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

第14章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14章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轻骑兵中的精锐。骠骑兵较轻捷,在欧洲,最早出现于波兰和匈牙利,它 

是由贵族组成的,以后遍行于欧洲各国军队。猎骑兵出现于18世纪下半期, 

由守林人、猎人、山民中选拔人员组成,他们长于散开作战,担任警戒,侦 

察、追击等任务。恩格斯曾认为,将骑兵分类的意义不大,华而不实。 

    骑兵的基本战术单位是连,通常配有140匹马。3—4连为1骑兵团,团 

以上有骑兵师和骑兵军团,所辖团的数目不很固定。拿破仑在其步兵师中也 

编入一部分轻骑兵。 

     火炮到这时已有5个世纪了,但18世纪以前,操纵火炮的皆为专门的艺 

人,而不是军人。后来大部分国家都将其列为军队的正式编制,但未独立成 

兵种。在“拿破仑战争”时代,炮兵广泛受到重视,被各国列为正式军种。 

在革命后的法国,特别是拿破仑发挥决定作用之后,炮兵尤其受到重视。1776 

年,被称为法国“炮兵之父”的格利包伐尔就任了法国炮兵总监。他改革了 

炮兵,使之具有较完整的系统;设立专门训练炮手的炮兵部队和学校;制造 

用于野战、攻城、海防和要塞守备的专用炮兵武器;改进了炮架、炮的内部 

结构及炮兵编制,采用通用零部件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从而使部件更换方 

便,而且零件可以互换使用。重炮也可以分解,运输便捷,运炮工具只要 7 


… Page 55…

  种车轮和3种车轴就够了,在炮端加上长方形的瞄准具等。这一切都使火炮 

  增加了威力。拿破仑本人就是炮兵专家,曾著有 《论炮弹发射的炮位安置计 

  算》,炮兵将成为他的有力的拳头。因此,他使之进一步地标准化和轻便灵 

  活,编制更合理。英国的炮兵一直落后于其他国家。炮车用单马纵列挽曳, 

  驭者手持长鞭随车步行,马和驭手都是雇来的平民,也没有建立骑炮兵。直 

  到1800年才实行改革,采用同欧洲大陆各国一样的炮兵部队。至于炮兵在部 

  队中的比例,各国作法不一。拿破仑认为每1000人配3门炮为适合,每门炮 

  携弹量约为200发,其中1/4为霰弹;徒步炮兵连配8门炮;骑炮兵连配6 

  门炮。 

       海军方面,英国仍有绝对的实力和海战方面的优势。不过革命后的法国, 

  特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试图以劣势的海军力量助其陆地战略一臂 

  之力。但不是被英舰队封锁在港内“闭门不出”,就是在海面上与英舰捉迷 

  藏,即使一战,也多是每战必败,终于在特拉法加一战尽丧挑战能力。 

       ③军事思想。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的变化,也引起军事思想及作战方法 

  上的变化。大规模廉价而又有热情的军队,使进行大规模战役成为可能。所 

  以在作战思想上,由雇佣兵时代的“避战”策略转为公民兵时代的“会战” 

  策略。在此之前,每次战役平均参加人数的情况是:“三十年战争”时为1。9 

  万,路易十四时代为4万,腓特烈大帝时代为4。7万,法国大革命时期为4。5 

  万,“拿破仑战争”时期则为8。4万。双方参战兵力10万以上的战役,依次 

  为1次、7次、12次和30次。可见拿破仑时代的大规模会战的人数和次数都 

  较以前有明显增加。拿破仑战略战术的主要特点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 

  主要目标,力图通过一二次“总决战”消灭敌军主力,速战速决;每战须集 

  中优势兵力于决定性的方向和地点;坚持各个击破的原则;灵活采用包围、 

  迂回和中间突破等战法;对溃逃之敌实行穷追猛打,以求彻底歼灭;在战斗 

  中保留并适时地运用预备队;淘汰线式战术,而以纵队和散兵线相结合为主 

  要战斗队形。拿破仑还特别重视使用间谍和侦察行动,尽可能地做到知己知 

  彼。 

       拿破仑的军队和军事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恩格斯指出:“他发 

  现了在战术和战略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而这样广大的武 

  装群众之出现,只是由于革命才成为可能;并且他把这种战略和战术发展到 

  那样完善的程度,以致现代的将军们一般地不仅不能胜过他,而且只能试图 

  在自己最光辉最成功的作战中抄袭他罢了。”① 



       (2)拿破仑战争 

       ①“荒野雄狮”。拿破仑(1769—1821年)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 

  嘉岛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属于波拿巴家族。科西嘉原属热那亚城邦,在 

  拿破仑出生前一年,该岛被卖给了法国,所以拿破仑一出生就成了法国人。 

  意大利文“拿破仑”意为“荒野雄狮”。也许是父亲的愿望,他的学业都是 

  在军校中完成的。10岁就到法国内地香摈省的布利安陆军小学读书,其学业 

  以历史、地理、数学居全班前茅。15岁进入巴黎军校,1785年被提前任命为 

  拉费尔炮兵团少尉军官。 

       此后便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那年轻的头脑,对启蒙学者,如卢梭、 



① 《马恩全集》第7卷,第565页。 


… Page 56…

孟德斯鸠、伏尔泰等的著作异常感兴趣,对《社会契约论》尤感兴趣。他还 

吸取古代文明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风俗等知识,并研读了古代军事家 

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等人的传记及有关炮兵技术、战术方面的书籍。他 

的常识受到校长杜特——一位法国著名炮兵专家的赏识。1789年法国爆发大 

革命,拿破仑赞同革命,参加了早期的革命军队,并升为上尉。 

     1793年7月,土伦和南方的几个城市宣布反对革命政府,并得到英国和 

西班牙的支持。土伦有保皇军16912人,进攻的革命政府军由1。1万人增至 

3。7万人,仍力攻不克。这时拿破仑被推荐接任进攻部队的炮兵部队指挥官 

之职,这给拿破仑提供了第一个成名的机会。 

     拿破仑立即整顿部队,组成了一支拥有2000门大炮的炮兵部队,于12 

月16日夜,向土伦盆地外围的制高点——爱癸勒特米岛进攻,并夺取了海角 

的炮台,俘获英、西联军司令俄哈拉,守军投降。然后,拿破仑炮队居高临 

下,向港内的英国舰队猛轰。12月19日,英舰队匆匆撤离,并焚毁了部分 

法国舰只和物资。拿破仑不仅赶走了外国干涉军,还平息了土伦叛乱,更重 

要的是夺回土伦舰队一半以上的战舰,成为革命政府的海军本钱。后来拿破 

仑远征埃及,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拿破仑在土伦崭露头角,为罗伯斯庇尔所赏识。1794年1月14日,拿 

破仑升为少将,任炮兵旅长。但随后发生“热月政变”,以罗伯斯庇尔为首 

的雅各宾派被推翻,新上台的督政府在清算前政府时,拿破仑也受株连而被 

免职。可是1795年10月4日,巴黎又发生保王党叛乱,督政府五督政之一 

的巴拉斯负责平叛。这时他想到在土伦显示突出才能的拿破仑,遂召他回来 

指挥平叛。拿破仑毅然受命,于次日,独出心裁地将野战炮拉到城市街道上, 

对准叛军平射,可谓杀鸡用牛刀。大炮的威力,立即摧垮了叛乱者,挽救了 

督政府。到此,督政府重新认识了拿破仑,发现他是维护革命政权的铁腕人 

物,不可或缺。拿破仑因功晋升陆军中将,任巴黎卫戌司令。 

     ②革命军队。拿破仑的崛起,主要靠的是他的才智,其次是革命后建立 

的“新军”。拿破仑就是在这支新军中成长起来的。 

     大革命爆发后,引得欧洲各国皇帝纷纷派出王朝军队,来扑灭这场反对 

皇帝的革命。至1793年8月,革命政府所继承的前朝军队几乎被“清洗”和 

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于是公安委员会创造性地颁布了“征兵令”,用普遍义 

务兵役制组成新的军队,以保卫革命政权。这支在欧洲空前庞大的军队组织 

者,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但却是能干的工兵上尉加尔诺。他同那个时代的 

许多人一样,被破格提拔,进入公安委员会,并被任命为陆军部长,且为实 

际上的总司令,被称为“国民军组织者”,时年40岁。 

     那些新组建的士兵情绪激昂,可望一战,但又漫无纪律。当年的9月6 

日,这支没有训练的“国民军”纵队4。2万人向宏兹庶特的反法联盟军队1。3 

万人发起攻击。然而乱哄哄的“国民军”却首战告捷,联军退走。从而第一 

次显示了公民兵的战斗力,而非一般的乌合之众。紧接着在麦宁和摩柏日, 

又是两战两捷,终于解除了巴黎所受的威胁,同时也确立了公民兵的地位。 

但是这支军队此时缺乏后勤补给和军事训练。 

     为了组织共和国的军队,增强防务,加尔诺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不时地 

向各位将领发出忠告,并给予鼓励,同时又不以各种训令过度约束他们。他 

就任17个月,就使革命的法国拥有了75万大军。其主要战斗部队53。1万人, 

包括步兵32。3万人、轻步兵9。7万人、炮兵2。9万人、工兵2万人、骑兵 


… Page 57…

5。9万人。所有的部队都身着蓝色军服,称“国民防卫军”,其番号以数字 

代替。这支军队已经取得27次大战胜利,还有120次小战的胜利,杀敌8 

万人,俘敌9。1万人,攻占要塞和城市116个,缴获大炮3800门,滑膛枪7 

万支,火药1900吨及90面军旗。他还在军事历史上首次使用气球,使法将 

领在上面观察敌情,开始了“空中侦察”的历史。 

     不过,这位部长的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一批新式将校人才。1791年时在 

他提拔的元帅中,不下10位。其中,有的当时还在士兵行列中,另有6位元 

帅当时还是平民。加尔诺建立了迅速提拔录选的人事制度,越级提拔了诸如 

小贩出身的朱尔登,法学系学生摩里奥,上尉军官拿破仑等。他还取消了令 

军官们胆寒的恐怖法规——作战失败即上断头台等;并撤消了军中的政治代 

表。这些将帅之才,构成了新型军队的灵魂。 

     这位新军的创始人,不仅知道如何创造胜利,而且知道适可而止。每当 

他批准对另一国的侵略计划时,其目的旨在建立较为坚固的天然疆界。然而 

他同样指出,侵略过度就等于灭亡。1795年8月督政府“执政团”决定,在 

普鲁士、萨克森、汉诺威、西班牙已同法国订立和约,内乱已平,正是外求 

和平、内求安定之时,仍要对外战争,希望用新的胜利挽救国内政治危机和 

经济危机。加尔诺这时提出了他的警告,后来竟成为真实的预言:“如果我 

们实行这些伟大的侵略计划,我们就必须维持庞大的军队,去冒胜败莫测的 

危险;而且我们也就没有希望结束政治危机了。法国的主义,是抛弃征服的 

精神,而这个侵略计划则正与我们的主义相反。实际上,凡不是为了保证我 

们自己领土安全而从事的扩张,皆应为我们的主义所禁止。”他认为,国境 

线扩张过甚,则国境防守部队必然分散兵力;当敌人学会了新的战争方式方 

法时,那是很危险的。他断言,最后,法军在受了重大损失之后,定会被逼 

得慌张地放弃所有征服地区,退回国境之内。 

     令人惋惜的是,此时加尔诺的权力已受到削弱,在两年之后,他还被放 

逐、流亡国外。他的警告自然也没有被接受,年轻的共和国走上了歧途,对 

外发动了侵略战争:分兵两路,一路进攻日耳曼境内,另一路侵入意大利境 

内。开始似乎很顺利,可不久,法军就陷于被动,先是意大利方面战局不利, 

后又在日耳曼境内连吃败仗。幸而1796年3月,督政府任命了一位杰出的将 

领为意大利远征军总司令,不仅迅速扭转了意大利战局,而且还使日耳曼境 

内的法军有了转机,这人就是拿破仑。这次出征意大利,不仅挽救了法国, 

也是他个人发迹的一个转折点。他开始以自己的意志引导革命后的法国。 

     战争史上习惯将此后由拿破仑指挥和发动的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 

也正是这以后,拿破仑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影响法国,进而他就是 

法国,成了“朕即国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③意大利战役。1796年3月,拿破仑接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时,局势 

对法军十分不利;日耳曼方面作战不断败北,从而给意大利方面造成压力; 

法军将领通敌,将法军的计划泄漏给敌人;在意大利北部作战的法军补给不 

足,衣服破烂,饮食不饱,饥寒交迫之下,已临兵变的边缘。因为法军是远 

离祖国远征,不可能有长期稳定的兵站。与法军对峙的是第一次反法联盟中 

的奥地利和撒丁联军。 

     这是拿破仑首次独挡一面地指挥大军作战,而且他充分地利用了这次机 

会,施展其军事才能。后人总结说:拿破仑长于统御、善于鼓舞士气,攻势 

主义,内线作战,集中兵力攻敌一点,穷追猛打残敌,其军队最大特色是惊 


… Page 58…

人的行军能力。 

     当拿破仑开始统御这支北意法军时,他认为首先要鼓起那些沮丧士兵的 

精神,于是到任后第一次演说,就抛弃了那些陈词滥调,改用现实主义激发 

士兵的进取心。他说:“士兵们,你们穿不好,吃不饱,政府太对不起你们 

了,什么也不能给你们。你们的忍耐,你们在山石之间表现出的勇气,都是 

令人钦佩的;然而,这并没有给你们带来光荣。……,我来就是率领你们, 

进入世界上最肥沃的平原。许多富庶的省区和伟大的都市都要受你们的支 

配;你们在那里可以找到荣誉、名声,还可以发财。士兵们,你们是愿意鼓 

起勇气去战斗呢,还是继续堕落下去?”他得到了狂热的欢呼之声。拿破仑 

那勃勃生气、干劲、威严和才华更赢得了将士们对这位新来的指挥官的信赖。 

他在几天之内就在军中建立起威信。不满一个月,这支饥寒交迫的部队就变 

成了一支如狼似虎的征服大军。 

     4月5日—9日,拿破仑大军出其不意地越过被认为不可逾越的阿尔卑斯 

山险隘,如天降之兵,击溃了萨丁军队,其威势难挡。萨丁军要和谈时,拿 

破仑则言:“我也许会败于战斗,但我决不会失去几秒钟停止战斗”,于是 

萨丁战败而降,退出战争。拿破仑部分地兑现了他对部下的诺言,衣衫褴褛、 

却兴高彩烈的法军,由于劫掠了敌方的物资,官兵吃得很好,衣服鞋袜也焕 

然一新。 

     紧接着,拿破仑就开始向奥军进攻,发动了一次有争议的“罗地桥战役”。 

罗地桥在阿达河上,河很浅,是可以涉渡的,可是拿破仑却以强攻、数百人 

的代价,夺取了该桥。此役似无必要,但影响却是巨大的。拿破仑选择敌人 

无法久守及无心久守的机会,以“血战”为法军创造英勇的名声,以慑服远 

近之敌。在拿破仑的召唤之下,法军不惜以血肉之躯,去抵抗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