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没有惊喜。就像一个iStock设计师说的,“好玩的是,那些为钱而来的人很快会被核心人物边缘化,人们会觉得‘哦,不过如此,这些人是冲着钱才来这儿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iStocker不关心自身的利益。一位摄影师的图片被下载的次数越多,他在社区的知名度就越高,这样,当他为了自己的设计下载别人的图片时,信誉度就越高。那些额外的收入,没有人会不欢迎。
在iStock这样的网络社区中,成员对“众包=节省成本”这种观点充满敌意——谁也不希望自己被利用。最后,iStock提供的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无价之宝——意义。大众热情洋溢的付出时间和剩余生产力,但这些都不是免费的,必须用某种意义来交换。没有收益便罢,如果有,必须排在意义之后。
有些伟大艺术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斯拉·库伯斯坦(Ezra Cooperstein)就这个话题侃侃而谈。
和利文斯通一样,美国潮流电视台(Current TV) “观众创造内容”部门的主管库伯斯坦也通过众包成就了一项事业;但和iStockphoto不同的是,潮流尝试跨越式地启动社区,结果必然好坏参半。如果说iStock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野外研究众包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后,社区逐渐系统化的成长起来了——潮流便提供了一个让你研究“圈养”环境下,众包如何生长的机会。
网站在2005年8月上线,它有一个崇高的愿景——将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对大众开放。从这个角度衡量,潮流是成功的。公司前副总裁阿尔·戈尔和其他一些投资人建立了一个“新闻消息网”,网站突破了传统,美英两国共有5100万家庭可以收看潮流的节目,它的节目表足有三分之一是由VC2(VCC,即“用户创造内容”)组成的。和其他网站不同,潮流的网站上没有弹钢琴的猫,也没有搞笑的蹒跚学步,事实上,它的大部分节目都接近其他电视台专业级别的制作水准。
潮流电视台于2005年8月1日开播,潜在观众数量是17万家庭,市场份额有限。在潮流的网站上有一些小节目,鼓励观众上传他们的视频片段,和其他人分享。库伯斯坦和同事也在联系电影节和电影学校,寻找潜在人选。花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节目单上1/3的节目都是来自VC2 的视频。库伯斯坦说,“我认为有太多的创造力、能力以及热情在等待开发,人们低估了它们的数量。”
但这并不是说他觉得喜出望外,库伯斯坦对这行已经相当熟悉。25岁时,他已经被任命为“用户创造内容”部门的主管,潮流的目标观众年龄段是18…34岁,当时库伯斯坦恰好位于中间。“这个阶层是最具创造性的年龄。他们从12岁便开始使用Final cut pro(电影编辑软件)和Photoshop,在自家花园里拍电影,学习如何在网上和其他人分享作品。库伯斯坦说,“当某个人忽然将电视这样的封闭系统向他们敞开,影响是巨大的。”
没错,对于那些有技术又有兴趣的人来说,也许是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其他人则不然。库伯斯坦和他的同事发掘了很多年轻的电影制作人才,并将他们的作品介绍给大众,在这方面他们取得了成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这和潮流当初试图让媒体民主化的愿景相差悬殊。
潮流网站使用的策略是:“我们负责把网站建起来,之后大家自然会来。”网站的设计很出色,而且精细复杂,很多著名的电影制作人,比如罗伯特·雷德福和西恩·潘,还录制了教程发布在网站上。观众本应在网站上传视频,评论朋友的作品,选出应该在潮流电视台播放的视频节目……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到最后,网站乏人问津。即使有人来了,也没人和他互动。网站上线一年后,YouTube成了在线视频的大赢家,而不是潮流。2007年夏天,我去过潮流的办公室,该网站仍然是一座虚拟世界的“鬼城”。iStockphoto的论坛每秒发布37。4个新帖子,我登陆了一下CurrentTV,看到论坛上的一些话题已经几天没人更新了。查看了在线流量统计网站Alexa后,潮流甚至没有排进全球前10万名。
公平的说,潮流面临着一些很难解决的难题。别说制作电影,就是制作网络播放的短小视频,大众也需要克服一些后勤障碍,比如找剧组,保证花销不超出预算,而且还要进行一些复杂的后期制作,而职业摄影师永远不需要担心这些。这还没涉及到培训和个人能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千奇百怪,YouTube上任何一个简短的视频都会向你充分的证明这点。
在创造“参与型电视”的过程中,潮流虽然屡遭挫折,但并不影响它对后来者的借鉴作用。对于那些希望在商业上应用众包的人来说,潮流最初的失足是一个很好的警戒。
2007年末,网站重新上线。最终,它得以让相当数量的观众参与到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它的成功是一个蓝图,告诉我们在不利的条件下如何应用众包。
库存图片业和650亿美元的全球电视市场相比,实在太小了。如果众包能被移植到类似电视这样的领域,那么对整个娱乐业来说就会有很多重要的衍生。假如潮流的成功是一个迹象的话,这一天并非不可能。
在圣弗朗西斯科时尚的南部市场街区,有几栋改造的工业大厦,其中有几层是潮流的办公室。AT&T公园是圣弗朗西斯科商业巨头们的家园,从街对面看,感觉大厦在渐渐逼近头顶。潮流的总部是一个后现代建筑,玻璃中混杂着砖块,很合适做艺术博物馆。在精致的玻璃墙后,放着一排排最新款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坐在那里能看到下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这是高科技总控室。对于一个致力于向大众开放电视制作的公司来说,这个外观很完美。
我去潮流办公室的那天,库伯斯坦和一个雇员正面临一个困境:雪豹太多了。
“我们在看哪一部分?俄罗斯雪豹?”阿赛奥问,她是一个苗条的年轻女性,戴着一副时尚的眼镜。“不,”库伯斯坦回答。“有两张。‘雪豹’和‘寻找雪豹’。”
两人挤在电脑屏幕前,研究到底应该在英国版频道中播出观众提交的哪个“播客”(组成潮流节目的2…7分钟的视频短片)。库伯斯坦说,“我们要看的是一位父亲和孩子们寻找雪豹的视频。重点是这个父亲,不是雪豹。”
库伯斯坦开始播放视频,两人凑近显示屏,听着同期的音频。这段开始是从直升飞机上俯拍喜马拉雅山的场景,旁白说,他的父亲想看一看稀有的神出鬼没的名猫。之前已经有过几次这样的旅程,家人知道这是父亲的最后一次尝试了。在经历了4天蚀骨的寒冷和晕机后,在最后一次沿山体下降之前,他们见到了一只雪豹。
这个视频将近8分钟,从潮流的标准来看,它有些长。短片明显是一个非专业人士的作品,如果它不是拍的那么“天然”的话,这样精彩的素材可能会被改编成剧本。但是影片真正感动人的地方,恰好在于作者颤抖的用摄像机拍摄,认真的说着纪录片式的旁白。
你可以想象,假如这个邮件能被他们收到,网络主管会对“寻找雪豹”作何反应。可能你没有注意,短片和雪豹在大多数网络中需求量都不大。潮流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要求,以及像库伯斯坦以及阿赛奥这样年轻的创意人员的奇思妙想。说潮流并非“尼尔森收视率排名榜”的奴隶,是不全面的说法,尼尔森甚至都没有为网站排过名。
库伯斯坦承认,“我们创作节目是为了内容本身,因为那是我们不知道的信息。”所以他和阿赛奥决定,给雪豹开绿灯。
“我们拥有一个超大的朋友网,同时也是一个超大的创意人才网络,他们会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我们,反馈说‘嘿,那个试播太酷了!或者说,它不怎么样。”潮流将内容创意的工作众包;同时也让大众决定该让哪些节目上电视;在很大程度上评级工作其实也被众包了,即使是采取非正式的形式。
这是很好的经验:如果你邀请一大群人来参加一个聚会,最好也邀请他们帮你策划和打扫,大众喜欢参与的感觉。
潮流的目标很远大,但其实期待并不高。戈尔在2004年5月4日宣布,“我们这个让人兴奋的电视网络,是为那些期待更多的了解世界,喜欢生活中真实故事的年轻人而办的,这代人既是内容的创造者也是观众。”尽管说的高屋建瓴,但私下里,电视台的高级主管们只希望有10%的节目内容是用户制造的。
公司第一雇员之一,库伯斯坦回忆道,“(要知道)这是在YouTube之前的事,要用观众制作的节目填满电视台所有的节目单,人们对此并不放心。”
尽管库伯斯坦和同事们已经超越了最初的目标,但其他方面的问题还是让这种不安成为一种预言。潮流的网络战略家罗宾·斯隆说,“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创造一个社区,还要满足一个不寻常的要求:要它在第一天就足够壮大。我们不能只种下种子,然后任其自由生长。”
斯隆提到,当分类广告网页Craigslist在一个新城市上线时,他们从不宣传。因为不必急,需要做广告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而来,网站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法达到关键规模①。潮流可没有这么幸福,它的方法是招募“观众创作者”,但结果是人们开始使用网页,却没开始彼此互动。他说,“我们和每一个制作人建立了垂直的关系。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和社区建立一个平行关系。我们想让最好的制作人变成良师益友,但他们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而已。”
无论如何,VC2 部门都找到了一个富有成效的,据说在各方面都高度节约的方案。观众在潮流网站上传播客,其他观众每周都会对这些播客投票,两个得票最高的视频将在电视上中播出。获胜者将得到200元…1000元的奖金——这只是一个剧本喜剧(每分钟大约6万美元)的零头,连潮流的后期制作成本也算进去了。其他VC2 的节目一般都由库伯斯坦和其他职员委托专人制作,但付的钱都差不多。
“我们把自己看做‘用户制作内容’的HBO(美国家庭影院频道),”库伯斯坦说。“我们不以宠物猫或者宿舍里一些恶搞的视频为卖点,”
尽管用户参与的比例仍然不高,但库伯斯坦已经成功制作了一些最原创的电视节目,偶尔也有几个比较离经叛道。很多时候这些节目太好了,在YouTube上像病毒一样流行,这对于潮流网络广告销售部门的员工来说无疑是个残酷的讽刺。
每天早上9点,库伯斯坦的VC2 员工都会聚在一个四面玻璃的小会议室里开提案会。库伯斯坦的部门不能仅靠观众提交的视频维持,它必须依赖于固定的参与者,这些人将自己的新视频发给创意部的员工,然后由他们一一审查。
参与其中的感觉有点像在窃听现在年轻人集体的无意识思维。我在的那天,他们选
中了一些点子,包括费城一个“吃东西大赛”的片段。(一个员工称费城是“美国最不健康的城市”。)还有一个“女孩枕头大战联盟”,另一个是一名地区空气吉他手②,他想参加全国比赛。
我提议了一个之前认为非常晦涩的视频:滑板牧师。说的是一群年轻牧师,希望通过受
①关键规模是指为了提供一个可实现充分互动的环境,而进行的资源集中,最明显的就是人员的集中。
②指一些乐迷在表演吉他模仿秀中所弹奏的吉他,其实什么都没有(空气做的吉他)。
洗职业滑板手的巡演来布道,使年轻人皈依。“没问题。”一个职员回答,而其他人则试图控
制自己不要翻白眼。这表明,潮流的困难仍然存在。接下来的讨论有关于喜剧学校,新潮父母,尼泊尔第一个独立广播电台等。最后,会议并没讨论出太多结果就结束了。
会后,我和库伯斯坦到他的办公室坐了一会,他的办公室沿着一面墙,和其他15个VC2区的办公室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在提案会上,职员说起他们的VC2 制作者都直呼其名,说明很多视频是由固定的参与者制作的。库伯斯坦说,至少有一半VC2 制作人是从事电影和视频行业的。那么,我们能称这个为“用户制作内容”吗?这些人严格意义上不算是业余爱好者,当然也不能称其为专业人士。“事实上,他们是一群自由职业者。”库伯斯坦承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需要一些可信赖的人,确保能在任何城市的任何时间联系到他们。”
库伯斯坦确实看到,在视频上传到网站后,很多电影人因此被发掘。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只关于潮流电视台——将这些创造性的工作众包,尤其是像电视这样复杂的创造性工作,真的能代表媒体的民主化吗?它会不会只是解决旧问题——发掘并培养人才——的一个新方法?从潮流和其他电影及电视行业的例子看,后者可能才是事实。
菲多利(Frito…Lay)公司,MTV电视网,潮流电视台都已将广告、若干部门、还有音乐视频众包。最好的作品更多的是来自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他们的才华超越了专业认可,YouTube本身并不是一个发掘人才的系统,但这些并不会减少众包的重要性。在一个好的系统中,电影人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认可,这是在现有基础上巨大的改进。然而,现存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却要依靠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运气,是否进了这个圈子,有没有合适的关系等等。这些都让电视与民治民享相去甚远。
在我最后一次到访潮流的办公室时,库伯斯坦邀我去隔壁的一个房间。里面一些留着胡子,衣着随便的职员正坐在电脑前剪辑影片。他指着一个显示器说,“我们正想办法降低门槛,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制作中。现在这个是我们在努力尝试的一种类型。”屏幕上是一个小孩,看上去高中刚毕业,站在一个没有家具的屋子里,谈论独立摇滚歌手康纳尔·奥伯斯特(Conor Oberst)的新专辑。他对着摄像机说,“实际上,从他最初的几张专辑开始,我就是他的歌迷了。但在《卡萨达加》这张专辑里,我认为他已经江郎才尽了。”这个片段没有华而不实的图片,也没有多么高超的拍摄技巧,当然也没有雪豹,但它很有意思,而且有种可爱的感觉。如果我像24岁左右的孩子那样关心康纳尔·奥伯斯特,那么这个视频可能还带点挑衅。
“这是一个关于CD的简评,任何人都可以用网络摄像头拍下他们对某张专辑的评价,而我们将它们放进一个模板,增添一点观赏性。”
库伯斯坦走到另一个显示屏前说“你看另外一个。”接下来的一分钟,屏幕上掠过一连串精致的画面剪辑,每张照片都是看上去有些危险,面色苍白的“时尚人士”,照片是在欧洲的一些街头拍摄的,照片下配的文字是,“街头风格:奥斯陆。”这个创意是希望在一分钟内展示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风貌。
“那些全是街拍的摄影师拍摄的,他们不会为我们制作视频,但会上传照片。”
库伯斯坦说,到目前为止,潮流依靠的是那些在网络社区中被称作“超级用户”的人,他们只有大概1%左右,但这一小部分人却负责各类活动中大部分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