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在毗邻港澳的广东,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浙江农村的创汇能力能大幅度提高。而更北一些的上海、江苏、山东、天津、辽宁,甚至内地的边境省区,农村的产业都有很大的创汇潜力。在这些地区,我们应该帮助农村在增产粮食和发展创汇农业生产,解决进口粮食的外汇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投资到创汇生产,能够赚到的外汇,用来进口粮食,比把这一笔投资投入粮食生产更多,就应该把这笔投资投到创汇农业生产上去。如果一块耕地,用于非粮食生产,其创汇增加值能够进口超过这块耕地上预期能生产的粮食,则这块耕地就可以改为非农业生产用途。我国的沿海地区,除辽宁省外,都是人多地少。除个别地区外,农村人均收入都较内地高,经济发展也较快,生产粮食的成本很高,而发展农村创汇的条件又比内地好。如果沿海地区的创汇农业带形成了,不但可以解决这些人口稠密地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可以筹集到现代化所急需的资金,使我国工业的农业能力有可能集中到内地。
考虑到粮食作物的增加值较低,如果大部分农村劳动到本世纪末仍然从事粮食生产,他们的增加值水平很难比现在有很大的提高,按计划,我国要达到人均收入800美元的目标。考虑到工农差别,假设农村只需达到200美元,一个农村劳动力负担3个人的人均收入,就需生产出600美元的收入,折合5,000元人民币左右,可购稻谷5吨多。这么多稻谷,如按单产300公斤计,需稻田15亩,按单产400公斤认计,也需10亩。这样大规模的生产,只有发展粮食专业户才能做到,但我国耕地有限,能发展多少粮食专业户呢?剩余的劳动力怎么办?这也迫使我们把思路转向创汇农业,因为只有跳出粮食生产的束缚,才有可能在一亩地上创造出相当于几十亩地,甚至几百亩地产的粮食一样多的价值,才有可能解决几十亩,甚至几百亩粮田才能解决的就立问题。
当然,工业的创汇能力要超过农业,但工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外汇更多。不充分发挥农业的创汇潜力,仍然会回到工农业争资金的老路上去,工农业互相牵制,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果我国能认真把农村创汇农业抓起来,尤其是那种〃两头在外〃的产业,既可以解决农业本身现代化改造所需的资金,又可以借助国际市场保证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那样,我国在农村现代化的奋斗中,一定会处于更为主动的地位。
战略经典研究: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不同结局。
这里说的是如何控制形势,尤其是在自己战胜之后,掌握了主动权,如何用好。
经过1866年普奥战争,普鲁士击败了奥地利,使建立排除奥地利的德意志帝国的历史之门为之敞开。当时的普鲁士宰相俾斯麦老谋深算,给奥地利以宽大的条件,奠定了此后德奥五十年同盟的基础。因为当时民族情绪高涨,〃血浓于水〃的意识深入人心,因此俾斯麦的谋略得以实施。
1870年的普法战争之后,俾斯麦仍然企图故伎重施,给战败的法国以比较宽大的条件,但是,这时的民族主义已经发展成了沙文主义,割地赔款的呼声压倒了富有远见的和平战略。结果,法国被迫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巨额的赔款,种下了德法两国几代人的仇恨。
古代罗马的邻国萨莫尼安人击败了罗马军队,将五万人包围在峡谷之中,走投无路的罗马执政官派代表求和。萨莫尼安人的领袖蓬提阿斯向父亲请教处理的办法。他的父亲对他说:
〃我的儿啊,对于大仇只有一个对付的办法…不是极端的仁慈,就是极端的严厉。严厉使人害怕,仁慈使人和解。你要知道,在一切胜仗中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是准备最后的胜利。全部释放他们,不要惩罚他们,不要给他们以侮辱,不要使他们有任何损失,使他们因受你的大恩而感激你。我听说他们对于他们的荣誉是很敏感的。只有深受恩惠的感动,才会使他们努力想在这件仁慈的举动方面超过你。你有力量使这种仁慈作为持久和平的保证。如果这个办法不合你的意的话,那么,就把他们全体都杀掉,不要留下一个去传递消息。照我的意见,我劝你采取前一个办法,不然就采取后一个办法。如果你对于他们加以任何侮辱的话,罗马人一定会报复的。在那种情况下,你应当首先给他们以打击,而绝对没有一个打击比同时杀戮他们五万个青年更严重的了。〃
蓬提阿斯没有接受父亲的意见,而是让罗马人在接受〃轭门之辱〃后回到自己的国家。轭门是由三根长矛扎成的,当时的人们认为,战败的军人钻轭门是一种奇耻大辱,类似韩信蒙受的〃胯下之辱〃。
后来,萨莫尼安被罗马灭亡,蓬提阿斯身首异处。
这是欧洲文化当中对于战败国外交的指导性经典。俾斯麦的主张及其对奥地利的外交,可以说是实践了蓬提阿斯之父的主张,而对法国的处理,则是实行了蓬提阿斯本人的主张。如果德国当时实行了蓬提阿斯父亲的主张,可能会有这样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作法,但是结果都会比历史上实际实现的方案好:
第一套,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是〃极端的仁慈〃案,原则如下:
让法国人得到意外的惊喜,产生感激之情,进而愿意与德国缔结较为长久的同盟。在历史上,战败国总是免不了要遭受割地赔款的损失以及其他耻辱,尤其是首先挑起战争的一方。这时,可以根据欧洲人的习俗和心理选择适当的方案。可以考虑的处置有:
免除法国对德国的赔款责任,但是法国政府必须对遭受战祸地区的两国人民做出充分的赔偿。
这个条款既使法国政府承担了首先发动战争的责任,又使法国政府和人民感到了德国的宽大,因为蒙受战祸的地区绝大部分是法国领土。由于德国是战胜国,又是条款提出国,德法边界的人民会认为是德国的恩惠,尤其是战区的法国人民,将来一旦两国再度爆发战争,他们对德军的敌意应该会有所减轻。
法军所有重型进攻性装备(例如5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及装备有这些大炮的兵器)在德国监督下立即封存一段时间,但是财产权仍旧属于法国政府。在封存武器的期间,如果法国受到第三国侵略,德国有责任保护法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法国应立即平毁边境上一切针对德国的军事工程设施,但是保留必要的海关设施,如铁丝网等。裁减常备陆军规模。裁军的条款有进一步明确战争责任的含义,同时也可以保证德国的安全在一段时间内不受法国威胁。如果德国能在随后不久即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则取消或者修改这个条款都可以作为取悦法国军方的王牌。法国军方首脑不得不顾虑,如果拒绝与德国建立军事同盟,则恢复强大法军的军人职业理想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实现,只有建立法德军事同盟他们才能获益。这样一来,在法国军队,法国军事工业界当中的亲德集团自然兴起,两国的军事同盟就有了社会基础。
同时,德国本身发动一场宣传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运动,并且要求法国政府积极配合。
总之,战后处置的目标是尽可能消除两国敌意,尽快达成军事同盟。
德国、法国、奥地利在当时一旦形成军事同盟,将拥有欧洲第一、第二及第四强大的陆军,第二、第三及第五或六位的海军。这个同盟可能的对手只有英国和俄国,这两个国家,甚至加上欧洲的其他国家结成军事同盟,顶多只能在海军上占有不大的优势,在陆军方面则是绝对的劣势。由于大陆国家均不能免于德、法、奥同盟的武力威胁,敢于公然对抗的国家必定不多,则同盟可以将资源集中投入海军建设,迫使英国或者为维持海上霸权而耗尽国力,拖垮经济,或者放弃海上霸权,从而放弃到那时为止的世界霸权。这是〃胜敌而益强〃的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牺牲阿尔萨斯…洛林和若干赔款,换取世界霸权是值得的。德国当时意气用事,通过惩罚和侮辱法国所得到的只是芝麻,丢掉的却是地球那么大的西瓜。
不过,此案却不容易被迷信武力的普鲁士容克地主接受。
如果不接受〃极端仁慈〃的方案,则可取相反的〃极端严厉〃的方案。〃极端严厉〃的方案的目的是使法国从此不再具有挑战德国的实力。但是,由于法国当时综合国力之强盛,以及当时德国国力之有限和国际干涉,此案的目的在当时难以达到。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一、搬迁法国大型兵工企业到德国,国内小型军火企业只能生产警用装备和防御性武器,法军交出所有重型进攻性武器并且今后不得拥有这类武器,平毁德法边界上的国防设施,限制法国常备军到一个小得不足以威胁临国的水平。
由于普法战争是法国首先进攻,因此这条比较容易得到国际谅解,法国一般民众在心理上亦不会十分抗拒。
后来两次世界大战,战胜国都对德国实行了这个条款,没有什么困难。
二、割地达到兰斯…第戎线。
该线法国一侧,几乎没有天险阻挡,而且距离法国北部工业区、首都巴黎、中部和南部都很近。德国一侧,则顺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边界,越往德国腹地越狭窄,而且山地越崎岖,关隘越险阻。这样,一旦德法再战,德国就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军事地理形势。加上这条线以东的经济力量割给德国,法国国力将大大削弱。
本条涉及领土,国际干预和法国人民的反对均会强烈,最难实现。
三、占领塞纳河以北除巴黎及其郊区以外的地方。
此地为法国主要工业区,德军迫法国首都而营,法国的心脏暴露于德军刺刀之下,任何反抗企图都不得不三思。
本条为当时普军实际占领区,只是在撤退时间上做文章,实行起来不难,但是合法化就很难。此方案相当于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的处置方案,但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同盟国对轴心国的方案温和多了。
另外,当时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德国很快与法国缔结了和约,释放了十万战俘帮助梯也尔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使其迅速地渡过难关。
如果德国在当时采取〃坐山观虎斗〃,甚至是〃锄强扶弱〃的政策,延续法国的内战,待两派两败俱伤之后,再用刺刀扶持君主复辟,更能收极度削弱法国的效果。
当时梯也尔政府进攻巴黎公社主要依靠德国释放的战俘,这是一个最有利的筹码。德国或者可以利用战俘逼迫梯也尔政府接受更苛刻的和平条件,如果遭到抵制,则可以通过控制释放战俘的数量和速度,有意识地延长法国的内战。梯也尔政府内忧外患,腹背受敌,自然希望先解决德国问题,然后集中力量解决巴黎公社,这样,可能接受德国方面较为苛刻的要价。
实际在历史上,德国没有采取蓬提阿斯父亲的方案,而是采取了蓬提阿斯本人的方案。结果德国在普法战争之后,发现法国出乎意料地很快复兴,于是处心积虑寻找另一次打击法国的机会,直到世界大战的爆发。早知后来需要和法国再次决一雌雄,何必当初纵虎归山?
当然,〃极端严厉〃的方案既不可能吞并法国,则德国终不能放心这个巨大的后顾之忧,宰割法国所得到的好处,皆尽耗费在提防法国的开支当中。将来德国无论与任何国家争夺霸权,一旦与别国开战,战况不利,法国必定倒戈相向。就象当初拿破仑征俄,强迫普鲁士和奥地利作为仆从国参战一样。开战时是共同出兵的盟国,一旦战况不利,立即倒戈相向。如果仅仅俄国军队与拿破仑交战,而普奥仍然与法同盟,甚至只是中立,拿破仑都不会在莱比锡战败,其欧洲霸权仍然是稳固的。因此,〃极端严厉〃的处置方案充其量可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压制法国的复兴,但是无助德国的世界霸权的争夺。光凭德奥同盟,无论加上多少欧洲其他的众小国,都难于与英俄同盟抗争,更何况还有法国的牵制?即使从压制法国的角度来看,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结果比本方案都更加严厉,但是战败国很快就复兴了,因此严厉的方案对付现代国家的效果实在有限,由此看来,〃极端严厉〃的方案只能算下策。不过这个方案比较附合当时统治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思潮,比较容易在当政者当中获得支持。
俾斯麦既后悔当初,遂设法补救。割到手的领土已经不可能归还,但是〃极端严厉〃地对待法国的方案在德国还是很有市场的。于是德国一直整军经武,伺机给法国以第二次打击。可是由于普法战争和德国统一,欧洲列强都已对德国刮目相看,提高了警惕。除了德国和法国之外,俄国是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陆军强国,因此俄国的态度对于德国能否对法国采取行动至关重要。为了拉拢俄国,俾斯麦拼凑了所谓〃三皇同盟〃,包括德国、奥地利、俄国三国的皇帝,理由是对付欧洲的民主革命浪潮,保卫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政体。但是狡猾的沙皇看透了俾斯麦的诡计,将计就计,一方面加入〃三皇同盟〃,获得德奥支持,与英国争夺东方;另一方面却坚决反对德国再度进攻法国,担心一旦法国衰弱不堪,德国的进攻矛头必然转向自己。
相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除了边境少数地方之外,基本没有占领德国,但是却要求德国人赔偿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款,为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准备了土壤。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基本上放弃了赔款要求,但是对主要战败国实行军事占领,保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
战略经典研究:盗版战略和反盗版战略。
做生意也可以利用孙子的〃治变〃这个战法。在市场营销学里面有个重要的思想:〃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一种新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之间在市场上大概会经历四个阶段:
l引入期(也有叫做〃介绍期〃),就是推出新产品的时期;
l成长期,新产品已经为市场接受,开始快速成长;
l成熟期(也有叫做〃饱和期〃),潜在的消费需求基本上已经满足,只剩下少量更新换代的需求;
l衰退期,由于某些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非常长,或者是有更新的产品出现,该种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所有四个阶段当中,只有成长期最令商家兴奋,其他时期或者太艰难(如引入期),或者太无奈(成熟期和衰退期),是有战略头脑的商家所不应该选择的。
从我国政府来说,大力发展高科技,肯定积极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可是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开发新产品好比突击队突破地雷区和铁丝网,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开发新产品是做别人没有做过或者是没有做成的事情,本身就包含着比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高额利润来买保险,不然不划算,这就是风险投资的概念。东西拿出来之后,别人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你还要费力地推广,让别人知道这个东西的用途和好处,这样广告和其他促销的开支肯定少不了。辛苦了半天,好不容易熬到了成长期,眼看可以收获了,但是前期的投入已经使公司的实力不堪重负,如果这个时候遇到新锐的竞争对手插入,很可能遭受重创。
最好的战略是让别人去踩地雷,然后自己踩着别人的后背冲上去抢夺胜利果实也就是说在成长期的开始及时果断地大规模插入,这是最有效率的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做生意其实就是抢生意,你做了别人就没的做,除非是在完全垄断的市场,否则,〃抢