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步兵轻兵器的威力,军事指挥官在战术技术上进行了各种试验,包括骑兵突击行动,骑兵用轻兵器出击,炮轰,长矛冲击和构筑野战防御工事等等。
中世纪由三个“战斗大队”或密集的骑兵和步兵方队组成的作战队形一直延用到了16世纪初期。但是,这种作战队形特别容易遭受敌人的火枪和炮火的袭击而溃散。为此西班牙人首先对这种队形进行了周到细致的试验和改进。
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君主在对西半球广阔地区的窥探、征服和殖民活动中,一直致力于确立它的制海权。他们跟法国和土耳其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又支持在欧洲各地建立哈布斯堡帝国的事业,这一切对西班牙薄弱的人力资源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压力。就象早期的马其顿和蒙古曾经昙花一现式地称霸于世那样,西班牙这一幅员窄小的国家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也产生过颇大的影响。当然,它的结果也是一样,它在地球上耀武扬威了不到一个世纪之后便一天天地衰亡了。
步兵的战术
15世纪末,在支持那不勒斯的国王反对法国的战争中,贡萨罗·德·科尔多瓦首先认识到并充分发挥了轻兵器的威力。也许是他发现了黑火药兵器最重要的一种战术功能:即火力是大大加强防御力量的倍增器。无论怎样说,是他第一个利用了这个新发现。他将火绳枪士兵部署在堑壕中,以守卫广阔的正面阵地,因而节省下许多兵力,使他能够用更多的部队来对付、机动制胜并击败数量比他大得多的法国军队。他还设法解决了15世纪的一个基本步兵作战课题:即如何保卫野外作战中正在装子弹的火绳枪手的问题。他把火绳枪手与长矛兵混合编在一起,长矛兵为火绳枪手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并利用进攻突击使火绳枪手的轻兵器火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贡萨罗·德·科尔多瓦在1505年那不勒斯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经阿拉贡王国西班牙东北部的斐迪南二世批准,将他的军队编成20支部队,称为纵队。每个纵队有1000至1250人(混合编有长矛兵、戟兵、火绳枪手和剑盾兵),这些人又编为5个连。这就是自从古罗马步兵中队这种编队形式淘汰后,根据兵器使用的有关理论在西欧建立起来的第一种正规的战术编队。这种纵队从它的实际作战任务来看,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营和团,它由纵队司令或上校负责指挥。
在后来的20年里,西班牙人逐步采用了一种称为步兵团的编队体制,来代替中世纪老式的“战斗大队”。最初,每个步兵团由数量不等的几个纵队组成,最后标准化为3个纵队。这样每个步兵团总兵力为3000多人。当步兵团成了西班牙军队的标准编队时,剑盾兵和戟兵便消失了。代之以长矛兵和火绳枪手组成的步兵团或称“西班牙方阵”。在16世纪的一段时期里,这种军事体制统治了整个欧洲战常在兵器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向,西班牙方阵中包括着数量相等的火绳枪连和长矛连,但是一个熟练的火绳枪士兵每月最多可挣四个埃斯库多葡萄牙货币单位,而长矛兵最多不会超过三个埃斯库多。
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军队曾经威震一时。其原因正是它采用了西班牙方阵这种军队体制的缘故。战场上长矛兵排成密集的三个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50至60人,纵深为20列。在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种坚固而具有机动能力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150米,纵深100米。在方阵的四边外侧各排列着一列火绳枪士兵,还派出一独立的分遣队从事小规模出击。
由于西班牙纵队作战思想的成功,不久法国也模仿组成了地区性的常备部队。它起初称为军团,后又改为团,每个军团由6个大队组成,每大队1000人,其中包括600名长矛兵,300名火绳枪士兵,100名戟兵。
随着法国军团和西班牙方阵中火枪兵对长矛兵的比例逐步增加,出现了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战术:后退装弹战术。这是一种作战时士兵运动的方式,即列队的火绳枪或滑膛枪士兵在进行齐射后,沿着排与排之间的空隙,一列接一列地依次退到后排装子弹。在使用滑膛枪时,要保证射击火力的不间断,一个战斗编队至少要有10个横列。人们不清楚这种编队究竟最早始于何时,但是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燧发枪问世并逐步得到完善时,这种战术仍然是弥补火枪发射速率太慢这一缺陷的主要手段。由于后退装弹能够保证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射击,因此在野外进攻与防御作战中可以十分方便而有效地大量使用火绳枪士兵和长矛兵。而且,这种战术还使长矛兵编队所特有的纵队战术能够长久地发挥作用。
无论西班牙的长矛兵、火绳枪士兵还是滑膛枪士兵都具有沉着镇定的战斗精神,受过良好的训练,因此他们能够在16世纪下半叶和17世纪初期称霸于欧洲战常16世纪前,西班牙兵团跟瑞士方阵不同,尽管它在当时来说成效最为卓著,但只不过是一种带代表性的战术体制,而不是最具特色的战术体制。跟别的战术体制相比,它并没有采用具有更大杀伤力的新式兵器,相反,它的对手都使用或者迅速采用了能大大提高当时兵器杀伤力的新战术。西班牙步兵团取得成功的根源在于作战技术和作战形式的进步,在于单兵和集团作战的常规技巧的缓慢改进,在于作战指挥管理的一套既定程序的改良。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军队远离故土,远离已经开始动摇西班牙国力的国内衰败环境,在同样的旗帜下,并在为同样事业而战斗的口号下,经受了多年战争的磨炼,终于成为欧洲一支出类拔萃、战技不凡的军队。西班牙的老兵跟瑞士兵一样能够吃苦耐劳,而且是一样训练有素的多面手。他们具有同样坚定的自信心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且他们的指挥(控制)体制更为优越。
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军队采用了一种较重的轻武器——最大射程为300码的滑膛枪,目的是想努力加强它的步兵战斗力。虽然这种火绳式滑膛枪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枪械,但实际操作却相当复杂,光是装填弹药就有大约90个不同的步骤。这种滑膛枪必须支在木叉架上进行射击,装弹和射击比火绳枪花的时间更长,这样,原来已经相当复杂的操作和装弹训练就变得更加繁琐了。由于枪体要用木叉架支撑,因此操练的安排更为复杂,造成发射速率很低。滑膛枪在发射以后,士兵光是移动木叉架就要做大约15个动作,然后才能开始换装弹药。换装弹药究竟需要多少次动作取决于计算动作的方法。譬如,把子弹从弹盒里取出来可以算作1个动作,也可以说是4个动作:打开弹盒,取出子弹,放到嘴里,关上弹盒。为了确保训练和操练时特别是紧张的战斗中动作的正规化,每个简单动作都要分开练习并十分重视。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改进滑膛枪并减轻了它的重量、提高了它的发射速率之前(参见第16章),它最多每三分钟可以射两发子弹。但是,由于滑膛枪在射程、精确度和冲击力方面大大优于火绳枪,因此人们并不在乎它发射速率较低的缺陷。到了16世纪末,滑膛枪基本上代替了火绳枪,成了欧洲步兵使用的基本兵器。
使火枪适用于骑兵作战
上个世纪,瑞士方阵所用的长矛、英国的长弓以及胡斯拥护者的马车牵引的射石炮,都曾使重骑兵发生过很大的变化。随着轻型火炮的扩大使用,重骑兵变得更加不能适应作战的要求了。为了保持骑兵的高度机动性和较强的突击力量,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尝试,其中包括增加轻骑兵的比例和改进黑火药轻兵器使之适用于骑兵作战的需要等等。
由于上述努力,16世纪初,人们制造成功一种骑兵用的小而轻的火绳枪。理论上,这种手枪的雏型一只手就可使用。但由于操持粗陋的火绳动作比较复杂,实际上要同时用二只手才能射击。骑兵火绳枪手通常既要掌握射击技术又要具备熟练的马术。但一般来说,他们很难做到两者兼优,因此往往手忙脚乱的配合不起来。大约到了1515年,发明了转轮式点火开关。这种点火开关虽然造价昂贵,使用起来更加娇气,而且在步兵中一直没有用来代替较为可靠的火绳点火装置,但是它却能使骑兵用一只手进行射击。为了保证少量的不间断火力,骑兵通常备有三支手枪,两支放在枪套里,一支插在右靴里。在三支手枪都射击完毕后,骑兵或者放下最后一支手枪,拔出剑来继续战斗,或者下马重新装弹——装弹必须两只手同时进行操作。
在这个兵器试验时期,德国建立了一支配备有新式转轮手枪的重骑兵。起初他们穿锁子甲,后来改为头盔,胸铠和一直套到大腿的笨重皮靴。冲锋时,他们排成由一些不大的密集纵队组成的横队。每个纵队由几个横排组成,纵行之间相隔约两匹马的距离。当他们接近敌人时,前排士兵把所带的三支手枪全部射击完毕,然后,突然转弯180度向后跑去。这就称为“半旋转”战术。当他们跑到自己一行的最后一排位置上装弹时,最前面的一排骑兵也开始按步就班地前进、射击,然后转弯向回跑。通常“半旋转”战术是在骑兵全面向前推进之前采用的。要顺利地运用这种作战方法相当困难,很容易遭到敌人骑兵反冲锋的破坏。
德国雇佣军在改进黑火药兵器使之适合骑兵使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德国骑兵通常披着黑色盔甲,使用的武器也带黑色,因此他们最初被称做“黑色骑士”,后简称骑士,通常用来称谓16世纪的德国雇佣骑兵。
虽然16世纪下半叶德国在骑兵采用黑火药轻兵器方面最初处于领先地位,但不久法国骑兵夺取了它在欧洲的优势。法国重骑兵通常排成很长的横队,快速向前冲锋。横队的纵深只有二至三个横列,他们先用手枪开道,然后挥舞马刀实施突击冲锋。到了16世纪末,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骑兵都装备了黑火药轻兵器。唯一例外的是西班牙和波兰的长矛兵。西班牙长矛兵是一种阿拉伯…摩尔人的轻骑兵,附属于重型手枪队。而波兰骑兵更是完全避而不用黑火药轻兵器,仅仅依赖轻重骑兵的突击作用和长矛的作用,而且基本上是相当成功的。
古希腊罗马战船的没落
16世纪的海军作战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随着海军炮火潜在威力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延续使用了2000多年的古希腊罗马战船时代遂告结束。尽管这种战船后来又在地中海区域活跃了一个多世纪,但装备有舷侧炮的新型战船时代已经开始。古希腊罗马战船成了新型战船的辅助船。
从公元前450年希腊的萨拉米斯海战到公元1571年的勒班托海战期间,海军战船和海军战术的变化很校海军作战的目标是撞毁或攻占敌人的战船。勒班托海战时不太坚固的战船跟布匿战争时的战船相比并无很大的差异。这些战船又长又窄,只有一层甲板,长度约为150英尺,最大宽度为20英尺,由54支桨推进,每边各27支。船上还装有二至三个三角帆,用来让划手得到轮换休息,或者在顺风时加快船行的速度。每支桨配有4至6名划手(通常是奴隶)。在基督教徒使用的战船上,划手通常可以用弹盾来保护自己,而土耳其人则根本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保护战船上的奴隶。每艘战船上的船员总共约有400人,包括划手、水手和一个作战士兵分遣队。勒班托海战时,基督教徒的战船船头装有五门小型加农炮,稍小一点的土耳其战船只装有三门。在船头前面吃水线的上方伸出一个金属撞角,长约10至20英尺,用来撞击敌船。
在勒班托海战时期,还有两种类似古希腊罗马战船的重要变型船。一种是土耳其帆桨两用小战船,它是仿照早期拜占庭帝国的一种战船制造的。其船体较小,但速度更快。船上有18至24名划手,船员共约100人。另一种是地中海另一侧的威尼斯人用的三桅帆装战船。它比古希腊罗马战船大一倍,因此船速较慢,但威力更大,适航性更强,装载的士兵更多。这种战船并不是地中海的快速古希腊罗马战船和北欧的新式多门加农炮桅帆战船的一种十分成功的折衷产物。三桅帆装战船装有50至70门炮,但其中大部分是鹰炮或用来杀伤人而不是击毁敌船的小炮。
黑火药和桅帆战船
直到16世纪中叶,象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罗马战船一样,北欧的桅帆战船也是作为载运士兵的浮动堡垒或战台而用的。它的任务是跟敌船上的敌军交战。海战跟陆地作战的打法基本相同。当双方战船进入弓箭或轻型加农炮的射程范围内时,战斗便开始进行。在战斗进行到高潮时,一方的士兵就攻上敌船并将其俘获。当时的战船基本上仍是由“圆形”商船改建的。船的长度勉强是船宽的两倍。黑火药出现后,在战船的船头和称为船楼的高层建筑的后面,以及沿上甲板的栏杆等位置均装备了轻型加农炮,从而延长了战船的作战距离。为了避免战船倾覆的危险,在船上和甲板上均不设置重型加农炮。
西班牙大桅帆战船的出现
16世纪初,战船上开始设置“舷窗”。这是开在船侧的窗口,上面有用绞链开启的窗盖,这样,不必从船边吊装而通过窗口就可以很方便地给船装卸货物。英国造船家运用这个思路,设法使加农炮从船的下甲板进行射击。这样,舷侧炮便告问世。它的重量正好安全地分布在它的重心下面。西班牙立即步英国的后尘,建造了一种长约100英尺、宽30英尺的战船,称为西班牙大桅帆战船。它跟古希腊罗马战船一样,是专门为海军作战而设计的。它的船身趋于狭长,在吃水线上方有个较低的撞角,用来冲撞敌船。这种战船有三个桅杆,上面装有横帆。船头船尾建有船楼,水线以上的船体装有许多门轻型加农炮。在主船体上有一排大型加农炮,这样,海战的初始阶段就大大延长。但如果不能对敌船作猛烈的冲撞,并象早期海战那样士兵登上敌船,进行一场短兵相接的搏斗,那末战斗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西班牙大桅帆战船,跟古希腊罗马战船不同,它具有远距离海上航行的适航能力。其主要缺点是它的行驶主要受风力的支配。由于新式战船比老式圆弧形战船机动性更大,索具也有了改进,因而它可以“逆”风驶行,这样,上述缺陷部分地得到了弥补。
不久,英国人认识到舷侧炮的应用有可能改变海军战术,因此越来越重视发展适合装备远射程炮的战船而不再注重攻占敌船这种作战方法了,结果,位于战船头尾的船楼变得越来越矮,船头上的撞角也很快取消了,重型炮的比例也有稳步增长。不过,西班牙的战船还依然保留着船头上的撞角,杀伤人员和摧毁敌船的两种火炮的数量继续保持平衡。他们仿照英国,降低了船头上船楼的高度,但船尾的船楼仍然造得很高,并在上面设置了敌人难以对付的轻型炮组。
西班牙人仍然把他们的战船看作是主要用来携带陆军的海上浮动堡垒。与此相反,英国人则不愿浪费船上的舱位和人力来装载不懂海战的陆地部队,他们将水手训练成能够离开炮位或者攀下帆缆,操起长矛或短剑,强行登上敌船或者竭力把自己舰上的敌人赶走。
这些就是各国海军战术理论的区别,他们导致了英吉利海峡的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海战,在这次海战中,英国海军击败了西班牙无畏舰队,开创了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