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学的真实面目 >

第11章

佛学的真实面目-第11章

小说: 佛学的真实面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于这个无自性的五蕴‘我’,则会生出许多烦恼和业力。而烦恼和业力则是导致我们没有智慧,身不由己产加六道轮回的根本原由。一个人老是‘有我’,就会把我与我之外的一切实行对立,就会总以唯我的标准看待一切,要求一切,一切都得吻合于自己的期待,否则便心生烦恼或加倍地造恶业,那么,我们就是求神拜佛到了死,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其实万物同根同源,善待他人、善待它物,最终也是善待自己。

 

俗话说,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个真正一心行善的人自然会趋吉避凶的,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心向善,努力耕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果既是生生世世的,也是瞬间相续的,它不容我们回避,它始终伴随著我们的生命,一切好与坏都不会一成不变。从根本上讲,因果只有靠自己更改,第一步就是从心灵的改造开始入手。一句话,我们必须从‘因’上抓起,我们才会有好的结果,千切不要执著于一切表像,因为暂时的业报并不是我们终极或是恒常的命运。

 

13:‘佛渡有缘人’是什么意思?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佛又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否则他不如直接把我们变成佛岂不痛快省事?他干吗要如此辛苦地讲经说法一辈子?正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试想,这世上如真有个创造一切的主宰者,说明他很不慈悲,因为他也创造了魔性和苦难,那我们岂不就成了一种被创造的牺牲品?一种游戏的附产品?再说了,他不能将我们‘创造’得同他一样,这个世界也并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观,可见他也不是万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渡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确实渡不了无缘之人。作个不恰当的譬喻:好比我们溺水,他伸手救我们,我们不相信他在救我们或不相信他能够救我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他……学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个道理,一个好老师再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的将学生‘弄得’ 有知识。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乎的、万能的‘神仙’ ,绝不可能变戏法式的把我们变得同他一样,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理论和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当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著,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著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了,自会对佛法生出向往和信任,自然就会被正法接引。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一切都是变化的,人的成长和价值取向更是同样如此,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也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大学时所学的专业是生物,那时满脑子的生物科学和哲学,首先是没有缘份接触到佛学和认识懂得佛学的人,其次即便接触到了佛学我可能也会不以为然。我也没想到毕业还不到十年,自己竟然如此喜欢佛学……我至今有时都还会作此假想: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信仰佛法了,我也绝不会由此减退我的信心。

 

14:修行与入世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也懂缘起性空,也知道了真空妙有平等不二。为什么我没成佛呢?为什么还会身不由己地参加六道轮回、还有隔阴之迷呢?文殊菩萨答:其力未充——意思是我们光是道理上解悟不是真懂,那是释迦牟尼自己‘证得’缘起性空、真空妙有后,灌输在我们头脑里的概念罢了。众生若没有自己亲身证得‘真如实相’,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掉无明。业力还在,轮回的因缘动力还在,无力‘转识成智’,这就形成了我们参加六道轮回的根本动因。因此,我们入佛修行就是为了消除业力,从自己的心地基础著手,除却妄念,转识成智。绝不存在什么佛菩萨、上帝、神仙或外道气功师帮我们消定业的事。

 

佛门在述理上有时会将佛菩萨及其境界人格化、世俗化,仅是为了让求法者生出信心、恭敬心和求道之心。初学者千切不要仅仅执迷于那些假言和事相上的具体描绘,应明了这一切背后的核心义理。

 

我们人人都有著一样的佛性和潜能,人之间只有暂时障碍上的大小区别,但只要我们一念回转,从当下努力进取,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生命有无明,但不生不灭,升灭的只是形态、形式,万法不增不减,相应之处就是菩提。正因为每一个人的凡夫心(意识心)不同,佛才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善巧方便地实行救渡。

 

我们修行成功与否,全在于‘业’的转化,全在于这个心识的转化。

 

一个人假如执迷于现有的世界和生活,对修行之事尚未生起很真实而深刻的信心,总是不断地在自身的善恶业报中沉浮,当然他就只能参与六道轮回了。他会显得既不能做自己的主,也不愿做自己的主。这就是法缘不成熟的表现。佛门除了尽一切善巧方便与他结缘,帮他播点道种外,往往只能由他去了。再则,假如一个人又想修行,又舍不得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这种人当然就只能修一点人天福报,也仍旧会在六道轮回中存在。

 

修行成功的基础,首先在于我们是否真有出离心。不过,我们千万别误会了这个出离心,所谓出离心,并不是指心态上遁世或回避现实。而是指发自内心不愿再参与六道轮回,想求得智慧解脱。如果我们没有出离心,那佛也渡不了我们。内因不在了,外缘就无法安立。当一个人法缘成熟了,他一定会生出真正的出离心,他肯定要追求解脱自在,他自然就会希望拥有同佛菩萨一样的智慧和快乐。如此,他便会对佛学生出信心、信解,必定会认真如法地修行。

 

不过,我们更要明白的是,修行本身也是一种矛盾的统一,有了出离心后,修行的下手处却又是‘入世’的。进一步说,就是一个修行人根本不要分别什么出世入世,正因协他不能回避一切世俗中的因果,他当下就可以如法实践佛学,一切事,一切人,一切时,一切境,一切物,都应该成为他修行的好道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离此到彼不是真修行,真正的修行者之心态一定是活在当下的。我们任何一个佛弟子都应该活在当下,予万事万物中磨砺心性,尽一切可能完善自己,利益众生。

 

我们自己努力行持用功就是为了完善自己,这叫‘自觉’,利益众生是为了接引众生‘入道’,这叫‘觉他’。自觉和觉他是一体不二的,这是大乘修行行菩萨道的显著特征,也只有行菩萨道我们才能得到功德的大圆满。要知道,从本质上讲,渡人即是渡己,并非是有一个众生,有一个佛,有一套法令或意志,硬要威逼我们不问青红皂白地‘利益众生’或‘攒积功德’。是修行的这个本质是要以‘舍’小我来救‘真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