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 >

第18章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第18章

小说: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队中,它不显山露水,但如同长老般淡定,并不露声色地指挥着全局。

“龠”字属于会意字。会意字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龠”可拆解成“品”字和“侖”字。“品”字表示乐器的三个孔,“侖”字表示顺序。它们组合起来就表示吹奏音乐是要有一定的次序和次第,不可以“乱弹琴”。



























“龢”字的右边是“禾”字。两层含义:一是代表发音,二是代表垂着头的禾谷。

禾谷成熟时特别沉重,低着头,既代表了收获,又代表一种谦逊的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垂下头的禾谷经常被用来形容君子不忘本、态度谦逊。这其实是万物在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

◆调和(hé)与应和(hè)

字的发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四声的“和”主要是应和的意思。比如我们常把音乐分成两种:一种是高雅音乐,属于阳春白雪,但和者必寡,只被少数人所喜爱;还有一种音乐属于下里巴人,就是老百姓最常听的流行音乐一类,应和者就众多了。这里的“应”、“和”都是发四声。

我们本节主要说的“和”是二声的和。将“品”、“侖”、“禾”组合起来的“龢”字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和(hé),调(tiáo)也。”

我们怎样把事物达成一种最佳状态呢?实际上就是用很多的原则、规律及方法进行调和。所以,“和”就是调和之意。

为什么乐师和厨师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者?

◆饭养身、乐养神

“调和”的方法与规律往往掌握在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手里。

有两种人最懂调和之道:一为乐师,二为厨师。

他们都被称之为师。“师”就是来定规则、定原则的人。

高雅的乐师与朴实的厨师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却都是最懂调和之道的人呢?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一种最基本的养身之法。而音乐养的则是人的灵魂。古人认为,世界上惟一能作用于人灵魂的东西就只有音乐。

伊尹像

中国传统文化一再强调身心不二,就是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人若只养好了身体,而没养好心灵,那就是行尸走肉,不叫养生。养生不仅仅局限在肉体层面,肉体与心灵的调和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人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美好阳光的大情怀,才叫身心的康健。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很独特的观点。
优秀的乐师和厨师都是掌握调和之道的高手,他们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高境界。

◆厨神伊尹的调和之道

《吕氏春秋》记载:夏末商初,有一个叫伊尹的人,他善于调和五味,被誉为“厨神”。伊尹是商汤的大厨师,对于做饭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原理,即他特别懂得如何匹配食物的味道。

任何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特性。比如鱼虾这些水生的东西腥味就比较重,牛、羊一类食草的动物膻气就比较大。那烹饪这些食物时就要施以特殊的手段来调和这些味道,达到既享用美味,又去除异味的目的。

如何调和呢?伊尹说要靠三样东西:水、火和味(五味)。要想去除这些食物中的怪味,首先要靠水火,通过掌握适当的火候和控制用水的比例来去异味;其次要通过酸辛甘苦咸这五味的调和来达到去除异味的目的。

五味调和是中国烹饪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实我们老百姓天天做饭的时候也都会用到,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没有在意这背后的原理。

比如如何去掉鱼虾等海鲜的腥气呢?我们平常做这些食物的时候都会用到醋、姜和料酒,这几样东西就是很好的去腥之物。再比如我们炖牛羊肉的时候,都知道要多放一些葱、姜、大料,这些东西既可以去掉肉食中的臊味,还可化肉食,使我们既觉得好吃,还容易消化,对身体的健康有利。

做饭是门大学问。对于烹调每种食物来说,何时用大火,何时用文火,何时加水,何时放调料,放调料的次序,调料的用量等,都有所不同,可以说千变万化。胡乱做就得不到最佳的美味,得不到最营养科学的菜肴。说到底,还是一个“龢”的问题,“侖”的次序、次第就给出了这层含义。

伊尹不仅仅是个神厨,他还是药食同源的奠基人,其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也可称为一代中医大师。

我们都知道中医里的药方子,中药的药方就是多种药的配伍问题,而创始人就是这位伟大的神厨。中药开方的依据就是伊尹调和食物的原理。

伊尹根据五味入五脏的原理,将食物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热温凉调性,把旧有的单味药治病发展成为了复方治病,其著作《伊尹汤液》是流芳万古的医家圣典。

我们拿一味汤来举例说明食物的配伍与调和之道。懂些养生之道的人都知道,当归可以补血,我们常在煲汤里加当归,而比较常做的一味汤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也是中医里很出名的一个成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汤在冬至前后喝可以调气补血,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补阳之法。

中医认为,冬至为一阳生之际,姜可以帮助人体的阳气生发,而羊肉是补阳的食物,当归可以补血,所以按这种匹配做出来的汤被人饮用后就对身体特别好,大有补益。

我们常说开方子,顾名思义,开方子实际上就是开一个正确的方向。而这个正确的方向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和”的状态。人体的身心达到了“和”这个状态,就是走对了正确的方向。

成语有“和羹调鼎”,鼎指鼎炉,羹指肉等食物,和羹调鼎就是说会煮肉。古人有种说法,凡是能够和羹调鼎者皆可以做宰相。这话的出处还是伊尹。

伊尹的出身很不好,为奴隶世家,但他非常有志气,勤奋好学,后成为了商汤的大厨,但他并没就此止步,而是在做饭之余仔细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一次,他借饭菜之事向商朝的君主汤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他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办好。”商汤听后大受启发,并重用伊尹,封其为相,伊尹后来干得极为出色,成为了商朝的五代###、一代贤相。
所以,我们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做饭好吃的人,做音乐好听的人,都是懂得遵从和谐之道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往往也是游刃有余,掌控有度。

从这里继续生发开去,其实像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醒世恒言,都是基于“和”这个核心理念,而懂得和谐之道的人会是最有价值的人才,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和”之境界

我国这些年一直在讲和谐社会,和谐已经成为整个民族文化的总纲。那么和谐到底要分几个层面去理解呢?我认为有三个层面:

◆身心和谐

我们前面讲过,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身心不二,即身心的和谐。人的肉体与心灵都要处于和的状态才算完美。

佛教里讲遂顺众生,其实“和”即是一种遂顺众生的能量。

“众生”不单纯指百姓,像我们的五脏六腑也是众生。人要想身体好,首先就要感知生命,认知生命,了解本性,顺应身体的需求。这才是最基本的养生原理。

本性,就是不用思维的生命自身的规律。拿我们的五脏六腑来说,都有各自的本性。如心气应该是向上散的;肾水是往下行的,起润下的作用;胃气也是要下行才可以。我们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本性,才能知道如何去顺应它、管理它,使其符合和谐之道。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五脏六腑的病变引发的不和谐现象,但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比如我们常说的某人很浮躁,这其实就是心火过旺所致。中医认为,心主火,火本身是要往外散的,但心火过旺就容易造成人的浮躁之气,表现为做事不踏实,不稳妥,夸夸其谈等。心和则百体皆和,我们平时首先要掌控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达到和谐的状态。

再比如,现在有“路怒”一族。这些人一开车就发火,人家超车了他急,新手开得慢了他急,红灯多了点他也急,整天在路上跟人较劲、发火、生闷气。其实这种人的问题就是出在身体上,身体上的病变使人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外在表现上就总是自寻烦恼。从中医的理论来讲,这是比较典型的肾精收敛不住虚火的象。

应该说,五脏六腑最初肯定是和合的,但由于我们的种种坏习惯与生存坏境的恶化,导致了它的无序发展。比如现代社会中得癌症的人很多,人体为什么会出现癌细胞呢?其实癌细胞就是细胞无序发展造成的。

养生学就是把大家重新引导回到正确轨道上的一门学问。生命有向善的种子,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那就把它引发唤醒出来,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样有利。

◆家庭和谐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之道的第二层境界。

所谓家庭和谐,其实就是男女阴阳的和谐。当我们每个小家都很安定、和睦,老人、夫妇、孩子都相互关爱、其乐融融,那就会奠定整个社会的和谐基础。

社会和谐是由我们个体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睦相处所构成。

古语有“家国同构”、“家和万事兴”,这其实都是在强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

家国同构就是一个家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国家其实就是一个更大的家罢了。家庭和谐了,国家也就相对稳定了,社会就会向平和的方面发展。

◆求同存异,和合之道

《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在追求的君子之道其实就是和谐之道。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原则,与他人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

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做君子既要有胸怀,又要能坚持原则。胸怀宽阔,就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就听得进各种意见。别人的意见能使你清醒,能使你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改正了缺点,就是进步。

和是一种状态,一种原则,就像和面一样。粉末状的面粉,配以适当比例的水,以一定的力道和技巧就能和成松软适度的面。中药的方剂也是通过配属追求一种“和”的状态。

无论是哲学、伦理,还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的精髓都是在追求一种和谐状态,追求和合之道。

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但中华民族“和为贵”、“和谐观”的人文理念从未有所改变。懂得了“和”字的内涵,了解了调和之道,就是懂得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本书也将会围绕着“和”的思想在其他章节中继续探讨男女、夫妻、家庭、朋友间的和谐之道。


E书百科'esbaike。cm' 专业电子书下载站 本书仅供参考阅读;版权归作者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