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第12章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12章

小说: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土能生金,益肝泻肺。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 大凉,雾露降。 
民病 皮肤, 寒疟,痢甚行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以上克下 泻脾补肾。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一月小寒终止。 
天时 大寒凝冽。 
民病 关节禁固,腰腿拘痛。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岁气火化之候。 
少阳相火者,三焦浮流之火,火邪炎上,上克肺金,金受克,肾水失母,则上盛下虚, 
虚阳上攻,变生诸疾,致伤元气。 
厥阴风木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子父相逢,泻苦益辛。 
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 热风伤人,时气流行。 
民病 寒热交作,咳逆头痛,血气不调,心腹不快。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肺衰心盛,制苦益辛。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 暴风疾雨,温湿相蒸。 
民病 上热咳逆,胸膈不利,头痛寒热。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夏旺火炽,补肺益大肠。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 炎暑亢旱,草萎河输。 
民病 烦热,目赤喉闭,失血,热渴,风邪,人多暴死。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火能生土,泻甘补咸。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 风雨时降,炎暑未去。 
民病 疟病交作,寒热头痛。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肺金受邪,泻苦补辛。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 寒热风雨,草木黄落。 
民病 寒邪风热,君子周密。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心火受克,泻咸补苦。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一月小寒终止。 
天时 寒温无时,地气正寒,霜露乃降。 
民病 感冒寒邪,关节不利,心腹痛。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岁气燥化之候。 
阳明燥金者,肺与大肠之气,象庚辛金也。 
少阴君火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金木相克,补酸泻辛。 
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 阴始凝,风始肃,水乃冰寒,雨多,花开迟 
民病 寒热浮肿,失血,呕吐,小便赤淋。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火盛金衰,泻苦益辛。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 臣居君位,大热早行。 
民病 疫疠流行,人多猝暴。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主盛客衰,泻心补肺。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 燥热交合,风雨暴至。 
民病,寒热头疼,心烦作渴。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以下生上,泻辛益酸。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 早秋寒雨,有伤苗稼。 
民病 猝暴 寒热,风邪伤人,心疼,浮肿,疮疡,失血。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金盛木衰,泻肺补肝。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 冬行春令, 草木生青,风雨生虫。 
民病 寒热,作痢,气血不和。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客来助主,益苦泻咸。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 气候反温,蛰虫出现,反行春令。 
民病 疫疠,温毒,寒热伏邪。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岁气寒化之候。 
太阳寒水者,足膀胱经也,与足少阴肾经合为表里,属北方壬癸水。 
太阴湿土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脾胃受邪,泻咸助甘。 
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 气早暖,草早荣温风至。 
民病 瘟疫,寒热,头痛呕吐,疮疡。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心火受邪,泻咸补甘。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 春寒多雨,寒湿无时。 
民病 气郁中满,浮肿,寒热。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以上克下,泻咸助苦。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 暴热乍凉,疾风豪雨。 
民病 寒热,吐利,生烦闷乱,痈疽疮疡。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木旺土衰,泻甘补酸。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 风湿交争,雨生羽虫,暴风疾雨。 
民病 大热短气,赤白痢泻。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金生水旺,制咸益苦。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 湿热而行,客行主令。 
民病 气虚客热,血热妄行,肺气壅盛。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水盛火衰,泻咸助苦。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 凝寒,雨雪,地气正,湿令行。 
民病 病乃凄惨,孕妇多灾,脾受湿,肺旺肝衰。 
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岁气风化之候。 
厥阴风木者,足厥阴肝经也。肝属东方,甲乙木春旺七十二日也。 
少阳相火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脾胃受邪,泻酸补甘。 
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 寒始肃,客行主令,杀气方至。 
民病 寒居右胁,气滞,脾胃虚壅。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火旺金衰,泻心补肺。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 寒不去,霜雪,水杀气施,水草焦,寒雨至。 
民病 热中,气血不升降。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肺经受邪,泻苦益辛。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 风热大作,雨生羽虫。 
民病 泪出,耳鸣掉眩。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木土相刑,泻酸益甘。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 热气返用,山泽浮云,豪雨溽温。 
民病 心受邪,黄胆,面为浮肿。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以金刑木,泻肺益肝。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 燥湿更朦,沉阴乃布,风雨乃行。 
民病 寒气及体,肺受风,脾受湿,发为疟。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主助客胜,泻酸补甘。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 畏火司令,阳乃火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 
民病 瘟疫,心肾相制。 
谨按∶运气之说,《内经》言之详矣。夫人在气交之中,与天地相为流通,苟不先立其 
年以明其气,临病施治之际,乌乎以用补泻之药哉?此运气证治不可不知也。又尝按而验之, 
多有不应,何则?阴阳之消长,寒暑之更易,或失其常,在智者通其活变,岂可胶柱鼓瑟, 
按图索骥也耶? 


卷之四风缓(附痿证)
风缓方论
内容:风缓者,风邪深入而手足为之缓弛也。夫人四肢百脉逢寒则挛急,遇热则柔缓。病在阳, 
经气行迟而关以纵;病在阴,经气行疾而关以收,此物理之常然也。然脾主肌肉、四肢,胃 
为水谷海,所以流布水谷之气,周养一身。脾胃既虚,肢体失其所养,于是风邪袭虚,由腠 
理而入肌肉,由肌肉而入脾胃,安得不为之缓废乎?若曰驱风之剂与助胃之剂不同,亦顾吾 
活法用之何如耳抑?余闻人之一身,筋骨为壮,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气虚,风邪袭之,亦 
有肢体缓弱之证,然则先散其风而后益之,于此尤当加意。 


卷之四风缓(附痿证)
风缓证治
内容:排风汤、续命汤(方见风类) 加制半夏、鸡心大槟榔,增姜煎,先以此散风毒邪气。 
苏合香丸 用沸汤泡,生姜汁调开,吞真料白丸子二十丸,日二服,治手足风缓。或白 
丸子、安肾丸夹用,食前服。(方见嗽门、身疼门、水饮门。) 
不换金正气散(方见寒类) 加川芎、官桂煎,食前吞安肾丸,治脾胃肝肾俱虚,风入 
四体筋骨,缓弱不仁。仍早晨常服炒黑豆淋酒。 
大圣一粒金丹 治中风昏仆,舌强涎潮,瘫痪偏枯,顽痒麻痹,癫痫倒地,闭目作声, 
项强反张,口噤直视。 
大川乌(炮) 大附子(炮,去皮脐) 新罗白附子(炮。各二两) 川五灵脂 白僵 
蚕(炒,去丝嘴) 白蒺藜(炒,去刺。各一两) 白矾(枯) 朱砂 没药 麝香(另研。 
各半两) 
上细末,合和,用松烟墨半两,新汲水磨汁搜丸,每两作六丸,金箔二百片为衣,令自 
干。 
大铁弹丸 治中风瘫痪,口眼 斜,筋骨挛疼,肢体麻木。 
自然铜(烧红,醋淬七次,一两半) 虎胫骨(酒浸,炙黄) 当归(酒浸,焙) 白 
附子(炮) 川乌(炮,去皮脐) 五灵脂(炒) 麻黄(去节。各一两) 没药 乳香 全 
蝎(焙) 安息香 白芷 直僵蚕(炒,去丝。各半两) 乌蛇肉(酒浸,焙干,三分) 木 
鳖(二十一个,去壳, 
上为末,以酒煮安息香,入飞白面为糊丸,弹子大,每一丸,温酒磨下。 
蝎附散 治肝肾气虚,风入筋骨,手足缓弱。 
小附子(去皮) 生草乌头(炮,去皮脐) 苍术(炒) 牛膝(酒浸,焙) 川芎 当 
归天麻( 
上末。每一钱,黑豆淋酒调下,兼用核桃肉研酒下,食前服。 
四斤丸 治风寒湿毒与血气搏,筋骨缓弱,四肢酸疼、痒、痹。 
宣木瓜(去穣,切,焙) 天麻(锉) 牛膝(锉,焙) 苁蓉(洗,切,焙。四味各 
一斤,用好酒五升浸三日。) 熟附子 虎骨(酥炙。各二两) 
上为末,用浸药酒调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温酒或豆淋酒下。 
又方加当归三分,乳香、没药、五灵脂各半两,麝香一钱,名大四斤丸。用木瓜煎汤下, 
亦治香港脚。 
虎骨酒 治诸风缓弱及历节风,骨节酸疼。 
虎胫骨(酥炙黄) 
上捶碎如米,每骨一升以酒三升浸五日。空心服一盏,冷则暖之。 
铁骨丹、铁弹丸(方并见风类。) 治诸风缓弛。 
其它用药,风类甚详也矣。 


卷之四附∶痿证
痿证方论
内容:《内经》曰∶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蹶。心气热生脉痿,故胫纵不任地;肝 
气热为筋痿,故宗筋弛纵;脾气热生肉痿,故痹而不任;肾气热生骨痿,故足不任身。然治 
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云云。故阳明虚则 
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或曰∶手阳明大肠经,肺之腑也。足阳明胃经,脾之腑也。治痿之法,取阳明一经何也? 
愿明以告我。丹溪先生曰∶《内经》云∶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经曰∶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固是就生克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于此。东方木, 
肝也;西方金,肺也;南方火,心也;北方水,肾也。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二,水 
居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胜二火,理之必然。肺金体燥而居上,主气 
,畏火者也。脾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 
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 
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矣。泻南方, 
则肺经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 
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骆隆吉亦曰∶风火既炽,当滋肾水。 
东垣先生取黄柏为君,黄 等补药之辅佐,以治诸痿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 
,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气者,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者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 
将理失宜,圣医不治也。天产作阳,浓味发热,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 
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 
丹溪云∶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淤血。湿热,东垣 
健步丸加燥湿降阴火药,苍术、黄芩、黄柏、牛膝之类。湿痰,二陈东加苍术、白术、黄芩、 
黄柏、竹沥、姜汁;气虚,四君子东加黄芩、黄柏、苍术之类;血虚,四物东加黄柏、苍术 
煎送补阴丸。(方见虚损门。)亦有食积、死血妨碍,不得下降者,大率属热。用参术四物汤、 
黄柏之类。 
清燥汤(东垣方) 治温热成,痿以燥金受湿热之邪,是绝寒水生化之源,绝则肾亏, 
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 
黄 (一钱半) 苍术(一钱) 白术 橘皮 泽泻(各五分) 五味子(九个) 人 
参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曲末 猪苓 酒黄柏(各二分) 柴 
胡黄连 甘草(炙。各一分) 
上 咀。每半两,水煎,空心热服。 
健步丸 治膝中无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得伸,腰背、腿脚沉重,行步艰难。 
羌活 柴胡(各半两) 防风(三钱) 川乌头(一钱) 炒滑石 炙甘草(各半两) 防 
己(一两)苦参(一钱,酒制) 肉桂(半钱) 瓜蒌根(半两,酒制) 泽泻(三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风汤,空心送下。 
愈风汤(方见风门。) 
二陈汤(方见疟门)、四君子汤、四物汤(方并见虚劳门。) 
谨按∶风痿之别,痛则为风,不痛则为痿。经曰∶痛则为实,不痛则为虚。曰风、曰痿, 
虚、实二者而已矣。东垣曰∶气盛病盛,气衰病衰。何则?人之气血充实,而风寒客于经络 
之间,则邪正交攻而疼痛作矣。人之气血弱虚,而痰火起于手足之内,则正不能胜邪,而痿 
痹作矣。丹溪先生曰∶痿症,切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盖以风为实,而痿为虚也。曰散邪, 
曰补虚,岂可紊乱矣乎? 


卷之四历节风
历节风方论
内容: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头眩欲吐,手指挛曲,身体魁羸,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 
如掣,不能屈伸。盖由饮酒当风,汗出入水,或体虚肤空,掩护不谨,以致风寒湿之邪,遍 
历关节,与血气搏而有斯疾也。其痛如掣者为寒多;其肿如脱者为湿多;肢节间黄汗出者为 
风多。遍身走痒,彻骨疼痛,昼静夜剧,发如虫啮者,谓之白虎历节。治法当以温药解其风 
寒湿之毒,或用和平,则独活寄生汤辈可也。其白虎历节,游走痒痛,虫实为之。况夫脾主 
肌肉,虚则为痒,遇痒而进饮食,尚庶几焉。而虫亦餍饫,其间不至于频频啮也。《书》曰∶ 
若药 


卷之四历节风
历节风证治
内容:虎骨散 治白虎历节,走注痒痛,不得屈伸。 
虎胫骨(酒炙黄,一两半) 白花蛇(酒浸,取肉炙黄) 天麻 自然铜(用醋淬七次) 
防风 白附子(炮) 槟榔 官桂 当归 羌活 牛膝 白芷 川芎 僵蚕(炒,去丝。各 
一两) 全 
上末。每服二钱,食前以暖豆淋酒调下。 
雄麝丸 治历节风,骨节疼痛,挛急痹顽。 
安息香 五灵脂 天麻(各一两半) 地龙(净) 白僵蚕(微炒。各三分) 全蝎 
(微炒) 雄黄(各半两) 麝香(一分) 乌蛇(酒浸,取肉炙) 天雄(炮,去皮脐) 当 
归川乌(炮,去皮脐) 川芎 南星(炮) 官桂 虎胫骨(酒炙黄。各一两) 川独 
活(二两) 
上末,炼蜜杵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温酒下。 
海桐皮散 治历节走注,骨节疼痛。 
独活 萆 (盐水浸,焙) 川芎 当归(各三分) 桃仁(去皮,焙) 天麻 辣桂 牛 
膝麻黄(去节) 枳壳(制) 海桐皮 白芍药 川乌(炮,去皮脐) 松节 防风 杜 
仲(姜制) 甘草(炙。各半两) 麝香(一分) 虎胫骨(酒炙黄,一两) 
上粗末。每服二钱,姜五片,枣二枚,食前煎服。 
独活寄生汤 治历节风,亦治香港脚。(方见腰疼门。) 
麝香丸 治白虎历节,游走痒痛,状若虫啮。(方见风类。) 
虎骨酒 治历节诸风,百节疼痛。(方见风缓门。) 
硫黄酒 治恶风,头面肢体瘾疹, 羸。 
透明锋芒硫黄 
上每服三钱,乳钵内研细,入醇酒再研,空心饮其清者。滓又研细,入酒饮之,连日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