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也只好对赫米娅说:“你的父亲对于你应当是一尊神明,他可以保全你,也可以毁灭你。”青年人的反抗、辩驳、乞求都是无效的。因为这是两种观念的冲突,自由是绝对没有的。赫米娅无路可走,只好出逃,临走前,她与情人有一段对话,表达了他们对这种习俗和法律的极端痛恨:
拉山德 唉!我在书上读到的,在传说或历史中听到的,真
正的爱情所走的道路永远是崎岖多阻;不是因为血
统的差异——
赫米娅 不幸啊,尊贵的要向微贱者屈节臣服!
拉山德 便是因为年龄上的悬殊——
赫米娅 可憎啊,年老的要与年轻的发生关系!
拉山德 或者因为信从了亲友们的选择——
赫米娅 倒霉啊,选择爱人要依赖他人的眼光!
总之,没有自由恋爱发生发展的余地,多少真挚的爱情遭到戕害,多少青年男女葬送了青春生命。那么莎士比亚到底赞成怎么样的恋爱和婚姻呢?从上引对话中可以见出大概:真诚,热烈,男女双方要两情相悦,而且最好年龄相仿,门第相当,爱要专一,不能见异思迁,喜新厌旧。
这个剧作的主旋律是欢快的。莎士比亚相信自由恋爱合乎人性,必能战胜顽固保守的封建势力和愚昧残酷的法律。所以经他安排,剧中赫米娅的父亲伊吉斯就经历了开始气势汹汹后来势孤力单的变化过程。公爵开始支持他,后来逐渐倾向于年青人,因为他本人也在恋爱,而且准备结婚,心情很是高兴。所以他对赫米娅没有太严厉,给她四天的宽限期让她作选择。森林中仙王和帕克乱点鸳鸯谱,使真正的爱情各就各位后,拉山德向公爵承认他和赫米娅来森林中是为了逃跑。伊吉斯一再请求要公爵严加惩办。好心的公爵却对他说:“你的意志只好屈服一下了。”宣布他们的恋爱是正当的,同意他们缔结合法的婚姻。这是爱情和青春的胜利,这是人性的胜利。全剧自始至终充满了人间的气息。莎士比亚不赞成禁欲生活,在剧中他借人物之口指出,修道院的修女生活违反人性,孤独凄凉好比花儿“孤独地自开自谢,奄然朽腐”。而结婚的生活会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结婚的女子有如被采下炼制过的玫瑰,香气留存不散。”
莎士比亚是怎样描写女性的呢?他在这方面堪称大师,创造了很多优美可爱的女性形象。德国诗人海涅曾写有一本书 《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对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描写称赞备至。《仲夏夜之梦》这样杰出的作品里绝对不能没有迷人的女性的。女主人公赫米娅,身材娇小,皮肤浅黑,口齿伶俐,性格直爽泼辣。这从戏一开始她与父亲争吵,对簿公堂时就表露无遗了。当受到世俗的指责和法律的威吓时,她大胆地置自己的名誉受损害于不顾,公开为情人辩护,使公爵也不得不承认拉山德是个好青年。她直言不讳:“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她的思想已经从封建的束缚中挣扎出来。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她表现誓心不二的坚强:“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折磨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折磨,正如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她准备好了迎受打击,决心坚持到底。赫米娅虽是莎士比亚笔下一个合乎理想的女性,但他不可能把她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偶像。他对人性有透彻的了解,知道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就是他的缺点,如果放在不同场合或者运用不当的话。赫米娅的直爽乃至倔强对待专横的父亲和严酷的法律是不错的,但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缺乏耐心,怨天尤人就不妥了。例如她在树林中一觉醒来,看见躺在身边的不是拉山德而是德米特律斯,就大发雷霆,怀疑德米特律斯杀死了自己的情人;拉山德被误滴仙药后颂扬海丽娜是绝色美人而斥骂赫米娅是“黑鬼”和“贱货”时,她更不能自持,以为海丽娜夺走了自己的心上人,痛骂后者是“爱情的盗贼”。这虽然因为仙药在作怪,但也看出人性中的弱点。这样写不会损害这位小姐的美,反而使她具有鲜明的真实性,这出戏就是要宣扬世俗生活的快乐。
人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剧中的海丽娜与赫米娅,形成鲜明的对照。海丽娜身材高大却很文静,性格柔弱无主见。她忠实于友谊和爱情。即便德米特律斯表示决不爱她,斥责她,把她抛弃在黑暗的森林中,她也是一往情深,委曲求全,不怨不怒,一副可怜样儿,祈望情人回心转意。当赫米娅不了解情况,痛斥她是骗子,是爱情的窃贼时,她也头脑很冷静,不是立即反击,而是求大家不这么取笑她,因为她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女子”。她因为这种忠贞、弱顺的性格,最终也获得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海丽娜和赫米娅一个委婉,一个泼辣;一个沉静;一个急躁。各有各的美,交相辉映,使该剧生色不少。
即使是戏里的仙界生活也很有人情味,仙王和仙后过着悠闲的日子,也许是闲得无聊,二人为了争夺一个侍童任性使气,闹得天昏地暗,四季反常。他们跟人类一样有七情六欲,有爱情,也有与之相伴的妒忌。当然他们也仁慈、善良、有同情心,很愿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青年男女。这个本来无法解决的恋情纠葛,多亏了仙王安排,才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莎士比亚在创作该剧时心情一定十分高兴,再加上要适应喜庆的要求,所以在剧中尽情地安排玩闹有趣的场面。帕克是个淘气鬼,爱凑热闹,喜欢恶作剧,心肠却是好的,总要玉成别人的好事。总之,是喜欢把事情搞得有趣、热闹。剧中他因执行任务时疏忽,造成混乱局面,他觉得可乐,兀自拍手叫道:“两男合爱一女,这把戏真真有趣;最妙是颠颠倒倒,看起来叫人发笑。”当他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弄成尴尬局面时,连忙设巧计使情人们合好如初,并且各就各位。他仍是好心的罗宾,不是恣情任性的捣蛋鬼。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仙境和梦境中,但剧中人物的性格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多边的爱恋关系的形成,正是因为青年男女的性格的不稳定。莎士比亚使用的解决矛盾的办法,是用仙药,这与仙境的氛围适合,但在现实生活中颇有些神秘。爱情正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它的产生和变化发展,有时候那么缓慢,有时却十分迅疾,不可思议。所以莎士比亚处理这个爱情故事,就把它放在梦境中,有了这个迷人的外衣,又有仙人精灵的协助,一切的变化就变得自然而优雅。在梦境中,莎士比亚的诗才也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第五幕第一场公爵的一段话,可以看作诗人莎士比亚的自供状,他知道自己这枝笔的力量:
情人们和疯子们都富于纷乱的思想和成形的幻觉,他们所理会
到的永远不是冷静的理智所能充分了解。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
幻想的产儿:疯子眼中所见的鬼,多过于广大的地狱所能容纳;情
人,同样是那么疯狂,能从埃及人的黑脸上看见海伦的美貌;诗人
的眼睛在神奇的狂放的一转中,便能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
天上。想象会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
它们具有如实的形象,空虚的无物也会有了居处和名字。
莎士比亚本人也在这森林中,在这仲夏夜的梦中漫游,他既迷狂又清醒。迷狂,他和其中的人物一起为爱而欢唱叹息;清醒,他以充沛的才情导演了这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
《威尼斯商人》
——一点儿阴影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至今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但它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这主要在其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该剧不象这一时期的其他喜剧作品一样充满欢快的情绪,而是注入深刻的思绪,触及了一些社会问题。此前大多数剧作都以恋爱婚姻为关注的焦点,主人公多是恋爱中的青年人,追求着幸福和个性解放。《威尼斯商人》中虽然也有爱情婚姻这条线索,但它的特色在于另外一条线索,它实际上是全剧的中心,即两教派之间的冲突以及两种经营方式之间的冲突:商业资本与放高利贷。
该剧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很吸引人。内中有两个故事,一个是贝尔蒙特的富家千金鲍西娅选女婿。她父亲临终时留下遗言,要她用三个匣子盛着不同的东西,摆在众多求婚者面前,谁猜中谁就能获得她的爱。但鲍西娅已经爱上了威尼斯商人巴萨尼奥。父亲决定的这种方式先就使我们这位性格温柔、落落大方、机智果断的女主人公不愉快。但遗嘱是不能违背的。她运用聪明才智,巧妙地回绝了很多求婚者,其中有亲王、有贵族,她都看不上。幸好巴萨尼奥作了正确的选择,这件事算是圆满结束,否则这将是一出爱情悲剧。就在他们要成婚时,鲍西娅知道了巴萨尼奥的好友安东尼奥被一位放高利贷者告发,有生命危险,而其起因正是为资助未婚夫来求婚负债,无力偿还。他们立即到威尼斯,投入有关债务的法律诉讼中。这就是全剧的另一个也是中心情节,所谓“一磅肉”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欧洲流传已久。简单地说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事先订好契约,如到期不还本利,从债务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作为惩罚。这听起来太离奇了,理由很简单,正如剧中的债权人夏洛克在订约时装出一副真诚和友善所说的话:“请您告诉我,要是他到期不还,我照着约上规定的条款向他执行处罚了,那时我又有什么好处?从人身上割下来的一磅肉,这价值可比得上一磅羊肉、牛肉或山羊肉吗?我为了要博得他的好感,所以才向他卖这一个交情,要是他愿意接受我的条件,那很好;否则就算了。千万请你们不要误会了我这一番诚意。”听了这番话,谁能不相信他呢?借钱的安东尼奥就这样上了圈套,称夏洛克是“善良的犹太人”。
契约是无情的。那么夏洛克为什么要使这样的毒计呢?在古老的传说中,这个角色是个复仇者。莎士比亚在这里仍然把他写成一个复仇心很重的人,他作为犹太人要报复基督徒对他的迫害。但莎士比亚着重强调了他的更深一层的动机,即爱财如命,夏洛克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悭吝人形象,贪婪、吝啬、奸诈、狠毒都达到了极点。在家里,他聚财的手段很多,较突出的是让仆人挨饿,所以他的仆人朗西洛特瘦得皮包骨头,只好离开他家。他爱金钱胜于一切,包括他的女儿。他把女儿整日关在家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他命令女儿“把我这屋子的耳朵都封起来——我说的是那些窗子;别让那些无聊的胡闹的声音钻进的我的清静的府第”。这样下去,终于使女儿觉得在家象在地狱里一般,与基督徒罗兰佐私奔,使他落得个人财两空。他的哲学是,有钱就得生利,而且得象“母羊生小羊”一般快。所以他要放高利贷,利滚利,使许多人破产,他漠不关心,我行我素。
但当安东尼奥的好友从贝尔蒙特妻子那里带了钱来,答应以三倍甚至十倍于原来三百元的数目还他以救朋友的命时,夏洛克却拒绝接受。本来,他是贪婪的,这是因为他不满足吗?其实这正是他更贪婪的表现。他之想杀死安东尼奥是蓄谋已久的。那原因,当然是为了更多地发财。不错,安东尼奥确曾骂他为杀人的狗,曾往他的犹太长袍上吐唾沫,侮辱过他。但他有更深一层的怨恨,一段旁白道出了他的真实思想: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就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大恨。在去法庭控告安东尼奥之前还说:“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这一点,安东尼奥心里最明白,他在法庭上说:“他要的是我的命,我也知道他的原因,有多少次,人家落在他手里,还不出钱来,弄得走投无路,跑来向我求助,是我帮助他们解除了他的压迫,所以他才恨我。”
可是他的阴谋并未得逞。鲍西娅装扮成律师出庭,指出割肉时不准流血。否则反过来他要受惩罚。他只好放弃一磅肉的要求,提出三倍于原款数额的偿还 (原先十倍他都不要),人家不给,他就提出还本,本也没有,还要没收家产,连撤诉也来不及了。结果,按当地法律,以企图谋害威尼斯公民罪论处,他吝啬一生辛苦攒下的财产一半充公,另一半由安东尼奥掌管,待他死后,由他女儿女婿继承。夏洛克自做自受,害人反害己。
《威尼斯商人》中另一个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是鲍西娅,她虽是个阔家小姐,但因早年丧母,培养了开放、勇敢机智的品质,面对一群求婚者,她能应付自如,对他们的一番评论更显示出她的慧眼卓识。当丈夫的朋友陷于危险境地时,她毅然女扮男装出庭辩护,凭着机智和灵巧,战胜了对手。
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鲍西娅先是对夏洛克说了很多替当事人求情的话,想以上帝所嘉许的慈悲怜悯心打动对方。并提出加倍偿还本金和利息。对方不肯让步,安东尼奥只有袒露出胸脯受死,夏洛克却得意扬扬地把称肉的天平拿出来。法庭即将宣判让夏洛克去取肉。在这危急的关头,剧情发生重大转折,鲍西娅聪明睿智,有板有眼地说道:“且慢,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一个爱财如命的人,听了这些话,只好住手。化险为夷,鲍西妞功不可没。
而当她回到贝尔蒙特家里,与丈夫逗乐、玩笑,展示了她的充盈的生活情趣和女性的美丽光彩。
但也有人指出鲍酉妮这样的辩护是不妥当的。因为双方有约在先,都承担了履行的责任,安东尼奥也提不出什么异议,夏洛克的要求正当合理,既要割肉,就必得流血,是很自然的事。这虽是个法律问题,但也透露出这个故事存在着一点不合谐。这就是我们说这戏里有一点儿阴影的原因。莎士比亚不是疏忽,造成了这样的漏洞,他知道这种歧义性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但他仍要这么写,因为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善恶纠结的,人物的性格也千差万别,戏剧要反映生活的全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生活机械地分割成对和错两部分。歧义性被视为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莎剧的讽刺、批判力量,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虽然作者本人也许不是有意要这样写。例如夏洛克一方面贪婪、刻毒,另一方面却是一个受害者,因为他是个犹太人!他的委曲讲出来,人们没有理由反驳:
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
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
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
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
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