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第5章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5章

小说: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疾多因伤暑、伏热、酒面、炙爆酝酿而成,其阿胶尤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则能疏导,无 
热毒留滞则能安平。市肆或无丸子,即以炒阿胶、当归、青皮、赤茯苓、黄连作剂,入乌梅、 
浓蜜同煎,最能荡涤恶秽,积滞既去,遍数自疏,嗣是却以木香、茯苓、缩砂、白豆蔻、陈 
皮、甘草调之,自然喜食,食则糟粕入于大肠,然后真人养脏汤、易简断下汤,可止则止矣。 


卷之二证治提纲
简径治痢
内容:诸热痢、血痢,及痢后大肠里痛,用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半一盏,同 
煎。 
又法 热痢,旧年白梅并好茶、蜜水各半煎服。冷痢,生姜汁、蜜水各半煎服。仍兼木 
香、生肉豆蔻为佐。蜜最治痢。 


卷之二证治提纲
姜茶治痢法
内容: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二者皆能消散,又且调平阴阳,况于暑毒、酒食毒皆能解之也。 
不问赤白冷热通用之。老生姜切如豆许,与茶叶等分,用新水煎服。东坡医文潞公作效。 


卷之二证治提纲
噤口痢
内容:下痢噤口不食,虽曰脾虚,盖亦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也。俗用木香则失之温,用山药则失 
之闭,惟真料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末,以道地粳米饮乘热调下,或用人参、茯苓、石莲子肉 
入 


卷之二证治提纲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内容:常山治疟,罂粟壳治痢,人皆薄之固也。然下痢日久,腹中无痛,当涩肠岂容不涩?疟 
以痰水作恙,法当吐痰逐水,又岂容不为之吐下?于斯时也,不有罂粟壳、常山之剂,其何 
以为对治乎?但中间有药辅之耳。 


卷之二证治提纲
治疟要诀
内容:凡疟,皆因腹中停蓄黄水,惟水不行,所以寒热不歇,此疟家受病之处也。治法,暑疟 
纯热,以香薷散加青皮、北大黄、二个乌梅同煎,侵晨温服。寒疟多寒,以二陈东加青皮、 
良姜,多用姜同煎,侵晨吞神保丸五粒。并欲取下毒水,则去其病根,寒热自解。 


卷之二证治提纲
发疟呕吐勿用常山
内容:有中年人,脏腑久虚,大便常滑,忽得疟疾,呕吐异常,惟专用人参为能止呕,其他疟 
剂并不可施,遂以茯苓二陈东加人参、缩砂,而倍用白豆蔻,进一二服,病患自觉气脉颇消, 
于是寒热不作。盖白豆蔻能消能磨,流行三焦,营卫一转,寒热自平。继今遇有呕吐发疟之 
证,或其人素呕而发疟,谨勿用常山,惟以生萝卜、生姜各研自然汁半盏,入蜜三四匙、乌 
梅两个同煎,吞局方雄黄丸三四粒,候其利下恶血、痰水,即以人参、川芎、茯苓、半夏、 
缩砂、甘草调之,万一呕不止而热不退,却用真料小柴胡汤多加生姜主治。其或呕吐大作而 
又发热,且先与治疟生熟饮,呕定以小柴胡汤继之。 


卷之二证治提纲
疟有水有血
内容:水,即水饮也;血,即淤血也。惟水饮,所以作寒热;惟淤血,所以增寒热。常山逐水 
利饮固也,苟无行血药品佐助其间,何以收十全之郊耶?继自今疟家,或衄血,或唾血,或 
大便血丝,或月候适来适去,皆是血证,当以常山、草果、槟榔、青皮、乌梅、甘草作剂 
,于内加五灵脂、桃仁为佐,入生姜、浓蜜同煎,以主治之。 


卷之二证治提纲
疟证寒热有根
内容:凡疟,固当以风寒暑湿别而治之,或汗、或下、或吐、或温,《活人书》之格法,虽卢 
扁不能违矣。然尝见疟之经久而不歇,其故何耶?有根在也。根者何?曰饮、曰水、曰败血 
是尔。惟癖为疟之母,惟败血为暑热之毒,惟饮与水皆生寒热。故暑之脉虚,水与饮之脉沉 
结,癖之脉结。聚挟水饮者,为之逐水消饮。结癖者,胁必痛,为之攻癖。若败血、暑毒随 
证而疏利之,寒热不除,吾未之信。 


卷之二证治提纲
常山治疟须用大黄为佐
内容:疟家多蓄痰涎黄水,常山为能吐之利之,是固然尔。其有纯热发疟或蕴热内实之证, 
投以常山,大便点滴而下,似泄不泄,须用北大黄为佐,大泄数行,然后获愈。或曰巴豆丸 
子相依而行,亦能泄也,是又不然,巴豆攻于下积,苟欲荡涤血热,不可以无大黄。凡疟方 
来于正发,不可服药,服药在于未发两时之先。否则药病交争,转为深害。 


卷之二证治提纲
寒热似疟
内容:此伤寒一证,而实非瘴疟也。其人肝脉浮盛,头痛怯风,大抵小柴胡东加青皮、紫苏主 
之。呕者多用生姜,渴者多加乌梅,其或伤暑,兼之小柴胡东加香薷,入生姜、乌梅同煎可 
也。抑犹有说焉,寒热之根,非通利不能除也。万一其根未锄,又当以麻仁丸、神保丸辈与 
之,是亦先解后攻之意。 


卷之二证治提纲
吐、汗、下治疟
内容:治疟总要不过吐、汗、下而已,当下而下不尽,腹中尚有余痛,或大便一泄之后不复再 
泄,但时时点滴而出者,须再下之,大黄以佐常山可也。当汗而汗不匝,或头汗至胸而手足 
无汗者,须周浃一身而汗之,青皮以佐紫苏可也。所谓吐者,须出尽其水饮,若作吐剂,常 
山岂容辍哉?能于三者究竟焉,收效必矣。 


卷之二证治提纲
疟后调理
内容:疟之为厉,大抵连绵,有病瘥以后,或饮食失节,或恚怒伤中,或梳洗感风又再发者, 
何以处之?曰∶热多者,二陈东加青皮、甘草;热少者,二陈东加青皮、草果坚守胃气而 
二药并用生姜、乌梅、蜜 
水同煎,空心进剂。其间斡运,更用巴豆丸子药疏利大便,以 
泄毒瓦斯,其何厉之有?或服巴药过多,以致腹痛,可用生姜、甘草煎汤,温和解之。甘草、 
生姜解诸药毒。 


卷之二证治提纲
退热
内容:退热用凉药,不可十分尽,或余热些少未去,不足关心,自然无事,否则热去则寒起, 
古人戒之。一方多用川芎、茯苓、甘草,少用白术,粗末水煎,病后和胃,收敛浮阳,屡试 
得效。 


卷之二证治提纲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
内容:若药弗瞑眩,厥病弗瘳。世俗治热,例用柴胡,最为稳当。至若黄芩一辈,则指为大寒, 
不敢用之,不思药病不相当,鲜克有济,继今退热而热不去者,须用黄芩。 


卷之二证治提纲
退热有法
内容:凡壮热烦躁,用柴胡、黄芩、大黄解利之。其热乍轻而不退,盍用黄芩、川芎、甘草、 
乌梅作剂,或用黄连、生地黄、赤茯苓同煎,临熟入灯心一捻主之,其效亦速。盖川芎、生 
地黄皆能调血,心血一调,其热自退。 


卷之二证治提纲
小儿风证解热有三
内容:痰盛搐掣,大便秘结,当以枳壳、大黄、灵脂、甘草利之。小便赤涩,心热狂吼,以辰 
砂五苓散入灯心行之,既利大肠矣,利小便矣。而风证乍作,面色乍红,常有怫郁之状何耶? 
表热表邪犹未解也。人参羌活散加青皮、紫苏、薄荷主之,参苏饮亦可矣。 


卷之二证治提纲
滞血发热
内容:其人脉涩,必有漱水之证,必有呕恶痰涎之证,必有两脚厥冷之证,亦必有小腹结急之 
证,或唾红,或鼻衄,此皆滞血作热之明验也。用药不止于柴胡、黄芩,当以川芎、白芷、 
桃仁、五灵脂、甘草佐之。大便秘结者,于中更加大黄、浓蜜,使滞血一通,黑物流利,则 
热不复作。 


卷之二证治提纲
佐助小柴胡汤
内容:伤寒留蓄恶血,内外俱热,昏愦谵语,亦有耳聋虚鸣之证,与少阳经受病相似,如服小 
柴胡汤不效,当以黄连一分,赤茯苓半分锉细入灯心,煎与之。男女通用。凡大小产、热入 
血室、小柴胡汤力所不及者,于内加五灵脂,仍以黄连赤茯苓汤佐之。盖心生血,黄连、茯 
苓皆清心凉血之剂,所以收功。若夫疏利血毒,则《活人书》桃仁承气汤有余勇矣。 


卷之二证治提纲
肾热用五苓散
内容:肾气内虚,邪热流入于肾经,其脉洪大,小便频数,所出涩少,赤浊而痛,此不可以牵 
牛行 


卷之二证治提纲
下后大肠热肿坠重
内容:诸有里热,法当通利大便,然下后肠头热肿而坠重者,此更有热,有淤血挟气而蓄在下 
焦也。更用黄连、黄芩、大黄辈下之,于内以炒阿胶、炒枳壳、百药煎为佐,多入浓蜜并乌 
梅同煎,姜钱四五片可也。 


卷之二证治提纲
通利大便有法
内容:凡通利大便,若用大黄、巴豆等药而大便不通者,阴阳关隔,水火不升降故也。有热者, 
来复丹夹三黄丸,薄荷泡汤下;无热者,养正丹夹神保丸,橘皮煎汤下。 


卷之二证治提纲
饭后随即大便
内容:脾肾交济,所以有水谷之分,脾气虽强,而肾气不足,故饮食下咽而大肠为之飧泄也。 
治法∶二神丸用故纸、肉豆蔻修合,或不换金正气散吞安肾丸主之。盖脾肾之气交通,则水 
谷自然克化,此所谓妙合而凝者也。 


卷之二证治提纲
脾泄、肾泄
内容:有脾泄,有肾泄。脾泄者,肢体重着,中脘有妨,面色虚黄,腹肚微满。肾泄者,肤腠 
怯冷,腰膂酸疼,上咳面黧,脐腹作痛。治脾泄,用苍术、白术、浓朴、干姜、木香、生肉 
豆蔻辈。治肾泄,用补骨脂及安肾丸、震灵丹辈。 


卷之二证治提纲
肾泄
内容:诸有泄泻,用不换金正气散、除湿汤之类,以去风湿,以安肠胃,此上品药也。次则温 
脾养胃之剂,投之是为正法。然用之而不作效,抑且腹痛走上走下,或脐间隐痛,腰膂疼酸, 
骨节软弱,面色黧悴,尺脉虚弱,病安在哉?曰∶此肾泄也。当以炒故纸、生干姜、官桂、 
木香、当归辈主之,仍用安肾丸为佐。其或肾水下涸,心火上炎,燥渴溺多,引饮无度,此 
阴阳离绝也,识者忧焉。 


卷之二证治提纲
大便脱泄白脓
内容:大人小儿,泄痢无已,其后变作白脓点滴而下,或于粪尾见之,为之温脾不愈,法当温 
肾。盖肾主骨髓,白脓者,骨髓之异名也。要之始作白痢,其气腥臭,已经转下,而且淹涎 
日久,无所谓痢矣。今之白脓,全无腥臭,面色微黑,骨力羸弱,的见肾虚,合用炒故纸、 
当归、木香、干姜、官桂主之,嗣是少与震灵丹或玉华白丹为佐。虽然,又有妇人一证,似 
痢非痢,泄下白脓,心腹暴痛,吼不忍闻,此当为之通血,投通血之剂,却以养正丹辅之。 


卷之二证治提纲
脱肛
内容:脱肛一证,气聚不散也,里急而不得出,外胀而不得入,先以枳壳散作剂,又以枳壳烧 
灰存性,细末掺敷,或津唾调敷,气散则肿消矣。仍用生姜汁调五苓散如膏,入新水研散, 
略煎,吞黄连阿胶丸。虽然,此论肛门挟热而肿胀也,其或肠中虚薄不收,则理中汤、钓肠 
丸、养脏汤辈主治,乌贼骨、木贼草敷之。(详见脱肛类。) 


卷之二证治提纲
小便不通
内容:大凡水道不行,其本在肾,合用牵牛、泽泻;其末在肺,合用葶苈、桑皮,二者得兼, 
必然中病。其间更以木通、滑石佐之,又能透达。虽然,大便、小便脉络相贯也,人有多日 
小便不通,但用神保丸、北亭丸辈,大泻数行,小肠自利。 


卷之二证治提纲
石淋
内容:沙淋凝脂而易散,石淋结块而难消。攻疗石淋,专以枳壳散空心食前吞来复丹为妙。但 
恐太 


卷之二证治提纲
转胞
内容:转胞证候,孕妇多有之。患在忍缩小便,或喜食煎爆,或饱后为热所迫,遂使小肠之气 
逆而不通,大肠之气与之俱滞,外水不能入膀胱,内水不能出膀胱,淋沥急数,每欲尿时痛 
不可言,大便亦里急频并,似痢非痢。必以手从胸间按至脐下,庶可立出小便,否则逆上出 
而不禁,甚者因此腹胀浮肿。治法用凉药疏利小肠中热,仍与通泄大肠,迨其腹中搅痛,大 
便大下,则溺胞随即归正,于是小便顺流。葵子散见附妇人摘奇方。 


卷之二证治提纲
孕妇胎热似痢
内容:孕妇七八个月,伤暑伤热以致子烦。胎气迫近于上,咽喉窒碍,心腹胀满,下坠似痢。 
每登厕时,坐一炊久,忽而气下,方得大便一通。世俗率用痢药,不知病在胎热子烦,可小 
柴胡汤下黄连阿胶丸,或用炒阿胶、净黄连各一分,枳壳、北大黄半之,分作两剂,乌梅、 
姜、蜜煎服,俟其大便调导,却以川芎、茯苓、缩砂、甘草继之。若五苓散、感应丸、香连、 
驻车,非其治也。 


卷之二证治提纲
下焦蓄血
内容:血之为病,冒闷烦躁,迷忘惊狂,痰呕汗多,骨热肢冷,此外证然尔。何以知其蓄在下 
焦?曰∶脐下结急,外热内痛,尺脉洪而数也。桃仁、灵脂、生地黄、北大黄、甘草利而逐 
之。 


卷之二证治提纲
产妇血块筑痛
内容:此候因产断赶血未尽所致。世俗收生,多就踏板赶血,不思生产之时,已坐草近地久矣。 
产毕脏腑虚空,又且近地赶血,冷湿乘之,风邪入之,使败淤凝为血块,是谓血母。冲筑硬 
痛,非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辈所能疗也。治法不换金正气散加辣桂、川芎、白芷、 
蓬莪术、干姜同煎,乘热入法醋,连进两服。冷湿风邪一散,其块自消,散淤皆从大小便而 
出。凡新产,须就床上赶血,下帐避风。 


卷之二证治提纲
身体血滞作痛
内容:身体疼痛,非湿则痰固也。人有挟刀锯之,惊而又馁在其中,为风寒水湿所伤,致使心 
窍凝滞,于是经络壅闭,血流不行,肠肉骨节为之刺痛。治法当归、川芎、芍药、白芷、灵 
脂、大黄、甘草利之,黑物小片而下,其痛有瘳。 


卷之二证治提纲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
内容:此血之为病也。以其饮酒嗜欲,伏热受暑得之。惟热毒、暑毒、酒毒为能伤血,淤血未 
去,新血不营身体,所以隐痛拘急。其里热足冷者,血之证也。用柴胡、黄芩、青皮、枳壳、 
灵脂、桃仁、木通、甘草作剂,多入大黄以利之,俟其流利已尽,小腹略无结急,即以当归、 
川芎一倍,橘皮、半夏、枳壳、北梗、木通、甘草平之,调其气血,于是有瘳。血属于心, 
木通以通其心窍,心窍既通,经络之流行可知矣。 


卷之二证治提纲
血滞
内容: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当为之调血。血之外证,痰呕、烦渴、 
昏愦、迷忘、常喜汤水漱口。不问男女老少,血之一字请加意焉。用药川芎、蓬莪术、桃仁、 
灵脂、生地黄、北大黄为要。呕甚者多加生姜,以此先利其宿淤,嗣是茯苓、茯神、川芎、 
甘草调理之。 


卷之二证治提纲
血崩
内容:《素问》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此即血得热则宣流之意也。四物汤可以助阴,生料枳壳 
散可以抑阳,其间更以茯苓二陈汤和之,使阴阳两得其平,血自循于经络矣。若夫冲任不固, 
下 


卷之二证治提纲
吐血
内容:血随气行,气逆而上奔,则血不循于经络而涌吐矣。人知吐血出于上焦,有热固也。然 
能用柴胡、黄芩、蒲黄、茅花等辈,而不能用枳壳、北梗、青皮、生姜、乌梅佐之,又不能 
用通利丸子,以开其中脘,导其大便,则气如何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