职越做越小,家庭情况也越来越差。到了刘秀九岁那年,即汉平帝元始三年,刘钦去世。因为失去了父亲,刘縯、刘秀兄弟不能自立,于是被叔父刘良收养。
十余年之后,刘秀在刘良的抚养之下长大成人。具有皇族血统的他,家境却很贫寒。为了谋生,他不得不以种田为生,成了南阳郡舂陵县里的一名农夫。
(二)求学长安
刘秀长大后,一直在家务农。一个皇族子弟,怎么会和平民一样,要从事体力劳动呢?
原来,刘秀是南阳郡豪强樊重的女儿樊娴都。樊氏为人性情温婉,仪表端庄,名重乡里,素有佳誉。她过门之后,总共为刘钦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刘縯(字伯升),次子刘仲,三子刘秀(字文叔)。长女刘黄,次女刘元,三女刘伯姬。然而,刘秀的家虽然是宗室,家庭条件却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穷。
本来,作为皇亲宗室成员,刘秀他们家应该不为生计发愁,应该能够过上相当不错的日子。可是,当时的情况却有些特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汉朝的制度,宗室子弟本来可以按照爵位按月领取生活费、粮米。可是,刘秀的父亲刘钦只做到县令一级的小官,地位卑微的几乎不值一提。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朝廷的这点接济根本无法糊口。再加上刘钦死的早,刘縯、刘秀兄弟是靠叔父刘良养活大的。因此,在刘秀长大之后,为了自食其力,养活一家老小,他只能去下地干活,靠着田里打出的粮食,维持着一家的温饱。在刘秀的辛勤耕作之下,刘家的日子也算过得去。然而,从总体上说,刘家的家境并不富裕,最多只能说是舂陵宗室中的中等偏下水平。
而刘家的老大刘縯,却是一个有些“好高骛远”的人,看上去甚至有些游手好闲,行为比较荒唐。对于田地里的农活,他从来都是不闻不问。他性情刚毅,慷慨有大节。他总是一心想着做大事,总是梦想着留名青史、光耀门庭。
自从王莽篡汉以后,舂陵刘氏宗族也失去了皇亲地位,爵位被废除,原来享受的待遇都被全部剥夺。虽说朝廷是否对宗室有经济照顾,对刘縯、刘秀他们家来说,关系不大。然而,而刘縯却愤愤不平,他一向以英雄自诩,常怀着恢复汉朝社稷之念,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有所作为。作为长子,他从来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祖上遗留下来的一些产业,也都被他变卖。他拿着这些钱,用来收养宾客,结交天下雄俊。
刘秀少年的时候,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对于大哥的举动,刘秀并没有过多说什么。但是,一家人总是要吃饭,要生活。为了侍奉母亲樊氏,养活没有出嫁的妹妹,保证一家人有口饭吃,刘秀主动承担起了家庭重担。在舂陵,刘秀整整生活了二十年。在此期间,他同族人、乡亲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亲躬于稼穑之业,勤于耕作,勉以持家。刘秀善于经营,每年夏、秋大忙以后,他便利用农闲时间,赶着毛驴把谷物等农产品运往新野、南阳销售,为家庭谋求经济收益。他乐施爱人,相亲相助,品行淳美,有君子之风,深得乡里赞誉。
刘縯对弟弟的行为却一直不以为然,经常嘲笑他只知道种植庄稼,没有远大志向,把他比做汉高祖的哥哥刘喜。其实,刘秀不仅爱读书,而且胸有大志。一点也不比兄长刘縯逊色。平日农忙之余,也有外出求学的志向。然而,由于家境困难,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王莽天凤元年(西元十四年),刘秀大约二十岁。当时,中大夫庐江人许子威精通《尚书》,在长安的太学中开馆讲学。刘秀听说后,就想到京城长安去求学。可是,刘秀在南阳郡的舂陵,距离长安有几千里路。由于交通不便,家里也不是很宽裕,买不起马,更雇佣不起马车。于是,刘秀变卖了一些粮食和其他财物,与他的同学韩某凑钱合买了一头驴,雇人驾驭着这辆驴车,把两人送到京城长安。从此,开始了历时大约三年的“大学”生涯。
青年时期的刘秀,长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因而一直无钱娶妻。
刘秀早年在南阳新野县游历,听人说过,在南阳郡的首府宛城之中,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阴丽华。她是南阳郡里著名的美女,见过她的人都说她端庄秀丽,性情温婉,有倾城倾国之美。
刘秀虽然没有见过阴丽华,当听说了此时之后,非常倾慕。他在心中尽情想象着阴丽华的模样,渴望有机会能够见到她,一睹芳容。然而,这个想法,对于当时的刘秀来说,只能说是梦想而已。阴家的家世显赫,本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之后,世居新野六、七百年,又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按照刘秀此时的家庭条件,对于阴丽华只能是作为“梦中情人”,想想而已。但是,对于生性好强的刘秀来说,阴丽华的名字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使他念念不忘。
在长安,刘秀一面学习,一直在默默地思索。学暇课后,总是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也许,他在憧憬着自己以及刘氏家族的未来。也许,他又想起了那个从未谋面的南阳佳人―――阴丽华。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自己也不知道。可是,想想自己家道中落,去长安时,连个马车都雇不起,又有什么资格去娶阴家的大小姐呢?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真是太大了。刘秀一想到这些,就感到感慨万分,不能释怀。
在长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秀看见朝廷的执金吾出门,前呼后拥,车马浩浩荡荡,非常的气派。刘秀非常羡慕,回来之后,深有感叹地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从此,他发愤读书,更加刻苦地求学。此刻的刘秀,一心想着增加才干,出人头地。他梦想着,将来会有一天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当上执金吾这样的高官,能够娶到阴丽华这样的名门闺秀,此生再无他求,死而无憾。当然,在若干年后,他当上了人间最大的官―――皇帝,又如愿以偿地娶得到了阴丽华这样的如花美人作为皇后,这也许是他本人做梦到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长安期间,刘秀结识了很多高人名士,如严光、朱佑、邓禹等人。他们都是当时他在太学里的同学、校友。
严光是会稽郡余姚人,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郡余姚县人。与刘秀不仅是太学里的同窗,也是至交好友。他很有才学,少年之时,即名满天下。然而他为人却清高孤峻,不慕富贵,后来成为著名的隐士之一。严光虽然孤傲,却与谦虚好学的刘秀很能谈的来。时间长了,二人慢慢地就成了至交好友。
朱佑字仲先,是一个高士才子,文武双全。他也是南阳郡宛城人。朱佑母亲的娘家在舂陵,也是刘氏宗室。朱佑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的早,无人照看。因此,朱佑与母亲一起回到舂陵的外祖母家生活。朱佑与刘縯、刘秀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好。此时,朱佑也在长安读书,他的年纪比刘秀大一些,很好学,学问也比刘秀高,经常为周围的同学讲解经书大义。因此,刘秀经常去朱佑的住所,向他求教。朱佑每次到讲堂去的时候,刘秀总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讲堂门口迎候。朱佑到来后,从来不问刘秀在这里等谁,旁若无人,直接就进去给同学们上课。刘秀做了皇帝之后,有一次到朱佑的宅子里去看望他。朱佑听到消息,不敢怠慢,早早地就站在门口迎候。刘秀戏谑地问:“现在你还先去讲堂给人家上课吗?” 说罢,哈哈大笑。朱佑面有惭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过,在长安时,朱佑与刘秀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有一次,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