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类证治裁-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衄〕x驻景丸x 杞子 车前子(各二两) 熟地(五两) 菟丝子(八两) 蜜丸,酒下。
〔齿衄〕x甘露饮x 二地 二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枇杷叶 甘草
〔齿衄〕x清胃散x 生地(四钱) 升麻(钱半) 丹皮(五钱) 当归 川连(各三钱) 为末,分三服。
〔外敷〕x冰玉散x 硼砂 元明粉(各五钱) 辰砂(六分)
〔便秘〕x调胃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炙草
〔风肿〕x消风散x 见本卷失音。
〔肾虚〕x七味丸x 六味丸加桂心。
〔阳虚〕x安肾丸x 便制香附(二两) 炮川乌 川椒(各一两) 青盐炒 小茴香(三两) 熟地(四两)
川楝子(三钱) 酒糊丸。
〔舌衄〕x黄 六一散x 黄 (六两) 甘草(一两)
〔舌衄〕x涂舌丹x 乌贼骨 蒲黄 等分研末,涂舌上。
〔肌衄〕x当归六黄汤x 当归 黄 生地 熟地(各一钱)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五分)
〔肌衄〕x黄 建中汤x 桂 芍 草 姜 枣 饴糖
〔红汗〕x妙香散x 人参 黄 远志 茯苓 茯神(各一两) 桔梗(三钱) 甘草(二钱) 木香(钱半)
麝香(一钱) 辰砂(二钱)
〔九窍〕x侧柏散x 侧柏叶(蒸干二两半) 荆芥炭 人参(各一两) 每末三钱,入白面三钱调服。
〔九窍〕x犀角汤x 犀角汁 黄连 荆芥炭 小蓟(各一钱) 生龙骨(八分) 黄芩(钱半)
〔遍身〕x五花汤x 水芦花 红蓼花 槐花 茅花 白鸡冠花 人参 等分,水煎,入侧柏汁和服。
〔血溢〕x黄连泻心汤x 大黄 黄连
〔血溢〕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卷之二衄血论治
衄血脉案
属性:族子 劳力伤阴,口干鼻衄,颊赤神疲,是冬阳不潜,当春脉洪晡热,系引动温邪。先治温,后治劳。
黑山栀、生地、白芍、丹皮、麦冬、沙参、蔗汁。三服脉洪已退,鼻衄亦止,而右尺不静,龙焰未熄,宜滋
阴潜阳。六味丸料去泽泻,加龟板、淡菜、五味、白芍。煎服十剂效。
肖 去秋阴疟,病延今夏,三日两发,热重寒轻,鼻衄左孔,膝胫热蒸,乃肾阴下亏,胆火上冒。仍用
柴、防升动,致汗多渴眩,鼽衄不已,皆误药贻咎。生地、丹皮、山栀、知母(酒炒)、牛膝(酒蒸)、白芍、
乌梅、桑叶,三四服病已。嗣此多服六味丸以滋下元。
吕氏 暑热烦劳,下崩上衄,屡次晕绝,肢冷胸温,苏醒后胁满心忡,惊汗不寐,脉虚芤。此心肝血失
所统,而气随血脱也。急须固气以摄血,乃阴从阳长之理。用洋参(五钱)、茯神(三钱)、枣仁、龙骨(各二钱)、
黑甘草(钱半)、龙眼(五枚)、小麦(二合)、五味(八分)。三剂神安熟寐,逾日血仍至,复晕而苏。
用理中汤加荆芥(醋炒黑),数服得止。
王 春初鼻衄,口干恶热,由努力伤络,血凝气聚,脐左板硬如掌,脘痞不容侧卧,脉左大右小。
肝乘络伤,应地气上腾,直犯清道。先进缓肝降逆,俟衄止,再商理瘀。黑山栀、郁金、蒌仁、白芍、阿胶(水化)、
当归(醋炒)、麦冬、丹皮、炙草。一啜甚适,三服衄止,脉左敛。原方去芍、胶、归、草,加牡蛎、降香、
牛膝、归须、桃仁。二服便下瘀黑,脘腹俱宽,盖血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故降逆佐甘缓,理瘀佐软坚。
宗 面苍赤,体质阴虚,病后微热,牙龈血衄成块,随咽下,不痛不肿。治用滋肾以潜龙火,熟地(水煮)、
黄柏(酒炒)、茯苓。丹皮、牛膝(蒸)煎汤,冲真藕粉。二服。外用青盐、青黛、石膏。研细敷齿龈,不
日而衄止。
王 当春大衄,由情志拂逆,胆火上迫,致血直犯清道,昏
眩不时。速用清降,以遏少阳升逆之威。羚羊角、黑山栀、丹皮、阿胶、生地、鲜桑叶,二服衄止。脉来小
涩模糊,胸际隐痛,晡时足肿,由 作伤阳,元气不振,惧其遇劳辄发。法宜和补脾阳,潞参、白术、炙草、
茯神、白芍、当归(醋炒)、郁金(汁)。数服愈。
卷之二
汗症论治
属性:汗为心液,肾主五液,故汗出皆由心肾虚致之。有自汗,有盗汗,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自汗者,
不因劳动,不因发散, 然自出,由阳虚不能卫外而固密也。盗汗者,寐中窃出,醒后倏收,由阴虚不能内
营而敛藏也。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宜补阴以营内。固卫则表气实而腠理不疏;填营则
里真固而阴液不泄。条其治法∶表虚自汗失敛,补阳汤。里虚盗汗有热,益阴汤。表里不固汗出,黄 汤。气
虚而阳弱者必自汗, 附汤。凡肥人多自汗。阴虚而火蒸者多盗汗,当归地黄汤。凡瘦人多盗汗。阳虚者阴
必乘,多发厥自汗;黄 建中汤,阴虚者阳必凑,多发热盗汗。当归六黄汤。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
液泄为盗汗。此从乎表里阴阳为治也。然自汗有属腑脏者,经云∶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如胃热,食则汗出如洗;二甘汤或牡白散。
饮酒漏风,汗出如浴。白术散。肺虚,腠易疏泄,玉屏风散。心虚,神不安谧,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肾虚,元府不闭,六味丸、还少丹。肝脾虚,精血久耗,三阴煎。士材亦云∶肺虚者固其皮毛,黄 六一汤。
心虚者益其血脉,当归六黄汤。肾虚者助其封藏,五味子汤。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肝虚者禁其疏泄,
白芍汤。此从乎腑脏为治也。其盗汗乃睡中自泄,参苓散。水火不交,心肾丸。阴阳偏胜,黄 汤。虚损心阳,
柏子仁汤、牡蛎散。至如病后气血俱虚自汗,十全大补汤。产后血脱,孤阳无根据,大汗不止,独参汤。
凡津脱者汗大泄,大补元煎去杜仲。痰盛者汗自流,理中降痰汤。发汗过剂,血虚成痉,防风当归汤。汗多
亡阳,身冷拘急,桂枝加附子汤。若夫风湿相搏,时自汗出,防己黄 汤。恶风自汗,桂枝
汤。伤寒,阳明、少阳症盗汗,柴胡汤、葛根汤选用。温热症,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额汗湿热上
蒸,或血蓄胃口,迫其津液致之。蓄血头汗,剂颈而还,犀角地黄汤。头汗,小便不利,渴而不饮,此血瘀膀胱
也。桃仁承气汤。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甚则茵陈蒿汤利之。伤寒胁痛耳聋,寒
热口苦,头汗剂颈而还,属少阳,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白术和之。少阳挟热,或为盗汗,或腋汗,胁汗,
须知从阴阳交互时,及阴阳交互处发泄者,皆阴阳不和半表半里症。小柴胡汤、逍遥散,皆合剂也。外有头汗,
头者,诸阳之会,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头汗。剂颈而还,属血症。四物汤。湿邪搏阳,亦汗出头额,参用
胜湿汤、调卫汤。水结胸无大热,亦汗出头额,小半夏加茯苓汤。阳明胃实,亦汗出头额,调胃承气汤。胃腑
热蒸,手足自汗,亦阳明病,当下,大柴胡汤。心腋盗汗,久不止,参归腰子。当心一片,津津自汗,名心汗,
补心丹。阴囊汗为肾虚有湿,安肾丸主之。两腋汗,脚心汗,为湿热流注,牡矾丹主之。有血汗,因胆经热血
妄行,与少阴气并,夺命散。产后血汗, 皮汤。有黄汗,因汗出浴水,湿热内郁, 陈汤。一切汗出不止,
外治法,红粉散。惟珠汗不流,汗出如油,额汗如雨,喘促肢冷,皆阳脱不治。
经曰∶阳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有余为多汗身寒。又曰∶血与汗异名而同类,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注云∶夺者迫之使出也。又曰∶肾病者寝汗憎风,寝汗,即盗汗也。
东垣曰∶凡内伤自汗,补中益气汤,稍加附子、麻黄根、浮小麦,其效如神。但升、柴少用,兼蜜炙以抑其
升发暴悍之性,又欲其引参、 等味达肌表也。
凡服止汗固表药,不应,愈敛愈出者,只理心血,以汗乃心液,心不摄血,故溢为汗。大补黄 汤加枣仁。
微热者,加石斛。当心汗,为思虑伤脾,补心丹。凡久病不愈,必气血两虚,自汗热不退,补中益气汤加川附,
或用归脾汤。如便燥自汗,热不退,属阴血,六味地黄汤加生脉散。如病阳虚,热极自汗而解;汗后
又热,汗出如水,此阳被汗散,发泄在外,而不归元,保元汤加浮麦、牡蛎,或炒焦棉子煎汤。如心神不安者,
加安神丸。凡虚阳上攻,必求下达,保元汤加木瓜,使阳气回元。凡汗症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
汗也。汗之冷者以其阳气内虚,阴中无阳,而汗随气泄。凡大惊恐,及病后产后失血后,多有汗出,是皆阳气
消耗,真元失守候也。故经曰∶阴胜则身寒汗出。又曰∶极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是皆阴汗之谓。治必扶其
正气,其汗乃止。若虚甚者,非速救真元不可。姜、桂、附子之属,必所当用。
凡病不当汗而误汗,或当汗而汗之过剂者,皆汗多亡阳之症,是亦阴症之属,当察其虚之或微或甚。微虚
者,三阴煎,或五阴煎、独参汤之类。虚甚者,非用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不可。凡卫虚不固,腠理不
密而易汗者,是亦阴症之属。宜黄 六一汤,或 附汤。以上四段本《景岳全书》。
《医通》曰∶病后气血俱虚而汗,服诸止汗药,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半剂,加熟枣仁五钱。若胸臆烦闷,
不能胜阴药者,生脉散加黄 二钱,当归六分,熟枣仁三钱。一服即验。夏月汗止半身,由气血不充,内挟寒
饮,偏枯及夭之兆也。用大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大建中汤,加行经豁痰药治之。若元气稍充,即间用
小续命汤一剂,以开发其表,或防己黄 汤加川乌以散其湿。此症虽属血虚,不可用四物阴药,以其闭滞经
络故也。
丹溪曰∶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也。凡有汗,一切辛辣之味,五辛之属,均忌之。
卷之二汗症论治
汗症脉候
属性:寸微尺紧,虚损多汗。肺脉软而散者,病灌汗。平人脉虚微细者,盗汗出。自汗在寸,盗汗在尺。脉盛汗
出,病不衰者,死。汗出而脉脱者,不治。
卷之二汗症论治
附方
属性:〔表虚〕x补阳汤x 参 术 草 五味 虚加附子。
〔里虚〕x益阴汤x 萸 地 丹 芍 麦 味 山药 泽泻 灯草 地骨皮 莲子 虚加人参。
〔表里〕x黄 汤x 地 茯苓 天冬 麻黄根 肉桂 龙骨(各一钱) 麦冬 五味 防风(各八分)
归草(各七分)
〔阳虚〕x 附汤x 附(各二钱) 姜(十片)
〔阴虚〕x当归地黄汤x 归 芍 苓 术 柏 陈 草 人参 熟地 生地 知母 浮麦 枣
〔自汗〕x黄 建中汤x 见本卷衄血。
〔盗汗〕x当归六黄汤x 见本卷衄血。
〔胃汗〕x二甘汤x 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 乌梅 姜 枣
〔胃汗〕x牡白散x 牡蛎 白术 防风(各二钱)
〔酒风〕x白术散x 白术(一两二钱五分) 防风(一两五钱) 牡蛎(三钱)
〔卫虚〕x玉屏风散x 见一卷中风。
〔心汗〕x朱砂安神丸x 黄连(五钱) 炙草 生地(各三钱半) 当归(二钱半) 朱砂(一钱半)
〔心火〕x天王补心丹x 见一卷火。
〔肾汗〕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补肾〕x还少丹x 见一卷中风。
〔肝脾〕x三阴煎x 归 地 参 芍 五味 草 枣仁
〔肺汗〕x黄 六一汤x (六钱) 草(一两) 煎服。
〔肾汗〕x五味子汤x 五味 山萸 龙骨 牡蛎 何首乌 远志 五倍子 地骨皮
〔脾汗〕x白芍汤x 白芍 枣仁 乌梅
〔盗汗〕x参苓散x 参 苓 枣仁
〔心肾〕x心肾丸x 参 归 地 苓 味 牛膝 苁蓉 菟丝子 山药 鹿茸 附子 龙骨 远志
〔心惕〕x柏子仁汤x 柏子仁 半夏曲(各二两) 牡蛎 人参 白术 麻黄根 五味(各一两)
麦麸(半两) 枣肉为丸。
〔敛汗〕x牡蛎散x 黄 麻黄根 牡蛎 小麦
〔病后〕x十全大补汤x 见一卷中风。
〔津脱〕x大补元煎x 见一卷中风。
〔痰汗〕x理中降痰汤x 参 术 姜 草 名理中汤,此加苓、夏、苏子。
〔汗痉〕x防风当归汤x 芎 归 防 地
〔亡阳〕x桂枝加附子汤x 桂 芍 草 姜 枣 名桂枝汤,此加附子。
〔风湿〕x防己黄 汤x 见一卷湿。
〔少阳〕x小柴胡汤x 见一卷温。
〔少阳〕x葛根汤x 葛根 麻黄 姜 桂 芍 草 枣
〔三阳〕x白虎汤x 见一卷中风。
〔蓄血〕x犀角地黄汤x 见一卷温。
〔血瘀〕x桃仁承气汤x 见一卷疫。
〔胃热〕x五苓散x 见一卷温。
〔发黄〕x茵陈蒿汤x 见一卷湿。
〔阴阳〕x逍遥散x 见一卷火。
〔湿邪〕x胜湿汤x 茅术 浓朴 半夏 藿香 陈皮 甘草 姜
〔理湿〕x调卫汤x 麻黄根 黄 羌 麦冬 地 归 草 芩 夏 猪苓 苏木 红花 五味子
〔结胸〕x小半夏加茯苓汤x 见本卷痰饮。
〔胃实〕x调胃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甘草
〔阳明〕x大柴胡汤x 见一卷温。
〔心汗〕x参归腰子x 人参 当归(各五钱) 猪腰(一个煮) 再蒸。
〔肾虚〕x安肾丸x 芦巴 补骨脂 川楝子 茴香 续断(各一两半) 杏仁 桃仁 山药
茯苓(各一两)
〔外治〕x牡矾丹x 牡蛎粉 黄丹(各二两) 枯矾(四两) 研擦。
〔血汗〕x夺命散x 朱砂 寒水石 麝香 等分,每服五分,又名定命散。
〔产血汗〕x 皮汤x 皮烧灰 米饮下, 肉煮食,更妙。
〔黄汗〕x 陈汤x 石膏 芍 麦冬豉 草 茵陈 姜
〔外治〕x红粉散x 麻黄根 牡蛎(各一两) 赤石脂 龙骨(各五钱) 绢包擦之。
〔补虚〕x大补黄 汤x 参 术 草 芎 归 萸 五味 桂心 防风(各一两) 茯苓(一两半)
熟地 苁蓉(各三两) 姜 枣
〔阴血〕x生脉散x 见一卷暑。
〔培元〕x保元汤x 见一卷火。
〔补虚〕x六味回阳饮x 见本卷咳嗽。
〔偏枯〕x人参养营汤x 见本卷劳瘵。
〔寒饮〕x大建中汤x 蜀椒 干姜 人参 饴糖
〔发表〕x小续命汤x 见一卷中风。
卷之二
脱症论治
属性:生命以阴阳为枢纽,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阴阳互根,相抱不脱。《素问》所谓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也。若夫元海根微,精关直泄,上引下竭,阴阳脱离,命立倾矣。《灵枢》云∶精脱者,耳聋;气
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
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难经》云∶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嘉言喻氏又分上脱、下脱、上下俱脱。
今详斯症,总由阴阳枢纽不固。如上脱者,喘促不续,汗多亡阳,神气乱,魂魄离,即脱阳也;下脱者,
血崩不止,大下亡阴,交合频,精大泄,即脱阴也;上下俱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尿失禁,
即阴阳俱脱也。更有内闭外脱者,痉厥神昏,产后血晕等症是也。治法∶在未脱之先,审其元阳欲绝者,于
回阳剂中兼引阴,参附汤用童便煎。真阴欲绝者,于摄阴剂中兼固阳,固阴煎。其心神浮越,起卧不安者,
招集溃散之阳。龙蛎救逆汤去桂、姜、蜀漆,加参、附、枣仁、茯神。脉微垂绝,气短汗出者,收拾虚耗之
阴。生脉散,或人参饮子。血脱者益气,吐衄不止,独参汤加参三七、童便。精脱者填营,纵欲走阳,救脱汤。
魂离者镇肝,身外有身,定魂丹。崩中者固下,血漏暴注,安崩汤。津脱者实卫,大汗亡阳,收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