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86-脉诀乳海 >

第10章

286-脉诀乳海-第10章

小说: 286-脉诀乳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针关元补之。止小便。又云。尺中实即小便难。少腹牢痛。虚即闭涩。 

卷三
弦脉指法主病
属性:五弦者。阳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状若筝弦。时时带数曰弦。主劳风 
乏力。盗汗多出。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五弦者。阳也。阳木也。何为阳木。少阳之木也。少阳主春升之令。故其春 
脉弦。而伤寒少阳证。其脉亦弦。是以知其。弦为阳也。说者有曰。仲景以 
弦脉为阴。而叔和独以弦脉为阳者。何也。不知仲景所论者伤寒。是自 
表渐入于里。自外而至内言之也。故以弦为阴。叔和所论者。劳证自内 
而渐达于表。是自内而至于外言之也。故以弦为阳。然弦则为劳。故指 
法则曰。指下寻之不足。阴不足也。举之有余。阳偏胜也。状若筝弦。气血 
收敛也。时时带数。阴虚而生内热也。故主病曰劳风乏力。夫既曰劳。而 
又曰风者何也。或因用力入房。则肾汗出。肾汗出则元府开。虚之所在。 
邪必凑之。故成劳风乏力之证矣。阴不足则盗汗出。凡人之精血足。内 
则渗入骨髓。外以淖泽肌肤。今既为劳风所煎熬。内无以充实骨髓。而 
手足酸疼。外无以淖泽肌肤。而皮毛枯槁也。 
按脉经云。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 
曰沉紧为弦。经云。弦数为疟。又云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为 
痛痹。为风疰。偏弦为饮。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又曰弦 
而钩。胁下如刀刺。状如蜚尸。至困死。经又云。弦急疝瘕小腹痛。又为癖 
病。又云弦小者寒 。又云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又云。弦数有寒饮。冬夏 
难治。又云弦而紧胁痛。藏伤有瘀血。又云弦小紧者。可下之。又云弦迟 
者。宜温药。 
又按此事难知曰。仲景论弦涩为阴。叔和言弦涩为阳何意。大抵弦涩 
东西也。以南北分之。故有阴阳之别。涩本燥火。弦本水少。虽有南北之 
分。总而言之。则不离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仲景叔和。言本两途。非相违 
背。合而论之。皆是也。仲景所言。言伤寒自外而入者。叔和所言。言五脏 
自内而出者。伤寒从气而入。故仲景以弦脉为阴。自艮而之内。从外入。 
先太阳也。位在东北。杂病从血而出。故叔和以弦脉为阳。自巽而之外 
从内出。先少阳也。位在东南。 

卷三
歌曰
属性:弦脉为阳状若弦。四肢更被气相煎。三度解劳方始退。常须固济下丹田。 
弦脉为阳。指下如筝弦之状。则为气血收敛之候。然气血之所以收敛 
者。因劳风之气。煎熬气血。而四肢为之烦热矣。凡人之治劳。终不获其 
全愈者。是皆不知三度解劳之法耳。以其人先受风邪。病未全愈。而复 
加以房劳。则风邪留于元府而不退。或先有房劳。肾汗大泄。元府已开。 
而邪气客之。二者皆能煎熬气血而成劳风之疾。治之者。当察其国中 
后而消息之。或因内虚而外邪凑之者。当先于平补药中少加调理。使 
外邪已去。即当易以温补之剂。而收其后效。或病已久虚。则当从劳者 
温之之法。俟精血相壮。即易以平补之剂。以济其前功。是在医者消息 
之耳。如此亦不过两度解劳之法也。其三则又不专恃夫药饼之功。在 
医者戒以恼怒房劳。宁心静虑。存养省察。握问调神。使心肾交而水火 
济。自然神可驭气。气可驭精。丹田固而劳疾瘳矣。不然。则执一不通。延 
绵日久。及其莫救。而委之于天。不亦深可慨哉。 
按巢氏病源养生方导引法云。唯欲嘿气养神。闭气使极。吐气使微。又 
不得多言语。大呼唤。令神劳损。亦云。不可泣泪及多唾 。此皆为损液 
漏津。使喉涩大渴。又云。鸡鸣时叩齿三十六通讫。舐唇漱口舌上齿表。 
咽之三过。杀虫补虚劳。令人强壮。又云。蛇行。气曲卧以兵身复行踞。闭 
目随气所在不息。少食裁通肠。服气为食。以舐为浆。春出冬藏。不财不 
养。以治五劳七伤。又云虾蟆行。气正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劳 
七伤。水肿之病也。又云朝朝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也。玉 
泉。口中唾也。朝未起早。嗽口吞之。辄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乃上。名曰练 
精。又云咽之三过乃止。补养虚劳。令人强壮。 

卷三
又歌曰
属性:寸部脉紧一条弦。胸中急痛状绳牵。 
寸部脉弦。则宗气不行。为寒引经络。故胸中急痛。状若绳牵也。 
按脉经云。寸口脉弦。心下 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 
门泻之。又云。脉弦上寸口者。宿食。又云寸口脉弦者。则胁下拘急而痛。 
其人啬啬恶寒也。又曰。寸口弦。胃中拘急。 
关中有弦寒在胃。 
若关中有弦。主寒痰。令饮停于胃口。 
按脉经云。关脉弦。胃中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气虚故耳。宜服茱萸汤。温 
调饮食。针胃管补之。又云。关上弦。胃中有寒。心下拘急。 
下焦停水满丹田。 
若弦脉见于尺部。则丹田无暖气。而失运化之机。故水停下焦。而满于 
丹田也。 
按脉经云。尺中弦。少腹脐下拘急。又云。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 
急。宜服建中汤当归汤。针气海泻之。 

卷三
紧脉指法主病
属性:六紧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通度。按之有余。举之甚数。状若洪弦曰紧。主 
风气。伏阳上冲。化为狂病。 
紧者。阳木也。何为阳木。以其脉带弦长也。指下寻之。三关通度。脉道长 
矣。按之有余。邪气有余也。举指甚数。热邪在阳分也。状若洪弦者。洪为 
阳明。弦为少阳。洪弦相合。此名为紧。紧为太阳。诸紧为寒。夫既曰寒。而 
曰风气伏阳者。何也。如水穴论。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者。何也。岐伯 
曰。夫寒甚则热生也。又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也。盖以初感其寒。伏 
久则化而为热也。故主病曰风气伏阳。夫既曰弦为少阳。洪为阳明。紧 
为太阳。则为三阳合病。重阳者狂。故曰风气伏阳上冲。化为狂病。洁古 
曰。此太阳少阳相合。主伏阳上冲而为狂病。治之之法。宜以黄连泻心 
汤。此言深为得理。学人宜玩味之。诸家言紧脉。或云如切绳。或云如转 
索。皆不过形容其左右无常耳。戴起宗乃摭拾诸说。以为或转在左。或 
转在右。且以两股三股。纠合徽 以为紧。安有是理也哉。不通甚焉。 
按脉经云。紧脉数如切绳状。一曰如转索之无常。刘氏云。数而带弦为 
紧。脉影云。紧者。其来之且急。去之且速。按举急大如转索无常。又曰动 
静无常。如纫单线。诊翼曰。紧者有力而不缓也。其来劲急。按之长。举之 
若牵绳转索之状。为邪风击搏。伏于荣卫之间。 

卷三
歌曰
属性:紧脉三关数又弦。上来风是正根源。忽然狂语人惊怕。不遇良医不得痊。 
紧脉者。三关通度。数而且弦。是为三阳合病矣。然其根源非暴受风寒。 
盖由上年所受风邪。根源伏于其内。感天行时热。化为春温夏热之证 
矣。然重阳者狂。故曰忽然狂语人惊怕也。所谓不遇良医不得痊者。非 
是剩语。其意盖曰。伤寒一证。别有专门。非比寻常杂证。可以臆度。必待 
圆机之士。参究内经。潜心仲景。暨河间东垣节庵陶氏诸名家治法。分 
别经络表里。阴阳虚实寒热参考五运六气。并得名医传授。方为良医。 
不致有误。岂若今世之人。勿遵古训。不经师承。几句油腔。一味杜撰。便 
谓吾能疗治伤寒。及乎临证。手足无措。当汗不汗。当下不下。不当汗而 
汗。不当下而下。至不得已。乃以杂证治法朦胧治之。其误人也。岂浅鲜 
哉。洁古曰。此是三阳合病。紧数。太阳也弦多。少阳也。狂言。阳明也。故实 
则谵语。云岐子曰。其脉洪紧而实。阳气有余之象也。主热即生风。发作 
狂语。可用小承气汤主之。 
按经云。紧则为寒。又云。紧而急者遁户。又云紧数者。可发其汗。又云。凡 
亡汗。肺中寒。饮冷水。咳嗽下利。胃中虚冷等证。其脉并紧。又云。紧而数。 
寒热俱发。必下乃愈。又云。紧而滑者。吐逆。又云 而紧。积聚有击痛。又 
云。盛而紧曰胀。 

卷三
又歌曰
属性:紧脉关前头里痛。 
脉经云。寸紧苦头痛。骨内疼是伤寒。宜麻黄发汗出。又云头痛逆气。 
按脉经云。寸口脉紧。苦头痛。骨肉疼。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出眉冲 
颞。摩治伤寒膏。又云。寸口脉紧。如转索。左右无常者。有缩食。又云。寸 
口脉紧。即头痛风寒。或腹中有宿食不化。又云。寸口紧。头痛逆气。又云。 
寸口脉紧。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气。又云。脉紧而长过寸口者。狂病。 
又云。脉紧上寸口者中风。风头痛亦如之。 
当关切痛无能动。 
脉经云。关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茱萸当归汤。又大黄汤治 
之良。针巨阙下管泻之。脉影云。肝紧主惊风。筋脉拘挛腹痛。则紧而盛。 
癖则紧而实。右关紧。脾寒腹痛吐逆紧盛腹胀伤食。 
按脉经云。关上紧。心下痛。又云。关脉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 
服茱萸当归汤。又大黄汤两治之良。针巨阙下管泻之。又云。关上脉紧 
而滑者。蛔动。 
隐指寥寥入尺来。缴结绕脐常手捧。 
张世贤曰。缴结。疼痛之状也。在尺主脉沉水。客脉紧木。水木相合。水中 
有木。土莫能制。风寒在于下焦。治之以桂枝芍药汤。不已。风寒湿在于 
脾肾。术附汤主之。右尺主脉相火。客脉紧木。火木相合。风热在于下焦 
而作痛。治法不可同左。 
按脉经云。尺紧脐下痛。宜当归汤。灸关元。针天枢补之。脉影云。尺紧主 
为淋漓。病疝气。耳聋。齿痛。脚膝疼。命门紧。主小肠虚鸣。肠中痛。诊翼云。 
左尺紧。腰脚酸。脐下痛。小便难。右尺紧。下焦筑痛。时珍曰。尺中有紧为 
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脉经又云。尺中紧。脐下少腹痛。 

卷三
洪脉指法主病
属性:七洪者。阳也。指下寻之极大。举之有余。曰洪。主头疼四肢浮热。大肠不通。 
燥热粪结口干遍身疼痛。 
洪者。阳火也。何为阳火。纯阳而无阴也。指下寻之极大。阳邪传入里也。 
举之有余。客邪犹在表也。此为伤寒表邪未已。传入阳明里证。惟其邪 
在表。故有头疼身痛。四肢浮热之证。惟其邪入于里。故有大肠不通。燥 
热粪结口干之证也。治以大柴胡汤主之。洁古曰。洪脉者按之实。举之 
盛。洪者阳太过。阴不及。主头痛四肢热。大便难。小便赤涩。夜卧不安。治 
法阳证下之则愈。如下之随证虚实。有大承气汤。有小承气汤。有大柴 
胡汤。桃仁汤。随证用之。此证有两议。或按之无。举之盛。当解表。不可下。 
经言脉浮不可下。下之则死。脉沉当下。下之则愈。脉浮为在表。脉沉为 
在里。 
按脉经云。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卷三
歌曰
属性:洪脉根源本是阳。遇其季夏自然昌。若逢秋季及冬季。发汗通肠始得凉。 
洪。阳火也。宜旺于夏季。夏乃火退土旺之时。其脉宜缓。今脉犹有洪。是 
为当退不退。然土生长于火。故六月谓之长夏。其离母气也不远。当此 
之时。全赖火土合德。万物得以化生功成而退。自然之理。故曰。遇其季 
夏自然昌也。若逢秋季。乃建戌之月。是火归墓之时。其脉当毛。于此而 
见洪脉。则为当藏而不藏。冬季乃建丑之月。是火方养之时。其脉当石。 
于此而见洪脉。则为不当旺而即旺。二者虽土寄旺之时。然三阴用事。 
而脉犹见洪。是为阳邪乘阴。在表则有头疼身痛。四肢浮热等证。在里 
则有大便不通。燥粪结涩口干等证。在表者发其汗。在里者通其肠。阳 
邪退而身自凉矣。云岐子曰。其脉举按皆盛。本为相火之象。发汗从表。 
通肠从里。从表宜麻黄汤。从里宜大承气汤。仲景云。谓身体疼痛。主夏 
得洪大脉。知其病瘥也。通肠七宣丸。七圣丸。大柴胡汤。大承气汤选用 
之。 
按经云。洪则为气。一作热。又云。洪大者伤寒热病。又云。脉来洪大袅袅 
者社祟。又云脉洪大者。若烦满。沉细者腹中痛。 

卷三
又歌曰
属性:洪脉关前热在胸。 
洪为阳火。关前所以候胸中者也。关前而见洪脉。则知其热在胸矣。故 
前赋中云。胸连胁满只为洪。当参看可也。 
按脉经云。寸脉洪大。胸胁满。宜生姜汤。白薇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 
管期门章门。 
当关翻胃几千重。 
关所以候脾胃者也。关中而见洪脉。是为火邪于胃。攻冲而为呕吐之 
证矣。 
按脉经云。关洪胃中热。必烦满。宜平胃丸。针胃管。先泻后补之。 
更向尺中还若是。小便赤涩脚酸疼。 
尺部而见洪脉。则为下焦有火。火旺则小便赤涩。火旺则水衰。水衰则 
脚酸疼矣。按至真要大论云。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 。足 
病瞀热以酸。腑肿不能久立。溲便变。此之谓也。 
按脉影云。尺脉洪大。小便秘涩。便血脚酸。 

卷四
八里脉交变略例论
属性:洁古曰。八里脉者。乃右手三部。寸关尺受邪者也。阳乘阴也。是微沉缓涩 
迟伏濡弱八里脉也。有里之表。乃三阴经络。各称标之名也。有里之里者。 
乃三阴之本。脾肾肝总称之名也。且三阴标者。为阴中之阳。本者。为阴中 
之阴也。盛则归于胃土。乃邪染有形。故里之表。是阴中之阳。当渍形以为 
汗。宜发之。主宜缓。 
内经曰。脉长者。为外病。脉短者。为内病。入里之脉。俱短脉也。俱在右手 
三部受邪者也。病入于内。为阳邪乘乎阴也。顾有里之里。有里之表。里 
之表者。邪在三阴经络中。为三阴之标也。三阴标者。仍是阳邪。尚未入 
于胃土。故不可轻下。而当缓散之。若是里之里。阴中之阴也。邪归于胃 
土。而染于有形迹之中。下之则愈。盖里之表。渍形以为汗者。身肤渍渍 
潮润。乃阳邪在里中之表。本来正汗。非若取汗之证。发越而出者。主宜 
缓也。 
里之里。是阴中之阴分也。当急下之。客宜急。是知诸中客邪当急。诸主自 
病。当缓。前说七表。乃春夏具三阳。后说八里。乃秋冬具三阴。经中论反交 
错生疾。得本位以常法治中。互相为病。当推移所在主客。相合脉证。根据缓 
急治之。假令恶寒也。里之表也。当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缓发之。是渍形以 
为汗也。如不恶风寒而反欲去衣。身凉面目赤。四肢逆。数日不大便。小便 
赤涩引饮。身静重如山。谵语昏冒。脉沉细而疾数者。是足少阴经反受火 
邪。是里之里病。乃阴中之阴。阳邪也。此客邪当速。急下去之。以大承气汤 
除之。 
里之里者。本中之里也。客邪尽净。里证急矣。故宜急下。凡客邪至于中 
者。中在经络之中。虽为表而渐入里矣。尚可缓乎。故宜急表也。诸主自 
病者。非外来之病也。五行中相乘相克。互相交变。多见八里脉也。宜分 
别脉证。相合与相异治之。有轻重之分。如证宜急。而脉不宜急者。脉宜 
急。而证不宜急者。止从缓而不宜急也。缓则能守其和平。急则乃交错 
生疾。必当以本位常法治中。当推移所在主客。与相合脉证。根据缓急治 
之。是多从脉而不从证也。若是交变互相为病。当分主客脉证。或证当 
汗。而脉不可汗。证当下。而脉不可下。或脉可汗。而证不可汗。或证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