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第9章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9章

小说: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正治也。今中风瘫痪之证,本风火阳邪,而用乌附等热药治之,何哉? 
盖中风瘫痪,乃湿痰、死血结滞于脏腑、经络之间,非乌附等热药,能开散流通之乎?此非 
正治,乃从治也。书云∶从少从多,各观其事。则从治之药,只可为引经而已。丹溪云∶肥 
白人多湿,少用乌附行经是也。此方既用附子,又用侧子、官桂助之,其理安在哉?本欲削 
去,姑存,以待肥白多湿之人,减而用之,中病则已,不可过。肥白多湿之人,不可用也。 
灸法风池、百会、曲池、合谷、肩 、风市、绝骨、环跳、三里等穴,皆可灸之。 


卷之三附∶胃风
胃风方论
内容:丹溪云∶此因初饮食讫,乘风凉而致。其证∶胀满,食饮不下,形瘦腹大,恶风,头多 
汗,膈塞不通。胃风汤正始此。然亦看挟证加减。脉右关弦而缓,带浮。 
胃风汤(《拔粹》方) 治虚风证,能食,麻木,牙关急搐,目内蠕 。胃风面肿。 
白芷(一钱二分) 葛根 苍术 当归身(各一钱) 升麻(二钱) 甘草(炙,一 
钱半) 柴胡 本 羌活 黄柏 草豆蔻(各三分) 麻黄(五分,不去节) 蔓荆子 
(一分)上 咀。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胃风汤 治风冷入于肠胃,泄下鲜血。或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淤血。(方见泻痢门。) 


卷之三附∶伤风
伤风方论
内容:《内经》曰∶风为百病之长。又曰∶风胜则动。又曰∶贼虚邪者,阳受之。又曰∶伤于 
风者,上先受之。 
丹溪云∶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如桂枝汤、参苏饮、消风散、羌活散, 
究证施治。 


卷之三附∶伤风
附诸方
内容:桂枝汤 治太阳经,伤风头疼、身痛,或翕翕发热,或洒洒恶风,自汗(无汗者不可服。)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惟春 
初依此方。自春末夏至以前,加黄芩半两;夏至后,加知母半两、石膏二两,或升麻半两。 
若病患素虚寒,不用加减。 
神术散(《和剂方》)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及伤风鼻塞声重。 
苍术(米泔浸,五两) 本(去土) 香白芷 细辛(去叶土) 羌活(去芦) 川 
芎甘草(炙。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如伤风鼻 
塞,用葱茶调下二钱。 
定风饼子(《简易方》)治风客阳经,邪伤腠理,背膂强直,言语謇涩,体热恶寒,痰厥 
头痛,肉 筋惕,手颤,鼻渊。及饮酒过多,呕吐涎沫,头目晕眩。常服消风去邪。 
川乌 南星 川芎 干姜 甘草 半夏 天麻 白茯苓(各等分,生用) 加白附子 
上为末,姜汁丸,如龙眼大,作饼子,生朱砂为衣。每服一饼,细嚼,热生姜汤下,不 
拘时服 
金沸草散(《和剂方》)治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及治时行寒疫, 
壮热恶风。 
旋复花(去梗,二两) 荆芥穗(四两) 麻黄(去节) 前胡(去芦。各三两) 甘 
草(炙) 赤芍药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参苏饮(《和剂方》)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宽 
中快膈。或欲成痨瘵,潮热往来,并能治之。 
木香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汤泡七次,姜制) 前胡(去苗) 人参(去芦) 茯 
苓(去皮。各七钱半) 枳壳(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 
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易 
简方》以气盛,不用木香。) 
冲和散(《简易方》)治感冒风湿之气,头目不清,鼻塞声重,肢体倦怠,欠伸出泪。 
苍术(米泔浸,炒,六两) 荆芥穗(二两) 甘草(一两一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消风百解散(《和剂方》)治四时伤寒,头疼发热,恶寒,及风壅咳嗽,鼻塞声重。 
荆芥 白芷 陈皮(去白) 麻黄(去节) 苍术(各四两) 甘草(炙,二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茎,煎七分,不拘时服。如咳嗽,再加乌 
梅煎。 
川芎茶调散(《和剂方》)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 
薄荷(去梗,不见火,八两) 川芎(四两) 羌活(二两) 甘草(二两) 细辛(去 
叶,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一方无细辛。 
消风散(《和剂方》)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嚏声重,耳作蝉鸣,及皮肤 
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痛肿痒,并皆治之。 
荆芥穗 甘草(炒。各二两) 陈皮(去白,半两)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用 
白者) 白僵蚕(炒) 防风(去芦) 芎 藿香叶(去梗) 蝉蜕(去土,炒,各一两) 
浓朴(去皮,姜制,半两) 羌活(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感风头痛,鼻流清涕者,用荆芥汤、茶清调下。遍身疮癣,温酒 
下。 
大辰砂丸(《御药院方》)清头目,化痰涎,及感冒风寒,声重,头目昏眩,项背拘急, 
皮肤瘙痒,并皆治之。 
天麻(去苗,一两) 防风(去芦,二两) 细辛(去叶土,半两) 薄荷叶(半两) 川 
芎甘草(炙) 吴白芷 朱砂(各一两。为衣) 
上以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食后,生姜汤下, 
茶清亦可。人参败毒散(《和剂方》)治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声重。如心 
经蕴热,口舌干燥者,加黄芩。 
柴胡(去苗) 甘草(炙) 桔梗 人参(去芦) 芎 茯苓(去皮) 枳壳(去穣, 
麸炒) 前胡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少许,同煎七分,去滓,温服。 
羌活散(《和剂方》)治风气不调,头目昏眩,痰涎壅滞,遍身拘急,及风邪塞壅,头痛 
项强,鼻塞声重,肢节烦疼,天阴风雨,顿觉不安。 
前胡(去芦) 羌活(去芦) 麻黄(去根、节) 白茯苓(去皮) 川芎 黄芩 甘 
草(炙) 蔓荆子(去白皮) 枳壳(去穣,麸炒) 细辛(去苗) 石膏(另研) 菊花 
(去梗) 防风(去芦。各 
上 咀。每服一两,姜四片,薄荷三叶,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卷之三附∶破伤风
破伤风方论
内容:《病机》云∶破伤风者,同伤寒证治,通于表里,分别阴阳。有在表,有在里,有在半 
表半 
河间曰∶破伤风者从外至内,甚于内者则病也。因此,猝暴伤损,风袭之间,传播经络, 
至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强,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脏,则分汗下之治。诸疮不瘥,营卫虚, 
肌肉不生,疮眼不合者,风邪亦能外入于疮,为破伤风之候,故诸疮不瘥。吁!世皆言着灸 
为上,是为热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诸变不可胜数,微则发热,甚则生风而搐,或角弓 
反张,口噤目邪,皆因疮郁结于营卫,不得宣通而生。亦有破伤不灸而病此者,疮着白痂, 
疮口闭塞,气难通泄,故阳热亦为郁结,而热甚则生风也。故表脉浮而无力,太阳也;脉长 
而有力者,阳明也;脉浮而弦小者,少阳也。太阳宜汗,阳明宜下,少阳宜和。若明此三法, 
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羌活防风汤(《拔粹》方)治破伤风,邪初传在表。 
羌活 防风 川芎 本 当归 芍药 甘草(各一两) 地榆 细辛(各二两) 
上咀。每服五七钱,水一盏半,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量紧慢加减用 
之,热则加大黄二两;大便秘则加大黄一两,缓缓令过。 
白术防风汤(《拔粹》方)若服前药之过,有自汗者,宜服此药。 
白术 黄 (各一两) 防风(二两) 
上 咀。每服五七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脏腑和而有自汗,可用此药。 
破伤风脏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因用热药汗出不休,故知无寒也,宜速下之。先 
用芎黄汤,三二服后,用大芎黄汤下之。 
芎黄汤(《拔粹》方) 
川芎(一两) 黄芩(六钱) 甘草(二钱) 
上 咀。每服五七钱,水一盏半,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三服即止,再 
用下药。 
大芎黄汤(《拔粹》方) 
川芎 羌活 黄芩 大黄(各一两) 
上 咀。依前煎服。宜利为度。 
羌活汤(《拔粹》方)治半在表半在里。 
羌活(去芦) 菊花(去梗) 麻黄(去根、节) 川芎 白茯苓(去皮) 防风(去 
芦) 石膏(研)前胡(去芦) 黄芩 蔓荆子 细辛(去叶) 甘草(炙) 枳壳(各一 
两) 薄荷 香白芷(各半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食后滓再煎服。 
白术汤(《拔粹》方)治伤破风大汗不止,筋挛搐搦。 
白术 葛根 芍药 升麻 黄芩(各五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江鳔丸(《拔粹》方)治破伤风惊而发搐,脏腑秘涩,知病在里,可用江鳔丸下之。 
江鳔(锉,炒) 野鸽粪(炒) 白僵蚕(各五钱) 雄黄(一两) 蜈蚣(一对) 天 
麻(一两) 
上为末,作三分,二分用烧饭丸桐子大,朱砂为衣,一分巴豆霜二钱半,亦烧饭丸桐子 
大。每服朱衣丸三十丸,加巴豆霜丸一丸,第二服加二丸,加至利为度,再服朱砂丸,病愈 
止。 
蜈蚣全蝎散 治破伤风搐搦,角弓反张。 
蜈蚣(去毒,炒,一条) 全蝎(一对,炒,去毒并头足) 
上为细末。如发时用一字或二字擦牙缝内,或吹鼻中。 
防风汤(《拔粹》方)治破伤风,同伤寒表证未传入里,宜急服此药。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二三服后,宜调蜈蚣散,大效。 
蜈蚣散(《拔粹》方) 
蜈蚣(一对) 江鳔(三钱) 左盘龙(五钱,炒,烟尽用) 
上为细末,用防风汤调下。如前药解表不已,觉转入里,当服左盘龙丸微利,看大便硬 
软,加巴豆霜服之。 
左龙丸(《拔粹》)方 
左盘龙 白僵蚕 鳔(各五钱,炒) 雄黄(一钱) 
上为细末,烧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如里证不已,当于左龙丸一处 
半内入巴豆霜半钱,烧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同左龙丸一处合服,每服药中一丸,如 
此渐加服,至利为度。若利后更服后药。若搐 不已,亦宜服后药,羌活汤也。 
羌活汤(《拔粹》方) 
羌活 独活 防风 地榆(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有热加黄芩,有涎加半夏。 
若病日久,气血渐虚,邪气入胃,宜养血为度。 
养血当归地黄汤 
当归 地黄 芍药 川芎 本 防风 白芷(各一两) 细辛(五钱) 
上 咀。依前煎服。 
地榆防风散 治破伤中风,半在表半在里,头微汗,身无汗。不可发汗,宜表里治之。 
地榆 防风 地丁香 马牙苋(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米饮调下。 
秘传止血定痛生肌散 专治跌打损伤,牙咬刀伤出血,诸般肿毒出脓后,肌肉不生,痛 
不止者,并皆治之。 
真龙骨( ,三钱) 白芷(二钱五分) 黄丹(飞过,五钱) 软石膏( 去火毒, 
一两) 血竭(二钱) 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樟脑(少许) 
上为细末。磁罐掺患处,血止、痛定、肌生,累用应效如神。如若肿毒顽疮收口,先用 
此药掺疮口,再用白膏药贴之,肌生收口(方见肿毒门)。 
秘传破伤风方 
初觉有风,急取热粪堆内蛴螬虫一二个,用手捏住,待虫口中吐出水,就抹在破处,身 
穿稍浓衣裳,待少时疮口觉麻,两胁微汗,风出立效。如风紧,急速取此虫三五个,剪去尾, 
肚内黄水自出,涂疮口,再滴些少,入热酒饮之,汗出立效。 
秘传独圣散 治破伤风五七日未愈,已至角弓反张,牙关紧急,服之立有神效。 
蝉蜕(去头足、土,净,五钱) 
上为末。用好酒一碗,煎滚服之,立苏为妙。 
以上三方秘传,累用得效,故附于末。 
如圣散(《圣惠方》)治破伤风,止血定痛。 
苍术(六两) 川乌头(炮,去皮,四两) 防风 草乌头(炮,去皮) 细辛(各二 
两半) 两头尖(炮去皮,四两) 天麻 川芎 白芷(各两半) 蝎梢(微炒) 雄黄(各 
半两) 损骨加乳香(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酒调下,不拘时服。 
蜈蚣散 治破伤风,搐搦,角弓反张。 
蜈蚣(去毒,炒,一条) 全蝎(一对,炒,去毒) 
上为细末。如发时用一字或二字擦牙缝内,或吹鼻中。 
一方治破伤风欲死者 
川乌 南星 半夏(并生) 天麻(去芦,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豆淋酒调下,稍温服。次以酒三盏投之。 


卷之三寒
中寒方论
内容:寒者严凝杀厉之气也。人以肾为根本,惟肾则受寒,惟寒则伤肾。肾气一虚,寒邪交作, 
急痛拘挛,战掉强直,昏 
迷厥冷,口噤失音,此中寒也。无汗恶寒,头疼面惨,发热拘急, 
手足微寒,此伤寒也。霍乱转筋,洞泄下痢,干呕吐逆,积饮停痰,此寒邪入肠胃也,以至 
为咳嗽、为虚劳、为疝瘕、为香港脚、为带漏、为遗精、为 疟、为诸痛,寒亦主之。人惟肾 
气不充,疏于谨护,非特霜凝冰泫之谓寒,或者炎天暑月,当风取凉,卧地受冷,使寒邪之 
气自皮肤而达经络,自经络而入脏腑,如前数证,皆得以恣睢四出矣。温肾御寒,如干姜、 
附子、川乌、天雄辈,佐之以养正、灵砂,此固药笼中物,然寒伤营气,徒知温肾而不知温 
血,恐未必有十全之功,是则官桂、当归又温血之上药也。不然,古人何以致意于寒泣血云。 


卷之三寒
中寒证治
内容:不换金正气散 解散寒邪。 
苍术(炒) 橘红 半夏曲 浓朴(制) 藿香叶(各一两) 甘草(炒,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煎服。 
养胃汤 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 
苍术(炒) 浓朴(制) 半夏曲(各一两) 人参 茯苓 草果 藿香(各半两) 橘 
红(七钱半) 甘草(炒。三钱半) 
上锉。每服三钱,加桂半钱,姜七片,乌梅半个,煎服。 
姜桂散 温中散寒气 
干姜 良姜(各半两) 辣桂 木香 半夏曲 甘草(炒。各二钱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个,煎服。 


卷之三寒
附诸方
内容:生料五积散(《和剂方》)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呕吐,或有腹痛。又 
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无问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及妇人 
经泄腹痛,并皆治之。苍术(米泔浸,去粗皮,二十四两) 桔梗(去芦,十二两) 陈皮 (去 
白) 麻黄(去根、节) 
枳壳(去穣,麸炒。各六两) 浓朴 干姜(各四两) 白 
芷川芎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肉桂 芍药 当归(各三两) 半夏(汤泡七次, 
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葱白三根,煎七分,热服。冒寒用煨姜,挟 
气加 
按∶此药气味辛温,发表温中,开郁行气有殊功,去寒湿之圣药也。夫寒湿属阴,热燥 
属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