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86-脉诀乳海 >

第11章

286-脉诀乳海-第11章

小说: 286-脉诀乳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是多从脉而不从证也。若是交变互相为病。当分主客脉证。或证当 
汗。而脉不可汗。证当下。而脉不可下。或脉可汗。而证不可汗。或证可下。 
而脉不可下。互相交变。而又互相推移。主客轻重与缓急之法。如经中 
谓渍形以为汗者。用麻黄又兼附子。一以治标。一以治本。是从其缓也。 
如不恶风寒。而反欲去衣等证。此是阴中之阳。邪在内矣。宜急治其里。 
治其里。是多从证。而不从其脉也。 
今将七表脉有下者。八里脉有汗者。七表脉有汗者。八里脉有下者。此四 
论为古今之则。于七表脉论。八里脉论内。交五说之。更有脉与证相杂之 
法。当取仲景内桂枝脉(里)得麻黄证。(表)麻黄脉得桂枝证。递用麻黄桂枝 
各半汤。如桂枝证二停。麻黄脉一停。当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法。或麻黄证 
二停。桂枝脉一停。当用麻黄二桂枝一汤法。更有麻黄脉桂枝证。取脉为 
主。脉便为二停。证为一停。用麻黄二桂枝一汤法治之。或桂枝脉麻黄证。 
亦脉为二停。证作一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法治之。大抵圣人谓脉者。司 
人之命。故以脉为主。多从脉而少从证也。举世脉证交互二法。是不合全 
从于脉。亦不合不从于证。如合证当两取之。如证在交变法中。即合从脉 
不从证也。然亦不拘。亦当临时消息。传受递从。元证来理。所投去处。没天 
之时令。且七表有下者。为内外皆阳缓下。八里有汗者。为内外皆阴缓汗。 
七表有汗者。为外阳而内阴急汗。八里有下者。为外阳而内阴急下。故素 
问说标本之化。立四因之法。为此一说也。表里标本之化。七表论内说之。 
脉证互参。谓桂枝证得麻黄脉。不宜过用麻黄。必兼以桂枝。勿使麻黄 
大泄之意。此为证属阴不足。而脉属阳有余。故用麻黄二。多从脉之意。 
桂枝一。少从证之意。不致偏僻之咎。今其阴阳扶抑之法。而太过不及。 
自位乎中和之道也。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何病之有。 
八里脉 

卷四
微脉指法主病
属性:一微者阴也。指可寻之。往来甚微。再再寻之。若有若无曰微。主败血不止 
面色无光。 
微者。阴土也。何为阴土。雨土 雾之象也。血实则脉实。血虚则脉虚。今 
云指下寻之。往来甚微。则阳已衰矣。再再寻之。若有若无。则血已脱矣。 
夫营出中焦。中焦治则能摄血。血足则能华色。今脉见微。则为阴盛阳 
虚。不能摄血。以致败血不止。血去则不能华色。是以面色无光也。 
按脉经云。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 
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尽。 

卷四
歌曰
属性:指下寻之有若无。漩之败血小肠居。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时多骨木枯。 
指下寻之。其中往来甚微。再再寻之。若有若无。然何以至如是之虚也。 
夫心主血者也。脾摄血者也。今脾不能摄血。以至心包络之血漩流而 
下。入于小肠。然小肠主出而不主纳。不能久居。必下漏。而为崩中之证 
矣。然崩中日久。则阴已衰而阳无所倚。传变而为虚寒。白带因之而下 
矣。夫骨。肾所主也。肾主闭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斯骨有所濡润。 
而不至于枯槁。今崩中而继之以漏下。则精血已竭。骨无所濡。而如木 
之枯槁矣。 
按经云。微则为虚。又云。微而紧者有寒。又云。微弱者。有寒少气。 

卷四
又歌曰
属性:微脉关前气上侵。 
关前。阳部也。微脉而见关前。则上焦之阳气衰。阳气衰则阴气上逆。故 
曰气上侵也。 
按脉经云。寸口脉微。若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摩茱萸膏令汗出。又云。 
寸口微无阳外寒。 
当关郁结气排心。 
关主中州。脾胃所居之地。然脾为阴土。生于相火。胃为阳土。生于心火。 
微脉而见关中。是为纯阴而无阳矣。阴霾之气闭塞。阳明之气不行。阳 
明者胃也。胃之上管。当于心下。故曰郁结气排心也。四气调神论云。阳 
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此之谓也。 
按脉经云。关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 
阙补之。 
尺部见之脐下积。身寒饮水即呻吟。 
尺部者。纯阴之地。寒水之乡也。所赖者。下焦命门之真火相济。得以温 
分肉。消水气。不至有凝结积聚之患。今尺部见微。则下焦之元阳衰而 
身寒。膀胱之寒气结。而脐下积矣。然两尺属肾。微为阴土。土来克水。故 
引水以自救。及至饮水。则又无相火以温暖分消。复助寒气。故作痛而 
呻吟也。 
按脉经云。尺中微。无阳厥冷。腹中拘急。又云。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 
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 

卷四
沉脉指法主病
属性:二沉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缓度三关。状若烂绵曰沉。主气胀 
两胁。手足时冷。 
沉者。阴水也。水性沉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水之性也。水性漂流。缓度 
三关。水之状也。水性濡 。状若烂绵。水之形也。然水性阴冷。冷则生气。 
故气胀两胁。而手足时冷也。 
按脉经云。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曰重按之乃得。经云。沉为水为 
实。又为鬼疰。 

卷四
歌曰
属性:按之似有举还无。气满三焦脏腑虚。冷热不调三部壅。通肠健胃始能除。 
夫沉脉主气。为诸阴之首。今云按之似有举还无。是沉而无力也。刘氏 
曰。沉而无力为气。假令其人冷热调和。则脏腑充实。而上中下三焦之 
气。自然和畅。而无壅滞之患矣。今因冷热不调。则卫气不得行于阳分。 
卫气不行于阳分。则三焦之气满。而脏腑虚矣。治之者。当用辛温之药 
利之。以通其肠。复用温补之药和之。以健其胃。肠胃之气宣通。则三部 
之气条达。使卫气复行于阳分。而脉道自无沉匿矣。 
按经云。沉而迟。腹藏有冷病。又云。脉来沉沉泽泽。四肢不仁。而重土祟。 
又云。沉而滑为下血。亦为背膂痛。千金方作下重。 

卷四
又歌曰
属性:寸脉沉兮胸有痰。 
寸部所以候胸中者。今寸部见沉。是为水气泛而为痰矣。 
按千金方云。寸口脉沉而滑者。胸中有水气。面目肿。有微热。为风水。又 
云。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即为血实。滑即为气实。血气相搏。入脏即死。入 
腑即愈。脉经云。寸口沉胸中痛引背。又云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 
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又云。寸口脉沉。胸中短气。又云。寸口 
脉沉而坚者。病在中。又云。寸口脉沉而弱者。曰寒。又云寸口脉沉而弱 
者。发必堕落。又云。寸口脉沉而紧。若心下有寒。时痛。有积聚。又云。寸口 
脉沉而喘者。寒热。 
当关气短痛难堪。 
关所以候腹中者。中气温和。则舒畅而无痞满疼痛之患矣。今关中而 
见沉。则为腹中有冷气。腹中有冷气。则闭塞而不通。闭塞而不通。则腹 
中疼痛。呼吸不利。而气短难堪矣。 
按脉经云。关上沉。心痛。上吞酸。又云。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 
服白薇茯苓丸。针胃管补之。 
若在尺中腰脚重。小便稠数色如泔。 
尺部者。阴部也。所以候肾与三焦膀胱者。左肾主水。右肾主火。膀胱为 
水。三焦为火。故水火既济。阴阳相维。而后腰脚得以便利。水道得以澄 
清。今尺中而见沉脉。是有阴而无阳。有水而无火。致使阳气不行。则腰 
脚重滞。决渎失职。而小便如泔矣。 
按脉经云。尺中沉。引背痛。又云。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 
之。 

卷四
缓脉指法主病
属性:三缓者。阴也。指下寻之。往来迟缓。小于迟脉曰缓。主四肢烦闷。气促不安。 
(按他本于小字下有一驶字) 
缓者。阴土也。何为阴土。皇极内篇。以脾为二阴之土故也。夫脾为二阴 
之土。而脉缓者何也。脉经新撰有曰。脾者土也。德则为缓。恩则为迟。是 
以太阴之脉缓而迟。故指法曰。指下寻之。往来迟缓。小于迟脉也。脉经 
又曰。缓脉小驶于迟。何也。夫驶者。疾也。大抵平人脉。四至闰以太息。共 
成五至。迟脉者。一息三至。其意盖曰缓脉者。比平人之脉。则又稍迟。较 
之迟脉。则又小驶耳。故其主病。则皆脾病。经曰。土不及。其病内舍心腹。 
外在肌肉四肢。以其四肢属脾。故四肢烦闷也。经又曰。去不及甚。病留 
满痞塞。病而留满痞塞。则中气不和。所以气促不安也。洁古曰。证在太 
阳。风伤卫。当服桂枝汤。易云。四肢烦满。气促不安。枳术汤主之。按脉经 
云。缓脉去来亦迟小驶于迟。一曰浮大而散。阴浮于阳同等。 

卷四
歌曰
属性:来往寻之状若迟。肾间生气耳鸣时。邪风积气冲背脑。脑后三针痛即移。 
缓脉。指下寻之。一来一往。如丝在机。不卷其轴。其状有似乎迟。此太阴 
湿土之气也。土气盛。则下加于肾。肾主藏者也。肾气被克而起。故曰肾 
者生气。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藏。则上冲于耳。故又耳鸣。况缓脉又主风 
痹之疾。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成也。夫肾与膀胱。相为表里。今脉而见 
缓。知有积久之风邪。湿气。循足太阳之经。夹脊上冲于背。而为疼痛。治 
之者当于脑后针足太阳膀胱之穴。以夺其风邪之气。则其痛自瘳矣。 
他释皆云当取之浮白穴。夺肾之邪。其痛即止。脑后是浮白穴。主耳聋 
背项痛也。愚按浮白。乃足少阳之穴。非肾穴也。其穴在耳后入发一寸。 
非脑后也。或者曰。浮白乃足太阳少阳之会。针之以取其邪焉可也。张 
世贤曰。太阳中风。脉缓。颈项强急。难以转侧。可针风池风府隐白三穴。 
再服桂枝汤。则痛可移也。若缓大者。属脾脉。 
按经云。缓而滑曰热中。 

卷四
又歌曰
属性:缓脉关前搐项筋。 
缓脉主湿。经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关前寸部也。寸主头项之事。寸部 
而见缓脉。乃湿气客于足太阳之经。而项筋为之搐强矣。 
按脉经云。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防风汤以药薄熨之。 
摩以风膏。灸诸治风穴。 
当关气结腹难伸。 
脾主中州。中州治则阴阳升降。上下宣通。而气无结滞之患。今缓脉见 
于关中。乃阴邪湿气。结塞中州。清者不得上升。浊者不得下降。而腹难 
以舒伸也。 
按脉经云。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宜服平胃丸补 
肺汤。针章门补之。 
尺上若逢 结冷。夜间常梦鬼随人。 
尺上若逢缓脉。则为冷气结于下焦。而为 瘕之疾。何也。夫尺。阴位也。 
缓。阴脉也。冷。阴气也。夜间。阴盛之时也。常梦鬼随人者。群阴合。而从其 
类也。 
按脉经云。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汤。瞿麦散。针横 
骨泻之。 

卷四
涩脉指法主病
属性:四涩者阴也。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前虚后实。无复攻序曰涩。主腹痛。 
女子有孕。胎痛。无孕败血为病。 
涩者。阴金也。何为阴金。夫沉。阴也。涩为阴为里。当于沉中候。故指法曰。 
寻之似有。重手取之而似有。亦不若他。脉之往来分明也。举之全无。谓 
浮取则不得也。举之全无。则前虚矣。寻之似有。则后实矣。脉经谓其往 
来难短且散。即前虚后实之谓也。无复次序者。即参伍不调。如雨沾沙 
之谓也。夫脉者。血之府也。犹沟渠之水。水多则滑。水少则涩。血盛则脉 
滑。血虚则脉涩。腹痛者。血虚而作腹痛也。血所以养胎者也。若有孕而 
见涩脉。则为血虚。胎失其养而痛矣。若无孕而见涩脉。则为伤精败血 
之证。夫涩属金。为气多血少。即下文所云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 
应有体也。 
按脉经云。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 
而止。或曰散也。丹溪心法曰。涩为血虚。为有郁。 

卷四
歌曰
属性:涩脉如刀刮竹行。丈夫有此号伤精。妇人有孕胎中病。无孕还须败血成。 
何谓如刀刮竹行。谓其往来蹇涩。中有一止也。诸家论涩脉。谓如轻刀 
刮竹。但言其往来蹇涩。未尽其如刀刮竹之旨。所谓如刀刮竹者。谓以 
轻刀刮竹。遇节而即止。故诀云。涩脉如刀刮竹行也。然丈夫以气为主。 
女子以血为主。丈夫而见涩脉。则为伤精之证。以其精生于气也。至若 
女子而见涩脉。则有胎病败血之证。以其胎养于血也。 
按脉经云。涩而紧痹病。又云小弱而涩骨。及经云。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 
按儒门事亲云。修弓杜匠。其子妇年三十。有孕已半岁矣。每发痛。则召 
侍媪待之。以为将产也。一二日复故。凡数次。乃问戴人。戴人诊其脉涩 
而小。断之曰块病也。非孕也。脉诀所谓涩脉如刀刮竹形。主丈夫伤精。 
女人败血。治之之法。有病当泻之。先以舟车丸百余粒。后以调胃承气 
汤。加当归桃仁。用河水煎。乘热投之。三两日。又以舟车丸桃仁承气汤。 
泻青黄脓血杂然而下。每更衣。以手向下推之揉之则出。后三二日。又 
用舟车丸。以猪肾散佐之。一二日。又以舟车丸通经如前。数服病十去 
九。俟晴明。当未食时。以针泻三阴交穴。不再旬。块已没矣。此与隔腹视 
五脏者。复何异哉。 

卷四
又歌曰
属性:涩脉关前胃气并。 
关前。寸脉也。所以候中者。胸为气海。足阳明之胃经。为多气多血之府。 
今见涩脉。则为血少。血少则气乘其虚。而并居之故。曰胃气并也。 
按脉经云。寸口涩。无阳少气。又云。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黄 
汤。自养调和饮食。针三里补之。 
当关血散不能停。 
关所以候中焦者也。营出中焦。涩为气多血少。当关而见涩脉。则为中 
焦之血。散而不守。然有气以行之。故不能停止而复下也。 
按脉经云。关上涩。无血厥冷。又云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 
焦有微热。宜服干地黄汤。内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经云。关上脉涩而 
坚大。而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脾。肺气塞。实热在胃中。 
注云。涩脉与有力反。今并言者。浮之涩大。按之坚涩。故言有力也。 
尺部如斯逢逆冷。体寒脐下作雷鸣。 
尺部乃寒水之乡。得相火以相济。故一身得以温暖。涩为阴金。尺部而 
见涩脉。母藏子宫。则金不畏火。是为金寒水冷。而阳翳无光。故体寒逆 
冷。冷则生气。故脐下作雷鸣也。 
按脉经云。尺中见涩。无阴厥冷。又云。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 
子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又曰。尺脉涩。下血下利多汗。 

卷四
迟脉指法主病
属性:五迟者。阴也。指下寻之。重手乃得隐隐曰迟。主肾虚不安。 
迟者。阴土也。何为阴土。土之性也。缓迟则较缓更甚。故亦曰土也。观其 
指法。则曰重手乃得隐隐。是病在里而为阴可知矣。自古迟则寒。此节 
独不言寒。而专言肾虚不安者。何也。以迟为阴土。是土不务其德。而乘 
其所胜。夫土所胜者。水也。肾为水藏。乘其虚而克之。肾其能安乎哉。 
按脉经云。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 
之尽牢。举之无有。经云。迟则为寒。 

卷四
歌曰
属性:迟脉人逢状且难。遇其季夏不得痊。神工诊得知时候。道是脾来水必干。 
今人皆言三至为迟矣。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