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我声明一点,李世民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治国的确有一套,值得称赞。顺便提一句,也许是英雄惜英雄,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他于乾德元年六月丙申日下诏,历代帝王三年一飨,立汉光武、唐太宗庙。
前代帝王何止千百,赵匡胤为何只为此二人立庙,足以耐人寻味,也许他认为只有他们才值得自己效法。
不过,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之中水分太多,远不如刘秀的功业真实、朴实。特别是李世民身为帝王,首开窜改史书之传统,把自己打扮的近乎“完美”。恰恰正是因为两唐书中的记载过于“完美”,正好显露了他的另外一面。尽管他处心积虑,却并未打扫“干净”。两唐书中还是留下了一些对他“光辉形象”不利的记载。比如,他对魏征身后的态度转变(毁婚、毁碑),以及告诉李治如何对李世勣进行处理的叮嘱,都暴露出他心胸狭隘、狡黠多疑的一面。
(二十五)将星陨落
建武十年(西元三十四年)正月,随着西线汉军的节节胜利,刘秀顿时放下了心。他要开始指挥北线汉军展开反攻。受了几年的窝囊气,他这次打算一雪前耻,将卢芳一举驱出塞外!
他的第一个重点目标,当然是卢芳集团的东部重镇――-高柳(山西省阳高县)!这里是卢芳大将贾览的防区。贾览自与汉军交手以来,几乎从未败过。他仗着背靠大草原,进退有据。北边又有匈奴来援,再加上屡败汉军,更加骄横不可一世。
为了确保一战成功,刘秀对前线军务做了亲自部署,他诏命大司马吴汉为主将,横野大将军王常、建义大将军朱祐、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四人为副将,集结了足足六万大军,准备再次北征!刘秀的部署是:兵分两路,从东、南两路向高柳发动总攻。
在高柳之东,特诏上谷太守王霸、渔阳太守陈?二人为前锋,从本郡出发,大举西进。王常出涿郡,侯进出渔阳,作为后援预备队跟进。在高柳之南,刘秀令朱祐出常山,接应大司马吴汉的主力北上。
这一次,吴汉汲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再也不敢稍有大意,完全按照刘秀的部署行动。他率领主力取道河内、上党、太原三郡,在路上与朱祐会合之后,飞速杀入雁门郡境内。贾览听说汉军大举分两路来犯,声势浩大,自知凶多吉少。他一面急派人北上向匈奴求救,一面组织就地防御。
再说捕虏将军王霸,他率领汉军前锋直逼高柳。不料,匈奴单于派来的左南将军数千骑兵来援,王霸立即转身迎战,双方会战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结果汉军大获全胜,斩首数百级,一举将匈奴人驱逐出塞。王霸率军一直追到长城以外,直到看不见敌影才返回。一年前惨败于匈奴、退守楼烦(今山西省神池县东南)的骠骑大将军杜茂,也急忙率部北上,与王霸联军会攻卢芳将尹由把手的重镇―――崞县、繁畤(山西省应县东北),皆不克。贾览虽然外援断绝,却并未后退。他坚守高柳,各地部下也顽强守城。吴汉攻击了几个月,高柳、崞县、繁畤等战略要地,还是被卢芳集团所控制。吴汉这次带了六万大军北征,依旧所得甚微。总体来看,刘秀战前的战略目标并未实现。
南线方面,在征南大将军岑彭的顽强奋战之下,战局慢慢地出现了转机。建武十年春,田戎、任满、程汎已经拿下夷道、夷陵,在占据了荆门、虎牙之后,又出兵江陵,将岑彭的南线汉军主力压迫在津乡一线。面对难局,岑彭毫不气馁,他率领冯骏、田鸿、李玄等人殊死搏杀,将成家军一举赶回了川口的江关附近。田戎为了阻止岑彭入川,在江上假设起浮桥、斗楼,设立欑柱,断绝水道,结营山上以拒汉兵。岑彭多次率军围攻,却始终无法取得更大的战果。
经过多次的失败,岑彭认识到:看来,不发展楼船舰队是不行了!于是,他下令砍伐树木、竹子,打造“直进楼船”、“冒突露桡”(冲锋舟)数千艘,为今后的大举入川作准备。
与北线的劳而无功、南线的四平八稳不同。在西线方面,汉军的形式越来越有利。建武九年(西元三十三年)秋,来歙指挥西线汉军顶住了北上的“成家”军田弇、赵匡的大举北犯,使关中安如磐石,而且,他还亲率冯异等将领打破了陇道要隘,深入陇右腹地。虎牙大将军盖延西击街泉、略阳、清水诸屯聚,所向披靡。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军将高平县第一城团团围住。由此来看,汉军攻克冀县、上邽、高平最后几个据点、拿下陇右全境,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到了建武十年春末,经过整整一年的血战,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攻克上邽,擒杀田弇、赵匡,全歼守军。至此,朔宁王隗纯的外援已经完全断绝,除了孤悬于安定郡的高平县第一城以外,他只剩下最后一座城池―――冀县。但是,想要打下冀县,却并不容易。冀县之东有一座落门山,落门聚就是山下的小城,汉军要想拿下冀县,落门是当然的必拔之地!对于隗纯集团来说,落门是其赖以生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军事要隘。为了做最后的“困兽之斗”,隗纯将周宗、行巡、苟宇、赵恢等部残兵败将聚集起来,死守这座的最后要塞―――落门。
夺取了上邽之后,冯异驱动诸部汉军,沿渭水西进,准备向这座要塞发动进攻。
由于血战连年,汉军也是一样损失惨重。诸将都觉得汉军久战,锋锐已疲,纷纷建议:“冯大将军,我军疲劳,其势浸弱,不如东归休兵,来日再战!”冯异道:“每集兵一次,谈何容易?贼人气息奄奄,此刻不击,更待何时?”他力排众议,坚决贯彻刘秀速战速决的战略,力主西进之议。在他的极力主张之下,汉军各部主力集结于天水郡,共同围攻落门。在激烈的落门攻防战中,由于陇军据险死守,汉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却始终无法拿下落门。此后不久,冯异却因积劳成疾,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从此之后,这位屡建殊勋的征西大将军,再也没能重新站起来。这年夏天,冯异病逝于落门军中。
冯异的英年早逝,是刘秀不可弥补的损失。他的死,犹如砍掉了刘秀的一只臂膀,使得刘秀在军事用人方面,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冯异的能力是勿庸置疑的,也是汉军将领中为数不多的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之一。他自从追随刘秀以来,除了在华阴回谿因邓禹瞎指挥而惨败过一次之外,在作战中他几乎从无失误,甚至每次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冯异的死,使得刘秀在军事上少了一个得力助手。假如冯异不死,他将会在此后的南征公孙述、北征卢芳的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为了天下一统一几乎奋斗了半生,最终没能看到即将到来的“四海归一”局面,实在令人惋惜!
冯异的一生很短暂,在刘秀部下诸将之中,他的地位始终不是很高,长期处于一个默默无闻的位置。虽然如此,他却是刘秀手下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帅才,是刘秀手下事实上的“头牌大将”。在私德方面,甘于寂寞,谦逊自守,从不贪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治军、民政方面,他爱兵如子,厚待百姓,深受当地民众爱戴。这位表面上谦逊温厚的儒生,并非没有能力。事实上,他从未辜负刘秀的希望。
纵观刘秀夺取天下过程中的几次关键性的大决战,冯异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屡立殊勋,其表现可圈可点。他用兵如神,英气逼人,真是无愧于一代名将之称!守孟津、逼洛阳、战弘农、克崤山,纵横中原,奠定中原大业。此后,又临危受命,西征关中,扼守秦岭,威震巴蜀。力挽狂澜,决战陇右。无论局面多么艰难,他都毫不畏惧,指挥若定,英雄本色尽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冯异的名头虽然不及邓禹、吴汉、耿弇、岑彭、来歙、景丹等人,但是他的战功却实属开国名将之首。他是将星闪耀的云台名将之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将星!壮哉!“大树将军”!伟哉!“大树将军”!纵观东汉一代,一百九十五年之间,优秀的军事将领英才辈出、群英荟萃。然而,就其最优秀者,除刘秀而外,冯异一人而已!“大树将军”千古!
从建武九年开始,随着祭遵、冯异先后故去,刘秀的老对手隗嚣也成为泉下亡魂。建武十年的这个秋天,在刘秀的心中,除了即将胜利的喜悦,更多的可能是萧瑟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这年八月中,刘秀再次从洛阳出发,赶赴长安。在这里,他要亲自指挥消灭隗氏集团的最后决战……
安易居士学兄:
“而能像李世民那样斗倒了太子后不伤害其家人”?这一论断恐怕有误吧?
《旧唐书。隐太子传记》:(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因自陈曰:“臣于兄弟无丝毫所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亦耻见诸贼。”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高祖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欲令穷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高祖大惊,谓裴寂等曰:“今日之事如何?”萧瑀、陈叔达进曰:“臣闻内外无限,父子不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建成、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德,常自怀忧,相济为恶,衅起萧墙,遂有今日之事。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苍生自然乂安。”高祖曰:“善!此亦吾之夙志也。”乃命召太宗而抚之曰:“近日已来,几有投杼之惑。”太宗哀号久之。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太宗即位,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葬。葬日,太宗于宜秋门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赠皇太子,谥仍依旧。
从此段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亲手射杀大哥李建成,而后又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全部杀死。这一血淋淋的残杀事实,也叫“斗倒了太子后不伤害其家人”?
等到埋葬大哥的那天,李世民又是如何表现?“葬日,太宗于宜秋门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赵王福为建成嗣。”---杀了大哥全家,灭了人家的根,还假惺惺地“哭之甚哀”,难道天下人都是傻瓜么?
李元吉的下场更惨,不仅自身被杀、老婆被人夺了去,全家也被二哥灭了门!
“太宗于是定计诛建成及元吉。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太宗践祚,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如故,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
从这两段记载来看,李世民的心肠不是一般的狠毒。千年以降,读之令人胆寒。
llb938学兄:
对于李世民的功绩与能力,我一直非常怀疑。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他登基之后,为了淡化自己”逼父、弑兄、屠弟、灭侄、霸占弟媳”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拼命为自己粉饰,他指示史官篡改早期开国历史,刻意夸大自己在统一战争中的作用,尽力丑化李建成、李元吉等人,淡化开国之君李渊的重大作用,致使李渊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得不到公正评价。其实,李渊也不是一个酒囊饭袋,他能够登上皇帝之位,难道没两把刷子?难道他在开国过程中,一点作用都没起?
我不否认李世民素质上的“天生丽质”,但是他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几乎如同天神一般,这种感觉难道不是很虚幻吗?
反观刘秀,一直是非常谦虚。他白手起家,历尽千难万险,栉风沐雨,血战十五年,才取得天下。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能力不足吗?当然不是。打个比方,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想要赚到一万元,可能需要十年。而一个家资百万的富贵子弟,想要赚到千万,也许只需要两年就可以做到。难道仅仅凭着时间的长短、赚钱的多少,就可以成为衡量他们能力的唯一标准么?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个人觉得,刘秀活的很真实。读他的事迹,决不会有矫揉造作之感。将心比心,如果从人性的角度看,宽厚慈爱的刘秀,难道不更值得后人学习么?相对于李世民的浓妆艳抹,刘秀的质朴自然难道不更值得称道吗?李世民虽然对自己百般粉饰,却遮掩不住“中材之主”的本质。
戊己学兄:
止戈息武,休养生息,岂是忘战?暂弃荒蛮之土,量力而行,不求边功,岂是“贻祸万世”?若是如此,窦宪安能扬威大漠,封狼居胥?没有光武的休养生息,怎能做到?
建武二十九年以后,中原乂安,海不扬波,世祖君临天下,自以威德怀远,安用动兵?古云:“仁者无敌”,光武用他一生德实践验证了这一真理。
纵观中国历史,令人颇生感慨。上下五千年,虽然明君辈出,英杰并起,各领风骚数十年。然而,自三代而下,能够配上“仁者”二字的帝王,且有几人?以李世民之雄略,当得起“仁者”二字么?“仁者无敌”,重剑无锋,正是刘秀的写照。蕴智于拙,藏机于胸,恢廓深沉,百折不挠。百年沉疴,一朝中兴。九州遗黎,悉出汤火。赫伟烈勋,长河韬映。昭莹赤心,流霞成彩。如此伟烈之君,两千年来,谁可与之争锋?
戊己学兄:
在冷兵器时代,打仗在很大程度上是“打钱粮”。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做支撑,怎么打仗?窦宪北征,花了朝廷多少钱?调动了多少军队?没有光武前期的休养生息,能够做到么?再者,北匈奴虽弱,岂是容易对付的?难道朝廷对南匈奴就那么放心?单靠南匈奴与北匈奴自相残杀,再加上乌孙、鲜卑等部,就能轻易取胜?难道北方边郡无需调动兵马监视吗?怎说“动用的资源有限”?怎说“与光武的休养生息并无多大关系”?
关于冯异的后人,我补充一下:
建武十年(西元三十四年)夏,冯异病死在落门军中之后,其子冯彰袭爵为阳夏侯,食邑仅阳夏一县。冯异病故后第二年,也就是建武十一年(西元三十五年),陇右已平,刘秀感念冯异之功,特诏冯异之次子冯?为析乡侯。建武十三年(西元三十七年),汉军克成都,天下大定,刘秀在洛阳大封功臣。下诏改封冯彰为东缗侯,食邑三县(阳夏、东缗以外,其他一县不祥)。
刘秀对冯异的封赏,略次于邓禹、吴汉,此二人都是食邑四县:
刘秀以邓禹功高,加封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吴汉于建武二年(西元二十六年)加封广平侯,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四县。在建武十三年的册封中,维持不变。
东汉一代,人臣就封最高不过四县之地。冯异两子得封,冯彰、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