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第11章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11章

小说: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苍术(炒)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炮) 茯苓(各二两) 橘红 辣桂 浓 
朴(制。 
上锉。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茯苓白术汤 治受湿身体痛重。 
茯苓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 辣桂 苍术(炒,等分) 
上锉。每三钱,水煎服。 
肾着汤 治肾虚受湿,小便自利,腰冷而痛重。 
干姜(炮) 茯苓(各二两)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上锉。每二钱半,水煎服,加桂亦得。 
黄 建中汤 治伤湿,鼻塞身痛。 
黄 (微炙) 辣桂(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白芍药(六两) 
上粗散。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不换金正气散 治湿,益脾顺气,加茯苓、生姜。(方见寒类。) 
神术丸 治湿消饮。(方见痰涎类。)可用正气散送下。 
生附除湿汤 治寒湿交攻,身体冷痛。 
附子(生,一两) 苍术(制,一两半) 白术 浓朴(制,半两) 宣木瓜 甘草(炙。 
各三钱半) 
上锉。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浓片,煎一盏,食前,微温服。 
桂枝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汗出气短,身体烦疼,微肿,恶风不欲去衣。 
辣桂(二两) 白术 附子(熟。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半,水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微温服。小便不利、 
悸气加茯苓;痹加防己,腹痛加芍药。 
甘草附子汤 治中湿小便不利,大便自利。 
附子(熟,一个七钱,净者)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辣桂(二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七片煎,食前,微温服。汗出加防风,悸气加茯苓。 
术附汤 治伤湿,大小便皆自利。 
白术(二两) 甘草(炒,一两) 附子(熟,七钱半) 
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七片,水盏半,煎一盏,食前,微温服。 
五苓散 治湿证,小便不利。经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方见水饮类。) 
茵陈汤 治湿气淤热发黄,小便秘涩,渴引水浆。 
茵陈蒿(一两半) 大黄(半斤) 小红栀子(十枚) 
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服。五苓散亦治发黄,二药夹煎尤稳。 
湿泻身痛方 五苓散加苍术,煎点随意。 


卷之三湿
附∶诸贤论
内容:贾真孙曰∶湿为土气,火热能生湿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万物干燥。湿病本不 
自生,因热而怫郁,不能宣行水道,故停滞而生湿也。况脾土脆弱之人,易为感冒,岂必水 
不流而后为湿哉?人只知风寒之威严,不知暑湿之炎暄,感人于冥冥之中也。《病式》云∶ 
诸强直、积饮等证,皆属于湿。或 肿体寒而有水气,里必小便赤少不通,或渴,是蓄热 
入里极深,非病寒也。大抵治法,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故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 
桂苓甘露、木香、葶苈、木通治之。守真师曰∶葶苈木香散下神芎丸,此药下水湿,消肿胀, 
利小便,理脾胃,无出乎此也。腹胀脚肿甚者,舟车丸下之。湿热内深发黄,茵陈汤下之, 
或佐以防己、黄 。一身尽肿痛,或无汗,是湿流关节,邪气在表,宜五苓散加官桂、苍术 
,微汗之,不可大汗。若自汗出多,热燥津液,内水不利,切勿利之,重损津液也,宜防风 
白术甘草汤主之。其湿证有二,湿热证多,湿寒证少,当以脉证明辨之。如脉滑数,小便赤 
涩,引饮,为湿热证;若小便自利清白,大便泻利,身疼,自汗,为寒湿证。治之宜五苓散 
加生附、苍术、木瓜主之。 


卷之三湿
附诸方
内容:防己黄 汤(《金匮》方)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或痛少力。 
防己(一两) 甘草(炙,半两)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枣煎。喘者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 
寒加细辛。 
按∶湿胜身重,阳微中风则汗出恶风,故用黄 、甘草实表,防己、白术胜湿也,足三 
阴例药。 
五积散(《和剂方》)治外感风寒,冒寒湿身体重痛。(见寒类。) 
按∶海藏云∶麻黄、桂、芍、甘草,即麻黄桂枝各半汤也;苍术、甘草、陈皮、浓朴, 
即平胃散也;枳壳、桔梗、陈皮、茯苓、半夏,即桔梗半夏等汤也。又川芎、当归治血,兼 
干姜、浓朴散气,此数药相合,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虽为 
内寒外感,表里之分之所制,实非仲景表里麻黄、桂枝、姜附之的方也。至于积冷呕泄,时 
疫项背拘急,如葱白、豆豉。厥逆加吴茱萸;寒热,咳逆加枣;妇人之产加醋。始知用之非 
一途也,惟知活法者其择之。 
渗湿汤(《和剂方》)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大便溏泄。皆坐卧湿 
地,或阴雨所袭之也。 
苍术 白术 甘草(各一两) 干姜 茯苓(各二两) 陈皮 丁香(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入枣煎。 
按∶此足阳明、太阴药也,温中胜湿之剂。 
茵陈五苓散 治湿热胜,发热黄胆。 
茵陈蒿(十分) 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匀,水煎服。 
桂苓甘露饮(《宣明方》)治湿热内甚,烦渴,泻利,小便涩,大便急痛,霍乱吐下,头 
痛,口干。(方见暑门。) 
清燥汤(东垣方)治表里有湿热,痿厥瘫痪,不能行走,或足踝、膝上、背肿痛,口干 
泻痢。(方见痿门。) 
三花神 丸(《宣明方》)治一切水湿肿病,大腹实胀喘满。 
轻粉(一钱) 大黄(一两) 牵牛(二两) 芫花(醋炒) 甘遂 大戟(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无时,日三服。 
平胃散(《和剂方》)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常服暖胃消痰。 
苍术(米泔浸,五斤) 浓朴(姜制,炒) 陈皮(各三斤二两) 甘草(炒,三十两) 
上为末。每五钱,姜三片,枣一枚,煎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一方加草果,名 
平胃草果散。 
升阳除湿汤(东垣方) 
升阳除湿防风汤(东垣方。俱见泄泻门。) 
煮酒应效方 治诸般湿气,筋骨疼痛。(方见风门。) 
秘授仙方万应膏 贴一切湿气袭于肌肉,入于筋骨,疼痛不常,贴之神效。(方见疽疸 
门。) 
神芎导水丸 治湿热内郁,胸膈痞满,鼽衄,口舌生疮,咽喉不利,牙疳齿蚀,口臭, 
或遍身生湿疮干疥,睡语切牙,惊惕怔忡,大小便滞涩,风热酒毒蕴热等证。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头末) 滑石(各四两) 
上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温水下。虚实随证临时加减。 
舟车丸 
大黄(二两)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牵牛(头末四两) 木香 
(五钱) 
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沸汤下。随时加减。 
经验祛湿煮酒方 治风湿相搏,遍身手足疼痛者,服之神效。 
川芎 威灵仙 荆芥 麻黄 防风 天麻 青木香 金毛狗脊 羌活 独活 枳壳(各 
五钱) 川乌 草乌(各四钱) 苍术 陈皮 川当归(各五钱) 
上咀,用好头酒五壶,将药用绢袋悬于坛口,再用重纸裹坛口,再用面糊密糊,勿令 
泄气,用文武火煮熟,每服五盏为度。 


卷之三附∶瘟疫
瘟疫方论
内容:《内经》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又曰∶ 
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是以多感于房劳辛苦之人,安乐者未之有也,俗名瘟病。《杂着》 
云∶冬温为病,此乃天时不正,阳气反泄,药忌温热。时行寒疫,却在温暖之时,时本温暖 
而寒,反为病。此亦天时不正,阴气反逆,药忌寒凉。又云∶此病多发于春夏,一概相同者, 
此天地之厉气,当参运气而施治也。 
东垣云∶阳明邪热太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视其肿势在何部,随经治之。当缓,勿 
令重剂过其病所。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为邪,出于耳前后。先以酒炒芩、连、炙甘草煎, 
少少不住服,再用大黄、鼠粘子煎,入芒硝等分,时时呷之,毋令饮食在后。及邪气已,只 
服前药,未已,再煎,次第服之,取大便,邪气已,即止。阳明渴加石膏;少阳渴加瓜蒌根; 
阳明行经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行经羌活 
十神汤 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 
升麻葛根汤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 
柴胡升麻汤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咳嗽,涕唾稠粘。(方见 
伤寒 
小柴胡汤 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渴加瓜蒌仁。(方见血门。) 
竹叶石膏汤 伤寒时气,表里俱虚,遍身发热,心胸烦闷,得汗已解,内无津液,虚羸 
少气,欲吐。(方见暑门。) 
大青丸 治时行瘟疫发热,并劳役发热,上膈一切结热,神效。 
薄荷 甘草 栀子 黄芩 黄连(各三钱) 大黄(八钱) 玄明粉,连翘(各六钱) 
上为细末,用青蒿自然汁为丸如绿豆大,用雄黄为衣。治杂病发热者,朱砂、青黛为衣。 
每服五六十丸,白滚汤送下。 
黄连鲜毒汤 治时疫三日已汗解,或因饮酒复剧,若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 
睡。(方见眼目门。) 
荆防败毒散(《蕴要》方) 
独活 前胡 人参 茯苓 川芎 枳壳 桔梗 甘草 荆芥 牛蒡子 薄荷(各一钱) 
防风(一钱半) 羌活(一钱) 
上 咀。水煎服。如内热加黄芩一钱;口渴加天花粉一钱。 
四君子汤、四物汤(俱见补损门)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门。) 


卷之三附∶瘟疫
岭南诸病
内容:(出《明医杂着》) 
春秋时月,人感山岚瘴雾毒瓦斯,发寒热,胁膈饱闷,不思饮食。此毒瓦斯从鼻口入内也。 
治当清上焦,解内毒,行气降痰,不宜发汗。 
黄连(一钱,姜水洗) 升麻 苍术(各一钱半,米泔浸,盐水炒) 黄芩(酒拌,炒) 
木香 浓朴(姜制) 枳实(麸炒) 半夏(汤泡七次) 桔梗(去芦) 川芎 柴胡 木 
通(各一钱) 生甘草(七分) 
生姜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热服,滓煎四分,继服。 
寒温不节,汗身脱衣巾,感冒风寒之气,气闭发热头疼,此伤寒类也。但岭南气温,易 
出汗,故多类疟,重则寒热不退,轻则为疟。南方气升,故岭南人得此病者,猝皆胸满,痰 
涎壅塞,饮食不进,与北方伤寒只伤表而里自和者不同。治当解表清热,降气行痰。此方用 
于寒凉时月及虽在温暖时而感冒风寒者。 
羌活(一钱半) 苍术(泔浸) 柴胡 黄芩 橘红(去白) 半夏(汤洗) 枳实 甘 
草(炙) 川芎(各一钱) 
生姜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温服,渣煎四分,随服,取汗出止服。 
瘴疟、时疟,寒热往来。 
柴胡 知母(炒) 半夏(汤洗。各一钱半) 苍术(泔洗) 黄芩(酒炒) 干葛 陈 
皮川芎( 
生姜三大片,乌梅肉二个,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清晨服;滓煎四分,午前服。 
疟久者加人参(一钱半)、 当归(一钱);汗多者去苍术,换白术,加酒炒白芍药(各 
一钱半。) 
后变成痢疾。疟后之痢从虚治,用补脾胃药。 
黄连(炒) 木香 缩砂 黄芩(炒) 橘皮 当归(酒洗。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 
白芍药(炒,二钱) 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前,热服。 
温暑之月,民病天行瘟疫热病,治宜清热解毒,兼治内外。 
枯黄芩(酒炒) 知母(酒炒) 干葛(各一钱) 石膏 白芍药(酒炒) 人参(各 
一钱半) 黄连(酒炒) 生地黄(酒洗。各五分) 升麻(一钱) 生甘草(七分) 羌 
活(三钱) 
生姜三片,水钟半,煎七分,食前热服,滓煎四分,继服。若胸膈痞满,痰涎壅塞者, 
加枳 
时气发热,变为黄病。所谓瘟黄也,宜治内泻湿热。 
茵陈 黄连(姜水炒) 山栀仁 白术 白茯苓(去皮) 浓朴(姜水炒) 木通(去 
皮) 人参( 
生姜三大片,水二钟,煎七分,食前温服。渣煎四分,继服。 


卷之三附∶瘟疫
附∶运气证治
内容:(出《干坤生意》) 
运气证治者,所以参天地阴阳之理,明五行衰旺之机。考气候之寒温,察民病之凶吉, 
推加临补泻之法,施寒热温凉之剂。古人云∶治时病不知运气,如涉海问津。诚哉言也!今 
遵先贤图诀,撮其要领,使人一览而知其悉也矣。 
五运配十干之年 
甲己得合为土运 乙庚得合为金运 
丁壬得合为木运 丙辛得合为水运 
戊癸得合为火运 
六气为司天之岁 
子午少阴君火 丑未太阴湿土 
寅申少阳相火 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 巳亥厥阴风木 
南政北政 
甲己土运为南政。盖土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余四运以臣事之,面北面受令,所以有 
别也。 
十二支年分运气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岁气热化之候。 
司天者,天之气候也。 
君火者,手少阴心经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火乃主宰阳气之本,余象生土, 
乃发生万物之源。 
阳明燥金在泉。 
在泉者,地之气候也。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子上父下,益辛泻苦。 
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 寒风切冽,霜雪水冰,蛰虫伏藏。 
民病 关节禁固,腰腿疼,中外疮疡。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火盛金衰,补肺泻心。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 风与时寒,雨生羽虫。 
民病 淋气郁于上而热,令人目赤。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君相二火,泻苦益辛。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 大火行,热气生,羽虫不鸣,燕、百舌、杜宇之类。 
民病 厥热,心痛,寒,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子母相顺,泻肺补肾。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 大雨时行, 寒热互作。 
民病 黄胆,衄血,咽干,呕吐,痰饮。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心盛肺衰,火怕水复。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 温气乃至,初冬尤暖,万物尚荣。 
民病 寒热伏邪,于春为疟。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火衰心病,泻咸益苦。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 暴寒劲切,火邪恣毒,寒气暴止 
民病 生肿咳喘,甚则血溢,下连小腹而作寒中。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岁气湿化之候。 
太阴湿土者,足太阴脾经也。脾属中央戊己土,每季寄旺一十八日,合为七十二日,以 
应一岁六六三百六十日之成数也。 
太阳寒水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主旺客衰,泻酸补甘。 
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闰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 大风发荣,雨生毛虫。 
民病 血溢,经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痛。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以下生上,泻甘补咸。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 大火至,疫疠, 君令宣行,湿蒸相搏,豪雨时降。 
民病 瘟疫盛行,远近咸苦。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土旺克水,补肾泻脾。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 雷雨,电雹,地气腾,湿气降。 
民病 身重,跗肿,胸腹满,感冒湿气。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甘旺咸衰,补肾益膀胱。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 炎热沸腾,地气升,湿化不流。 
民病 腠理,热血暴溢,寒疟,心腹胀,浮肿。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土能生金,益肝泻肺。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 大凉,雾露降。 
民病 皮肤, 寒疟,痢甚行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以上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