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02-类证治裁 >

第20章

602-类证治裁-第20章

小说: 602-类证治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魂离者镇肝,身外有身,定魂丹。崩中者固下,血漏暴注,安崩汤。津脱者实卫,大汗亡阳,收汗丹。液脱者 
滋阴,血枯成痿,加减四斤丸。喘促而吸入 
短者资化源,气急不续,都气丸。类中而神昏者息风火,心火暴甚,河间地黄饮子去桂、附、巴戟。至于内 
闭外脱,如痉厥神识不醒,暂用豁痰,鲜菖蒲根汁和送至宝丹。产后血晕不苏,急为开窍,外烧铁器淬醋熏鼻, 
或烧苏合香嗅气,内灌清魂散。若血闷,用独圣散、参苏饮。凡诸暴脱,或孤阳无根,而阴失所系,或精血 
骤去而神失所根据,洵有如喻氏所见,壮岁无病一笑而逝,少年交合一注而倾者,不早寻罅漏而缄固之,其能 
拯危于一线也哉。 

卷之二脱症论治
附方
属性:〔回阳〕x参附汤x 参 附 姜 
〔摄阴〕x固阴煎x 参 地 萸 五味 山药 远志 炙草 菟丝饼 
〔救逆〕x龙牡救逆汤x 龙骨(四两) 牡蛎(五两) 炙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桂枝 姜 蜀 漆(各 
三两) 
〔脉微〕x生脉散x 见一卷暑。 
〔气短〕x人参饮子x 见本卷血。 
〔精脱〕x救脱汤x 人参(三两) 附子(一钱) 黄 (三两) 熟地 麦冬(各一两) 五味子(一钱) 
〔魂虚〕x定魂丹x 参 苓 归 术 麦冬 柏子仁 枣仁 远志 白芥子 丹砂 龙齿 
〔暴注〕x安崩汤x 参 术 (各一两) 三七根末(五钱)水煮。 
〔津脱〕x收汗丹x 参 麦 地(各一两) 枣仁(五钱) 五味(三钱) 当归(五钱) 甘草(一钱) 
〔液脱〕x加减四斤丸x 熟地 五味 苁蓉 牛膝 木瓜 天麻 鹿茸 菟丝子 
〔喘虚〕x都气丸x 见一卷火。 
〔类中〕x地黄饮子x 见一卷中风。 
〔痉厥〕x至宝丹x 见一卷中风。 
〔产晕〕x清魂散x 人参 甘草 川芎 泽兰 荆芥 
〔血闷〕x独圣散x 五灵脂(半炒半生) 水煎服。 
〔血闷〕x参苏饮x 人参 苏木 

卷之二脱症论治
脱脉案
属性:堂弟 心力经营,烦劳动火,消谷善饥,坐则手足俱颤,寐则手足如堕,梦则体析为二,神志恍惚, 
呵欠气泄,右脉小弱,左虚软不受按。因操劳疲神,元气不受镇摄,若转失气,须防暴脱。食下烦嘈稍定,足 
知中宫底柱乏权,急摄阳以交阴。潞参、茯神、山药、五味、杞子、白芍、龙骨、牡蛎(俱 研)、枣仁(炒研)。 
三服神昏安贴,诸症俱减,惟巅痛唾涎。原方加嫩桑叶炒、甘菊以熄肝胆风热,加益智、半夏(青盐炒), 
以摄脾涎。又数服,间服膏方而安。此症因其胃旺能纳,专受滋填,用海参煨鸭,及火腿鸡蛋等,皆血肉有 
情之品,故未及两旬已瘥。 

卷之三
脾胃论治
属性:脾胃皆属土,脾为己土,胃为戊土,而脏腑分焉。脾为脏,胃为腑,凡脏主守,腑主通,脏阴而腑阳也。 
经言胃为水谷之海,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为胃 
行其津液者也。故胃主纳,脾主运,胃喜凉,脾喜燥,昔人每多混治,惟叶氏医案,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 
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 
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又言五脏以守为补,六腑以通为补,卓然有见。岫云华氏,称其议论越出千古, 
其叙叶案曰∶《脾胃论》莫详于东垣,其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诸汤,以劳倦内伤为主,故用 
人参、黄 以补中,白术、苍术以温燥,升麻、柴胡升下陷之清阳,陈皮、木香理中宫之气滞,以太阴恶湿, 
而病患胃阳衰者居多,用之得宜,效如桴鼓。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用香岩养胃阴之法。凡病后热伤 
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嗌干,烦渴不寐,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皆胃病,岂可以 、术、升、柴治乎。 
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 
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此即宗《内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故治胃阴虚, 
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杏仁、白芍、石斛、茯神、粳米、麻仁、扁豆子。治胃阳虚,食谷 
不化,用通补,如人参、益智、陈皮、浓朴、乌药、茯苓、生术、地栗粉、半夏、韭子、生姜、黄米。治脾 
阴虚,胸嘈便难,用甘润,如甘草、大麦仁、白芍、当归、杏仁、麻仁、红枣、白蜜。治脾阳虚,吞酸嗳腐, 
用香燥,如砂仁、丁香、炒术、神曲、麦芽、干姜。如四君、六君、异功,凡守补皆脾药。 
治脾胃阳虚,运纳俱少,食已欲泻,用升降法,如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益智、木瓜,或益黄散。治湿伤脾胃, 
用平胃散,或清暑益气汤加减。治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治饥伤,痛而纳食稍安,病在脾络, 
因伤饥饿而得,当甘缓以养脾营,当归建中汤。治食伤,伤食恶食,腹痛作饱,当分消胃土,用生益智、草果、 
广皮、茯苓、鸡内金、炒楂肉、神曲、煨姜。病后调理脾元,参苓白术散,或六君子汤。其分治合治,于病情 
尤为允惬者矣。 
白术炒用则守,生用则和。甘草炒用则补,生用则泻火。上方分列脾胃,大抵脾脏以守为补,胃腑以通为 
补,脾宜升运,胃宜通降也。其方治与饮食症参观,则备矣。 

卷之三脾胃论治
附方
属性:〔补中〕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调中〕x调中益气汤x 即补中益气汤去归、术,加木香、苍术。 
〔升阳〕x升阳益胃汤x 六君子加 芍 羌 独 防 柴连 泽泻 姜 枣 
〔补脾〕x四君子汤x 参 苓 术 草 加陈皮,名异功散,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 
〔脾阳〕x益黄散x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 炙草(各五钱) 丁香(二钱) 
〔利湿〕x平胃散x 见一卷湿。 
〔祛暑〕x清暑益气汤x 见一卷暑。 
〔饥伤〕x当归建中汤x 芍 桂 饴 草 姜 枣 当归 
〔病后〕x参苓白术散x 参 苓 术 草 山药 扁豆 莲子 桔梗 砂仁 薏仁 
〔脾肾〕x蟠桃果x 芡实 莲子 核桃 熟地 枣肉 用猪腰子掺入茴香末,蒸熟去膜,同药捣成饼。 
〔胃火〕x安胃饮x 黄芩 石斛 泽泻 木通 陈皮 楂肉 麦芽 若热甚去后三味,加 石膏 生地 
麦冬 
〔脾湿〕x半夏枳术丸x 半夏 枳 术 
〔和胃〕x养胃汤x 人参 藿香 浓朴 苍术(各一钱) 茯苓(钱二分) 陈皮(钱五分) 草果 炙草(各六 
分) 加乌梅(二个) 生姜(三片) 水煎。 

卷之三脾胃论治
脾胃脉案
属性:张 髫年寒热肢冷,食少便泻,尚作疟治,遂神疲色惨,脉沉,须防慢惊,急理脾阳。先用理中汤, 
少加附子,手足乃温。专用异功散,加莲、枣理脾,热减泻止。 
于 胁痛吞酸已止,肝火悉平,但中脘气窒,口燥不知饥,右脉欠和,胃阴未复。用沙参、麦冬、花粉、 
当归、白芍、栝蒌、小麦、蔗汁。三服得平。 
姜 左脉浮而钩,右弦缓,脘中久痛,纳食稍缓,乃饥伤脾络所致。经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勿 
用平肝,克伐生气。潞参、当归须、白芍、饴糖、红枣、甘草、牡蛎粉、糯稻根须、降香末。数剂而安。 

卷之三
饮食症论治
属性: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饮食人所以卫生,而脾胃实生之本也。胃旺则多食不滞,过食不饥。脾运则分五 
脏,荣润四肢。若生冷戕胃,饥饱戕脾,中气先馁,不宜专事消导。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砂仁。夫中气即脾 
胃冲和之元气也。然胃气以下行为顺,脾气以健运为能。胃强脾弱,则消谷而便溏;脾强胃弱,则知饥而 
纳少。故胃阳虚,饱食辄嗳者,宜温通。如橘红、浓朴、益智、枳壳、半夏曲、草蔻、苏子、谷芽。若守 
补则壅,忌炙草、焦白术、炮姜。脾阳虚,多食不化者,宜香燥。如砂仁、丁香、木香、白术、半夏、神曲、 
薏苡、橘白、鸡内金,若腻补则滞,忌地黄、萸肉等。脾胃阴虚,不饥不食,口淡无味者,宜清润以养之。如 
沙参、扁豆子、石斛、玉竹、当归、白芍、麻仁、粳米、大麦仁。若消导则耗气劫液,忌枳、朴、楂肉、 
萝卜子、曲 。伤饮恶饮,伤食恶食,呕而腹满,为胃寒生痰,和胃二陈煎。食填太阴,腹闷绞痛,为木郁 
食厥,急吐之。用阴阳水烧盐汤探吐,痛定后服藿香散。饮食留滞,脘痞腹胀者,为腑气不宣,消导之。大 
和中 
饮。饮冷吐利,脾元受困者,温其寒。理中汤,或温胃饮去黄 。食下气逆,哕呃噎膈者,开其郁。神香散加 
橘皮、竹茹、半夏。食后动怒,胁满而痛者,平肝气。柴胡、枳壳、香附、青皮、山栀子、生白芍。饮酒伤中, 
发热呕泻者,利其湿。葛花解酲汤。肝胃不和,脉弦脘痹者,泄木安土。木瓜、吴萸、白芍、金橘、益智、 
良姜、红枣、小麦。脾肾两衰,虚寒滑脱者,温中补阳。四维散加肉蔻。但肾阳衰者,二神丸。凡嗜热酒者, 
脘必瘀血,宜郁金、木香、丹参、当归、降真香。喜冷食者,症多中寒,宜八味理中丸。胃虚则呕悸动风, 
宜牡蛎、白芍、茯神、人参、枣仁、炙草、阿胶。胃实则痞满内热,枳实消痞丸、生姜泻心汤。脾虚则食后 
反饱,异功散去甘草,加砂仁、谷芽。脾瘅则口甜畏食,佩兰叶煎汤。胃上逆则导其浊滞,豆豉、枳实、 
竹茹、栝蒌仁、橘皮、地栗粉、浓朴、甚则小承气汤。脾下陷则升其清阳,举元煎。湿伤脾胃,腹肿便难, 
宜兼升降,则运化宣通。半夏、砂仁壳、茯苓、橘白、浓朴、枳实、草蔻、煨姜。若饮食不甘,口苦不寐, 
胆热乘脾者,宜导痰泄热,则土郁舒。加味温胆汤去熟地,加丹皮、山栀、桑叶、生枣仁。食已吐酸,肝逆 
犯胃者,宜降火泄浊,则木郁达。戊己丸加茯苓、山栀。胁痞者,黄连泻心汤。其饮食减少,有脾胃虚热,安 
胃饮;有中气虚寒,养中煎;有中寒虚痞,治中汤;有思虑伤脾,归脾汤;有脾湿水泻,加味平胃散,或胃苓 
汤;有胃气痛逆,调气平胃汤。不能食而瘦,多脾虚,宜山药、茯苓、白术、炙草、当归、白芍、人参、 
鸡内金、砂仁、陈皮、莲子、黄米屑调服。善食而瘦,多胃火,泻黄散,或用太清饮去木通,加生地、白芍。 
一切食滞成积,消食丸。凡旦昼阳盛,谷气易消,食可饱;暮则阴盛,谷气难化,食宜少。夏暑秋凉,晚餐 
尤宜简泊,则脾不困胃不滞矣。 

卷之三饮食症论治
附方
属性:〔补中〕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消痰〕x和胃二陈汤x 夏 陈 苓 草 炮姜 砂仁 枣 
〔消导〕x大和中饮x 楂 朴 枳 夏 陈 干姜 泽泻 木 
香麦芽 砂仁 
〔温中〕x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去寒〕x温胃饮x 白蔻 人参 泽泻 益智 砂仁 浓朴 甘草 干姜 姜黄 黄 陈皮 
〔开郁〕x神香散x 丁香 蔻仁 
〔酒伤〕x葛花解酲汤x 见一卷湿。 
〔补阳〕x四维散x 人参(四两) 附子 炮姜(各二钱) 乌梅(五分) 炙草(一钱) 水拌蒸,烘干 
再研,每服二钱。 
〔肾阳〕x二神汤x 故纸 肉蔻 枣肉 姜汁 加吴萸、五味,名四神汤。 
〔温中〕x八味理中丸x 理中加茯苓 麦芽 神曲 砂仁 
〔痞满〕x枳实消痞丸x 枳实 黄连(各五钱) 浓朴(四钱) 苓 术 姜 草 夏 麦芽(各二钱) 
〔痞热〕x生姜泻心汤x 芩 连 参 草 夏 干姜 生姜 大枣 
〔补脾〕x异功散x 见一卷中风。 
〔导滞〕x小承气汤x 见一卷温。 
〔升阳〕x举元煎x 参 (各三钱) 术 草(各一钱) 升麻(五分) 姜枣 水煎。 
〔胆热〕x温胆汤x 见一卷温。加 人参 远志 枣仁 熟地 名十味温胆汤。 
〔吐酸〕x戊己丸x 黄连 吴萸 白芍 
〔胁痞〕x黄连泻心汤x 黄连酒炒,水煎服。 
〔虚热〕x安胃饮x 见本卷脾胃。 
〔虚寒〕x养中煎x 参 苓 姜 草 山药 扁豆 
〔虚痞〕x治中汤x 参 术 姜 草 青 陈 半 加生姜。 
〔思伤〕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去湿〕x平胃散x 见一卷中风,加扁豆、木通,名加味平胃散。 
〔湿泻〕x胃苓汤x 见一卷中风。 
〔胃气〕x调气平胃散x 见一卷中风。 
〔胃火〕x泻火散x 见一卷火。 
〔清胃〕x太清饮x 知母 石斛 木通(各一钱半) 石膏(三钱) 麦冬(二钱) 
〔食积〕x消食丸x 楂肉 神曲 麦芽 萝卜子 青皮 陈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一两) 
〔补元〕x参术膏x 人参 白术 

卷之三
呕吐论治
属性:呕吐症,胃气失降使然也,而多由肝逆冲胃致之。《灵枢》谓足厥阴所生病者,胸满呕逆是也。夫胃 
司纳食,主乎通降,其上逆而呕吐者,乃肝邪犯胃,或胃虚肝乘,故治呕吐,必泄肝安胃。用药主苦降辛通, 
佐以酸泄。其肝阳上亢,食入呕吐者,用苦辛降逆,如黄连、川楝子、吴茱萸、半夏、浓朴、姜汁之属。或苦 
酸泄热,如乌梅、白芍、木瓜、枳实、左金丸、戊己汤。其胃阳衰,风木乘克,食入不变者,用温胃平肝。 
如人参、干姜、丁香、半夏、青皮、白芍,或吴茱萸汤。其脾阳衰,不能运化,腹胀痛呕者,用辛温行滞。 
香砂六君子汤加益智、浓朴、神曲。其胃虚客气上逆,噫嗳欲呕者,用咸以软痞,重以镇逆。旋复代赭汤加 
二陈。其中阳虚,浊阴犯胃,吐黑绿苦水者,用辛热开浊。理中汤加川椒、半夏、附子、茯苓之属。其肢冷脉 
微,时吐清水者,用辛热扶阳。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其肝火郁热,吞酸吐酸者,用辛咸苦降。左金丸,或 
盐炒吴茱萸汤去枣。其胸痞痰阻,食已漾漾欲吐者,用辛泄。生姜泻心汤,或二陈汤加蔻仁、吴萸、姜汁。 
其肝厥上逆,脘痛呕涎者,用辛通,佐以酸泄。如川椒、干姜、桂枝、乌梅、白芍、半夏。其因惊怒动肝,致 
胁痛干呕而液虚者,用辛通润补。大半夏加茯神、麦冬、青皮、白芍、当归。其支饮,汤水下咽呕吐者,用 
辛泄。小半夏汤。其肝阴胃津两虚,肝风扰胃呕吐者,用柔剂滋液熄风养胃。如人参、白芍、麦冬、阿胶、 
小麦、半夏、茯苓、粳米之属。其肝风犯胃,呕吐眩晕者,用苦酸以和阳。如黄连、白芍、乌梅、牡蛎之属。 
其呕伤胃津,热邪乘胃,食入即吐者,用辛凉化痰。温胆汤加石斛、山栀。其气冲呛咳吐逆者,肝火上凌,过 
胃犯肺,用清肃苦降。如苏子、杏仁、 
枇杷叶、前胡、山栀、栝蒌仁、降香末。其气冲心痛,饥不欲食,吐蛔者,用苦辛酸以伏虫。理中安蛔丸。 
蛔厥者,脏寒蛔上入膈,口干心烦,手足冷,脉沉迟,宜寒热互用,酸苦杂投。乌梅丸。脏厥者,阳气垂绝, 
痛呕不纳,躁扰不安,安胃丸,或半夏泻心汤加枳实。其久呕致伤肝肾,并冲脉上逆者,用温通柔润。如苁 
蓉、茯苓、当归、杞子、桂心、沙苑子、鹿角霜。其厥阴浊邪上攻,痛从少腹逆冲为呕者,用辛温泄浊。如 
吴萸、小茴、桂枝、韭白汁、茯苓。其呕而绝粒者,取生鹅血热饮。每食必呕者,煮羊血熟食之,皆立止。 

卷之三呕吐论治
集诸名家呕吐哕治法
属性: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哕。昔人以呕属阳明,吐属太阳,哕属少阳。哕即干呕。 
东垣以三者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