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悲观论集卷 >

第51章

悲观论集卷-第51章

小说: 悲观论集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由前一时刻决定的,而且必然要产生下一时刻。因此,时间无始无终。另一方面,认识根据系列——一系列判断,其中每一个都会给另一个以逻辑真理——总要在某个地方终结,即终于或者是经验的,先验的,或者是超逻辑的真理。假如我们所达到的大前提的根据是一个经验真理,而且我们仍要继续追问〃为什么〃,那么所追求的就不再是一个认识根据,而是一个原因——换言之,认识根据系列已让位于形成根据系列。但假如相反,即为了便于它有个结尾,我们允许形成根据系列让位于认识根据系列,那么这不是事物本性所造成的,而总是由于一个特殊的用途:它因此是一个诡计,而且这就是大家所知的称作为本体论证明的诡辩论。因为当通过宇宙论证明已探得一原因并使该原因成为第一因,似乎有必要到此即停止不前时,我们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果不会停止不前,它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因此它只能被搁置在一旁,而跟它略有想象的认识的充足根据律就被用来取而代之了;本来追求的是原因,现在给的却是认识根据——概念本身尚需论证,而从这个概念中而来的认识根据其存在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这一根据毕竟是个根据,现在却不得不作为一个原因。当然,这一概念本身事先即已为此而准备好了,出于面子上的需要,表面上显得并非很有价值的存在这时就安放其中,以便在发现它时能惊喜一番——正如我在第7节所说明的。另一方面,假如判断系列完全依赖于先验或超逻辑真理的规则,我们又仍然继续追问〃为什么〃,那我们根本就找不到答案,因为这一问题没有意义,即不知道所追问的是哪一类根据。
  因为充足根据律是一切说明的定律,说明一事物即意谓着把既定的存在或联系归结到充足根据律的某一形式中,而与此形式相符的存在或联系也必须是这样的存在或联系。因此,充足根据律本身,即由它的任何一种形式所表明的联系,不能再行解释;因为不存在一个可以用来说明一切解释之源的原则:正如眼睛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任何东西,却不能看到自身。当然存在着各系列的动机,因为寻根究底的决心变成了决心使用一个完整的手段系列的动机;这一系列无疑仍然在属于我们前两类表象之一中的一个表象之前结束,动机就存在于其中,并且一开始就具有一种促使具体意志活动起来的能力。动机完成这种任务的事实,就是对我们认识这里所给出的经验特征所作的说明,但是这一事实不能回答为什么此一特殊动机作用于此一特殊特性这一问题;因为理智特性不在时间之内,而且永远不会成为客体。因此,类似这样的动机系列在某一个这样的终极动机中能够找到终点,而且根据这种终极环节的性质,会变为原因系列,或认识根据系列,即当终极环节是一个实在客体时变为前者;当终极环节是一个纯粹概念时变为后者。第51节 每一门科学都从充足根据律的各形式中选择最适用于自己的一种形式作为其引线
  由于〃为什么〃这个问题总是需要一个充足的根据,也由于它依据充足根据律把它的概念联系起来,且正是充足根据律把科学从纯粹堆积的概念中划分出来,因此我们称这个〃为什么〃为整个科学之母(第4节)。况且,我们发现,在每一门科学中,都有一种根据律的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在该学科中起导向作用。因而,在纯数学中,存在律是其主要引线(虽然这些证明的解释只能从认识律而来);在应用数学中,因果律则同存在律一同展现,但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中,因果律则完全处于支配地位。认识的充足根据律对整个科学都广泛适用,因为在整个科学中都是通过一般认识个别;而且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其他分类科学中,它是其处于绝对支配作用的主要引线。当我们把一切无论什么样的动机和准则作为说明行为的材料来加以考察时,动机律(动因)就是历史、政治、实用心理学等的主要指南——而当我们从它们的价值和来源出发并使之成为探讨研究的对象时,动机律就成为伦理学的指南。在我的代表作中,我根据这一原则对各科学进行了详尽的划分①。 
  ①《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第二版第126页(第三段第139页)。
第52节 两个主要结论
  在这篇论文里,我已尽力表明充足根据律是对完全不同的四种关系的共同表述,这四种完全不同的关系的每一种都以一个先天给予的特殊法则为基础(充足根据律是先天综合律)。根据统一律,我们不得不假定根据分解律所发现的这四个法则,由于它们都在一个述语中被表述出来,因此这四个法则必然源自于我们认识能力中同一个原初的特性并以此作为它们共同的根,因此我们将不得不把这个根看作是我们意识之客体的彻底的依赖性、相对性、不定性和有限性——意识本身则局限于感性、知性、理性、主体和客体——或称之为世界有限性的最内在的起源,柏拉图则反复贬称这个世界为不断生灭,但事实上从不存在,这种认识不过是一个〃凭借无理性知觉的观念〃。而且基督教徒凭籍本能,按照根据律的这一形式(时间),正确地把它称之为暂存的事物。我已经把这种形式定义为所有有限物之最简单的范式和原型。充足根据律之一般意义,究其大概,可以概括为:每一无论于何地何时存在的事物,都是由于别物存在它才存在的。不过,各种形式的充足根据律是先天的,即它的根就在我们的理智中,因此它必然不适用于全部存在物(宇宙),包括它在其中展现自身的理智。因为这样一个世界,凭藉着先天形式展现自己,它只能是现象;因此,作为这些形式之结果而适用于现象的,却不能应用于世界本身,即在这个世界呈现自身的物自体。因此,我们不能说:〃世界及其万物都是由于别物的存在才存在的〃,这个命题是典型的宇宙论证明。
  如果这篇论文能够得出刚才表达过的结论,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欲把结论建立在充足根据律基础上的或确实谈到一个根据的思辨哲学家,都要指明他是指哪一类根据。人们或许认为,只要对一个根据有些疑问,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要求这样做,然后一切混乱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我们不是常常发现,根据和原因这两个术语在不加区分的使用中被混淆了:就是听到人们以一种一般的、无明确定义的方式谈论基础和以…为基础、条件和以…为条件以及原则和根据原则的,或许因为有一个隐秘的意识,因此这些概念正在以一种未经认可的方式加以使用。因而甚至连康德也把物自身说成是现象的根据,而且说成是一切现象之可能性的根据①,现象可解性的原因,整个感觉系列之可能性的一个尚未被认识的根据,作为一切现象之根据的先验客体②以及我们的感觉为什么在所有的条件中须以此为决定条件的根据,等等。所有这些说法在我看来与康德下面所说的更有份量、更加深远、永垂青史的话③极不吻合,他说:〃事物的偶然性④本身只是现象,而且只通向确定现象的经验的回归。〃 
  ①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第561,562,564页,第五版第590页(M.米勒英译本第483~486页)。 ②同上,第一版第540页,第五版第641页(英译本第465页)。 ③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第563页,第五版第591页(M.米勒英译本第485页)。 ④经验的偶然性在康德看来其含义是指,它表明它几乎要完全依赖于别物就这一点而言,请读者参阅我在《康德哲学批判》第二版第524页,第五版第552页中对康德的诘难。
  因为自康德以来根据和推论,原则和根据原则等概念,一直是在一种更不明确甚至非常超验的意义上使用,而且现在还在这样使用,每个人都会知道最近几年出的哲学著作对康德是了解的。
  下面是我对〃根据〃这个词以及与之相关的整个充足根据律不加区别地加以使用的驳斥;就本文的主题而言,本文所作出的是跟第一个结论密切相关的第二个结论。我们认识能力的四个法则,以充足根据律为其共同表述,由于它们的共同特点以及由于所有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都在它们之间加以划分这样一个事实,表明这四个法则本身是由我们认识能力中同一个初始的本性和内在的特质所决定的,而我们的这种认识能力自身则表现为感性、知性和理性。因此,即使我们设想有可能出现第五种客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不得不设定充足根据律还将以一种不同的形式在这类客体中出现。尽管如此,我们仍无权力谈论一个绝对的根据,一般的根据,正如一个一般的三角形,只是作为通过推论反思才得以成立的一个概念而存在,这个概念作为一个从另一些表象中得来的表象,只是一种以一指十的概括思维方法。诚如一个三角形或者是锐角、直角或钝角的,同时是等边的、等腰的或不等边的一样,每一个根据也同样属于我所指出的可能存在的四种根据中的一种。而且,既然我们只有这四类明确划分的客体,那么每一个根据也只能属于这四个中的某一个,此外不可能还有别的客体,理性本身无论如何也只能名列其中;因为一但我们使用一个根据,就事先假定了这四种客体以及我们的表象能力(即整个世界),而且我们肯定把自己限定在这些范围内,从不超越它们。然而,若有他人以一种不同的见解看待这一点并且认为一般的根椐不过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源于这四种根据,并表达了它们共有的内容,那么,我们就得重温实在论和非实在论的争论,而我则会站在后者的立场上。






  
 

 
 
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

  1788年2月22日:阿瑟·叔本华生在但泽(今波兰格坦斯克)一个大商人家里,父亲叫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母亲叫约翰娜·亨利埃特,娘家姓特罗西纳。 
  3月3日:受洗礼于圣玛利亚教堂。
  阿瑟和他母亲一起迁居奥里瓦庄园,他在那儿度过了童年。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1789年阿瑟的外祖父克里斯蒂安·海因里希·特罗西纳租进斯图特庄园。
  3月4日:美国宪法公布。
  5月5日:法国在凡尔赛召开三级会议,这是自1614年来举行的第一次三级会议。
  6月17日:法国第三等级组成国民议会(1789…1791年的制宪议会)。
  6月20日:国王封闭国民议会会场,代表们在网球场集会,宣誓〃非俟宪法制成,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1790年2月20日: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去世,利奥波特二世继位。
  1791年1月15日:奥地利诗人弗朗茨·格里尔帕尔泽诞生。
  4月2日:法国第三等级代表米拉波伯爵去世。
  6月20…25日:法国国王阴谋逃跑,但在发棱被发现,押回巴黎。
  8月27日:庇尔尼茨宣言。普普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和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二世决定支持法国君主专制。
  12月5日:莫扎特诞生。
  1792…1797年第一次联盟战争。
  1792年3月1日:利奥波特二世去世。其子弗朗茨一世成为罗马——德意志帝国皇帝。
  8月10日:法国〃无套裤汉〃革命群众攻进巴黎士伊勒里宫。
  9月20日:法国革命军在瓦尔密力挫普鲁士军,普军撤退。法军占领中莱因区。攻进比利时。
  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撒丁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
  波兰被第二次瓜分。但泽、波森(即波茨南)等被划归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决定封锁但泽。
  在但泽被占领前不久,叔本华一家离开了该市,迁住汉堡,住旧城新街76号。
  6月:汉堡开办了第一个德国公共浴室——〃浮船浴场〃。
  7月13日:让·保尔·马拉被杀。
  9月:法国恐怖统治。
  10月16日:法国王后被处死。
  12月23日:阿瑟的祖父安德烈亚斯·叔本华去世。
  歌德:《莱纳克狐》。
  1794年3…4月:阿瑟的叔叔约翰·弗里德里希·叔本华在但泽去世。
  4月5日:丹敦和德穆兰被处死。
  7月28日:圣·鞠斯特和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
  1795…1799年法国督政府统治。
  1795年4月5日:法国和普鲁士签订巴塞尔和约。波兰被第三次瓜分。
  12月21日: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特·冯·朗克诞生。
  1796年叔本学家搬到汉堡新万德拉姆街92号。拿破仑进军意大利。
  11月17日:俄国女沙皇卡塔琳娜去世。保尔一世继位。
  歌德:《赫尔曼与多罗特娅》。
  1797年阿瑟的外祖父克里斯蒂安·H·特罗西纳去世。
  1月10日:德国女诗人安内特·冯·德罗斯特…许尔霍夫诞生。
  1月31日:法朗茨·舒伯特诞生。
  6月12日:叔本华的妹妹路易丝·阿德莱特·拉维尼亚(阿德勒)诞生。
  7月:阿瑟和父亲一起去巴黎和勒阿弗尔。他在那儿在格雷戈勒·德布雷西曼家住了二年,和德布雷西曼的儿子安提姆交上了朋友。学习法语和法国文学。
  9月4日:拿破仑政变。
  10月4日:瑞士现实主义作家耶雷米亚斯·戈特黑尔夫诞生。
  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签订坎波…佛米奥和约。
  12月13日:海因利希·海涅诞生。
  1798…1799年拿破仑出征埃及。
  1798年1月19日: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科姆特诞生。
  2月13日:浪漫派作家威廉·海因里希·瓦肯罗特去世。
  2月:波拿巴计划在勒阿弗尔造船厂制造大炮和舰船。
  1799…1802年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
  1799年马蒂亚斯·克劳迪乌斯匿名发表《致我的儿子H.》。
  春季:阿瑟·叔本华的朋友戈德弗里特·雅尼施死于汉堡。
  5月20日:巴尔扎克诞生。
  8月:叔本华因法国的政治形势经海路回到汉堡。进龙格博士办的私立学校学习,直至1813年。和商人的儿子沙里士·戈特弗劳伊,酒商的儿子格奥尔格·克里斯蒂安·洛伦茨·迈尔交上朋友。
  11月9日:拿破仑政变。
  1800年叔本华家去布拉格和卡尔斯巴德旅行。在魏玛会见席勒,在柏林会见伊夫兰德。
  10月17日:返回汉堡。
  1801年2月9日:法国和奥利利签订吕内微尔和约。
  丹麦对汉堡的占领结束。
  约翰·海因里希·威廉·蒂施拜因迁往汉堡。
  3月22日:克洛普施托克在汉堡诞生。
  3月23日:沙皇保尔一世被刺。亚历山大继位。
  3月25日: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去世。
  12月11日:德国戏剧家克里斯蒂安·迪特里希·格拉贝在德特莫尔特诞生。
  1802年叔本华阅读让·巴底斯特·罗范·德·高乌雷的《福布拉骑士的爱情冒险》。
  2月26日:维克多·雨果诞生。
  3月26…27日:法国和英国签订阿眠和约。
  7月24日:大仲马诞生。
  8月:拿破仑规定自己终身任第一执政。
  8月13日:奥地利诗人尼古拉斯·雷瑙诞生。
  1803年2月25日:雷根斯堡《全帝国专使会总决议》。
  3月14日: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