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

第16章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16章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人也没有作战经验,然而,拿破仑所面对的战争的性质大不同于从前。 

过去,拿破仑利用法国的全部人力物力。从事战争,即使到了敌国,也能凭 

其革命的措施与原则而得到当地人民的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和补给;其战斗的 

对象也只是那些敌国的君主及其军队,与一般人民无关。因此,只要击败了 

那些军队,敌国王朝就会求和,战争就会结束。而这次则不同。他所面对的 

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人民战争,这种战争没有什么“要害”之处,可以作为 

集中打击的目标。他们尽管可能一败再败,但不会有人领导求和,除非征服 

者消灭了每一个抵抗者,否则抵抗就不会停止。然而,半岛之上,文明悠久、 

人口众多,绝非可以斩绝,况且,那里地形崎岖复杂、山峦起伏,起义者都 

是在家乡作战,地形对他们就是武器,而对入侵者就是墓地,无论投入多少 

兵力也无济于事。起义者不懂战争规则,也不会遵守战争规则,因此,手段 

残忍,以致法国兵如果仅仅是被杀死,那就算是幸运的了。这对没有经验的 

法国新兵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士气大受影响。另外,西班牙农业仅够当地 

人糊口,乡民又都怀有敌意;道路很糟,而且很少,使得法国兵难以运用他 

们惯常使用的靠当地补给的办法。因此,法军的战斗力大大削弱。即使1808 

年12月,拿破仑亲征,也未能扑灭起义之火,留下了一个永久的战场。 

     半岛战争,虽不致于打倒拿破仑,但有两点是意义重大的:首先,百战 

百胜的拿破仑大军,在半岛战争中,竟有向西班牙民兵投降的,此事不可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来解释,它对法军的威风损伤太大了。其次,半岛方面 

的长期战争,消耗了法国许多人力和资源,特别是,约有30万法军投入该战 

场,并保留13万高度戒备的军队常驻那里,不能机动。对于以机动用兵胜敌 

的拿破仑来说,无异于被缚住了一只手。而且以惠尔兹力(即后来的惠灵顿 

公爵)为统帅的英国远征军于1809年4月再次登陆西班牙,协助起义军与法 

军周旋。因此,半岛战争成为法国的一个经常的负担,消耗着拿破仑帝国。 

法军在半岛上的境况,也给所有受拿破仑压迫的民族以鼓舞。 

    就在惠尔兹利两次出征西班牙之间,另一位英国远征军司令、杰出的将 

领和军事改革家莫尔,于1809年1月16日,战死在西班牙的达科兰那。然 

而,他生前对英国陆军所做的改革,及其对以后的军事历史的影响,要远比 

他的牺牲对当时交战双方军队所造成的震动要大得多、深远得多。正是他, 

使得一向不被拿破仑放在眼里,而且也的确在欧洲整个近代中期的战争中表 

现平庸的英国陆军,在西班牙首次能与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拿破仑的军队 


… Page 63…

相抗衡。他也正是想在西班牙战场试验他改革后的英军的力量。此后,尽管 

莫尔爵士已不在世,但英陆军在拿破仑战争中,地位日渐重要。而以往英国 

军队的威名,皆为英国海军所创。 

     法国大革命之后,国民军的散兵战术等军事思想是从北美独立战争中学 

来的。莫尔也曾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当他回到英国时还是个22岁的上尉军 

官。他在其后的15年中,目睹每战必败的英国陆军名誉扫地,而且经费紧张。 

军官们成了买卖部队的掮客,并发了财。军中士兵尽是些老、少、弱、病和 

犯人等,还有神经错乱的人。莫尔升到准将时,曾疾呼应革除军队弊端,以 

十字军精神武装陆军,然曲高和寡。1803年,拿破仑威胁要渡过英吉利海峡 

征服英伦。这时大众开始重视陆军的作用,莫尔的建议被采纳,并就任著名 

的“尚克利菲营区”的司令官。他将此处作为军事改革的试点,而半岛战役 

则成了他改革的实战试验场。 

     在当时,曾经风靡欧洲的“横队战术”已经没落,欧洲各国都在仿效拿 

破仑的战法,就象他们过去仿效腓特烈大帝时一样地痴迷。莫尔曾在埃及指 

挥英军与法军作战。他对革命后法国军队的战法进行了冷静的分析研究,发 

现不应抄袭拿破仑,得出了与欧洲同仁不同的结论:对付法军纵队刺刀冲击 

的有效方法,当然是改革了的“横队火力”。英将康华利勋爵曾用其在北美 

的教训,向英军介绍了二列横队,以代替普鲁士的三列横队。莫尔在此基础 

上,在尚克利菲营区训练了3个来复枪兵团,编成他的“轻步兵师”。不久, 

这个师就成为拿破仑战争诸战场上最有战斗力和战绩的英军部队。 

     莫尔部队的二列横队队形,可以比人数相等的部队拥有更强、更广的步 

枪射击正面。莫尔还认为,这样还需有射程更远、命中准确的子弹,在敌军 

尚未到达其射程以内或未进入抵抗阵地之前,就遭到打击。在美国独立战争 

中显示作用的来复枪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可使子弹的射程和准确率提高一 

倍。于是莫尔便用这种新式武器装备其轻步兵师,以致该师成为当时欧洲使 

用这种武器的最大编制单位。英国步兵的射击术,尚远不及美国边地士兵精 

熟;英式短管来复枪,也比不上美制来复枪。但是,英国新式部队在欧洲战 

场上,已经崭露锋芒。英国轻步兵师接受散兵作战、机动战、斥候战及森林 

战等训练,他们在半岛战役中,其成效已有证明。 

     莫尔在改革中,力主采用早在1784年就已发明的“许拉普尼火炮”炮弹。 

这种炮弹是由许拉普尼少校发明,并以其名字命名的榴霰弹,它可使铅质弹 

头发射到敌人步兵线中爆炸,最大射程为2200米,是普通霰弹的3倍。它使 

用定时信管,引爆头内部炸药,从而使弹丸和碎片散飞,造成的杀伤力要比 

普通霰弹大得多,由于军事上的保守主义,这种榴霰弹发明被搁置了20年, 

终于在1803年为英军——莫尔与惠灵顿二人的部队使用。 

     在莫尔改革时期,发明家和炮学家康格利夫爵士还发明了一种火箭,因 

其威力和准确性不够,并未广泛使用,但名声却很大。 

     莫尔在尚克利菲营区,不仅改造部队战术,还带头建立“国民兵”,作 

为第二防线,以对抗预期的拿破仑登陆大军。在几个月之内,英国就武装了 

34。2万平民。这是莫尔向北美和革命的法国学习的结果,他认识到了国民兵 

的力量。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把英国的民族主义唤醒,统一了人民意志, 

决心与拿破仑作战到底,这正是英国成为反对拿破仑联盟的不屈不挠的灵 

魂。 

     莫尔又在1年之后,将新的军人荣誉教育和战斗精神,贯注到一向被人 


… Page 64…

忽视的陆军中。他反对把“鞭笞”作为纪律的手段,坚决主张官兵的精神与 

体力的发展。在以后数年,直至滑铁卢的最后胜利,英军都直接受着尚克利 

菲精神的影响。 

     在半岛战役期间,深受西班牙民族起义鼓舞,并进行军事改革的,还有 

奥地利。自从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败之后,维也纳不甘罢休,重整军备,伺 

机报复。曾击败过法将墨西那的查理大公,虽只有38岁,但奥皇为酬其功, 

任命他为奥军大元帅,并兼任枢密院主席。他在提尔西特和约之后,对奥国 

军政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允许人民有相当程度的革命性自由,唤醒人民 

的民族主义,关心国家的战争,造成全民皆兵。查里大公采用一种温和的征 

兵,以补充志愿兵制度;军中晋级提升主要凭功绩;采用法国的“军”编制, 

还有军以外的大小不一的各种单位,那些是拿破仑所喜欢使用的用以欺骗敌 

人的工具,查理大公也一一加以仿效。法军的散兵及纵队队形,也被定为奥 

军的作战方式;使军队摆脱过去的仓库和笨重辎重的绊羁,学法军的样子就 

地补给;利用职业军队训练新的国民军,从而建立起一支30万人的大军。骑 

兵、炮兵皆已大量增加,用以对付拿破仑最近使用的密集战术。查理大公还 

特别强调在大规模战斗中的参谋工作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改革。 

     1809年,奥军的改革尚未完成,战备也没有充分之时,听到法军在西班 

牙的贝林一部败降。查理大公认为时机已到,遂于是年9月再次对法开战。 

此次虽然仍是奥军失败,但是,此时的奥军做了从未有过的顽强抵抗,维也 

纳也没有如上次那样不战而降;奥国也没有因首都被占而立即求和、败降。 

最值得注意的是,拿破仑的大军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机动,在奥军的顽强抵 

抗和进攻面前,几乎败走。拿破仑本人,也有生以来第一次受伤。法军还折 

损大将1员,伤亡2万人以上。人们称拿破仑此次胜利是“用官兵的血肉” 

买来的。此战无疑也是对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个鼓励。 

     ⑦莫斯科战役。自 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之后,法、俄结成同盟,共建“大 

陆体系”。然而,俄国不久就发现,恢复与传统贸易伙伴英国的关系更为有 

利,沙皇终于在1812年1月与英国签订了秘密协定。于是,拿破仑决心发兵 

征俄。他从欧洲所有的盟国和属国以及法国本土征集了60多万人的大军,其 

中法国人占1/3。这支大军规模是空前的,但此时民众的热情和军队的士气, 

却大不如从前了。人们开始厌恶无休止地征兵和无休止的战争。 

     由于有过一次东北欧(波兰)作战的痛苦经验,面对庞大的俄国,拿破 

仑除了尽可能多地投入兵力之外,对后勤也不敢疏忽。鉴于战地地广人稀、 

物资缺乏、缺车少路,法军的补给只能依靠自备,而不能象以往在西欧作战 

那样“以战养战”。于是拿破仑先在普鲁士东部和波兰(华沙大公国,此时 

为法国属地)等地,设置众多的大型仓库 (亦称兵站基地),储备粮食、弹 

药等战略物资。还计划随着法军深入俄境,在俄国土地上的科佛那、维尔纳、 

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等地建立仓库和面包制造所;并为此准备了数万辆运输 

车,仅力畜就有15万,另有两艘巨型运输舰,装载各种食品从海上补给;在 

各附属国内征集粮饷,仅在普鲁士就征粮6万吨,马20余万匹,食用牛4 

万多头,酒7000万瓶;还规定,进入俄境的部队,自带4日粮,辎重车带 

16日粮。又鉴于大军之中有数十万头牲畜,是无法准备更多的粮秣的,拿破 

仑遂把进攻的时间选在了东北欧牧草茂盛的季节。拿破仑在选择进攻路线 

时,也考虑到俄国南方虽粮草丰足,但却是多河川、多沼泽,不便行动,而 

北方过于寒冷,还多是不毛之地,所以选择了中路。他还派出人员去调查战 


… Page 65…

区的地理、气象资料、并研究当地的历史,派人编译复制俄国地图等。 

     拿破仑的战略计划,原打算北联瑞典,南结土耳其,三面同时进击俄国。 

但由于英、俄的军事威胁和外交活动,两国反与俄国结盟。于是法军只能采 

取单刀直入方式,鉴于战线长、战区广、补给困难等,基本上取快中求稳的 

方针。鉴于出兵时间选在牧草茂盛的时节,至冬季不利作战季节到来,这段 

时间不足以完成全部作战任务,故应巩固占领区,翌年再攻占俄国的心脏— 

—莫斯科,迫其求和;在作战方面应寻敌主力,以求速决,要求会战,以歼 

敌有生力量。 

     拿破仑自任大元帅,指挥大军亲征,柏蒂埃为总参谋长。其战备与战略, 

看上去很充分、具体、势在必胜。然而,另一方面,这种作战方式,完全违 

背了拿破仑的常规,失去他过去“百战百胜”所依赖的特点,完全是一场“陌 

生的”战争,所以,其前途就难卜了。 

     俄国沙皇与大臣为对付如此庞大的法军,产生了3种方针:一是前普鲁 

士宰相斯坦田提出的,用西班牙式的民众战争,但俄皇并不准备武装他的人 

民;二是俄国陆军大臣巴克莱提出的,尽量避免同法军正面交锋,牵军民向 

内地撤退,进行持久战,既保存实力,又以坚壁清野拖垮法军,再伺机反攻, 

沙皇又认为这样失地太多。三是以研究腓特烈大帝的战术闻名的普鲁士军事 

理论家沃尔夫提出的,以要塞为中心设防,再另置一军在敌后击敌之背,另 

置一军在附近策应。俄皇初步采纳了这种战略。 

     1812年6月23日夜,法军渡过涅曼河,大举进攻,最初进攻正面宽达 

400公里,后来维持在100多公里,其势不可挡。所以,俄国最初的防御计 

划完全破产,又没有预备方案,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军队失去统一指挥。 

高级将领们担心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前线瞎指挥,皆力劝其回彼得堡。沙皇 

临行前,委托巴克莱统一指挥,但又不公开宣布,所以俄军混乱状态又持续 

一个阶段。后来,巴克莱坚决按自己“持久战”的方案调动部队。8月1日, 

俄军已退至距莫斯科约400公里、素有“莫斯科的锁钥”之称的斯摩棱斯克。 

其退却本来对俄国是有利的,因为法军每前进一步,就要被迫分出部分兵力 

去对付当地游击队、保护交通线、控制占领地,而且俄军在退却中的“焦土 

政策”也已给法军造成给养跟不上等等很大的麻烦。由于俄军大踏步后撤, 

而迅速推进的法国大军只好劫掠当地及沿途的村民,因此得不到拿破仑军队 

在西欧作战时所受到的民众欢迎,而只有仇恨,故民间抵抗也很激烈。法军 

人畜有时以青草、青苗充饥,时常患病。这样,拿破仑就达不到他的战略目 

标——消灭俄军有生力量。 

     然而,战争初期的大撤退,引起军民的不满。亚历山大在军内外压力下 

任命老将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分析局势后,认为法军仍有优势, 

一次会战不可能赶走或消灭拿破仑,只有一系列的会战才能最后赢得战争。 

为此,必须保存实力,并不断扩充后备力量,等待时机,准备反攻。所以, 

实际上他并不反对巴克莱的退却方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俄军的大撤退,使拿破仑进退两难。他不能在斯摩棱斯克过冬,因为他 

无力供应那里部队的给养,而且瑞典又在威胁法军的后方。因此,他必须在 

入冬以前撤退,否则就继续向莫斯科进军。他大胆地选择了后者,希望这一 

 “计划外”的行动能占领莫斯科,并产生决定性的政治影响,使俄国求和。 

     9月7日,双方在莫斯科的大门——博罗迪诺发生血战。这一战法军伤 

亡3。2万人,俄军伤亡4。2万人。但此战并非决定性的,法军并未能歼灭俄 


… Page 66…

军主力,战斗任务未完成。俄军从容撤退,在库图佐夫的战略中,此战只是 

他撤退战略中一个后卫战而已。一周之后,拿破仑不战而得莫斯科。俄军已 

同全部城中居民撤走,并焚毁了这个古都。拿破仑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