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86-脉诀乳海 >

第3章

286-脉诀乳海-第3章

小说: 286-脉诀乳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见其洪大。而不见其带沉。是为火旺生土。而反来克水。夏脉但见其涩。而不见其带洪是为金旺生水。而反来克火。 
秋脉但见其弦长。而不见其带涩。是为木旺生火。而反来克金。如此之脉。不得谓之小逆反以微邪为可畏也。譬如人家。 
其夫良善。其妻不能。难能相夫以成家。而夫纲犹整。是为美 。不足畏也。倘若其夫懦弱。其妻强悍。事无大小。操 
窃其权。虽有夫君。视同奴隶。流渐日久。弑逆之祸。其不免矣。岂非反以微邪为可畏欤。故曰。得妻不同一治。生死 
仍须各推。复有一说。谓春夏秋冬四季之时。倘得妻脉。其生死判断有不同者。试观四句赋中。惟夏得肺以难瘥一句。 
为一定之辞。其余三句。俱属两可。况别有诀云。春中诊得四季脉不治。多应病自除。则知春夏秋冬。四季之中。倘得 
妻脉。其生死仍须各推。不可一例而论也。假令春得脾脉。春属木。脾属土。木非土不生。况木得湿土之滋。反能长养。 
故云莫疗。而病自愈也。又令冬见心脉。冬为寒冰。心为君火。如严寒之时。得太阳一照。使流水不冰。纵有微邪。亦 
无大害。故不必治也。惟夏得肺脉。夏为赤帝司辰。万物赖以长化。倘见肺脉。肺为阴金。其气肃杀。故杀菽陨霜。春 
秋所警。是以夏得肺以难瘥也。至于秋得肝脉。肝为青阳。主东方之生气。秋得肝脉。是当摇落之时。而得生长之气。 
如阳明司天之岁五之气。厥阴风木客气加临。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之谓也。又何疑其为害也哉。 
此乃论四时休旺之理。明五行生克之义。 
此总结上文之脉。反四时者。由五行有相克之义存焉耳。 
举一隅而为例。则三隅而可知。 
如前偶举一春以为例。则夏秋冬季可以类推矣。 
按平弦而若紧。 
此节言脉有相似者。当详明分别之。不可混淆也。平字非弦脉之平。当与下文欲识之识字相对。南方诊脉谓之看脉。 
北方诊脉谓之平脉。如脉经平脉早晏。平脉虚实之类。故曰按平弦而若紧。弦者。不散也。端直而长。状若筝弦。曰弦 
紧者。不缓也。脉来劲急。按之长。举之若牵绳转索之状。弦属少阳。为疟为饮。为寒热。为气血。收敛紧属太阳。为 
寒为痛。在人迎为伤寒。在气口为伤食。不可以其同一长而直。而不分其孰为弦。孰为紧也。 
欲识涩而似微。 
涩不滑也。参伍不调。如雨沾沙。又如轻刀刮竹曰涩。涩为气多血少。为伤精。为痰阻气机。为中雾露。微者不显 
也。脉来极细而软。若有若无曰微。为气血俱虚。为败血不止。面色无光。然涩者。言脉道之謇涩。而不流利也。微者。 
言脉道之微细。而不充满也。二者皆难定息数。诊之者须辨其孰为涩孰为微。 
浮芤其状相反。 
浮者。不沉也。按之不足。举之有余曰浮。有力为风。无力为虚。芤则初无定体。芤草名。其叶似葱。以脉轻手。 
则浮而大。重则中空。故借以命名也。即先贤论芤脉。亦有不同。如本诀中指法。则曰两头即有。中间全无。或又谓四 
畔有。中间无而脉经则又曰芤脉。其象两边似有。中间全无仲景伤寒论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 
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男子忘血失精。女子半产漏下。古人谓芤脉之不同如此。或云两头有。中间无或曰四 
畔有。中间无或曰两边有。中间无余尝按此三法。诊人之脉。皆断之为失血。并无差忒。因思芤脉轻手则浮。重则中空。 
虽有上下左右四畔之不同。要之皆因血去故也。但据仲景之言观之。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是轻手取之。则觉其弦大。 
及乎重手则减而为芤。与剖竹相似。非两边有。中间无乎。至本诀中指法主病则曰。两头即有。中间全无。主淋沥气入 
小肠。与仲景之主病不合。大抵从仲景之指法。其病为虚为寒。从脉诀之指法。其病为阳为热。不得张凿而李枘也。不 
独芤脉为然。凡读古人书。不可胶柱鼓瑟。况脉之理。至精至微。脉不自立其名。因古人之指法而立名。假令其古人之 
指法如此。故其主病如此。某古人之指法如彼。故其主病如彼。戴起宗之流。造脉诀刊误。每用一古人之指法。如定脉 
之名。复用一古人之主病。强牵以合之至使后人病脉不相对。误人岂浅鲜哉。不知古人各有得心应手之妙。非若后世之 
人。泥于字句者比也。 
沉伏殊途同归。 
沉不浮也。轻手不见。重手乃得。曰沉为入里。脉之首伏不见也。脉经云。伏者。极重手按之。着骨乃得。为三阴 
之尽。 
洪与实而形同仿佛。 
洪者。脉来满指而大也。实者。浮中沉。皆有力也。二脉皆满指。然洪有浮沉之别。而实谓浮沉皆有力也。 
濡与弱而性带依稀。 
濡与弱。其状相似。但有浮沉之别。与阴阳之分耳。诸家皆以极浮细而软曰濡。极沉细而软曰弱。惟本诀指法主病 
中。则曰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根据前却去曰濡。指下寻如烂绵相似。轻手乃得。重手稍无。怏怏不前曰弱。据 
诀所云。 
似乎以极沉而无力为濡。极浮而无力为弱。矣。两说龃龉。何去何从也。不知濡为阴水当沉。弱为阴金当浮。濡为阳 
不足不当于浮中见。弱为阴不足不当于沉中见。据理而论。当以诀之指法为是。而以他说为非矣。况濡弱二脉。但可以 
极沉而软。极浮而软言之不必更加细字。先辨此情。后明其理。更复通于药性。然后可以为医。 
今人但知脉理之难。而不知药性之难也。但知药之功。而不知药之性耳。能尽其药之性然后可以为医也。夫所谓性 
者。非山楂消食。贝母清痰。枳壳宽胸。陈皮下气之谓也。乃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阴阳清浊之谓也语云。用药如用兵。 
兵家之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知彼者。知贼之虚实也。知己者。知我兵之水陆奇正也。如为医者。但知脉理。而不 
知药性。是犹用兵者。但知贼之虚实。而不知我兵之宜水宜陆。宜奇宜正纵有百万之师。其不为贼所陷者鲜矣。 
既已明其三部。须知疾之所有。 
此承上起下之词。言既明寸关尺之三部。须知三部之中。所现之脉不同。而所生之病亦各异也。 
寸脉急而头痛。 
寸。阳部也头。诸阳之会也。今诊得寸脉而急。急则近于紧。诸紧为寒。当是风寒客于其脑。而作痛也。 
平人气象论云。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弦为心下之咎。 
心之下。胃之上也。弦则为饮。脉经曰。寸脉弦。心下 。谓心下有痰饮也故寸弦而曰心下咎也。 
紧是肚痛之征。肚痛者。胃脘痛也。经云。紧在寸口。或膈上有寒。或膈下有水。寒在上焦。 
风满而噎。或风寒外入。病苦头痛。(当是左寸紧。)或宿食内停。腹中不化。(当是右寸紧。)缓即皮顽之候。 
寸。阳位也。缓则为湿。风从阳。湿从阴。风从上。湿从下。今缓脉见于阳位。 
即经云寸缓。主皮不仁。风寒在肌肉也。宜防风汤。 
微微冷入胸中。 
寸。阳部也。胸中。阳位也。微者。阳气虚也。阳虚则寒。故寸微而知胸中有冷气也。 
数数热居胃口。 
数为热。经云。寸数即吐。以有热在胃脘熏胸中。宜药吐之。及针胃脘。服除热汤。则知热在胃口矣。 
滑主壅多。 
经云。寸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前胡汤。 
涩而气少。 
凡涩为气多血少。而此独云涩而气少者。何也。盖以胸为气海。若关脉涩。则当谓之血少。何也。以其营出中焦也。 
至于寸口所以候胸中者。胸为气海。安得不谓之气少也哉。 
胸连胁满。只为洪而莫非。 引背疼。缘是沉而不谬。 
洪为阳。沉为阴。洪为火。沉为寒。胸为阴。背为阳。寸部而见洪脉。为肠火之邪。干于心胸。而作满闷经云。诸 
逆冲上。皆属于火者是也。寸部而见沉脉。为阴寒之气干于肺。而作引痛。经云。诸气 郁。皆属于肺者是也。更过关 
中。浮缓不餐。 
关中所以候中焦者。中焦属脾土。土之性宜镇静。今脉见浮缓。缓虽土之本脉。而浮则为风为虚。如大风扬沙。失 
其镇静之德。而成虚浮之象。其不食也宜矣。 
紧牢气满。喘急难痊。 
紧则为寒。牢则为病根深固。今二脉见于关中。是脾胃为冷物所伤。脾病则留满痞塞。故气满喘急。而成不拔之证 
矣。 
弱以数兮胃热。弦以滑兮胃寒。 
数则为热。见于关中。则为热壅胃口。热壅胃口。则不食。不食则脉因之而弱矣。弦则为饮。滑主壅滞。今弦滑兼 
见于关中。是为胃中停积寒饮矣。 
微即心下胀满。 
诸胀满皆属于土。微为阴土。乃不及之土也。微脉见于关中。是为脾虚不足。而作胀满矣。当于微脉条中参看可也。 
沉兮膈上吞酸。涩即宜为虚视。沉乃须作实看。 
上文云。沉兮膈上吞酸。下文云。沉乃须作实看。岂非一脉而两证欤。不知上文之沉兮膈上吞酸者。乃胃中有宿滞 
未消。而作吞酸之证。诚恐后人以关脉见沉。误认脾虚。而用补剂。则难免实实之祸矣。故反复叮咛之曰。涩则宜为虚 
视。盖以营出中焦。关脉涩则为营血不足。谓之虚也宜矣。至于沉。则不得视之为虚。而当视之为实。宜用消导之剂。 
去其积滞。则阳气自升。而脉自不沉矣。 
下重缘濡。女萎散疗之在急。 
濡主虚乏。为气血不足之候。关主脾胃。今见濡脉。则元气衰而中气下陷。故腰以下坠重。难以行矣。女萎散无传。 
姑俟后考(人身如鸡子相似。脾气如黄。元气如清。凡清明前煮鸡子。则黄在中。以其清足故也。清明后煮鸡子。则黄 
偏而下。以其清不足故也。人身之中气亦然。若中气足则不偏虚。不足则下陷而偏矣。) 
水攻因伏。牵牛汤泻则令安。 
营出中焦。中焦治则脉道行。而往来流动矣。今关脉伏。则土为水掩。而 
脉道不行。如五常正大论所云。藏政以布。长令不扬也。治之者。当以牵 
牛汤。尽泻其水。则脾土自现。而脉道自通矣。禹贡曰。云土梦作 。此之 
谓也。 
尔乃尺中脉滑。定知女经不调。男子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难消。 
滑主壅多。女子经脉不通。男子小便不利。皆壅滞之患也。按经云。尺滑 
气血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溺血。 
伏脉谷兮不化。 
尺脉伏而云谷不化者。何也盖以饮食入胃。不能运化停留于中。壅遏 
营卫。卫出下焦。不得通达。故厥阴之木气不升。而尺脉为之伏矣。治之 
者当吐其邪。而升其气。使厥阴之气上升。而尺脉可复出矣。其说当于 
八里脉尺伏条下参看。 
微即肚痛无 。 
微为阳虚。阴盛之脉。尺中见微。是为阴分而见阴脉也。诸阴为寒。故经 
云。尺微厥冷。小腹中拘急有寒气。 
弱缘胃热上壅。 
尺脉弱而云胃热上壅者。何也。盖以上实则下虚。热气并壅于胃口。故 
尺脉见弱也。 
迟是寒于下焦。 
诸迟为寒。尺所以候下焦者。尺脉见迟。是以知下焦。之有寒也。 
胃冷呕逆涩候。 
人身如釜甑相似。胃犹甑也。脾犹釜也。下焦命门。犹釜底之薪也。命门 
之火旺。则能熏蒸脾土。而胃中之饮食易消。况肾者胃之关。今尺脉见 
涩。是为精血不足。真火衰微。不能熏蒸脾土。腐熟水谷。故胃冷而为呕 
逆之候矣。即王太仆所谓食入久而反出者。胃无火也。 
腹胀阴疝弦牢。 
经云。尺脉弦小。腹痛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针气海泻之。又云。尺脉 
牢。腹满阴中急。宜葶苈子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按气海丹田关元 
中极数穴。皆任脉之穴也。任脉主男子内结七疝。女子瘕聚带下。然疝 
有多端。何独归于任也。不知任脉是疝病之本源。各经是疝病之支流。 
今尺部而见弦牢之脉。为弦而有力。动而不移。是足厥阴之气郁而不 
舒。致成腹胀阴疝之证矣。罗谦甫云。阴证足厥阴之脉。环阴气抵少腹。 
或痛因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肝。蒺藜汤主之。 
紧则痛居其腹。 
诸紧为寒。今见在尺脉。则知其寒在下焦。即经云尺脉紧。脐下痛者是也。沉乃疾在其腰。 
腰者。肾之府。两尺脉沉。沉为阴水。为火不能相济。故疾在。其腰也。详见八里脉沉脉尺部条下。 
濡数浮芤。皆主小便赤涩。细详如此之候。何处能逃。 
濡而数。乃阴中之火也。阴中有火。故主小便赤涩。当用凉补之药。以滋 
其阴浮。而芤乃阳中之火也。阳中有火。亦主小便赤涩。当用寒凉之剂。 
以泻其火。然濡数浮芤。当知濡数为一脉。浮芤为一脉。不必分为四也。 
若问女子何因。尺中不绝。胎脉方真。 
女子以尺为主。不绝者。往来流利也。即内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谓 
尺中之脉。搏于指下。大有别于关前也。 
太阴洪而女孕。太阳大而男娠。 
谓右手寸关。沉而洪。左手寸尺。洪而大也。女。阴也。其道尚右。而太阴俱 
在右寸关是也。太阴为脏。当于沉中候。今诊得右手肺脾之脉沉而洪。 
故知其为女孕也。男。阳也。其道尚左。然两太阳俱在左。太阳为腑。当于 
浮中候。今诊得左手小肠膀胱之脉洪而大。故知其为男娠也。 
或遇俱洪而当双产。此法推之其验若神。月数断之。各根据其部。假令中冲 
若动。此乃将及九旬。 
凡女人有孕。除心与小肠不养胎。心为君主小肠为之使也。其余脏腑。 
各以其月输血养胎。一月肝。二月胆。三月手心主。四月三焦。五月脾。六 
月胃。七月肺。八月大肠。九月肾。十月膀胱。十月满足。故产而生矣。夫十 
日为旬。九旬者三月也。中冲者。手心主之井穴。故三月而中冲脉动也。 
(中冲。手中指尖内侧。) 
患者欲知要死。须详脉之动止。 
凡平人之脉。一呼二至。一吸二至。闰以太息。共成五至。循环无已。至五 
十动而不止。是为大衍之数。全五脏皆受气也。如动而中有一止。则知 
其一藏无气。当于各藏予之死期。 
弹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而无聚。 
弹字。当作平声读。不当作去声读。弹石者。如指弹于石上。劈劈而坚硬 
也。若误读作去声。则为弹丸之弹。失其劈劈之旨矣。解索者。谓如索之 
朽坏。解散无复次序也。若谓解结之解。则误矣。内经云。来如弹石。去如 
解索者。死。又曰。死肾脉来。发如夺索。劈劈如弹石曰肾死。(按弹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 
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序也。) 
雀啄顿来而又住。屋漏将绝而复起。 
凡雀之啄食。必连连啄之。时一回顾。恐人之将捕也。怪脉之来。连连数 
急。时复一止。如雀啄食之状。又曰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 
也。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不相连属也。经云。死脾脉锐坚。如 
鸟之啄。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虾游苒苒。而进退难寻。 
诀云。虾游状若虾蟆游。魂去行尸定主忧。虾游者。苒苒而起。及细寻之。 
不知脉之所在。久而复起。迟迟辄没。言来迟去速也。 
按经云。脉困病患。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注云。虾游者。苒苒而起。 
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者。是也。鱼翔者。似鱼 
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 
鱼跃澄澄。而迟疑掉尾。 
鱼跃者。鱼翔脉也。迟疑掉尾者。头不动而尾摇。撇然一厥也。又诀云。尾 
掉摇摇头不动。鱼翔肾绝亦如期。虾游者。以上下之往来言。时复一隐 
也。鱼翔者。以内外之往来言。时复一厥也。 
嗟乎。遇此之候。定不能起。纵有丸丹。天命而已。 
复有困重沉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