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第14章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14章

小说: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桐皮酒 治风毒香港脚,膝胫疼痛。 
海桐皮 五加皮 川独活 枳壳(制) 防风 杜仲(姜制,炒) 牛膝(酒浸,晒) 薏 
苡仁(炒。各一两半) 生地黄(二两半) 
上末,用绵裹,以醇酒一斗,春浸七日,秋浸十四日。每日空心温服一盏,午前一盏。 
杉节汤 治香港脚攻心,痛闷胀满,不食。青皮 陈皮 天台乌药 鸡心槟榔 宣木瓜 干 
杉木节 半夏(制) 枳壳(制) 缩砂仁 赤茯苓(各半两) 丁香 茴香(微炒) 大 
腹皮 紫苏子(微炒) 萝卜子(微炒) 北梗 甘草(炙。各一分) 
上锉。每三钱,姜五片煎。 
三和散加木香、枳壳(方见水饮门。) 和剂流气散(方见胀满门。)分气紫苏饮(方见 
喘门。) 
枳壳散 疏导毒瓦斯。 
枳壳(制,五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末。每服二钱,浓煎木瓜汤调下。如要快利,更加麻仁。 
脾约丸 治香港脚大便秘涩。 
麻仁(另研) 杏仁(浸去皮,炒。各五两半) 枳实(制) 浓朴(制) 芍药(各 
半斤 大黄一斤,蒸,切,晒) 
上末,炼蜜丸桐子大。每二十丸,食后熟水下,或败毒散加大黄通用。 
大黄汤 治香港脚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木香 大黄(各半两) 黑豆(一两) 升麻(三分) 
上锉。每服三钱,乌梅二个,新水煎服。 
追风毒锉散 治香港脚热多证,疏泄风毒。 
羌活(一两) 鸡心槟榔 防风 桑白皮(炒。各半两) 郁李仁(炒) 大黄(生。 
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黑豆百粒煎服。热甚,大便秘,更加大黄。 
败毒散(方见寒类。)治香港脚热证。或自汗恶风,则加桂;无汗恶寒,则加去节麻黄。 
又治风湿香港脚,发热 肿,加苍术、槟榔、大黄,微利为效。 
竹茹汤 治香港脚胃热,烦躁呕吐。(方见积热门。)加乌梅煎。豆苏(方见血类。)加生 
甘草,治热证香港脚。 
木香饮 治香港脚入腹,攻心呕闷。 
楠木香 甘草(炙) 青木香 吴茱萸(荡洗七次,炒干。各半两) 宣木瓜 青橘皮 紫 
苏茎叶 鸡心槟榔(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乌梅一枚,煎服。 
降气汤(方见前。) 吞养正丹(方见痼冷门。) 治香港脚冲心筑痛,呕吐涎沫。和剂流 
气饮通用。(方见胀满门。) 
椒瓜丸 治香港脚里证。 
大生木瓜(就蒂切盖,以真川椒去目碾末,纳实其中,用竹针插其盖,炊熟。) 
上研二味为丸,桐子大。每四十丸,温酒下。扶虚用核桃肉煎汤下。 
越婢汤 治香港脚风多证。 
麻黄(去节。一两半) 烂石膏(二两) 白术(一两) 熟附子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一枚煎服。 
小续命汤 多用姜片,治香港脚寒多证;加独活,治香港脚风多证。(方见风类。) 
干姜甘草汤(方见脾疼门。)加制吴茱萸、官桂,治寒证香港脚。 
香薷锉散加木瓜煎,吞消暑丸,治暑证香港脚。(方并见暑门。) 
独活寄生东加陈皮 治风证香港脚,无热者皆可服。最除风毒,消恶血。(方见腰疼门。) 
石楠丸 治风毒脚肿生疮,或筋挛痛重。 
石楠叶 薏苡仁 杏仁(浸,去皮微炒) 牵牛(炒熟) 大腹子(连皮用) 川芎 川 
续断 赤芍药 赤小豆 陈皮 当归 麻黄(去节。各二两) 五加皮 牛膝(各三两) 宣 
木瓜 独活 
上细末,以酒浸,蒸饼研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木瓜汤下。 
加剂除湿东加槟榔(方见湿门) 五苓散(方见水饮门) 治香港脚渴多证。 
换腿丸 治风湿香港脚,缓弱,痹痛,上攻肩背。 
石楠叶 南星(炮) 石斛(酒浸,晒) 牛膝(酒浸,晒) 羌活 薏苡仁(炒) 防 
风萆 黄 (蜜炙) 天麻 当归(酒浸,晒) 续断(各一两半) 槟榔(二两半) 宣 
木瓜(四两) 加 
上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橘皮煎汤下。 
独活汤 
羌活 麻黄(去节) 熟附子 生干姜 川芎 牛膝 白芍药 白茯苓 黄 (蜜炙) 
人参 杜仲(姜制,炒) 甘草(炙) 辣桂 当归 白术 木香(等分) 
上粗末。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同煎,吞活血应痛丸 
活血应痛丸 
苍术(炒,六两) 香附(炒,杵净,七两) 威灵仙(二两) 草乌头(二十四两, 
炮,去皮脐) 
上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独活汤下。治肾受风冷,香港脚酸疼,及久痢 
登厕,风冷入于肠胃,以致两脚削小成鼓槌风,而痢又不止,用此两药俱效。 
不老地仙丹 治肾脏风毒,轻脚壮筋。 
当归 牛膝 苁蓉(各酒浸,焙干) 虎骨(酒炙黄) 真川椒(去目,出汗) 川萆 
(盐水煮干) 蒺藜(炒,捣,去刺) 川芎(各一两) 白附子(炮) 黄 (蜜炙) 圆 
白南星(炮) 何首乌 羌活 独活 杜仲(姜制,炒) 没药(另研。各三分) 防风 赤 
小豆 地龙(去土) 茴香(炒) 木鳖子(去油) 血竭 乳香(另研。各半两) 
上细末,调面稀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木瓜、橘皮煎汤下。 
乌蛇丸 治风寒香港脚,隐痛痒痹。 
乌蛇(四两,酒浸,取肉,焙) 虎骨(醋浸,洗净,酒炙,二两) 石斛(令作末) 黄 
松柏节(酒浸,研) 巴戟(去心) 苁蓉(酒浸,焙) 官桂 防风 独活 续断 五 
加皮 薏苡仁 当归 木香 川芎(各半两) 乳香(另研) 生干姜(各二分) 
上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每四十丸,木瓜、橘皮煎汤下。 
慈济丸 治香港脚游走,两足转上,腰腿疼痛,不能转侧。 
宣木瓜(二两) 川乌(炮,去皮脐) 黄 蒺藜(炒去刺) 当归 防风 萆 牛 
膝天台乌药(各一两) 赤小豆 茴香(炒) 地龙(去土) 老白胶(研筛) 川五灵 
脂(各三分) 
上细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丸数四十,食前紫苏汤送下。 
四斤丸 治香港脚缓弱隐疼及肾虚感受风寒湿痹。(方见风缓门。) 
大流气饮加当归下。(方见胀满门。) 
虎骨散(方见历节门) 香港脚筋急掣痛,用木瓜、橘皮煎汤调下。 
金液丹(方见脾疼门) 治凝阴蕴毒,温而利之。养正丹通用。以枳壳、木瓜、槟榔煎 
汤下。 
二陈东加槟榔、细辛、制枳壳 治香港脚痰多证。(方见疟门。)无热者,二陈汤下养正丹、 
艾瓜丸。(方见肾气门。) 
脚痛缓弱,患在风湿。风证以乌药顺气散加麻黄、白芷主之,湿证以不换金正气散加茯 
苓、生干姜主之,一匕收功,容易事也。若夫肾虚为病,脚弱而痛,又当何如?曰∶肾主骨, 
故尔惟安肾丸最良,以不换金正气散送下,仍夹和白丸子佐之。余每见香港脚缓弱人,多服四 
斤丸,亦安肾丸辈也。然则肾气充,则骨气强,骨气强,则无缓弱之患。治法要当究其源。 


卷之四脚气
附诸方
内容:麻黄左经汤(《三因方》)治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腰足挛痹,关节重痛,憎寒发热, 
无汗恶寒,或自汗恶风,头痛眩晕。 
麻黄(去节) 干葛 细辛 白术(米泔浸) 茯苓 防己 桂心(不见火) 羌活 甘 
草(炙) 防风(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空心服。自汗为麻黄,加肉桂、芍 
药, 
半夏左经汤(《三因方》)治足少阳经为风寒暑湿流注,发热,腰胁疼痛,头目眩晕,呕 
吐不食。 
半夏(汤洗七次) 干葛 细辛 白术 麦门冬(去心) 柴胡 茯苓 桂心(不见火) 
防风 干姜(炮) 黄芩 小草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服。热闷加竹沥;喘急加 
杏仁、桑白皮。 
大黄左经汤(《三因方》)治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赤肿,痛不可行,大小便秘, 
或恶闻食气,喘满自汗。细辛(去苗) 茯苓 防己 羌活 大黄(蒸) 甘草(炙) 前 
胡枳壳(去瓤,炒) 浓朴(去皮,炒) 黄芩 杏仁(去皮尖,另研。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热服。腹痛加芍药;秘结 
加阿 
大料神秘左经汤(《三因方》)治风寒暑湿流注三阳经,腰足拘挛,大小便秘涩,喘满烦 
闷,并皆治之。 
半夏(汤洗七次) 干葛 细辛 麻黄(去节) 麦门冬(去心) 小草(即远志苗) 白 
姜浓朴(姜制,炒) 茯苓 防己 枳壳(去瓤,炒) 甘草(炙) 桂心 羌活 防风 柴 
胡黄芩(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自汗加牡蛎、白术,去麻黄;黄 
肿加泽泻、木通;热甚无汗减桂,加橘皮、前胡、升麻;腹痛或利,去黄芩,加芍药、附子; 
大 
六物附子汤(《三因方》)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 
便不利,手足或时浮肿。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 防己(各四两) 甘草(炙,二两) 白术(三两) 茯 
苓(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煎六分,食前温服。 
当归拈痛汤(《拔粹》方)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不利,及遍身疼痛, 
下注于足胫,痛不可忍。 
羌活 甘草(炙) 黄芩(酒浸) 茵陈(酒炒。各五钱) 人参(去芦) 升麻 苦 
参(酒洗) 葛根 苍术(各二钱) 防风(去芦) 当归身 知母(酒洗) 茯苓(炒) 泽 
泻猪苓(各三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服。 
乌药平气汤(《三因方》)治香港脚上攻,头目昏眩,脚膝酸疼,行步艰苦,诸气不和,喘 
满迫促,并皆治之。 
茯神(去木) 甘草(炙) 白芷 当归 白术 川芎 五味子 紫苏子 干木瓜 人 
参乌药(去木。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温服。 
东垣羌活导滞汤 治香港脚初发,一身尽痛,或股节肿痛,便溺阻隔。先以此药导之,后 
用当归拈痛汤。 
羌活 独活 防己 当归(各三钱) 大黄(酒浸,煨,一两) 枳实(炒,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或七钱,水煎服。 
金匮八味丸 治足少阴经,香港脚入腹,腹胀疼痛,上气喘急,肾经虚寒所致也。此证最 
急,以肾乘心,水克火,死不旋踵。(方见补损门。) 
加味败毒散 治足三阳经受热,毒瓦斯流注,脚踝上 赤肿痛,寒热如疟,自汗恶风,或 
无汗恶寒。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 桔梗 甘草 人参 茯苓 川芎 大黄 苍术等分 
上 咀。每半两,入姜煎。 
五积散(《和剂方》)治寒湿流注,两脚酸疼。有兼痰气者,用之尤宜,内加木瓜。(方 
见中寒门。) 
健步丸(方见痿门。) 
生 (半两) 归尾 芍药 陈皮 苍术 牛膝(各一两) 吴茱萸 条芩(各半两) 桂 
枝(二 
上为末,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煎白术、木通汤下。 
防己饮(丹溪方) 
白术 木通 防己 槟榔 川芎 甘草梢 犀角 苍术(盐炒) 生 黄柏(各酒炒) 
大便实加桃仁;小便涩加牛膝;有热加黄芩、黄连;大热及时令热加石膏;有痰加竹沥、 
姜 


卷之四脚气
脚气治例
内容:《心法》附录曰∶香港脚有湿热,有食积流注,有风湿,有寒湿。 
胜湿以仙术、白术、防己、川芎为主,或六物附子汤,或当归拈痛汤。 
香港脚气郁甚者,舟车丸、除湿丹;有饮者,东垣开结导饮丸。 
香港脚解表用麻黄左经汤等药,随经选用;有兼痰气寒湿者,五积散加木瓜。 
若双解,以大黄左经汤、东垣羌活导滞汤。 
若理血,以八味丸或四物加羌活、天麻,又或四物加黄柏、南星,或健步丸。 
若疏风养血,用独活寄生汤最效。 
春夏气溢肿而痛者,用香苏散加五加皮、木瓜、槟榔、川楝子。 
热而红肿者,败毒散加木瓜、苍术。 
秋冬以后,用五积散加木瓜、牛膝、槟榔、吴茱萸。 


卷之四脚气
附∶足跟痛
内容:丹溪曰∶有痰,有血热。血热,四物加黄柏、知母、牛膝之类;有痰唾者,五积散加木 
瓜。 
四物汤(方见补损门。) 
五积散(方见中寒门。) 
舟车丸、除湿丹(俱见湿类。) 
开结导饮丸(方见痰涎门。) 
治脚转筋,疼痛挛急,用松节二两,锉细,乳香一钱,以银石器内,慢火略炒焦存性, 
研细,每服一钱至二钱,木瓜酒调下。 
治香港脚筋骨疼痛,用金银花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或锉碎,同木瓜、白芍药、 
官桂、当归、甘草,酒水各半钟煎,去滓,空心热服。 


卷之五
诸气
内容:(附梅核气、积聚、症瘕、痞块) 


卷之五诸气
诸气方论
内容: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 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 
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之所以运转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 
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气也者,独非人身之根本乎?人有七情,病生七气。七 
气者,寒、热、怒、恚、喜、忧、愁,或以为喜、怒、忧、思、悲、惊、恐,皆通也。然则 
均调是气将何先焉?曰∶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故调气必先豁痰,如七气汤以半夏主 
治,而官桂佐之,盖良法也。况夫冷则生气,调气虽用豁痰,亦不可无温中之剂,其间用桂, 
又所以温其中也,不然七气相干,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不出 
咽不下,或中满艰食,或上气喘急,曰气隔、曰气滞、曰气秘、曰气中,以至五积六聚,疝 
癖瘕症,心腹块痛,发即欲绝,殆无往而不至矣。 
冷气者,生冷伤脾,风冷入胃,或血海虚冷,冷则生气,用和剂七气汤、治中汤、沉香 
降气汤、大沉香丸。 
痰结者,三因七气汤、指迷七气汤、易简二陈汤。 
中满者,痞满不食,水气肿胀,面目俱浮,枳壳散加南木香、大流气饮、指迷七气汤、 
顺气木香散、三和散、五皮散加半夏、茯苓。 
上气者,气逆而上,呼吸喘促,分气紫苏汤、苏子降气汤,或嚼苏合香丸以秘传降气汤 
送下。 
气隔者,阴阳不和,中脘窒塞,五膈吐噫,食不能下,五膈宽中散、和剂七气东加木香、 
缩 
气滞者,滞于胸膈则胀满,滞于手足则浮肿,滞于腰间则坠痛。胀满用异香散、调气散、 
沉香降气汤,仍与神保丸,或少蓬煎丸利之;浮肿用三和散夹生料五苓散,或五皮散加桂吞 
青木香丸,局方流气饮加赤茯苓、枳壳;腰痛,俞山人降气汤、局方七气东加橘核或辣桂煎 
汤,点调气散,吞青娥丸。 
气秘者,停宿不消,肠胃留滞,大便不通,苏合香丸夹和感应丸,或杨氏麝香丸,局方 
麻仁丸,并用枳壳散送下。 
气疾之人,多因气不归元,遂成气中。状如中风,仆倒昏迷,牙关紧急,只是无痰。此 
为气中,不得误用风药及通关利腠等辈。先以姜汁泡汤,调苏合香丸,次用七气汤、大流气 
饮加石菖蒲,继之气顺而苏,即以治中东加木香,以和其中,使气归常道。若更不能调,则 
气逆而厥,又有变证。 
五积者,五脏之所积,其病难医;六聚者,六腑之所聚,其病易治。挟水为癖,挟血为 
症,气血水饮皆能结块。轻者神保丸以麝香汤送下,或少与蓬煎丸、撞气阿魏丸、三棱煎丸; 
重者如意丸、顶珠丸酌量用。 
又一证漉漉作声,腹中缠滞,他无所苦。此为水饮,消饮丸、倍术丸、(方并见水饮类。) 
二姜丸夹和用之。 
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一种妇人,平时任气,易为七情所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