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脉诀乳海-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氏曰。妇人初系胞胎。乃天一生水。二月受火之气。其妊妇身热脉乱。
汗出不食。吐逆恶阻。三月受木之气。精神架构在其中。任气和以荣其
子。子气以润其母。而二气荣润。其子安住。
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
成自明曰。妊娠三月。名始胎。此是未有定据。心胞脉养之故。脉见滑疾
流利。为少气多血。不散为血气盛。则始结为胎也。其脉但疾数而不散
者。是五个月怀胎之母也。张世贤曰。滑疾不散。而形始成也。但疾不散。
儿形已成也。小儿在母腹中。三月形始成。五月则形成矣。按二氏之说。
俱凑泊语。以愚观之。上句滑疾不散之不字。乃而字之误。何以知之。试
观脉经云。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按之不散。但疾
不滑者。五月也。其意盖曰三月而手厥阴胞络养胎。此时未有定据。故
滑疾而散。五月则足太阴脾经。养胎。此时已分男女。故滑疾不散也。是
以知不字之误无疑。
按脉经云。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
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
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诸
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手太阳少阴不养者。下主月水。上有乳汁。活儿
养母怀娠者。不可灸刺其经。不堕胎。
弦紧牢强滑者安。沉细而微归泉路。
通津子曰。前有太阴沉细之说为有妊。平安之脉。及此又以沉细而微
为死脉。似乎相反。盖叔和以妊妇之脉。弦牢紧滑为平脉。其三部之脉。
或俱沉细而微。则为死矣。成自明曰。孕妇之脉。宜弦紧牢强。滑利为安
吉之脉。若沉细而微。谓脉与形不相应。故云死也。前文虽云太阴沉细。
又云诸阴为女。其说亦有相违。谓三部脉。不皆沉细及微。故不同也。愚
谓二氏之说。皆是也。经云。妇人妊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
又云。妇人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两观经文。与诀
无异。成自明集妇人良方。全引用此诀。而复论之。薛氏云。愚按前诀与
脉诀所云不同。观者当自推之。
卷六
妊娠漏胎候歌
属性:血下如同月水来。漏极胞干主杀胎。亦损妊母须忧虑。争取神丹救得回。
通真子曰。此只论漏胎候也。夫胎之漏。或食动胎之物。或因热毒之气
侵损。或因入房劳损。损轻则漏轻。损重则漏重。但血尽则死。然安胎有
二法。因母病而动胎。但治母疾。其胎自安。若胎有不坚致动。母因以病。
但治胎则母自安。通真子之言如此。然亦未尝反复思之耳。夫胎之在
母腹也。一呼一吸。皆赖母气以全。即胎有不坚。亦是母之气血未足。但
治母病。其胎自安。理固然矣。至于复云但治胎则母自安。试问治母有
法。治胎何法。假令治胎亦是治母。则又何分胎与母哉。通真子之言。亦
穿凿矣。巢元方云。漏胎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
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
手太阳小肠脉也。手少阴心脉也。是二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有娠之人。经水所以断者。壅之以养胎。而蓄之为乳汁。冲任气虚。则胞
肉泄漏。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亦名胞阻。漏血尽则人毙矣。元方
之言是也。但漏之极。不独胎干而死。其母亦可虑也。宜早为推其所致
之因而治之。庶子母两全矣。故薛立斋曰。前证若因风热。用防风黄芩
丸。若因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若因血虚。用二黄散。若因血去太多。用八
珍汤。未应。补中益气汤。若因肝火。用柴胡山栀散。若因脾火。用加味归
脾汤。若因月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汤加阿胶熟艾。若因脾胃虚弱。用补
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若因脾胃虚陷。用前汤倍用升麻柴胡。若晡热内
热。宜用逍遥散。
卷六
妊娠心腹急痛歌
属性:心腹急痛面目青。冷汗气绝命必倾。
巢元方曰。妊娠心腹痛者。或腹内宿有冷痰。或新触风寒。皆因脏腑虚
而致发动。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下上。上冲于心则心痛。下冲于腹
则腹痛。故令心腹痛也。妊娠而痛之者。正邪二气。交击于内。若不时瘥
者。其痛冲胞络。必致动胎。甚则伤堕。池氏曰。妊娠心腹。忽然急痛。乃血
干胎损。动之所致。面目青。出冷汗者。乃心与脾无血以养。而气欲绝也。
愚按薛立斋妇人良方。有钩藤汤。专治妊娠胎动腹痛。面青冷汗气欲绝者。即此是也。
血下不止胎冲上心腹冷闷定伤身。
若血下不止。则胎随气上而冲心腹。心腹暖则子犹未死。或有可救。若
以手按之。其胎不动。更加心腹冷而且闷。则胎已死矣。何用安胎为哉。
按巢氏病源曰。妊娠胎死腹中候。此或因惊动倒朴。或染温疫伤寒邪
毒入于胞藏。致令胎死。其候当胎处冷。为胎已死也。
卷六
妊娠倒仆损伤歌
属性:堕胎倒仆举重轻。致胎死在腹中居。已损未出血不止。冲心闷痛母魂孤。
或因跌仆。或举重轻。以致胎损腹中。血下过多而不止。则血干胎死。胎
愈枯燥。不能得出。则冲心闷痛。其母命亦难存矣。
按巢氏病源曰。妊娠僵仆。胎上抢心下血候。此谓行动倒仆。或从高堕
下。伤损胞络。致血下动胎。而血伤逆气者。胎随气上抢心。其死生之候。
其母舌青者。儿死母活。唇口无沫。儿生。唇青沫出者。母子俱死。唇口赤
舌青者。母死儿活。若血下不住。胞燥胎枯。则令胎死。
卷六
产难生死候歌
属性: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朝日午定知生。
脉经云。妇人怀妊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欲生也。但离经者。不
病也。又云。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半夜觉。日中则生也。两观经文。与诀无
异。难经曰。至之脉。一呼三至曰离经。损之脉。一呼一至曰离经。皆病脉
也。惟孕妇则不然。倘诊得其脉。或一呼三至。或一呼一至。脉虽离经。然
非病脉。乃欲产之脉也。或若诊得其脉沉细而滑。亦同名为欲产之脉。
勿听子释为沉细而滑。亦谓之离经。非也。至于夜半觉痛。知来朝日午
当生者。子午对冲。是以知其生也。举一隅而反。当云丑痛则未生。寅痛
则申生。卯痛则酉生。辰痛则戌生。巳痛则亥生。此其常也。变则不拘日数矣。
按圣惠方云。夜半子时觉腹痛。来日午时必定生产。谓子午相半。正半日观数也。
身重体寒热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及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遗母归冥。
凡妊妇临月之时。但觉其身体沉重。如无他苦。自然气血和畅。如果熟
蒂脱。而子母俱安矣。今寒热频频往来者。乃阴阳两虚。母气虚脱。本实
先拨。则无以荣养其胎。而子死矣。何以知之。舌下之脉肾脉也。肾系胞。
舌下之脉黑而复青。则死色现于舌矣。舌以候子。舌冷而至反厥。则子
死无疑。子既已死。而又不得出。遗于母腹中。母难望其生也。
面赤舌青细寻看。母活子死定应难。唇口俱青沫又出。母子俱死总高判。
面青舌青沫出频。(据理。当云面青舌赤。若云舌青。与理不合。恐舌青之青字为误。)母死子活定知真。不信若能
看应验。始知贤哲不虚陈。
大抵妊娠生死之候。面以候母。舌以候子。一定之论也。巢氏病源曰。候
其母面赤舌青者。儿死母活。母唇口青。两边沫出者。母子俱死。面青舌
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此从古贤哲相传如是。定不虚陈也。
卷六
新产生死候歌
属性:欲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侵。
池氏曰。新产气血虚损。如见缓损脉。乃脾胃气和。则为吉。实大弦急之
脉。乃肝木胜脾土。木旺土衰。胃气损而死。其说亦是。愚谓凡病脉贵乎
相当。血虚脉虚理也。今新产则血已虚矣。其脉如缓而且滑则吉。何也。
缓则胃气存。滑则血不甚衰。故曰吉。若脉见实大弦急。则胃气衰而风
火乘之。是证脉不相当矣。故曰死来侵也。
若得重沉小者吉。忽若牢强命不停。
成自明曰。若产妇诊得沉重微小者。是形虚相应。故云吉兆之脉。忽然
诊得坚硬牢实之脉。是脉盛形衰相反。性命不可停流而死也。
寸口涩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审看此候分明记。常须念此向心经。
寸口者。十二经脉之所会也。新产而见涩疾不调。涩疾则血已衰。不调
者。无复伦次。是以知其当死。若诊得其脉沉细附骨。而往来反绝。是血
脉虽去。而元气尚存。正与新产之证相合。故曰生也。
卷六
妊娠伤寒歌
属性:伤寒头痛连百节。气急冲心溺如血。上生斑点赤黑时。壮热不止致胎灭。
夫妊娠。大事也。伤寒。大病也。妊娠而兼伤寒。其险可知矣。巢元方曰。人
体虚而为寒所伤。即成病为伤寒也。轻者啬啬恶寒。吸吸发热。微咳鼻
塞。数日乃止。重者头痛体疼。憎寒壮热。久不歇。亦伤胎也。巢氏之言如
此。然胎之所以伤者何也。凡胎喜凉而恶热。故安胎之药。多用寒凉。黄
芩薄荷之类是也。夫伤寒为热病。今壮热不止。则胎不安。胎不安则上
冲心而气急。下溺赤而如血。热毒攻于阳明。则生赤黑斑点。内外俱为
热毒所伤。而胎未有不殒者矣。在知机之士。预为防护。随其证而调治
之。如发斑黑色。小便如血。气喘急。胎欲落者。栀子仁汤。壮热头痛者。栀
子五物汤。斑黑溺血者。升麻六物汤。发斑黑小便如血胎欲落者。栀子
升麻汤。外用伏龙肝。井底泥土方涂脐下。庶可免其殒灭之患也。
呕逆不止心烦热。腰背俱强胎痛裂。六七日来热腹中。小便不通大便结。
巢氏病源曰。妊娠大小便不通。若热结膀胱。大便不通。热结小肠。小便
不通。若大小肠俱为热所结。故烦满大小便不通也。凡大小便不通。则
内热肠胃气逆。今变干呕也。又曰。妇人肾以系胞。妊娠而腰痛甚者。多
堕胎也。洁古曰。怀妊妇人伤寒病者。须问大小便。大小便如利。知不殒
胎。黄龙汤主之。薛立斋治妊娠热病头痛。呕吐烦闷。人参竹茹汤。或补
遗芦根汤。六七日来。大小便秘涩。大黄饮。又时气六七日。大小便不利。消热饮。
卷六
产后伤寒歌
属性:产后因得热病临。脉细四肢暖者生。脉大忽然肢逆冷。须知其死莫留停。
伤寒论阴病得阳脉者生。阳病得阴脉者死。此大法也。惟产后则不同。
血虚脉亦虚。故诊得细脉。不得谓之阳病见阴脉。但四肢欲暖暖者。阳
病易已也。若诊脉大。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无阴则偏阳隆盛。身虽热
而四肢逆冷。此乃空得阳脉。而阳气已绝。不得谓之阴病见阳脉也。须知死而已矣。
卷六
小儿生死候歌
属性:小儿乳后辄呕逆。更兼脉乱无忧虑。
巢氏病源曰。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
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髋亦冷。上唇头白泡起如死鱼目珠子。微
汗出。近者五日而歇。远者八九日乃歇。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
不汗。不欲食。食辄吐。 无所苦也。变蒸之时。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赤。
无所苦。蒸毕自明了矣。先变五日。后蒸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变蒸
之时。不欲惊动。勿令傍边多人。变蒸或早或晚。根据时如法者少也。初变
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日数。必是变蒸。服黑散。发汗热不止
者。服紫双丸。小瘥便已。勿复服之。其变蒸之时。遇寒加之。则寒热交争。
腹痛夭矫啼不止者。熨之则愈。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若非变蒸。身热
耳热,髋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为余治。审是变蒸。不得为余治。其变日数。
从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变者
丹孔出而泄也。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
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
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三十日小蒸
毕。后六十四日大蒸。后百二十八日复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毕也。
弦急之时被风缠。
小儿脉见弦而急。当是风气所缠。何也。弦。肝木也。肝主风。弦而且急。则为风寒之气所缠矣。一本作被风气缠。
钱仲阳云。小儿之脉气不和。则弦急。幼科当以钱氏为的。
脉缓即是不消乳。
小儿脉一息六七至为平。何也。盖以人身之脉。不论大小。一日一夜。皆
五十周于身。得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此其常也。但大人
身量长大。故以一息四至为平。小儿身量短小。亦必尽五十荣之数。所
以息则犹是。而脉之丈尺促紧。故以六七至为平也。今脉见缓。缓则小
驶于迟矣。缓为脾土之脉。必脾胃虚。不能消化乳食。所以脉见迟也。准
绳脉法。沉缓。食伤多呕吐。又曰微缓脉。乳不化。泄泻沉缓亦同。
紧数细快亦少若。
云岐子曰。数而细快。乃小儿平脉。加之以紧。亦有些须表邪。
虚濡邪气惊风助。
小儿元阳之气充足。故脉五六至以上而有力为平。今脉虚而濡。则脾胃之气衰。而虚风乘之。乃成惊风之候。然惊
有二种。曰急曰慢。急者属阳。阳动而躁疾。慢者属阴。阴静而迟缓。皆因脏腑虚而得之。虚能发热。热则生风。是以
风生于肝。痰生于脾。惊出于心。热出于肝。而心亦热。以惊风痰热。合为四证。搐搦掣颤。反引窜视为八候。又急惊
属阳。用药以寒。慢惊属阴。用药以温。今脉见虚濡。当是慢惊之候。治者审之。
痢下宣肠急痛时。
下痢之证。里急而腹痛。其本在脾肾。其现证在手阳明大肠。大肠属庚金。今脉见浮大。浮大属丙火来克庚金。故
痢下无巳时也。
卷六
小儿外证一十五候歌
属性:眼上赤脉下贯瞳人。
池氏曰。赤脉属心。瞳人属肾。乃心火胜肾水。水干则不能生木。致肾肝皆绝故也。
囟门肿起兼及作坑。
曾氏曰。囟肿皆以为热。殊不知有阴阳二证。切宜详辨。坚硬为阴。红软
为阳。故婴孩宝书曰。寒气上冲则牢HT 。热气上冲则柔软。正此之谓。若
阴证以匀气散。理中汤主之。阳证用玉露饮。当归散。防风汤为治。玉环
集歌曰。囟门肿起定为便。此候应须也不中。或若加坑如盏足。七日之
间命必终。曾氏又曰。囟陷者。虚之极也。胃气虚寒。则囟陷。慢惊中有之。
胃寒脾困。吐泻者为虚极。急以金液丹固真阳。及诸般救元等药治之。
外贴以乌附膏。有后枕陷者。其证尤重。治法与陷囟药同。不效亦为难
疗。此大虚极。百无一活耳。
鼻干黑燥。
勿听子曰。鼻乃肺之窍。黑燥而干。是为肺绝。云岐子云。火克金也。愚曰。即所谓人病鼻如烟煤者。死也。
肚大青筋。
肚胀腹大。脾虚也。肝主筋。其色青。今肚大而现青筋。是肝木克脾土也。目多直视。睹不转睛。
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 俱紧。不能转视。故直视也。勿听子曰。睛不能
转动而直视。是太阳已绝也。云岐子曰。经云。回则不转是也。
指甲黑色。
勿听子曰。爪甲。肝之荣。华于外者也。肝绝则不能荫。故色现黑。愚谓肝
主血。其华在爪。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